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用三电极直流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电直读光谱仪测定了62例正常人,24例HBsAg携带者,20例急性病毒性肝炎(AH),25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和43例肝硬化(LC)患者血清中14种元素的含量。其中锌、铁、钙、铜的测定结果与文献报导相一致,尚未见文献报导的测定结果有:HBsAg携带者,CAH和LC血清钼显著低于正常人;HBsAg携带者,AH和CHA血清锰含量明显  相似文献   

2.
作者5年间对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病人进行回顾性和前瞻性相结合的研究。根据其临床、生化和血清学变化,评价其血清乙肝 e 抗原/e 抗体(HBeAg/抗-HBe)的自发性转阴率和逆转率,以及与血清学变化有关的问题。研究对象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HBV)患者512例(男373,女139),香港华人,年龄1~75岁。无症状携带者331例(64.7%)。其中219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值正常。30%无症状携带者作肝活检证实为慢性肝炎。慢性肝炎112例(21.9%),其中慢性活动性肝炎(CAH)60%,慢性持续性肝炎(CPH)占32%,慢性小叶性肝炎占8%。肝硬化69例(13.5%),急  相似文献   

3.
血清甘胆酸检测用于慢性HBV携带者肝脏早期损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慢性乙肝病毒 (HBV)携带者血清甘胆酸 (CG)水平与肝功能早期损害的关系。方法 :对 384例慢性HBV携带者和 1 2 0例健康人对照 ,用RIA进行血清CG检测 ,同时随机抽取 40例病例做肝组织活检。结果 :慢性HBV携带者血清CG含量为 6 .62±4.2 4mg/L ,明显高于正常健康对照组的 1 .49± 0 .71mg/L(P <0 .0 1 ) ,但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血清CG含量无明显差异 (P >0 .0 5) ,其中HBeAg阳性组CG含量超过正常上限者 66例 (34 .38% ) ,HBeAg阴性组CG含量超过正常上限者 56例 (2 9.1 7% ) ,两者无明显差异 (P >0 .0 5)。病例组血清CG含量与CG异常率随年龄增长有明显增高趋势 (P <0 .0 1 )。 40例病理分析 ,34例 (85 .0 0 % )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性和纤维化改变。且与CG含量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慢性HBV携带者多存在早期肝脏损害 ,血清CG检测是一项无创、敏感的肝功能指标 ,它反映肝脏早期受损的程度 ,动态观察肝脏受损情况 ,对于指导临床早期护肝治疗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作者报道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测定斑点杂交和 Southern 杂交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儿血清和肝组织的 HBV DNA。材料和方法作者对慢性乙型肝炎患儿的216份血清和104例肝活检标本用斑点杂交和Southern 杂交法测定 HBV DNA。87份血清用斑点法未能测出病毒序列。40例患儿 Southern 法阴性,无1例肝组织证实有 HBV DNA 整合。患儿年龄为1.5~18(平均12.8)岁。40例中9例组织学诊断为慢性活动性肝炎,15例慢性迁延性肝炎,9例轻度肝炎。2例为肝衰竭伴大块性肝坏死,5例为 HBsAg 健康携带者。用PCR 测定 HBV DNA。同时并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及 HBsAg、H]BeAg、抗-HBe。  相似文献   

5.
HBV感染对IFN-γ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芳  陈瑞琳 《山东医药》2012,52(21):85-87
目的探讨HBV感染对干扰素-γ(IFN-γ)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30例、HBeAg阴性的CHB患者30例、慢性HBV携带者30例、健康对照者30例,采用巢式PCR检测各组血中HBV DNA水平,Real Time RT-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FN-γ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90例慢性HBV感染者PBMC中IFN-γmRN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其中慢性HBV携带组IFN-γmRNA水平最低,其次为HBeAg阳性组;慢性HBV感染者血清HBV-DNA与PBMC中IFN-γmRNA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IFN-γ表达水平下降可能与HBV感染有关,HBV感染可引起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可能是HBV感染慢性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169例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病理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LT正常的慢性HBV携带者肝脏组织学特点。方法选择慢性HBV携带者169例,超声检查表现为肝脏实质回声增强,均进行肝穿活组织病理检查,了解肝脏炎症和纤维化情况。结果 90例HBeAg(+)和79例HBeAg(-)人群肝脏炎症程度≥G2者分别33例(49.3%)和34例(50.7%),两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21,P0.05);纤维化程度在2级及以上者共88例(52.1%),其中HBeAg(+)者40例(45.5%),HBeAg(-)者48例(54.5%,P=0.04,P0.05)。结论慢性HBV携带者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健康携带者,对于超声筛查中见有异常声像图改变者,应进行肝穿活组织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门诊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不同临床诊断亚类患者的构成比及其变化趋势.方法:通过门诊电子病历获取肝病门诊2007~2009年3年期间初次就诊慢性HBV感染者的临床信息,统计分析9类慢性HBV感染者临床诊断亚类的构成比及其3年的变化趋势.结果:3年期间共有2 677例门诊初次就诊的慢性HBV感染者,其诊断分类构成比依次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32%;非活动HBsAg携带者24.1%;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23.9%;慢性HBV携带者12.1%;HBeAg阴性代偿性肝硬化4 4%;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癌1.4%;HBeAg阳性代偿性肝硬化0.9%;乙肝合并其他疾病0.6%;失代偿性乙肝后性肝硬化0.4%.3年期间各亚类患者构成比及排序保持相对稳定,其中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构成比有逐年下降趋势,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构成比有逐年上升趋势;各诊断类型患者的平均年龄与HBV自然史保持一致;男/女患者比例约2.5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和携带者是肝病门诊慢性HBV感染者的就诊主体,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构成比有逐年下降趋势,可能是受我国乙肝疫苗接种计划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我院传染科门诊84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进行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以了解这类人群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资料与方法 一、观察对象 84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均为1995年3月至1998年6月在本院门诊就诊者,男65例,女19例,平均年龄30.05岁。所有病例均HBsAg(+),肝功能检查正常。于两周内分别或同时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和T淋巴细胞亚群。分为1组:HBV DNA(+)和HBeAg(+);2组:HBV DNA(+)和抗-HBe(+);3组:HBV DNA(-)和HBeAg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携带者血清GP73水平与肝脏病理变化的关系,探讨血清GP73水平对慢性HBV携带者肝脏炎症损伤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0月在解放军第一八〇医院就诊的慢性HBV感染者300例,其中慢性HBV携带者100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100例,HBV相关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100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GP73浓度。100例慢性HBV携带者进行肝脏穿刺活检术,分析血清GP73水平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G)和纤维化分期(S)的关系。结果慢性HBV感染者血清GP7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随着病情的进展,血清GP73浓度在慢性HBV携带者(47.21±17.69)ng/ml、CHB(98.45±65.29)ng/ml和HBV相关LC(229.93±95.00)ng/ml中持续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过相关性分析,血清GP73含量与慢性HBV感染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746)。100例慢性HBV携带者进行肝脏穿刺活检术后发现,血清GP73含量随着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肝纤维化分期的加重而逐渐升高(P0.001),血清GP73水平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r=0.549)和肝纤维化分期(r=0.528)呈正相关。在100例ALT正常的慢性HBV携带者中,有显著肝脏炎症(≥G2)和纤维化(≥S2)的患者分别为29例(29.00%)和33例(33.00%)。病理分级为≥G2和≥S2的慢性HBV携带者血清GP73水平显著高于无明显坏死性炎症(G0~G1)和纤维化(S0~S1)患者(P0.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诸因素中只有血清GP73水平被确定为预测肝脏坏死性炎症和肝纤维化的独立因素。结论血清GP73水平与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密切相关。部分慢性HBV携带者尽管ALT水平正常,但是肝组织却存在明显的炎症坏死和纤维化,其血清GP73水平明显升高。因此,血清GP73可用于慢性HBV携带者预测肝脏炎症损伤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血中丁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deltavirus,HDV)抗体(抗 HD)作了定时检测,并对 HDV 感染与 HBeAg/抗 HBe 系统及转氨酶值变化之间关系作了研究。共调查243例,其中78例系追踪观察5年以上的 HBeAg 阳性,HBV 携带者中,在观察期间 HBeAg 消失或转抗HBe 阳性者(以下称 HBeAg 消失组),其中男46例,女32例,HBeAg 消失平均年龄37.5±15.0(5~  相似文献   

11.
近3年来,我们采用国产试剂ELISA微板法,对我院260例慢性HBsAg携带者直接进行HBcAg检测。现将检测结果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慢性HBsAg携带者260例,均符合1990年5月上海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方案诊断标准,男198例,女62例,年龄21~64岁。其中无症状携带者178例,慢性活动性肝炎17例,肝硬化25例,慢性迁延性肝炎30例,肝细胞肝癌10例。方法:1HBcAg测定采用ELISA微板法,被检血清不经过任何事先处理,在反应孔内裂解Dane氏颗粒直接检测血清中HBcAg。试剂盒由武汉市第七人民医院提供,操作步骤及结果判断均按说明书进行。2HBsAg、HBeAg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BeAg(+)与HBeAg(-)HBV携带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HBeAg(+)与HBeAg(-)HBV携带者两组各50例患者,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所占比例、CD4+和CD8+T淋巴细胞所占比例及其比值、CD4+CD25+Treg所占比例;以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20例为健康对照组。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BeAg(+)与HBeAg(-)HBV携带者,在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CD4+与CD8+T淋巴细胞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4+与CD8+T淋巴细胞比值,在HBeAg(+)HBV携带者有升高趋势,但与HBeAg(-)HBV携带者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eAg(+)HBV携带者,CD4+CD25+Treg所占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HBeAg(-)HBV携带者,CD4+CD25+Treg所占比例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尽管肝功能在正常范围,HBeAg(+)与HBeAg(-)HBV携带者外周血CD4+CD25+Treg比例不同,HBeAg(+)HBV携带者高于健康对照组,而HBeAg(-)HBV携带者低于健康对照组,提示HBeAg(+)与HBeAg(-)HBV携带者处于不同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慢性HBV感染不同状态时血清HBV-DNA水平,阐明其在判断病情和指导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共90例慢性HBV感染患者接受研究,共中HBeAg阳性无症状携带者(ASC)15例,HBeAg阳性慢性肝炎(CHB)17例,HBeAg阴性CHB14例,HBeAg阴性ASC16例;另有28例HBeAg阳性CHB接受干扰素治疗。血清HBV-DNA浓度测定应用AG-9600Amplisensor荧光PCR定量系统,测定范围定为10~(3.00-9.50)copies/ml。结果:血清HBV-DNA在HBeAg阳性ASC病例最高,达10~(8.46±0.71)copies/ml,其次依次为HBeAg阳性CHB(10~(7.24±0.54) cooies/ml)、HBeAg阴性CHB(10~(6.04±0.69) copies/ml),HBeAg阴性ASC者最低,为10~(3.80±0.71)copies/ml。4组病例相互之间差异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意义(P<0.01)。28例BHeAg阳性CHB患者接受干扰素治疗,治疗结束时呈完全应答(CR)者13例,无应答(NR)15例。对13例CR患者继续随访6个月,其中4例血清ALT再升高(复燃)。血清HBV-DNA水平在治疗前,CR不伴ALT复燃组HBV-DNA为10~(3.44±0.43)copies/ml,明显低于CR伴ALT复燃组(10~(6.84±0.51))(P<0.01)和NR组(10~(7.18±0.66))(P<0.01)。结论:测定血清HBV-DNA水平有助于鉴别慢性HBV感染的不同状态;在HBeAg阳性CHB病例,干扰素治疗结束时,检测HBV-DNA水平对于判断疗效有指导价值,HBV-DNA低于104copies/ml往往能取得持久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方法按治疗前血清 ALT 水平将 CHB 患者分为二组:A 组26例 ALT>200IU,B 组34例 ALT<200IU。C 组为30例 HBV 携带者。所有受试对象均接受拉米夫定治疗一年,并加中西药辅助治疗。采用荧光定量 PCR 法检测血清 HBVDNA 含量,采用 ELISA 法检测血清乙肝五项指标。结果治疗后 A 组血清 HBV DNA 含量2.96±0.74,显著低了 C 组(P<0.01),血清 HBV DNA 阴转率84.6%、HBeAg 阴转率 69.2%、HBeAb 转换率61.5%,均显著高于 C 组(P<0.05,P<0.01)。治疗后 B 组血清 HBV DNA 含量3.33±1.20,显著低于 C 组(P<0.05),血清HBeAg 阴转率58.8%、HBeAb 转换率50.0%,均显著高于 C 组(P<0.05)。治疗后 C 组血清 HBV DNA 含量4.22±1.81,HBV DNA 阴转率56.7%,HBeAg 阴转率33.3%,HBeAb 转换率23.3%。结论拉米夫定对CHB 患者治疗效果好,对 HBV 携带者也有一定疗效;治疗前 ALT 水平高的 CHB 患者对拉米夫定治疗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5.
鲁学恒  刘沛 《肝脏》2007,12(1):26-27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前C区1 896位变异情况.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酶联定量检测法分析,检测88例HBV携带者(其中HBeAg阳性50例,HBeAg阴性38例,HBV DNA均阳性)前C区1 896位变异.结果 50例HBeAg阳性患者中前C区1 896位变异率为8%,38例HBeAg阴性患者中,其前C区1 896位变异率为31.5%,88例HBV携带者总变异检出率为18.2%.HBV携带者HBeAg阴性组变异率明显高于HBeAg阳性组(P<0.05).结论 HBV携带者普遍存在前C区1 896变异.  相似文献   

16.
用地高辛探针原位杂交检测慢性HBV感染者肝内HBV 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清HBV DNA评价病毒复制状态。发现肝内HBV DNA阳性肝细胞,在14例肝组织病变不活动的HBeAg阳性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ASC)呈弥漫性分布;而在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和DNA多聚酶为乙型肝炎病毒(HBV)有活动性复制的血清学标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HBeAg消失和e抗体(抗-HBe)出现,常伴有血清HBV-DNA和DNA多聚酶消失及活动性肝病临床和生化指标好转,一般认为这类病人无HBV复制和无肝炎活动。已有不少报道,在应用化疗或免疫抑制剂后抗-HBe阳性的慢性HBsAg携带者出现肝炎再活动,但慢性HBV感染的自发再活动则未见有详细记载。作者随访25例HBeAg转阴者,有8例出现自发再活动。方法:25例慢性乙型肝炎有症状患者,均经肝活检证实。初期血清HBsAg和HBeAg阳性,以后转为阴性。转阴后门诊随访6个月以上(13~57月),对血清  相似文献   

18.
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HBeAg模式与HBVDNA定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HBeAg模式与HBV DNA定量之间的关系。采用酶联免疫技术和实时荧光定 量PCR法,分别检测随机选择的80例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HBeAg模式及HBV DNA定量。结果显示,当乙肝病毒 感染者血清HBV DNA含量为A、C级时,血清HBeAg模式与HBV DNA定量之间亦无相关性(P>0.05)。当乙肝病 毒携带者血清HBV DNA含量为B级时,HBeAg阳性模式HBV DNA含量显著高于HBeAg阴性者,血清HBeAg模式 与HBV DNA定量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0.28,t=1.19,P<0.05)。由此可推测,只有当机体内乙型肝炎病毒水平在 一定的范围内,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才与乙型肝炎病毒水平相呼应。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肝脏病理学特点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研究慢性HBV携带者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的肝脏组织病理改变。方法对219例HBsAg阳性且血清ALT持续正常6个月以上的HBV携带者进行了肝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同时检测血清HBV DNA和HBV血清标记物,研究HBV携带者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的发生率和程度,分析感染者组织学改变与血清病毒水平、HBeAg及年龄的关系。结果HBV携带者中95.0%(208/219)肝脏组织学有改变,其中轻度炎症和(或)纤维化(G0~1/S0~1)者占50.0%(104/208),有8.7%(18/208)炎症活动度和(或)纤维化程度在3级(期)或以上。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分布在慢性HBV携带者与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慢性HBV携带组中,以HBeAg阳性和阴性分层分析,炎症活动度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纤维化性程度在HBeAg阴性组严重于HBeAg阳性组(χ^2=9.551,P〈0.05);不同年龄组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总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40岁以上年龄组S3~4占21.1%,18岁以下年龄组S3~4仅占7.7%。免疫组织化学检查219例HBsAg全部阳性,HBcAg在慢性HBV携带者组均是阳性,在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组中10例阳性(33.3%)。结论绝大部分HBV携带者存在不同程度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其中约50%为轻度改变,8.6%炎症和(或)纤维化程度在3级(期)或以上。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与血清病毒水平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0.
《肝脏》2015,(1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α-2a(INF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抗病毒治疗,血清IFN-γ、IL-10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与肝功能ALT恢复、血清HBV DNA含量变化的关系。方法 106例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α-2a和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ELISA法检测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IFN-γ、IL-10的血清浓度变化,并同时检测肝功能ALT、HBV DNA含量的变化。结果 106例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48周后,94例患者ALT恢复正常,占88.7%,72例HBV DNA102拷贝/mL,占67.9%,51例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比例为48.1%。HBeAg/HBeAb转换组的IFN-γ表达水平高于HBeAg未变化组和转阴组(P0.05);IL-10表达水平低于HBeAg未变化组(P0.05)和HBeAg转阴组(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HBeAg/HBeAb转换组、HBeAg未变化组及转阴组的IFN-γ和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胞因子IFN-γ、IL-10与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后血清ALT复常及HBV DNA含量下降相关,T h1/T h2亚群细胞因子平衡是促进肝功能ALT恢复、HBeAg血清转换及HBV DNA含量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