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春华老师临证治疗疑难杂症时,善于运用温补清泄,寒热同用;祛风逐湿,养阳清热;宣肺肃肺,敛散互协,益气破瘀,虚实兼顾等法.现结合病例介绍如下.
1 温补清泄,寒热同用法
自《内经》有"间者并行","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之说,首先提出了寒热同用之法.姜春华老师认为:"寒热并用,历代名家每多推崇,尤适用于错杂之病,盖阳气衰微,无力振奋以祛邪,顽病销烁,常伏结热毒,此乃某些疑难沉痼之症结所在.若单扶其阳,势必助毒,独清其热,更伤真元.因此常用温补清泄,寒热同用之法."如以人参、黄芪、白术补复正气,附子、肉桂、干姜温扶元阳,黄连、黄柏、黄芩清其郁热,大黄、白花蛇舌草、苦参泄其伏毒,寒热攻补,熔于一炉,每获奇效. 相似文献
2.
黄连是常用清热燥湿药,味苦,性寒,能清心火,泻火解毒,除肠胃湿热。笔者随师应诊,目睹姜老临证运用黄连配伍经验如:黄连配伍阿胶、鸡子黄等为黄连阿胶汤,有滋养阴血,清心安神功效;配伍肉桂为交泰丸,可用于心肾不交之失眠; 相似文献
3.
姜春华老师治疗慢性肾炎,以中医辨证为主,参考实验室指标,病证结合,揆度邪正,创用新法,巧裁效方,疗效显著。现整理其治法5则,并附验案,以公同好。 相似文献
4.
黄柏是常用清热燥湿药,味苦,性寒,能泻火解毒。黄柏清热燥湿之力,与黄芩、黄连相似,但以除下焦之湿热为佳。笔者随师应诊时,目睹姜老临床配伍运用黄柏的经验:如黄柏配伍黄连或黄芩,治痢疾;配伍栀子、甘草,治黄疸;配伍知母,用于清下焦湿热,治淋证、泄泻;配伍苍术、牛膝, 相似文献
5.
数十年来,姜春华教授对于活血化瘀法的临床运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活血化瘀与清热解毒配伍,活血化瘀与扶正固本的配伍,以及活血凉血法、活血理气法、活血化痰法、活血利水法、活血软坚攻坚法、活血祛风通络法、活血攻下法、活血止血法、活血开窍法.这些对于血瘀证的治疗有着重要临床意义.现将老师活血化瘀法配伍经验分3个方面择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茵陈蒿汤首载于张仲景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前者治疗阳明病瘀热在里的发黄,后者治疗黄疸病的谷疸.后世医家广泛应用本方治疗湿热黄疸,现代治疗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也以本方为基础,加减化裁. 相似文献
7.
8.
下瘀血汤源自张仲景著《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篇.其适应证是"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但我随师应诊,发现姜老不仅将此方用于肝炎及肝硬化患者有瘀血症状者,而且广用于瘀血结滞之多种杂病,疗效显著.姜老说:"本方的适应证,以瘀血蓄积,久病入络者为宜.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载芍药甘草汤,主治"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诸症。仲景先用甘草干姜汤救其烦躁吐逆,以复其阳,更作芍药甘草汤以复其阴,使脚挛急者得以复伸。吉益东洞氏归纳芍药甘草汤证为"治拘挛急迫";宋《魏氏家藏方》用治湿热脚气,不能行步者;《朱氏集验 相似文献
10.
11.
姜春华运用地黄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岳全书》中推誉地黄为药中“四维”之一 ,以大黄、附子为药中良将 ,人参、熟地为药中良相。姜老师说 :“历代名医善用地黄者 ,莫如张景岳。景岳创左、右归丸 ,均以地黄作为补肾的主药。若追溯景岳之左、右归丸由来 ,则从钱仲阳之六味丸化裁 ,而钱氏之六味丸 ,又从仲景的肾气丸减附、桂变化而来。”张仲景创炙甘草汤 ,为益气养血 ,滋阴复脉的方剂 ,其中生地黄用至 3 0 g,主要取生地的凉血清热滋阴作用。仲景又创芎归胶艾汤 ,通治妇人漏下 ,则取熟地黄的补血滋阴生精作用。后世四物汤 ,也是从芎归胶艾汤化裁而来。又据《神农本草经》记载 … 相似文献
12.
13.
先师姜春华教授说:“凡是人体肌表、经络遭受风、寒、湿邪侵袭,使气血运行不畅,引起部分筋骨、肌肉、关节的疼痛、酸楚、重着、麻木以及屈伸不利等疾患的,统称为痹证”。姜老又说:“痹证若急性发作,见红肿者为热痹,治疗用生地黄为主,生地黄用大剂量,每次用50~100g。据《本经》记载:‘地黄除痹’。又据现代药理研究: 相似文献
14.
半夏性温燥 ,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 ,是临床常用之药。笔者随师应诊 ,目睹姜老师运用半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神经性呕吐、慢性胃炎幽门不完全梗阻、妊娠呕吐、耳源性眩晕、冠心病心绞痛、腹泻、胃肠机能衰弱、溃疡性结肠炎、慢性咽喉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 ,常取得显著疗效 ,归纳其配伍运用半夏的经验为以下 1 2法。1 燥湿化痰法周某某 ,男 ,3 9岁 ,1 976年 2月 2 7日初诊。患慢性支气管炎已 3年 ,咳痰量多而稀 ,色白 ,胸闷气短 ,全身疲乏 ,纳差 ,大便稀溏 ,苔白腻 ,脉滑。辨证为脾肺两虚 ,痰湿内盛。方用苓桂术甘汤合… 相似文献
15.
姜春华教授治疗肝病经验丰富,笔者整理随师应诊时姜老师治疗肝病验方如下。1软肝汤组成:生大黄6~9g,桃仁、丹参、炮山甲各9g,虫3~9g,鳖甲12~15g,黄芪15~30g,白术30~60g,党参15g。每日1剂,水煎服。功能:活血化瘀,软肝散结,益气健脾。主治:症瘕积聚,胁痛,臌胀,早期肝硬化,轻度腹水。方解:此方是由仲景《金匮要略》“下瘀血汤”加味而成。方中大黄主下瘀血,桃仁逐瘀血,虫主通血闭,三药合用活血化瘀之力甚猛。姜老说:“肝硬化主要是肝络瘀血阻滞而形成硬化,由血滞带来气滞,治疗应首先以活血化瘀为主,使肝脏血行畅通,瘀血化除,瘀化则血… 相似文献
16.
17.
栀子性味苦寒 ,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止血、解毒功效 ,是临床常用之药。姜春华老中医擅长将栀子用于肝胆系统疾病及血证。笔者随师应诊 ,姜老运用栀子配伍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精神病、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咯血、尿血、月经不调、丹毒等 ,常取得显著疗效 ,归纳其配伍运用栀子的经验为以下 1 1法。1 清热凉血法颜某某 ,男 ,2 4岁 ,1 973年 4月 2 3日初诊。患者于 1周前发热至 38.2℃ ,经医务室治疗 ,3日后热退 ,巩膜及皮肤出现黄疸。经某医院检查 ,ALT为 1 5 0 U,II为 40 U,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目络微赤 ,尿少色深… 相似文献
18.
先师姜春华教授介绍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经验时曾说:“消化性溃疡以中上腹痛、泛酸为主证。我对消化性溃疡之疼痛剧烈,遇寒而发者,常用制川乌6g,肉桂3g,乳香、九香虫各9g,高良姜6g,常可应手取效。有的病人脘痛彻背,背痛彻胸,可用全瓜蒌15g,薤白头、太子参各9g,我体会太子参补的作用不大,对胸膈痞闷效佳。消化性溃疡见有腹胀者,轻的用藿、苏梗,重的用大腹皮和子各9g, 相似文献
19.
姜春华研究《伤寒论》之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姜春华为著名的中医专家,著作颇多,学验俱丰,对当代的中医学、中西医结合的发展贡献很大。近年重温了姜著的《伤寒论识义》、《姜春华论医集》等书,深感姜氏对伤寒学的研究颇具特色,现撰成此文,望同道斧正。1多种层次,多种角度,析六经学说六经学说是伤寒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和主要精华所在。历代多数伤寒学者进行研讨,虽见仁见智,各执其理,但细析姜氏论六经学说与众不 相似文献
20.
姜春华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先师姜春华教授说:“慢性胃炎以中上腹痛、食后腹胀为主证。对于慢性胃炎中医根据整体情况及证候而治疗,从脾胃为后天之本来考虑。不管什么性质的慢性胃炎,我平常治疗都用六君子汤为主,随证加减,惟萎缩性胃炎不用制酸药(如瓦楞子、乌贼骨之类),香燥也少用。六君子汤中参、苓、术、草有改善体质功能,因为这类局部病都与整体有关,改善了整体,也改善了局部,其中陈皮有消除腹胀,增进食欲作用,半夏有制止呕吐作用,二药对胃肌均有轻微解痉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