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在老年患者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费用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5 年1月-2010 年12 月住院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老年患者126 例,将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进行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介入治疗,对照组进行开腹手术引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与治疗费用.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胆红素含量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组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胆红素下降超过50% 的时间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显著减少(P〈0.05).结论 介入治疗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能够取得与开腹引流同样的显著疗效,还能够减少并发症,降低治疗时间与费用,应当掌握好治疗指征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术后的临床表现,做出正确的护理,预防或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择2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术后的患者,总结相关的治疗过程,分析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术后的并发症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4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有6例患者出现胆汁漏出腹壁外,其中1例因肿瘤晚期引起全身衰竭已死亡.1例因家庭原因已带管出院;有2例患者出现胆道感染;有2例患者出现导管堵塞。上述患者经过对症治疗,并发症得到了缓解或者消失。结论有效的护理可以减少PTCD术后的并发症,为患者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应用ERCP或ERCP联合PTCD胆总管支架置入胆管引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9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使用ERCP胆总管支架置入胆管引流,观察组使用ERCP联合PTCD胆总管支架置入胆管引流,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生存质量、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草转氨酶(AST)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前比较两组生存质量以及血清TBIL、DBIL、AST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比较两组生存质量以及血清TBIL、DBIL、AST水平,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且观察组生存质量较对照组高,观察组血清TBIL、DBIL、AST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应用ERCP联合PTCD胆总管支架置入胆管引流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胆道内金属支架置入作为一种姑息性方法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价值。方法2005年1~12月,行PTCD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76例。穿刺肝左叶胆管46例,肝右叶胆管36例,同时穿刺6例。减黄3d后,经引流管行常规胆道造影,30例维持原PTCD外引流,6例改为内外引流,40例置入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支架并维持PTCD外引流,其中5例行左右肝管双支架同时置入,2例因导丝通过狭窄段困难,于3d后重试,成功置入支架。结果1例因胆道大出血于术后8d死亡,余75例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有39例下降明显,33例呈不同程度的下降,3例仍呈上升趋势。72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例患者在皮肤瘙痒、厌食、皮肤黄疸及尿液颜色方面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3例患者无改善,甚至加重。12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8%,有6例发生两种或两种以上并发症。随访至2006年4月,有54例患者死亡,排除因术后严重并发症短期死亡1例,平均生存时间为7.6个月,单纯PTCD患者为5.8个月,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患者为9.5个月。结论PTCD联合胆道内金属支架置入作为一种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安全性高,可有效解除恶性胆道梗阻,对于无手术机会且未合并肝细胞性黄疸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姑息性减黄手段。在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两方面,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患者均优于单纯PTCD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在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透视下对108例恶性梗阻黄疸行PTCD,并观察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08例均穿刺成功,术后患者血清胆红素和转氨酶较术前显著下降,全身情况改善。并发症发生率5.6%,包括:胆汁外漏1例,休克2例,引流管移位1例,脱落2例。[结论]PTCD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我院1985年~1994年共手术治疗老年(>60岁)梗阻性黄疸167例,死亡25例,死亡率为14.97%。本文结合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年龄、发病情况、手术治疗和实验室检查等方面可能影响预后的十余种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伴有内科疾病、肝肾功能损害严重、恶性病变。术前黄疸时间长及存在人为医源性延迟等因素均与预后密切相关。同时存在4个以上高危因素者预后差,通过本文,可引导我们正确估计患者的预后,选择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胆道内金属支架置入作为一种姑息性方法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价值.方法 2005年1~12月,行PTCD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76例.穿刺肝左叶胆管46例,肝右叶胆管36例,同时穿刺6例.减黄3 d后,经引流管行常规胆道造影,30例维持原PTCD外引流,6例改为内外引流,40例置人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支架并维持PTCD外引流,其中5例行左右肝管双支架同时置入,2例因导丝通过狭窄段困难,于3 d后重试,成功置入支架.结果 1例因胆道大出血于术后8 d死亡,余75例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有39例下降明显,33例呈不同程度的下降,3例仍呈上升趋势.72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例患者在皮肤瘙痒、厌食、皮肤黄疸及尿液颜色方面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3例患者无改善,甚至加重.12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8%,有6例发生两种或两种以上并发症.随访至2006年4月,有54例患者死亡,排除因术后严重并发症短期死亡1例,平均生存时间为7.6个月,单纯PTCD患者为5.8个月,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患者为9.5个月.结论 PTCD联合胆道内金属支架置入作为一种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安全性高,可有效解除恶性胆道梗阻,对于无手术机会且未合并肝细胞性黄疸的恶性梗阻性黄疽患者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姑息性减黄手段.在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两方面,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患者均优于单纯PTCD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胆道金属内支架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应用价值及相关技术。方法:39例患者在DSA造影定位下明确狭窄部位,先穿刺引流,用超滑导丝和导引导管引入超硬导丝,再用扩张球囊导管扩张狭窄部位,最后将支架放入狭窄部位。结果:35例一次植入成功,4例先行引流一周后植入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胆道金属内支架是解除恶性阻塞性黄疸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李立才 《现代医院》2010,10(11):78-79
<正>肝外梗阻性黄疸,发生在主肝管或胆总管,从肝门的肝管到Vater氏壶腹的任何部位的肿瘤、结石、狭窄、寄生虫、痉挛及先天性畸形等,都可妨碍胆汁流入十二指肠,引起胆道阻塞,使阻塞以上部位的胆管扩张,本文总结了我院2005~2010年肝外梗阻性黄疸126例的临床资料,对B超诊断  相似文献   

10.
李学超  王斌 《药物与人》2014,(8):130-131
目的:对改良胆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从我院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中选取48例,并按照患者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改良胆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和对照组(采用传统胆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均为24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治疗前后总胆红素水平变化状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总胆红素水平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的,P〈0.05;组间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总胆红素水平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上改良胆肠Roux-en-Y吻合术具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常胆道是无菌的,但在胆道梗阻时胆汁细菌检出率可达80%,胆道梗阻伴有胆道感染常见于胆结石,胆管内压达到一定压力时细菌可通过毛细胆管进入肝血寳而致菌血症,老年阻塞性黄疸更易发生,而出现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我院从1993年1月~2003年7月共收治60岁以上的阻塞性黄疸180例,其中手术治疗96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内镜胆管内支架置入术在各种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例各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经内镜胆道内支架置入术行胆汁引流,其中胆道塑料支架引流术(ERBD)8次、胆道金属支架置放术(EMBE)6次,双支架1次.结果:1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黄疸逐渐消退,皮肤瘙痒等症状减轻或消失;放置胆道内支架1周后,患者的相关指标TBIL,ALT、AST、AKP及r-GT明显下降,黄疸和肝功能状况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3例患者术后出现高淀粉酶血症,3天后基本降至正常.全部患者无感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内镜胆道支架放置术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金属胆道内支架置入治疗胆道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在X线引导下对26例胆道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行经皮肝穿刺胆道金属内支架置入治疗。根据胆道梗阻狭窄的不同部位和狭窄的程度采用相应的放置方式。结果26例患者共置入30枚会属支架,其中,20例置入1枚于肝总管和(或)胆总管,4例置入2枚于左右肝管一胆总管内,2例为支架内再狭窄后的重新置入。26例患者术前血清总胆红素(198.83±121.51)μmol/L,直接胆红素(136.74±79.36)μmol/L。术后2周复查,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到(93.52±59.60)μmol/L,直接胆红素下降到(46.33±42.71)μmol/L(P〈0.01)。出现并发症2例(7.5%)。结论经皮盯穿刺胆道金属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胆道恶性阻塞性黄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介入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介入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  2 4例梗阻性黄疸患者 ,其中恶性胆道梗阻2 1例 ,胆石症术后胆道狭窄 3例 ,均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后 ,根据病情及经济条件 ,单纯行PTCD6例 ,胆道内支架置入 18例 ,其中网状支架 13枚 ,Z形支架 5枚。结果全组技术成功率 10 0 % ,介入治疗后 7~ 15d复查血清总胆红素由术前的 (45 4.93± 6 4.5 2 ) μmol/L降至 (6 6 .94± 8.4 5 ) μmol/L ;转氨酶由术前的 (2 6 5 .6 7± 30 .0 9)u/L降至 (5 6 .2 1± 8.73)u/L ,治疗前后疗效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黄疸、皮肤瘙痒等临床症状逐渐缓解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治疗梗阻性黄疸疗效非常显著 ,技术操作简便 ,成功率高、痛苦小、安全性好 ,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非外科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究梗阻性黄疸患者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的疗效情况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1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梗阻性黄疸患者共计98例,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9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进行治疗,对照组运用X线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进行治疗,分别于置管完成后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置管成功率95.92%(47/49)高于对照组75.51%(37/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8%(2/49)低于对照组18.37%(9/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置管前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两组两项指标均升高,观察组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对梗阻性黄疸患者疗效更好,且并发症发生率更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7例梗阻性黄疸进行MRCP检查,并与临床诊断或手术和病理结果对照分析。MRCP采用不屏气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重度T2W扫描,结合呼吸触发及脂肪抑制技术,原始图像以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法进行三维重建。结果:全部67例MRCP检查均一次成功,MRCP对梗阻性黄疸的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3.6%,其中MRCP诊断肝外胆管结石和恶性胆管梗阻的准确率分别为95%和65.4%,结论:MRCP检查成功率高,对梗阻性黄疸的定位诊断准确,结合原始图像和常规MRI扫描,对肝外胆管结石和恶性胆管梗阻的定性诊断也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学工程》2015,(5):602-603
目的观察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则仅给予抗生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肺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VV为(80.51±16.42)L/min,FVC为(86.38±11.87)%,FEV1为(3.17±0.21)L,FEV1%为(55.78±8.91)%,其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a O2为(11.33±0.71)k Pa,Sa O2为(90.26±4.51)k Pa,Pa CO2为(5.09±0.31)k Pa,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纠正其呼吸道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