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转P210bcr/abl基因小鼠是研究慢性髓系白血病的理想模型,但广泛表达的启动子容易引起转基因小鼠的胚胎致死,所以应用在造血细胞中特异表达的启动子是成功建立转P210bcr/abl基因小鼠模型的关键。本研究探讨TEC启动子介导BCR/ABL基因在BF3细胞中的表达。从小鼠的基因组中克隆TEC启动子的-364至+22区域,并替换掉IRES2-eGFP载体的CMVie启动子,同时在该载体的EcorⅠ酶切位点插入7.2 kb的P210bcr/abl基因,再将构建好的载体分别转染BaF3细胞和293细胞,观察eGFP基因与P210bcr/abl基因在2种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通过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eGFP基因在BaF3细胞成功表达,表达率在转染后6、24、72 h分别为7.10%、23.35%和64.61%,而在293细胞中未见eG FP基因表达。RT-PCR在BaF3细胞中扩增出BCR/ABL mRNA中372 bp的片段,而在293细胞中未扩增出任何片段。结论:TEC启动子的-364至+22区域能介导相关基因在造血细胞中高效特异性表达,适合于构建转P210bcr/abl基因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2.
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以及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常常发现染色体t(9;22)(q34;q11)易位。这种易位在22号染色体产生BCR/ABL融合基因,导致细胞恶性的扩增。ST1571(以前称谓CGP57148B)抑制Bcr/Abl酪氨酸激酶活性。然而人们在对BCR/ABL阳性细胞研究中发现了对STI571耐药的细胞株,目前的研究认为BCR/ABL基因的扩增与过度表达是对STI571耐药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BCR/ABL阳性细胞中,磷酯酰肌醇-3-激酶(PI3K)途径是BCR/ABL激活的一条重要途径,它对于BCR/ABL阳性细胞恶性表型的维持是必不可少的。现对PI3K在BCR/ABL阳性细胞中促进细胞周期进程和抗凋亡的作用和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谭琳  聂波  谢瑜 《山西临床医药》2009,(32):2163-2165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联合化疗治疗初治BCR/ABL+-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疗效。方法:我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荧光原位杂交检查确诊为初治BCR/ABL+-ALL4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用VDLP加伊马替尼方案诱导化疗,对照组24例单用VDLP方案诱导化疗,治疗组完全缓解后伊马替尼与化疗交替进行巩固及强化治疗,对照组单用化疗进行巩固及强化治疗。结果:治疗组经第1疗程诱导治疗后获完全缓解率(CR)共20例(83.3%),对照组经第1疗程诱导治疗后获CR共13例(54.2%),(P<0.05)。治疗组20例完全缓解的患者,中位缓解期13(7~19)个月,对照组13例CR,中位缓解期6(3~9)个月(P<0.05)。含伊马替尼治疗组与不含伊马替尼治疗组2a总生存率(OS)分别是45.8%和12.5%(P<0.05)。结论:伊马替尼联合化疗诱导治疗BCR/ABL+-ALL,CR较常规化疗明显提高。化疗与伊马替尼交替进行巩固及强化治疗,中位缓解时间及生存时间也较单用化疗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蛋白转导结构域 (PTD)介导的BCR ABL融合蛋白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T细胞的特异性活化作用。方法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PTD基因与CMLb3a2bcr abl基因融合并原核表达 ,纯化的PTD BCR ABL融合蛋白与CM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NC)体外共孵育 ,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CD4+ 、CD8+ T细胞的早期活化抗原CD6 9的表达。结果 PTD BCR ABL抗原体外激活CD8+ T细胞的最佳浓度为 10 0 μg ml,时间为 3d。在此刺激条件下 ,15例CML患者中 ,10例表现CD8+ T细胞早期活化 ,CD6 9表达率为 (15 .0 1± 3.75 ) % ;4例表现CD4+ T细胞早期活化 ,CD6 9表达率为 (10 .32± 3.0 8) % ;其中有 3例CD8+ 和CD4+ T细胞同时活化 ;而对照的BCR ABL抗原刺激组无一例表现CD8+ 或CD4 + T细胞活化 ,其CD6 9表达率分别为 (1.36± 0 .31) %和 (1.4 1± 0 .4 3) % ,与PBS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PTD能将外源性BCR ABL抗原转导入抗原呈递细胞内 ,加工呈递后激活抗原特异性CD8+ 及CD4+ T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驱动蛋白EG5 mRNA在正常人外周血和骨髓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各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的表达及与BCR/ABL mRNA表达的相关性,评估EG5 mRNA在CML诊断和预后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EG5 mRNA和筑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T-PCR)检测BCR/ABL mR-NA,分别对8例正常人外周血及骨髓样本和62例CML患者的外周血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正常外周血标本中未检测到EG5的表达,正常骨髓标本中可见EG5的低丰度表达;EG5辅助诊断CML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9.6%(26/29)和84.8%(28/33);BCR/ABL融合基因诊断CML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6.5%(28/29)和90.9%(30/33);CML中EG5和BCR/ABL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两者之间呈高度正相关。结论EG5和BCR/ABL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疾病进展中的表达情况基本一致,EG5和BCR/ABL的联合检测及动态观察,可作为CML临床辅助诊断、疗效和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BCR/ABL双色双融合探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dual color dual fusion BCR/ABL probe-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DCDF-FISH)在白血病遗传学异常检测中的常见信号模式,探讨各种信号模式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采用BCR/ABL的DCDF-FISH技术和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对初诊的4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3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以及10例其它(包括AML和骨髓增生性疾病)患者骨髓标本进行检测,比较DCDF-FISH各种信号模式与染色体关系。结果DCDF-FISH检测见11种信号模式:2R2G为正常细胞信号模式;2R3G、3R2G及3R3G为无BCR/ABL融合基因的异常信号模式;1R1G2F、1R1G1F、1R2G1F和2R1G1F模式的核型都为t(9;22);1R1G3F核型模式为t(9;22)伴有Ph+;2R2G1F为三条以上染色体易位t(9;22;V);1R2G2F为t(9;22)伴多一条22号染色体,这些信号模式的细胞内都存在着BCR/ABL融合基因。结论BCR/ABL DCDF-FISH检测时存在着多种信号模式,明确各种信号模式的意义,对临床疾病的诊断、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苯乙烯苷(TSG)对过氧化氢(H2O2)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PC12细胞给予H2O2(100 μmol/L)诱导细胞凋亡,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H2O2损伤组、高剂量组(TSG 120 μg/L+H2O2)、中剂量组(TSG 60 μg/L+H2O2)和低剂量组(TSG 30 μg/L+H2O2)。TSG处理2 h后,加入H2O2损伤细胞,4 h后取细胞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丙二醛(MDA),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噻唑兰(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2的蛋白表达。结果TSG能提高细胞活力,降低LDH漏出和细胞凋亡率(P<0-05)。0-1~1 μmol/L TSG处理后bcl-2的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TSG能减少H2O2对PC12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BCR/ABL阳性细胞中,磷酯酰肌醇-3-激酶(P13K)途径是BCR/ABL激活的一条重要途径,它对于BCR/ABL阳性细胞恶性表型的维持是必不可少的。现对PI3K在BCR/ABL阳性细胞中促进细胞周期进程和抗凋亡的作用和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观察脑益康药物血清对谷氨酸和过氧化氢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①实验于2004-10/12在南通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实验室完成。采用12月龄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脑益康灌胃组,每组12只,脑益康组以人等效剂量的1.5倍连续10d灌胃,末次灌胃后1h采血,收集脑益康药物血清。收集对照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血清为对照。②PC12细胞经神经生长因子诱导7d后,用DMEM基础培养基洗2次,DMEM培养基中分别加入100,300,500g/L脑益康中药血清,于37℃培养1h,后加入0.2mmol/L谷氨酸,0.5mmol/L过氧化氢继续培养30min。同时设模型组(造成谷氨酸和过氧化氢诱导PC12细胞损伤模型)及对照组(对照组大鼠血清,不加谷氨酸和过氧化氢)。③采用四唑盐比色法测定PC12细胞存活率;按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公司提供测试盒说明书进行乳酸脱氢酶释放量、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测定。④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ANOVA法。结果:①谷氨酸和过氧化氢模型组的PC12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而乳酸脱氢酶释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谷氨酸和过氧化氢模型组的PC12细胞丙二醛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②脑益康药物血清组PC12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谷氨酸模型组和过氧化氢模型组(P<0.05~0.01);而细胞的乳酸脱氢酶释放量明显低于谷氨酸模型组和过氧化氢模型组(P<0.05~0.01)。③脑益康药物血清组丙二醛含量明显低于谷氨酸模型组和过氧化氢模型组(P<0.05,0.01);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高于谷氨酸模型组和过氧化氢模型组(P<0.05)。结论:脑益康药物血清能明显减轻谷氨酸和过氧化氢诱导的PC12细胞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膜脂质过氧化物生成,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探讨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FISH)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对初诊考虑为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或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的患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行骨髓细胞学检查并用FISH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结果表明:①46例在初诊时考虑为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或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的患者中,有22例患者诊断为CML,应用FISH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均为阳性(100%),骨髓细胞学检查显示CML者占86.4% (19/22);另24例患者诊断为非CML的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及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FISH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均为阴性(100%),而骨髓细胞学检查有3例支持CML诊断、1例支持MDS诊断;②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有3例FISH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为阳性;③2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CML患者,应用HSH法检测BCR/ ABL融合基因可检测到阳性细胞(分别为6.5%及1.2%).结论:FISH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敏感、可靠,对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及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可明确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诊断;在CML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监测微小残留病灶方面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应用筑巢式RT—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筑巢式RT-PCR检测20例CML血或/及骨髓中BCR/ABL基因的表达,证实较普通RT-PCR其为一种快速、敏感而准确的检测方法。同时以ABL基因为RNA及cDNA质量对照,有效地排除了因标本质量欠佳而致的假阴性或因标本污染所致的假阳性。我们还发现在CML中P210BCR/ABL的表达接近为100%,且与化疗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环氧化酶-2(COX-2)表达水平与心肌细胞损伤之间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缺氧/复氧(H/R)实验,模拟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在H9C2心肌细胞系中检测COX-2及其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并通过COX-2特异性抑制剂NS398抑制其活性,观察细胞变化情况,并研究其作用机制。结果NFκB的激活诱导COX-2表达上调,COX-2促进H/R介导的促炎症因子转录,以及ROS活性增强。结论心肌细胞受到H/R刺激时,NFκB的激活诱导COX-2表达上调,抑制COX-2活性能够降低H/R诱导的促炎症因子转录以及ROS活性增强,从而发挥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黄芩茎叶总黄酮(SSTF)对过氧化氢(H2O2)所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在由H2O2制备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的基础上,采用MTT法测定各组细胞活力;生化比色法测定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以及western-blot法测定各组细胞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 H2O2处理HUVEC后其存活率较正常HUVEC下降,细胞培养上清液中LDH活性和MDA含量明显增加,SOD活性较正常HUVEC降低;HUVEC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而SSTF(100~400mg/L)各剂量都能提高H2O2损伤的HUVCE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LDH活性,显著减少MDA的含量,提高SOD的活性,明显降低HUVEC凋亡率,明显提高Bcl-2蛋白表达水平(P<0.05或P<0.01)。结论 SSTF能减轻H2O2对HUVEC的氧化损伤作用,降低H2O2所致HUVEC的凋亡率,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过氧化氢所致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①实验于2004-12/2005-05在锦州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完成。选用出生1~3d的SD大鼠15只,雌雄不拘。②采用纯化培养的心肌细胞建立过氧化氢损伤模型,实验分为6组(每6孔细胞一组):正常对照组(正常细胞培养,加入等数量的培养基,不加入任何药物),10g/L二甲基亚砜组(加入10g/L二甲基亚砜),过氧化氢损伤组(加入过氧化氢200μmol/L),过氧化氢 低浓度槲皮素组(加入过氧化氢200μmol/L和槲皮素25μmol/L),过氧化氢 槲皮素中浓度组(加入过氧化氢200μmol/L和槲皮素50μmol/L),过氧化氢 槲皮素高浓度组(加入过氧化氢200μmol/L和槲皮素100μmol/L)。过氧化氢(200μmol/L)损伤时间为12h。③采用乳酸脱氢酶试剂盒测其释放量;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测定丙二醛含量;硝酸还原法测定一氧化氮含量;四唑盐比色法测定线粒体脱氢酶活性。④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数据处理根据处理方差齐性分析结果,采用非配对t检验。结果:①心肌细胞乳酸脱氢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过氧化氢损伤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过氧化氢 高、中、低浓度槲皮素组明显低于过氧化氢损伤组(P<0.01)。②心肌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损伤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过氧化氢 高、中浓度槲皮素组明显高于过氧化氢损伤组(P<0.01)。③线粒体脱氢酶活性:过氧化氢损伤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过氧化氢 各浓度槲皮素组明显高于过氧化氢损伤组(P<0.01)。④心肌细胞内一氧化氮含量:过氧化氢损伤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过氧化氢 高、中、低浓度槲皮素组低于过氧化氢损伤组(P<0.05)。结论:槲皮素具有对抗缺氧复氧损伤、明显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抗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6.
槲皮素对过氧化氢所致体外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过氧化氢所致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①实验于2004-12/2005-05在锦州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完成。选用出生1-3d的SD大鼠15只,雌雄不拘。②采用纯化培养的心肌细胞建立过氧化氢损伤模型,实验分为6组(每6孔细胞一组):正常对照组(正常细胞培养,加入等数量的培养基,不加入任何药物),10以二甲基亚砜组(加入10g/L二甲基亚砜),过氧化氢损伤组(加入过氧化氢200μmol/L),过氧化氢+低浓度槲皮素组(加入过氧化氢200μmol/L和槲皮素25μmol/L),过氧化氢+槲皮素中浓度组(加入过氧化氢200μmol/L和槲皮素50μmol/L),过氧化氢+槲皮素高浓度组(加入过氧化氢200μmol/L和槲皮素100μmol/L)。过氧化氢(200μmol/L)损伤时间为12h。③采用乳酸脱氢酶试剂盒测其释放量;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测定丙二醛含量;硝酸还原法测定一氧化氮含量;四唑盐比色法测定线粒体脱氢酶活性。④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数据处理根据处理方差齐性分析结果,采用非配对t检验。 结果:①心肌细胞乳酸脱氢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过氧化氢损伤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过氧化氢+高、中、低浓度槲皮紊组明显低于过氧化氢损伤组(P〈0.01)。②心肌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损伤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过氧化氧+高、中浓度槲皮素组明显高于过氧化氢损伤组(P〈0.01)。③线粒体脱氢酶活性:过氧化氢损伤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过氧化氢+各浓度槲皮素组明显高于过氧化氢损伤组(P〈0.01)。④心肌细胞内一氧化氮含量:过氧化氢损伤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过氧化氢+高、中、低浓度槲皮素组低于过氧化氢损伤组(P〈0.05)。 结论:槲皮素具有对抗缺氧复氧损伤、明显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抗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黄芩苷在马兜铃酸诱导小鼠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黄芩苷组和高剂量黄芩苷组。模型组建立马兜铃酸诱导小鼠急性肾损伤模型,低剂量黄芩苷和高剂量黄芩苷组分别通过腹腔注射10 mg/kg和100 mg/kg黄芩苷。3 d后收集小鼠血清检测肾功能,肾脏组织行H-E染色、TUNEL染色和Western印迹检查。结果:肾功能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肌酐、尿素氮明显上升,而高剂量黄芩苷治疗后两者显著下降(P0.05)。H-E染色结果表明,模型组小鼠肾小管和肾小管间质显著扩张、淋巴细胞明显浸润,高剂量黄芩苷组小鼠肾小管和肾小管间质扩张减轻、淋巴细胞浸润减少。TUNEL染色和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肾脏细胞凋亡明显增加,而高剂量黄芩苷治疗后细胞凋亡显著减少(P0.05)。结论:黄芩苷可通过减少小鼠肾脏细胞凋亡来减轻马兜铃酸诱导的急性肾损伤。  相似文献   

19.
川芎嗪对吸烟致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香烟烟雾所致急性肿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香烟烟雾使小鼠被动吸烟的方法,复制急性肺损伤的动物模型;以0.1ml川芎嗪给模型鼠腹腔注射,观察川芎嗪对吸烟致急性肺损伤小鼠的肺系数及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单纯烟熏组的小鼠肺系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川芎嗪+烟熏组的小鼠肺系数明显低于单纯烟熏组(P<0.01),而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学观察发现单纯烟熏组动物的肺有充血、出血、局灶性肺不张和明显的间质水肿,而川芎嗪+烟熏组动物的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轻于烟熏组,与正常对照组近似。结论:川芎嗪对吸烟所致小鼠的肺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之一在于川芎嗪抑制了氧自由基的释放,从而保护细胞膜,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