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康明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3):126-126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修补脑脊液鼻漏的方法。方法分析我科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13例,瘘口在筛区附近的11例采用Messerklinger术式,瘘口在蝶窦附近的2例采取Wigand术式,术中5层加压修补。结果12例1次修补成功;1例修补失败,改鼻外进路修补成功。结论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是极为理想的脑脊液鼻漏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
王世飞  安伟  邓建华 《广东医学》2007,28(7):1097-1098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 对8例脑脊液鼻漏患者,全麻鼻内镜下行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在直视下找到瘘口,将筋膜覆盖瘘口、自体肌肉捣碎封堵,表面淋洒生物胶,然后用明胶海绵、碘仿纱条填塞.结果 8例患者,随访0.5~4年,均治愈.结论 脑脊液鼻漏经鼻内窥镜修补损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王志宏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4):112-112
目的:探讨脑脊液鼻漏在鼻内镜下改良修补术式的适应证、操作技巧及优点。方法:2004~2008年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改良修补32例,利用鼻内镜外科技术开放堞筛窦,在直视下找到瘘口,应用自体鼻中隔黏膜瓣及中下鼻甲带蒂黏膜瓣、阔筋膜、碎肌肉覆盖瘘口,外加肌膜和明胶海绵、生物胶、碘仿纱条。结果:32例脑脊液鼻漏患者明确诊断及部位,均在鼻内镜直视下经鼻成功修补。结论:脑脊液鼻漏多认为与颅底骨折或颅底缺损有关,颅底骨折合并硬脑膜破裂出现脑脊液漏,或因先天颅骨缺损,颅压波动,久之硬脑膜变薄,最后破裂形成漏孔。结合cT、物理诊断、实验室检查及内镜检查均可明确诊断,内镜下可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以利今后工作更好地开展。方法对18例脑脊液鼻漏病人行鼻内镜下修补术。结果18例病人皆一次修补成功。结论鼻内镜下修补脑脊液鼻漏是一种创伤小、效果好的方法,术前、术中瘘口的定位、处理对成功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以利今后工作更好地开展。方法对18例脑脊液鼻漏病人行鼻内镜下修补术。结果18例病人皆一次修补成功。结论鼻内镜下修补脑脊液鼻漏是一种创伤小、效果好的方法,术前、术中瘘口的定位、处理对成功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应用自体组织修补脑脊液鼻漏的方法及疗效。方法经鼻内镜手术修补脑脊液鼻漏36例,常规行CT检查,并在鼻内镜直视下寻找脑脊液鼻漏漏口,处理漏口周围黏膜,造成新鲜创面,采用肌肉、筋膜和脂肪等组织填塞修补漏口,必要时以耳脑胶粘合固定,并以纱条或膨胀海绵填塞支撑7~l0d。结果 36例脑脊液鼻漏33例1次修补成功,失败的3例经第2次手术后治愈,随访1~8年无复发,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经鼻内镜修补脑脊液鼻漏具有微创、安全、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经鼻内镜修补脑脊液鼻漏的经验.方法:收集我科2000~2006年经鼻内镜修补脑脊液鼻漏患者31例的临床资料,分析脑脊液鼻漏的病因、手术时机、围手术期的治疗及术中注意事项.结果:31例患者中,一次修补成功有28例,2例经再次修补,1例经第3次修补成功.1例术后并发脑膜炎.随诊6个月~7年,无再发生脑脊液鼻漏.结论:前颅底、鞍底、斜坡处瘘口,除恶性肿瘤引起的鼻漏,最佳的治疗方法是鼻内镜下修补瘘孔.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108例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的疗效、术后并发症以及复发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脑脊液鼻漏患者108例,其中外伤性68例、自发性40例,男性61例,女性47例,年龄2~58岁,平均年龄36岁。结果:一次性修补成功101例,2例患者再次鼻内镜修补成功,失访2例,死亡1例,随访3个月~6年无复发。脑脊液鼻漏患者漏口位置主要位于筛顶和筛板(78/108),其次位于蝶窦(18/108),额窦后壁12例。在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组中,术后发生脑膜炎5例,感染率为7.2%,1例患者死亡;自发性脑脊液鼻漏组中术后脑膜炎1例,感染率为2.5%;漏口位于筛顶和筛板术后感染率为1.2%;漏口位于蝶窦术后感染率为5.5%;漏口位于额窦后壁术后4例出现颅内感染,感染率为33.3%(P<0.05)。结论: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是治疗脑脊液鼻漏的有效方法,颅内感染是其严重并发症,漏口位于额窦后壁的脑脊液鼻漏患者术后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漏口大小和位置是术后发生脑膜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导航指导下经鼻内镜行脑脊液鼻漏修补的不同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4例脑脊液鼻漏患者在导航指引下用鼻内镜行不同修补方法的临床资料及术后疗效。结果:14例脑脊液鼻漏患者中,特发性脑脊液鼻漏3例,外伤性脑脊液鼻漏10例(其中术前发现脑脊液鼻漏6例,术中发现脑脊液鼻漏4例,均为复合性颅底骨折),医源性脑脊液鼻漏1例,漏口1 mm×1 mm~20 mm×10 mm大。采用外贴法修补9例,内贴法3例,筋膜加软骨法2例,在导航指引下,鼻内镜修补均一次成功。结论:导航指引下鼻内镜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具有漏口定位准确、创伤小、操作简单、视野清楚、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结合耳脑胶的使用,手术成功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
李轶  郝红燕  李康 《医学综述》2011,17(18):2849-2850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治疗脑脊液鼻漏的效果及预后。方法在鼻内镜视频系统下,检查鼻腔、鼻道渗漏部位,取筋膜及黏骨膜将其修补,术后止血填塞1,0 d取出,随访6个月至3年。结果 60例患者中保守治疗45例治愈,余15例鼻内镜下修补术,其中二次手术鼻内镜下修补治愈1例,术后3年无复发,治愈率100%。结论鼻内镜下治疗脑脊液鼻漏具有创伤小、安全、恢复快、成功率高的显著特点,且复发率低,是目前治疗脑脊液鼻漏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1.
赵春晨  邵渊  段文彬  刘欢兴 《海南医学》2016,(11):1872-187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的要点、定位诊断方法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诊治的21例脑脊液鼻漏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10例,年龄15~66岁,中位年龄38.7岁,属于医源性脑脊液鼻漏5例,原发性9例,外伤性7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实验室生化检查而确诊,并行鼻窦CT和MRI检查,其中4例患者漏口位于前筛额隐窝区域,10例位于后筛筛顶,3例位于嗅裂筛板区,4例位于蝶窦外侧隐窝区。均在全麻下经鼻内镜入路漏口修补术,采用捣碎颞肌+颞肌筋膜修补位于前筛直径<2 mm的漏口,采用自体脂肪+捣碎颞肌修补位于嗅裂区筛板区域漏口,采用捣碎颞肌+鼻中隔筛骨垂直板+颞肌筋膜修补位于后筛区直径>4 mm的漏口,采用鼻中隔软骨膜+钩突表面黏膜修补位于蝶窦外侧隐窝漏口。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治愈,出院后长期低盐饮食,定期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5个月,鼻腔漏口区上皮化生长良好,无复发,无眶内、颅内及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下行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是外科手术治疗脑脊液鼻漏的首选方式。术前脑脊液生化检查和鼻窦薄层CT和MRI是必备的术前检查,根据颅底缺损的位置、大小决定修复材料的使用是较为可行的方法,鼻内镜下手术操作具有创伤小、视野清楚、成功率高及并发症较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科手术中发生脑脊液鼻漏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5例鼻颅底区手术中发生的脑脊液鼻漏患者,及时在鼻腔内窥镜引导下,经鼻腔用阔筋膜、肌肉浆及下鼻甲粘膜瓣,生物蛋白胶,明胶海绵等材料进行颅底脑膜漏口修补术13倒。结果全部一次修补成功;2例术后发现的脑脊液鼻漏患者因漏口〈3mm,采用保守治疗而愈。结论手术中脑脊液鼻漏一旦发生应立即修补,其修补方法较多。如果确为术后发现,也可先保守治疗,无效再手术。经鼻腔内窥镜脑脊液鼻灞修补术成功率高、效果好、微创,应推广。  相似文献   

13.
陈福权  邱建华  乔莉  黄华  黄维国 《医学争鸣》2002,23(19):1804-1807
目的:探讨经鼻内窦镜脑脊液鼻漏及脑膜脑膨出手术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13例脑脊液鼻漏及脑膜脑膨出的诊断及治疗。结果;13例患者中颅底缺损位于筛顶及额隐窝5例,蝶窦4例,筛板4例。13例中脑膜脑膨出4例,其中3例有外伤史,1例为先天性。经鼻内窥镜手术后随访6-27mo,11例(84.6%)无复发。1例术后10d抽取碘纺纱条时复发,另1例碟窦非霍杰金氏淋巴瘤术后3mo化疗时复发。无手术并发症。结论:经鼻内窥镜手术直视下切除脑膜膨出组织,修补漏口,避免开颅,是治疗脑脊液鼻漏及鼻内脑膜脑脑膨出的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经颅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患者临床资料。术前均行三维CT及MRI检查,已确定漏口所在位置,并行手术治疗。明确漏口且外置靠前的20例患者应用硬膜外入路手术;4例术前漏口未能明确或靠后者,采用硬膜下入路手术。对术前未能确定漏口及确定漏口靠后者,采用硬膜下入路将硬膜打开,探查颅底骨折及漏口所在。探及漏口后仔细分离、冲洗,对有脑组织或硬脑膜、蛛网膜疝入者,予以回纳,不能回纳者切除。结果 24例患者经一次手术全部治愈,随访患者21例,平均随访2年,无一例复发,无手术后并发症。结论 在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中,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为2.0%~20.8%;而在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患者中,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为7%~10%,其中80%左右为脑脊液鼻漏。脑脊液鼻漏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清水样鼻漏,鼻漏的量随漏口的大小及形态不等,也可随体位改变。脑脊液鼻漏诊断的难点并不在于定性,而在于定位寻找脑脊液从何处流出,如何准确地定位漏口的位置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此确定漏口是术前准备中的一项最重要工作,是手术成功关键因素,也消除了阴性探查的机会。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患者经颅手术修补漏口,手术安全,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电磁影像导航系统在内镜鼻窦、颅底手术中的优缺点。方法:12例患者,其中慢性鼻窦炎、鼻息肉5例,脑脊液鼻漏2例,慢性鼻窦炎合并脑脊液鼻漏1例,筛窦异物1例,垂体瘤1例,额、筛侵袭性丛状神经纤维瘤病1例,鼻咽、斜坡韦格纳肉芽肿1例,均应用Insta Trak电磁导航系统行鼻内镜手术。结果:术前准备平均15 min,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术后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电磁导航系统能帮助术者确定术区周围重要解剖结构,减少并发症。尤其是在既往手术或病变破坏了鼻腔、鼻窦解剖标志的情况下,导航系统对术者的帮助更大。  相似文献   

16.
鼻内镜下修补脑脊液鼻漏的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修补脑脊液鼻漏(CFR)的效果。方法:总结2003年4月-2008年8月以来18例脑脊液鼻漏患者在鼻内窥镜下修复,总结其术式及疗效。结果:对患者使用嵌塞法10例(鼻内镜下加鼻外额窦进路2例),铺盖法8例。18例患者一次性修复成功者16例(16/18),二次修复成功者2例(2/18)。结论:鼻内镜下修补脑脊液鼻漏修复成功率高,术式具有安全、微创、费用低、并发症少、无面部瘢痕、术后恢复快、保持嗅觉功能等特点,为CFR治疗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7.
胡韫科 《西部医学》2012,24(7):1325-1326
目的总结鼻内镜下自体材料对脑脊液鼻漏的治疗经验,探讨修补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2例脑脊液鼻漏病人治疗过程,对脑脊液鼻漏的修补方法进行探讨。结果12例脑脊液鼻漏病人中,医源性2例,外伤性8例,自发陛脑脊液鼻漏2例。经CT或MRI及鼻内镜-F4-~漏出部位,发现位于额窦4例,位于筛顶2例,位于蝶窦6例。以鼻中隔粘膜鼻黏膜修复7例,以钩突修复5例。均一次修复成功。结论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采用自体材料修补方法简单,损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荧光素钠鼻腔局部使用在脑脊液鼻漏术前定性诊断及内镜经鼻修补术中漏口定位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15例内镜经鼻手术治疗的脑脊液鼻漏病人,术前及术中将5%荧光素钠棉片放置在中鼻道、筛顶、蝶筛隐窝及术中可疑漏口部位,以棉片颜色由黄褐色变为绿色为脑脊液漏判断标准,与糖定量检查、术中所见及术后随访结果 判断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15例脑脊液鼻漏病人,其中10例为自发性脑脊液鼻漏、5例为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术前定性诊断率及术中定位准确率为100%.随访2~24个月,脑脊液鼻漏无复发,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荧光素钠在鼻腔局部使用是脑脊液鼻漏术前定性诊断及内镜经鼻修补术中漏口定位诊断的一种无创、简便、可靠的方法 ,可以作为鞘内荧光素钠一种替代的诊断及定位脑脊液鼻漏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9.
背景 小儿再发性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再发化脑)是一种儿童少见病,因其病因复杂、隐匿,极易被漏诊,及时早期发现和确诊对患儿的预后有重大意义,但目前国内外对小儿再发化脑的临床研究及病因分析较少。目的 总结小儿再发化脑的病例特点、潜在病因及相应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2018年在河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一科住院的15例再发化脑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可能的病因分别行颅脑+脊髓MRI、颞骨CT、听力筛查、免疫功能等检查。患儿每次发病均按标准化脓性脑膜炎治疗方案,予以抗生素治疗和脱水对症治疗,并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患儿出院后电话随访6个月~3年。结果 15例再发化脑患儿中,男8例,女7例;首次发病年龄24 d~9岁,平均发病年龄(3.1±2.6)岁。患儿起病时间为4 h~10 d,均有发热、精神差表现。年长儿均有头痛、喷射性呕吐,而婴儿均有精神烦躁、前囟膨隆。15例患儿脑脊液培养均为阳性,其中8例血培养为阳性。15例再发化脑患儿的病因:先天性解剖结构异常7例(46.7%)(内耳畸形4例、藏毛窦2例、颅底筛板骨皮质不连续1例),头面部创伤后化脓性脑膜炎3例(20.0%)(创伤引起脑挫裂伤1例、创伤引起的脑脊液鼻漏1例、创伤引起鼓膜穿孔合并体液免疫缺陷病1例),临近组织炎症扩散2例(13.3%)(蜂窝织炎引起的蝶骨局部炎症包裹1例、脑脊液耳漏1例),严重并发症2例(13.3%),不明原因1例(6.7%)。给予急性期抗感染治疗,恢复期根据病情分别给予脓肿定向切除,脑脊液鼻漏、耳漏修补术,颅底修补手术,藏毛窦切除术,定期输注免疫球蛋白及保守治疗,随访6个月~3年未再复发。结论 小儿再发化脑年龄可从新生儿期跨越至儿童期,病因复杂多样,解剖结构异常是造成再发化脑的主要因素。及时识别再发化脑,查找潜在的病因,去除病因,防止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