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随机、双盲、对照比较骶管硬膜外注射与腰椎硬膜外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操作难易程度等。方法:30名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分为A和B组,各15人。A组行骶管硬膜外注射治疗,B组行腰椎硬膜外注射治疗。药物和剂量、疗程等相同。采集相关数据,用SPSSl7.0统计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等。结果:A和B组患者性别、身高、体重、年龄等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VAS评分、腰椎间盘突出类型、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AS评分、3个月疗效、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操作难易程度B组大于A组.费用B组高于A组、患者更接受骶管硬膜外注射(P〈0.05)。结论:骶管硬膜外注射比腰椎硬膜外注射疗效相当、操作容易、费用更低、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建议临床选用骶管硬膜外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7号腰穿针在小儿单次硬膜外阻滞在小儿麻醉中的优越性。方法:对单次硬膜外有适应症的患儿先行基础麻醉,再进行单次硬膜外阻滞,并与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患儿比较手术开始时、术中、术毕血压、心率变化和术毕苏醒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复合硬膜外麻醉组麻醉前与手术开始时、术中、术毕血压、心率变化无差异性(p〉0.05),而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组则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心率血压变化和术毕苏醒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7号腰穿针在小儿单次硬膜外阻滞中减轻了穿刺给患儿造成的损伤,而麻醉效果确切,生命体征平稳,苏醒快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腰硬膜外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和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开腹手术患者21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腰硬膜外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比较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结果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比持续硬膜外麻醉组起效快,麻醉效果好,P〈0.05,腰硬麻组出现低血压比例较高,P〈0.05;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两组不具显著l生差异,P〉O.05;两组患者麻醉前后血压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P〈O.05,持续硬麻组患者麻醉前后心率变化也具显著性差异,P〈0.05,腰硬麻组患者麻醉前后心率不具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麻醉前后下降差值不具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腰硬膜外联合麻醉具有麻醉起效快,镇痛效果好,腹肌松弛度好等特点,与持续硬膜外麻醉相比局麻药用药量也少,结合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双重特点,临床麻醉效果优于持续硬膜外麻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骨科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Ⅱ~Ⅲ级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Ⅰ组采用为腰-硬联合麻醉(CSEA,n=50),Ⅱ组采用硬膜外麻醉(EA,n=50)。观察术中心率(Ha)、平均动脉压(MAP)、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P)变化,麻醉阻滞效果,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在麻醉过程中Ⅰ组的HR、MAP、SP02、P变化与Ⅱ组无明显差异fP〉0.05)。Ⅰ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高感觉平面出现时间明显快于Ⅱ组(P均〈0.05)。两组麻醉后药物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和不良反应上无明显差异,但在麻醉阻滞效果上,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骨科手术中明显优于硬膜外麻醉,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拟行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组(A组)30例,单纯小剂量硬膜外麻醉组(B组)30例。比较两组硬膜外局麻药用药量、麻醉效果,监测麻醉前、麻醉后30min、60min各时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血糖(GS)变化。结果:麻醉效果Ⅰ级率A组93.3%、B组83.3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硬膜外腔首次用量A组比B组少用34%(P〈0.01);两组HR麻醉后均有所下降,60min时A组心率较B组更稳定(P〈0.05);B组在30min时SBP、MAP下降较A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B组在60min、术毕时SBP、DBP下降较A组有显著差异(P〈0.05),B组血糖水平在30min、60min较术前增高(P〈0.05)。结论: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可减少麻醉药用量,循环稳定,术中应激反应轻。可作为老年下肢骨科手术麻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针刺量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93.3%,对照组愈显率46.7%,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量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张大通  孙壮 《新中医》2011,(2):56-57
目的:观察椎间盘镜微创手术配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椎间盘镜微创手术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仅用椎间盘镜微创手术治疗。观察症状缓解情况及腰椎活动度、直腿抬高试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优良率为90.o%,对照组为6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JOA下腰痛疗效标准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及远期2组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椎间盘镜微创手术配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优于单纯椎间盘镜微创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并评价硬膜外麻醉临床应用的实际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6月~2011年1月在临床上应用硬膜外麻醉的情况,总结病人的感受和相关的益弊情况。结果:两组病人硬膜外血肿率分别为7.69%和9.68%,统计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其他并发症方面,硬膜外麻醉组病人发生率要低于硬膜外复合全麻组(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在减少并发症方面有一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并发症的危险,良好的穿刺管理,是其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中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6例,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照组患者行小切口开窗手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2组患者手术治疗过程均顺利完成,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相比对照组明显减小(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降低(P〈0.05),术后卧床时间显著缩短(P〈0.05),手术时间2组患者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7d后观察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后1个月与3个月2组患者JOA评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患者手术7d后短期治愈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x2=1.131,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比小切口开窗手术疗效相当,前者创伤较小、术后恢复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灸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都予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为100%和90.0%,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JO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组问与组内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提高治疗疗效,改善下腰痛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讨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急诊剖宫产中的应用。方法:对100例急诊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绢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EA)对照分析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起效时间及效果,麻醉至胎儿娩出时间及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腰-硬联合麻醉起效时间,麻醉作用完全时间,麻醉至胎儿娩出时间均短于单纯硬膜外麻醉组(P〈0.05).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硬膜外麻醉(P〈0.05)但低血压发生率高于单纯硬膜外麻醉组(P〈0.05)结论:腰-硬膜外联合麻醉因起效迅速,阻滞完全,在急诊剖宫产手术中比硬膜外麻醉更优越,但是血压下降明显,提前扩容,加强术中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运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162例采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活疗组)和随机取182例采用传统牵引治疗的椎间盘突出病例(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优良率为95.1%,对照组优良率为78.2%,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改善神经压迫症状,并发症低,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腹针与体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3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7例,对照组66例。治疗组采用腹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体针治疗,对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善情况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5%,对照组有效率8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痊愈患者中治疗1疗程后治疗组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好,疗程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病人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98例行骨科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观察组采取硬膜外麻醉,参照组采用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后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后24小时MMSE评分为29.0±0.5,显著高于参照组的27.5±0.5(P〈0.05):观察组12小时内POCD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病人的短期认知功能影响较小,可以降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障碍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灸加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采用针灸加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80例,只行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88.8%,对照组为5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灸加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见效快,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循经超声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者随机分为循经超声波结合针灸治疗组(观察组)及针灸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痊愈显效率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痊愈显效率73.33%,两组疗效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超声波结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于单纯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与后路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6月90例术前确诊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分为PELD组和MED组各45例,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PELD组平均术中透视次数16.4次,切口长度8.5mm,手术时间88.3min,手术失血10.8mL,术后卧床5.9h,住院3.6d;MED组平均术中透视次数2.5次,切口长度16.4mm,手术时间51.4min,手术失血32.8mL,术后卧床73.1h,住院6.5d。PELD组较MED组术中透视次数更多、手术时间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的比较上,PELD组优于ME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之间VAS评分、0DI评分术后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PELD和MED均具有安全有效、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是PELD是一种更加理想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起效机制。方法:对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其中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行常规保守治疗。结果:治疗组随访优良率为91.8%,对照组为78.4%。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配合大推拿手法治疗能够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的疗效,减少手术率,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治疗,疗程28天。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腰腿痛VAS评分和起效时间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3%,对照组为73.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腰腿痛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起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针药结合能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缩短起效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腹部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疗效。方法:将7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采用腹部推拿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牵引配合口服止痛药物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0.27%,对照组为47.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疼痛积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推拿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