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吗啡是临床常用的强效阿片类镇痛药,临床应用中出现恶心、呕吐、镇静、瘙痒、便秘、尿潴留、呼吸抑制等副作用,长期应用又出现耐受和依赖。大剂量阿片受体拮抗剂能拮抗吗啡所产生的全部效应,而小剂量的阿片受体拮抗剂不仅能减少或减轻吗啡所致的副作用,还能增强吗啡的镇痛效能。本文就小剂量阿片受体拮抗剂与吗啡的联合应用、小剂量阿片受体拮抗剂增强吗啡镇痛效能、减弱吗啡耐受和依赖的作用机制,以及拮抗副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胍丁胺通过激活I1咪唑啉受体(I1R)对阿片预处理引起的μ-阿片受体(MOR)内吞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基础。[方法]以CHO-μ和cno-μ/IRAS(imidazoline receptor antisera-selected protein)细胞作为研究对象,用[^3H]diprenorphine结合实验方法,确定胍丁胺.I1R作用系统对MOR内吞的影响以及可能产生的分子基础。[结果]在正常CHO-μ和CHO-μ/mAS细胞中,DAMGO([D-Ala2,N-Me-Phe4,Gly5-ol]-enkephalin,1μmol/L)预处理两细胞30min后,MOR均发生内吞。胍丁胺(1nM~1μM)和DAMGO共同预处理两细胞30min,胍丁胺能浓度依赖性地抑制由DAMGO预处理引起的CHO-μ/IRAS细胞中MOR的内吞,而相同浓度胍丁胺对CHO-μ细胞中由DAMGO预处理引起的MOR的内吞无显著影响,且这一作用能被依法克生所阻断,提示胍丁胺通过激活I1R对DAMGO预处理引起的MOR内吞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Se^375磷酸化是影响MOR内吞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胍丁胺(10nM~1μM)和DAMGO共同预处理CHO-μ/IRAS和CHO-μ细胞30min,对两细胞中MOR Se^375磷酸化作用均无显著性影响,提示胍丁胺-I1R作用系统并不是通过抑制MORSe严磷酸化作用而抑制MOR内吞的。[结论]胍丁胺通过激活I1R可抑制DAMGO处理所致的μ-阿片受体内吞,此作用可能与胍丁胺抑制阿片依赖有关,但其分子机制并不是通过抑制MORSe严磷酸化作用而抑制MOR内吞。  相似文献   

3.
吗啡对体外培养的人子宫平滑肌细胞MOR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吗啡对体外培养的人子宫平滑肌细胞的μ阿片受体信使核糖核酸(MOR 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人子宫平滑肌细胞,并通过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进行鉴定;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吗啡组(10-4,10-5,10-6,10-7mol/L),通过RT-PCR的方法半定量分析吗啡对子宫平滑肌细胞MOR mRNA表达的影响. 结果 吗啡组子宫平滑肌细胞中的MOR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且与吗啡浓度负相关(r=-0.999,P<0.001). 结论 外源性阿片类药物吗啡抑制子宫平滑肌细胞肛阿片受体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研究发现,阿片产生的耐受、依赖导致环磷酸腺苷cAMP通路的上调,cAMP通路的上调受腺苷酸环化酶(AC)活性及受体与其偶联的刺激型G蛋白的调节。长期阿片作用通过蛋白激酶C(PKC)、蛋白激酶A(PKA)、Ca2+/钙调蛋白依赖的蛋白激酶Ⅱ(Ca2+/CaMKII)等蛋白激酶系统而影响神经分子的信号转导通路。阿片受体激动剂通过诱导受体内吞、下调、脱敏及AC超敏等效应导致了阿片耐受、依赖的产生。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第二信使依赖的蛋白激酶对受体的磷酸化调节是产生阿片耐受、依赖的重要步骤。本文讨论了多种蛋白激酶在阿片耐受、依赖的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姚佳  周兰霞  赵丽 《西部医学》2012,24(11):2049-2050,2056
内吗啡肽(Endomorphins、EMs)是μ阿片受体(MOR)的内源性配体,它通过与G蛋白偶联的MOR结合介导许多生理活动。本文结合之前各研究组关于EMs对白血病细胞生长调控作用的研究,对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及药物应用前景方面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基因水平入手,筛选DAMGO长期作用后μ-中国仓鼠卵细胞(μ-CHO)差异表达的基因,初步研究阿片类药物与PC12细胞线粒体膜电势之差的关系。方法:选用μ受体特异性激动剂DAMGO长期(72h)作用于μ-CHO细胞,模拟耐受成瘾,利用差异显示PCR,克隆,Northern印迹分析等找出表达水平有改变的基因,测序,并与NIH Blast数据库中序列比对,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线粒体膜电势测定等方法,观察吗啡短期与长期作用PC12细胞线粒体膜电势的变化。结果:其中一条基因在用DAMGO长期刺激μ-CHO细胞后基因水平出现上调,并与大鼠线粒体膜上H^ /磷酸基同向转运蛋白编码基因同源性很高。线粒体膜电势测定发现,用10^-6-10^-4mol/L吗啡短时间(2h)作用PC12细胞后,细胞内线线粒体膜电势部分丧失或完全丧失,长时间(12-60h)作用后,膜电势出现从部分丧失,完全丧失到逐步恢复的现象,上述现象均能被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阻断。结论:初步提示阿片类药物长期作用含有阿片受体的细胞后,可导致细胞线粒体功能改变,推测阿片类药物可能影响细胞线粒体电子转移,ATP合成过程,此过程可能与阿片类药物长期激活阿片受体导致的成瘾,耐受有关。  相似文献   

7.
μ-和δ-阿片受体对神经元树突棘可塑性调节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μ阿片(MOR)和δ阿片受体(DOR)在海马神经元树突棘可塑性调节中的功能角色。方法用磷酸钙共沉淀法将编码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质粒转染到5-9D IV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EGFP标记的神经元发育到2周时,随机挑选形态健康的神经元作为观察目标,使用倒置荧光显微镜对同一视野活细胞定时定位观察MOR受体促进剂吗啡和DOR受体促进剂DPDPE给药前及给药后3 h、24 h、72h树突棘形态大小及密度变化。结果1.吗啡组和吗啡+DPDPE组,从形态学观察,部分树突棘在给药后24-72h内逐渐变小,甚至消失;2.吗啡组加药后3 h树突棘的密度无明显变化(P〉0.05),24 h后降低了28%,72 h后降低了37%(P〈0.01);吗啡+DPDPE组加药后3 h树突棘的密度无明显变化(P〉0.05),24h后降低了27%(P〈0.05),72 h后降低了38%(P〈0.01);DPDPE组和对照组在给药后3-72 h树突棘的密度无明显变化(P〉0.05);而DPDPE单独给药组和对照组神经元树突棘形态大小、密度在各时间点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本实验表明阿片MOR受体参与了神经元树突棘可塑性的调节,动摇了树突棘的稳定性,而DOR受体无显著作用,同时MOR和DOR受体在对神经元可塑性调节方面也无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μ阿片受体(MOR)和δ阿片受体(DOR)在海马神经元树突棘可塑性调节中的功能角色.方法 用磷酸钙共沉淀法将编码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质粒转染到5-9DIV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EGFP标记的神经元发育到2周时,随机挑选形态健康的神经元作为观察目标,使用倒置荧光显微镜对同一视野活细胞定时定位观察MOR受体促进剂吗啡和DOR受体促进剂DPDPE给药前及给药后3 h、24 h、72 h树突棘形态大小及密度变化.结果 1.吗啡组和吗啡+DPDPE组,从形态学观察,部分树突棘在给药后24~72h内逐渐变小,甚至消失;2.吗啡组加药后3h树突棘的密度无明显变化(P>0.05),24h后降低了28%,72h后降低了37%(P<0.01);吗啡+DPDPE组加药后3 h树突棘的密度无明显变化(P>0.05),24h后降低了27%(P<0.05),72h后降低了38%(P<0.01);DPDPE组和对照组在给药后3~72h树突棘的密度无明显变化(P>0.05);而DPDPE单独给药组和对照组神经元树突棘形态大小、密度在各时间点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本实验表明阿片MOR受体参与了神经元树突棘可塑性的调节,动摇了树突棘的稳定性,而DOR受体无显著作用,同时MOR和DOR受体在对神经元可塑性调节方面也无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受体参与慢性吗啡耐受的机制,以及地塞米松对慢性吗啡耐受大鼠脊髓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经鞘内给予生理盐水(C组)、吗啡(M组)、吗啡+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RU38486(M/R.组)和吗啡+糖皮质激素受体激动剂地塞米松(M/D组),1d 2次,连续6 d.采用甩尾实验评价大鼠热痛敏,给药后第7天取L3~L5脊髓进行TUNEL染色.结果 M组大鼠在鞘内给予吗啡后形成较稳定的吗啡耐受,地塞米松对吗啡耐受的形成有促进作用.M组脊髓背角凋亡细胞数较C组增加(P<0.05).与M组比较,M/D组脊髓背角凋亡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结论 脊髓神经元凋亡可能是慢性阿片耐受的神经基础,糖皮质激素受体可能在阿片耐受脊髓神经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简讯     
美国加州(旧金山)大学药理系李马时仪副教授应我院邀请于1981年8月2~13日访问北京,进行学术演讲和参观座谈。李教授多年从事吗啡和内源性阿片样物质的研究,对于阿片受体的模型有独到的学术见解。在北医进行的第一次演讲首先介绍了阿片受体和阿片类物质的神经生物学问题。第二次深入阐明了她对阿片受体的设想,列举大量事实说明阿片受体可能是由蛋白质和类脂质两部分构成。吗啡和脑啡肽分别作用于其中的一个部分,而β-内啡肽则可同时作用于两个部分,因此具有最强的镇痛作用。第三次演讲在医科院药物所进行,介绍关于吗啡耐受生化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三次报告获得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1.
余玲 《中原医刊》1996,23(8):42-42
纳洛酮的临床应用余玲纳洛酮(Naloxone)为纯吗啡受体拮抗剂,其化学结构与吗啡极为相似,时三种阿片受体亚型都有拮抗作用。最初用于吗啡类镇痛药急性中毒。随着对中枢神经系统阿片受体及内源性吗啡样物质(OLS)研究的深入,纳络酮的临床应用也有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赵昱  吴军  安扬  常青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5):570-573, 578
目的观察脊髓集落刺激因子1(CSF1)在大鼠吗啡镇痛耐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成功鞘内置管SD大鼠随机分为0.9%氯化钠溶液组(NS组)、吗啡组(MOR组)、CSF1R抑制剂组(PLX3397组)、CSF1R抑制剂+吗啡组(PLX3397+MOR组),各15只。MOR组和PLX3397+MOR组连续7 d鞘内注射吗啡15 μg建立吗啡耐受动物模型,PLX3397+MOR组同时灌胃给予CSF1R抑制剂PLX3397(290 mg/kg);NS组鞘内注射及灌胃给予0.9%氯化钠溶液,PLX3397组鞘内注射0.9%氯化钠溶液,灌胃给予CSF1R抑制剂PLX3397。采用50 ℃热水甩尾潜伏期法和机械反射阈值法观察CSF1在吗啡的镇痛耐受中作用;应用免疫组织荧光染色法检测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激活标志物IBA1表达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吗啡对腰段脊髓CSF1表达的影响。结果连续7 d鞘内注射吗啡,MOR组大鼠最大镇痛效应百分率(percent of maximal possible potential effect,%MPE)进行性降低(P < 0.05);而与MOR组比较,PLX3397+MOR组大鼠注射吗啡3、5、7 d时%MPE均增加(P < 0.05);PLX3397组与NS组各时点%MP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吗啡7 d后,MOR组小胶质细胞标志物IBA-1在大鼠腰段脊髓背角表达较NS组增加(P < 0.05),MOR+PLX3397组大鼠IBA-1表达较MOR组减少(P < 0.05);MOR组和MOR+PLX3397组大鼠腰段脊髓CSF1表达均较NS组增加(P < 0.05),2组CSF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CSF1参与吗啡耐受形成,抑制脊髓CSF1表达可能为临床治疗吗啡镇痛耐受提供一种新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药物急性洗脱法建立阿片类药物非纳洛酮催促戒断细胞模型.方法 以稳定表达μ阿片受体(Mu opioid receptor,MOR)的CHO细胞CHO-MOR为研究对象,阿片类药物(D-Ala2,N-甲基-Phe,Gly-ol)脑啡肽(DAMGO)及吗啡预处理细胞不同时间,然后采用药物洗脱法将药物去除,运用cAM...  相似文献   

14.
纳洛酮为纯粹的阿片受体拮抗剂,与阿片受体的亲和力 比吗啡或内啡呔均强,该药本身不引起任何吗啡样作用,但 能阻止吗啡类镇痛药与阿片受体结合,小剂量(0.4-0.8mg) 即能解除吗啡类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瞳孔缩小、颅内压升  相似文献   

15.
阿片受体参与大鼠缺血后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在缺血/再灌注心肌中应用阿片受体激动剂吗啡和阻滞剂纳络酮,研究缺血后处理的保护机制和吗啡药物后处理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行Langendorff心脏灌流:①停灌/再灌组(I/R);②纳络酮组(NAL);③缺血后处理组(Post-con);④纳络酮加后处理组(NAL Post-con);⑤吗啡组(MOR);⑥吗啡加纳络酮组(MOR NAL)。观测左室内压变化速率(±dp/dtmax),心肌梗死面积,冠脉流出液中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含量(LDH),心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心脏复灌初期采取缺血后处理或灌注吗啡可以改善心功能,减小梗死面积。纳络酮对停灌/再灌心肌没有影响,但可削弱缺血后处理的心肌保护效果并完全取消吗啡的心肌保护作用。结论阿片受体的激活是缺血后处理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再灌之初给予吗啡能起到缺血后处理样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代梦  王晓   《成都医学院学报》2024,19(3):556-558
<正>阿片类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类镇痛药物。经典阿片类受体有δ阿片受体(δ-opioid receptor, DOR)、κ阿片受体(κ-opioid receptor, KOR)和μ阿片受体(μ-opioid receptor, MOR)3种[1]。阿片类药物可作为激动剂、拮抗剂或部分激动剂作用于阿片受体。阿片受体激动剂通过G蛋白与细胞内机制偶联受体引起细胞超极化[2]。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用单管微电极的方法,共记录了206个黑质(SN)神经元的自发放电。其中,观察了175个黑质神经元对侧脑室注射吗啡(MOR)的反应;31个黑质神经元对侧脑室注射人工脑脊液(CSF)的反应。结果表明:侧脑室注射吗啡可兴奋黑质Ⅰ型神经元,抑制黑质Ⅱ型神经元的单位放电。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NAL)可完全逆转吗啡对黑质神经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寻找非成瘾性吗啡类镇痛药的研究中,我们的工作已经实现了一种三环结构的吗啡类似物的全合成,受体实验表明,这类化合物一般具有良好的阿片受体亲和性,并且高度选择性地作用在阿片受体的μ亚型上,其中一些化合物在动物药理实验中显示了明显的镇痛活性,说明这是一类新型的阿片受体激动剂。 纯粹的吗啡激动剂一般均有成瘾的潜在性,纯粹  相似文献   

19.
苏军凯  郑有顺 《医学综述》1998,4(8):440-442
<正>吗啡依赖机制复杂,目前尚未清楚.在发现脑内阿片受体后的十余年中,学者对阿片受体进行大量研究,试图用脑内受体密度、数目和亲和力的改变来解释吗啡依赖成因,但均告失败.近年来,许多学者的注意力逐渐转向了受体后效应在吗啡依赖中的作用.其中,G蛋白的活性、Ca~(2+)、cAMP等第二信使和蛋白磷酸化过程的改变.与受体偶联的胞内Ca~(2+),以及钙调素(CaM)、Ca~(2+)/CaM依赖性蛋白激酶(CaM-K)在吗啡依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1 Ca~(2+)与吗啡依赖吗啡作为一种阿片类化合物与阿片受体相互作用,影响着受体门控性离子通道的关闭或开放.目前已知所有的阿片受体都是由鸟苷酸结合蛋白(G蛋白)介导而产生效应的.阿片类物质对神经元胞内Ca~(2+)有两种相反的作用.一是急性作用,即直接降低神经元胞内Ca~(2+)浓度.急性注射大剂量吗啡可减少大、小鼠脑突触中钙离子的含量.Toru等(1989)发现к、μ、δ受体激动剂都  相似文献   

20.
吗啡对大鼠尾壳核神经元阿片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较长时间给予吗啡对体外培养大鼠尾壳核神经元的μ、δ型阿片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结果吗啡可使μ、δ型阿片受体的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1),吗啡作用12h、24h和48h可使μ型阿片受体mRNA由0h时的94.8%分别降至50%、42.7%和67.2%;而对δ型阿片受体,则只有在24h和48h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由0h时的95.8%分别降至59.5%和84.5%;吗啡在10-8mol/L时即可引起μ型阿片受体的mRNA水平显著降低,且该抑制效应在10-8mol/L~10-5mol/L浓度范围内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但对δ型阿片受体则在10-6mol/L时才有效。结论吗啡较长时间作用于原代培养大鼠尾壳核神经元,可明显抑制μ、δ型阿片受体的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