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DAVF)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及治疗,以期提高对SDAVF的早期识别和诊断.方法:对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住院的6例SDAVF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患者中5例为男性,1例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SDAVF)的临床、影像学特点、误诊原因,提高对SDAVF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S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本组患者中,下肢运动障碍8例(100.0%)、浅感觉障碍(痛温觉)6例(75.0%)、深感觉异常3例(37.5%)及大小便功能障碍8例(100.0%)。脑脊液检查压力正常2例(40.0%),增高3例(60.0%);蛋白含量正常1例(20.0%),增高4例(80.0%)。脊髓MRI检查示7例(87.5%)有脊髓增粗,8例(100.0%)脊髓前后有迂曲状、"虫蚀样"的血管流空影;5例(62.5%)有脊髓软化坏死信号。全部患者均经脊髓血管造影明确诊断。结论:SDAVF以中老年男性多见,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减退、大小便功能障碍,脑脊液检查无特异性,脊髓MRI可对其进行初步诊断,确诊及瘘口的精确定位有赖于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3.
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是一种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罕见疾病,脊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其诊断的金标准。近年来,以脊髓磁共振血管成像、CT血管成像为代表的无创/微创血管成像技术在协助诊断SDAVF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该病自然转归较差,如果未经有效治疗,其症状将呈波动性加重,最终可导致永久性的脊髓损伤。因此一旦确诊,应尽早采取合适的治疗,以阻断疾病进展。SDAVF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显微外科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两种治疗方式均较以往取得较大进展,手术治疗准确性更高、创伤更小、效果更好。未来在临床实践中,应力争早期正确诊断SDAVF,并根据病情灵活选择和运用各种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诊治方法和临床特点。方法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16例,术前行MRI及血管造影确诊,全组均行半椎板入路硬脊膜动静脉瘘手术处理。结果16例均为单发,其中颈段2例,胸段8例,腰段6例。瘘口除2例多支动脉供血,余均为单支动脉供血。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未见复发,其中14例患者症状明显好转,2例患者症状稳定。结论MRI是硬脊膜动静脉瘘可靠的诊断方法。全脊髓血管造影可以精确定位瘘口位置,同时排除其他脊髓血管畸形,是诊断硬脊膜动静瘘的金标准。微创半椎板切除显微手术切除是硬脊膜动静瘘的优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是脊髓血管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是指供应硬脊膜或神经根的细小动脉在椎间孔处穿过硬脊膜时与脊髓引流静脉异常交通,引起椎管内脊髓静脉高压,脊髓瘀血水肿,继而变性坏死,引起患者进行性脊髓功能障碍[1]。由于该病早期症状和体症缺乏特异性,易与其它脊髓病变相混淆引起误诊。我科2009年4月收治入院前误诊的SDAVF患者1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42岁。因双侧下肢麻木伴乏力1年就诊,主要表现为双下肢麻木、束带感,间歇性跛行,长距离行走后双下肢乏力,伴有小便和性功能障碍。1年前在当地医院检查诊断为颈椎管狭窄行C4~C6椎管减压术。术后感双侧下肢麻木、乏力症状加重,间  相似文献   

6.
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DAVF)是指供应硬脊膜或神经根的动脉在椎间孔处穿过硬膜时,与脊髓引流静脉的直接交通通道,是一种常见的脊髓血管畸形,约占所有脊髓动静脉畸形的70%<'[1]>.由于其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容易漏诊或误诊,延误治疗导致残疾.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显得非常重要.为提高同行对本病的警惕和认识,现将我科2006年收治的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7例,分析其临床特点、脊柱MR影像特征,并用脊髓血管造影明确诊断。7例均采用半椎板切除闭塞瘘口手术治疗,手术前后采用改良Amilnoff-Logue评分进行评价,并复查脊柱MR,术后随访3~17个月。结果 7例复查脊柱MR不规则血管流空信号均减少,T2像高信号消失。Amilnoff-Logue评分改善6例,无变化1例。结论 SDAVF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但脊柱MR可见脊髓表面有广泛迂曲扩张的血管流空信号,脊髓血管造影可以确诊,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8.
显微手术处理硬脊膜动静脉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处理硬脊膜动静脉瘘的方法和疗效的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脊髓血管造影确诊的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计划手术节段前X线定位,采用后正中入路切除半侧椎板,切开硬脊膜,显微镜下探查硬脊膜动静脉瘘口,在硬脊膜内灼闭血管瘘口并剪断,缝合硬脊膜。结果11例术后症状改善,其中运动功能改善最明显,感觉障碍改善次之,1例无改善。无手术并发症,无复发。结论显微手术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创伤小、方法简单、效果肯定,可作为硬脊膜动静脉瘘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硬脊膜动静脉瘘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矫黎东  贾宇  丁岩  卫华  李存江 《北京医学》2021,43(5):393-395,399
目的 总结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DAVF)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9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接受腰椎穿刺检查的28例SDAVF患者.结果 患者中男27例,女1例.发病年龄41.0~78.0岁,平均55.5岁.临床症状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疗能力.方法 报道1例经磁共振和血管造影及手术证实的SDAVF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SDAVF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脊髓损害症状,临床缺乏鲜明的特点,易误诊,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检查通常可以发现长节段脊髓病变及脊髓表面迂曲的扩张静脉,数字减影血管成...  相似文献   

11.
王文安  李琳  刘振国 《上海医学》2007,30(5):386-387,F0004
患者男,49岁。因进行性双下肢麻木伴排尿困难4个月余,阳痿1年余,于2006年1月15日入院。患者入院前4个月余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臀部麻木感,逐渐向下扩展至足尖,双下肢皮肤针刺感,伴排尿不畅、夜尿增多等,外院尿常规示尿白细胞增多,拟诊为尿路感染,经治疗后无好  相似文献   

12.
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SDAVF)是硬脊膜的动静脉之间存在微小的瘘口,发病率较低,临床少见,但占脊髓血管畸形的80%,好发于中老年男性,进行性加重,最终可造成患者不可逆的神经功能障碍.自2005年,我科共收治2例患者,经栓塞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MRI对硬脊膜动静脉瘘的早期诊断价值,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RI、X线根动脉造影(DSA)确诊的硬脊膜动静脉瘘4例临床资料、MRI表现、DSA表现,对其临床特点、MRI征象、DSA征象进行分析。结果:4例硬脊膜动静脉瘘均发生于老年男性,2例发生于下胸段,2例发生于腰段,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运动和感觉障碍、括约肌及性功能障碍;影像学表现为T2脊髓周围低信号,随内高信号,MRI对比增强扫描矢状位T1WI显示:扩张的软膜静脉表现为缓慢血流的高信号和延脊髓腹侧、背侧的流空信号,可见脊髓内斑片状强化,选择性根动脉造影显示硬脊膜动静脉瘘充盈根动脉和早期分流进入软膜静脉系统。结论: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是脊髓动静脉性血管病变的一种类型,临床表现为进行性、上行性的双下肢运动、感觉、大小便功能障碍,由于该病早期的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易造成误诊。脊髓MRI是硬脊膜动静脉瘘的无创筛选检查,而脊髓血管造影是确诊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4.
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是最常见的脊髓血管畸形类型,指供应硬脊膜或神经根的小动脉通过椎间孔穿过硬脊膜时,与脊髓的引流静脉直接交通,本病约占所有脊髓血管畸形70%~ 80%[1,2],Kendall和Logue于1977年首次报道[3].本病早期易误诊为脊髓炎、脊髓脱髓鞘疾病等.以下将我院收治的一例胸髓硬脊膜动静脉瘘病例做一总结. 1.病历简介 患者男性,61岁,因进行性双下肢无力4年于2016年2月29日收入院.患者缘于入院前4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表现为双下肢抬举可,但走路缓慢,有踩棉花感,伴有感觉减退,表现为不能对冷、热、痛作出回避性反应,右下肢重于左下肢,于人院前1年半前先后出现排便及排尿障碍,表现为大便干结、小便费力,曾就诊于吉大二院,行腰椎MRI示“腰椎炎性改变”,未治疗,病情进展性加重,为求进一步明确诊治来我院,考虑“脊髓病变”收入我科.  相似文献   

15.
邓世强  贺杰  孙思辉  李进 《四川医学》2020,41(9):960-963
目的分析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手术效果,提高对SDAVF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科收治的20例S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脊髓血管造影以明确诊断,手术采用全椎板或半椎板入路,脊髓功能的评估采用改良Aminoff-Logue评分系统,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对术后疗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20例患者入院临床表现为下肢不同程度的下肢无力或瘫痪20例(100%);肢体麻木或感觉迟钝16例(80%);大小便功能障碍16例(80%);腰背部疼痛8例(40%)。脊髓血管造影确定瘘口位置:上胸段及中胸段(T1~T8) 6例;下胸段(T9~T12) 10例;腰段4例,无骶段SDAVF患者。所有患者术中均成功找到瘘口并切除。术后随访3~72个月(平均36个月),术后症状改善16例(80%),稳定3例(15%),1例症状加重(5%);术后影像学随访未见病变残留或复发。结论 SDAVF是少见的脊髓血管畸形,早期诊断及治疗能阻止病变的进展,显著提高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是脊髓血管畸形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表现为横贯性脊髓损害,影像学多表现为长节段脊髓病变伴脊髓表面增多迂曲血管影.该病临床上相对少见,并且可有不典型表现,极易漏诊或误诊为脊髓炎性反应性疾病或椎间盘退行性变等,早期诊断和治疗能明显改善预后.文章对6例不典型SDAVF患者临床特征和实验室资料进行...  相似文献   

17.
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DAVF)是指供应脊膜或神经根的细小动脉,在椎间孔处穿过硬脊膜时与脊髓引流静脉的交通.静脉反向引流至脊髓表面,导致脊髓回流受阻,产生椎管内静脉高压,导致脊髓充血、水肿甚至坏死[1].现将我们诊治的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87例硬脊膜动静脉瘘的MRI征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痿临床特点、MRI表现及其对硬脊膜动静脉瘘早期诊断的价值,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已确诊为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影像,对其临床特点及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硬脊膜动静脉瘘多见于中老年男性,病程长,临床表现为下肢运动、感觉及大小便功能障碍,MRI特点为T2像髓内高信号100%,T2像周围的低信号影97.70%,T2像、T1像脊髓表面血管流空影97.54%、74.71%.60.7%的患者有明确误诊.结论 硬脊膜动静脉瘘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造成本病误诊率高,但其临床特点及MRI表现对硬脊膜动静脉瘘早期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MRI对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我院近年来2例SDAVF病例,全部行MRI检查及DSA证实.结果 胸段2例,均呈长T1WI长T2WI信号,病灶沿脊髓长轴走形,呈蚯蚓状,团状改变,可见异常血管流空信号改变,相应脊髓稍有受压1例,脊髓稍有增粗1例.结论 DSA显示SDAVF瘘口部位、供血血管以及引流静脉情况,是SDAVF确诊的金标准.MRI是SDAVF主要的筛选检查,对早期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增强临床医师对影像不典型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认识,并加深对脊髓血管畸形的理解。方法回顾分析2例SDAVF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治疗情况。结果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典型的SDAVF差异不大,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并术后复查脊髓造影,显示瘘口及引流静脉全部消失,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全部改善。结论脊髓血管畸形的准确诊断有赖于全面的脊髓血管造影;影像学的发展尤其是磁共振技术的发展对诊断和鉴别诊断脊髓血管畸形提供了有力帮助;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才能得到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