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治疗治疗。方法本组46例踝关节骨折,对内踝骨折复位采用螺钉及张力带固定;外踝骨折行金属板螺钉内固定;后踝骨折大于关节面1/4时,自后方复位加压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损伤,行内外踝复位固定后仍有踝穴增宽者,以全螺纹螺钉固定下胫腓关节,另加石膏外固定。结果随访6~15个月,平均9.5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10~18周,平均14.5周。根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分,疗效:优41例,良2例,可2例,差1例。结论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须行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术中应充分重视外踝复位及下胫腓联合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锁定钢板联合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7年9月至2015年10月,采用锁定钢板联合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患者120例,男69例、女51例。年龄18~76岁,中位数36岁。内外踝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81例,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27例,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及胫距关节脱位12例。闭合性骨折104例,开放性骨折16例。开放性骨折按Gustilo分型,Ⅰ型8例、ⅡB型4例、ⅢA型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12 d,中位数7 d。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踝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中位数16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16周,中位数12周。术后6个月,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91.0±6.2)分,优84例、良31例、差5例。1例出现切口感染,1例出现腓深神经损伤,4例出现踝关节背伸活动受限,9例出现复位不良、踝关节内侧间隙增宽2 mm。结论:锁定钢板联合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骨折愈合率高、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胫腓联合分离固定和未固定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复位效果、踝关节活动度及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0月至2018年2月在邯郸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155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77例行单纯内外踝及后踝骨折钢板内固定术,观察组78例行内外踝及后踝骨折钢板内固定术联合下胫腓螺钉固定术,术后随访1年,记录患者完全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疼痛情况,术前及术后1个月和12个月测量下胫腓间隙(TBCS)和下胫腓重叠距离(TBOL),术后12个月比较患者踝关节活动度,采用Mazur踝关节评分分级系统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切口感染、皮肤坏死等手术相关并发症。随访期间,X线片检查均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裂,骨不连,延迟愈合等情况。观察组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TBCS,TBOL,Mazur总评分及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踝关节背屈、跖屈、外翻、内翻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胫腓联合分离固定与不固定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在复位效果和骨折愈合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但下胫腓联合分离固定更有利于踝关节活动度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治疗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方法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手术治疗的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26例。患者外踝均采用钢板固定:内踝18例采用松质骨螺钉固定,1例采用三叶草钢板固定,7例采用克氏针固定;下胫腓联合均采用单枚螺钉经或不经钢板孔固定。结果:26例均获得1~3年随访,平均随访1.5年,骨折均愈合,无内固定物断裂。骨折愈合时间为9~16周,无发生深部感染及断钉情况良率84.62%。结论:合并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部骨折,其术后功能恢复与骨折的复位效果、固定方法、锻炼的时机及术者的经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仿手法式踝关节骨折复位固定器的设计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制仿手法式踝关节骨折复位固定器治疗踝关节不稳定型骨折82例,骨折复位全部达到Philips标准,胫距关节无脱位,下胫腓联合无分离。全部病例针道无感染,无断针,无骨折不愈合。经71例平均11个月随访,按青岛会议标准评定,良好率94.4%,同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及手术复位内固定比较,本固定器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复位效果好、固定后骨折稳定、踝关节可以早期活动锻炼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肖文庆  杜海峡  程立军  姜瑞 《中医正骨》2012,24(7):48-49,51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0月至2011年5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36例,男23例,女13例.年龄18 ~52岁,中位数33.5岁.左侧20例,右侧16例.踝关节高度肿胀并发生张力性水疱12例,下胫腓联合分离9例.均为新鲜性骨折.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患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 ~14个月,中位数11.5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骨折均获得愈合,愈合时间10 ~16周.无骨折不愈合和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发生.2例因未及时取出固定下胫腓联合的螺钉而导致螺钉断裂,其中2枚螺钉均断裂1例,1枚螺钉断裂l例.根据Baird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28例,良5例,可2例,差1例.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具有创伤小、复位准确、固定牢靠、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疗效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带袢钛板与下胫腓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不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9月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治疗的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不稳患者50例,骨折均采用相同内固定方式治疗,根据带袢钛板或下胫腓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的方式不同分为带袢钛板组26例和下胫腓螺钉组24例。比较2组患者住院、手术情况及踝关节骨折愈合时间,记录末次随访2组下胫腓间隙(TFCS)、重叠距离(TFOL)、踝关节屈伸活动度、AOF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50例患者均获随访,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末次随访2组患者骨折愈合良好,X射线片显示无下胫腓分离、踝关节不稳定及创伤性关节炎表现,踝关节功能良好,2组患者TFCS、TFO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带袢钛板组患者踝关节活动度及AOFAS评分明显高于下胫腓螺钉组(P均0.05)。下胫腓螺钉组出现下胫腓螺钉断裂1例。结论带袢钛板及下胫腓螺钉内固定均可恢复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不稳患者踝关节稳定性,但带袢钛板反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比较双纽扣缝线系统和螺钉固定术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对术后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53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A组30例用双纽扣缝合系统进行治疗,B组23例用螺钉固术对下胫腓联合损伤进行修复,比较2组早期负重、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2组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比较2组6个月、12个月的优良率。结果 2组患者均获得6~24个月的随访,除了B组有1例患者在第12周发生断钉外,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无内固定失效、脱钉、断钉等并发症的发生;2组6个月和12个月的优良率相当(P0.05)。结论双纽扣缝线系统在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并发症少、操作简便,疗效显著,与螺钉固定修复效果相近,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伴下胫腓联合分离三踝骨折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并探讨伴下胫腓联合分离三踝骨折的致伤机制、特点、治疗方法。方法对34例三踝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内固定患者作一回顾性分析,其中12例行下胫腓联合固定,22例未行下胫腓联合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8~32个月,平均15个月。下胫腓联合固定8例在术后8~12周取钉(2例潜在分离),2例在术后1~2 a因断钉取出,另2例在术后2 a内取钉。下胫腓联合未固定者均未发生再分离,且愈合良好。术中应力位(Mortise)发现下胫腓分离6例。根据Baird-Jackson系统评分:优17例,良13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8.2%。结论三踝关节骨折解剖复位及早期正确锻炼是治疗成功的基础,恢复并稳定踝穴和距骨的解剖关系可获得临床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型下胫腓联合弹性钩钢板治疗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3年7月在本院收治的60例合并有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踝关节周围骨折病例。行新型下胫腓联合弹性钩钢板内固定下胫腓联合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20~58岁,平均(38.2±3.7)岁。AO皮质螺钉内固定下胫腓联合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17~55岁,平均(37.2±4.0)岁。术后常规行X片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门诊随访,随访时间为8~24月,平均(18.0±4.3)月,弹性钩钢板组均未出现血管损伤、感染、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断裂及固定失败等并发症,下胫腓弹性钩钢板取出后,无1例出现下胫腓关节再分离;AO螺钉组在术后8~12周发现2例螺钉断裂。术后踝关节功能根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定,其中弹性钩钢板组优75%(24/32),良12.5%(4/32),可9.3%(3/32),差3.1%(1/32),优良率为87.5%;AO螺钉组优57.1%(16/28),良14.3%(4/28),可17.9%(5/28),差10.7%(3/28),优良率为71.4%.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下胫腓联合弹性钩钢板保留了下胫腓关节的微动生理特点,复位固定效果可靠、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有效的内固定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采用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19例,男13例、女6例;年龄41~76岁,中位数53岁。左侧11例,右侧8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Lange-Hanson踝关节骨折分型为旋后外旋型Ⅲ度12例、旋前外旋型Ⅳ度7例。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7~20个月,中位数18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20周,中位数16周。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本组(80.4±15.6)分,优13例、良4例、可2例。结论: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骨折愈合好,有利于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TightRope钢板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采用TightRope钢板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17~51岁,中位数39岁。均为闭合性损伤,其中左踝7例、右踝6例。按照踝关节骨折的Lauge-Hansen分型标准,旋前外旋型5例、旋后外旋型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11 d,中位数7 d。术后随访观察骨折复位及愈合、患肢功能恢复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9个月,中位数14个月。复位效果良好,均未出现踝穴增宽及距骨外移。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2~24周,中位数18周。术后12个月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总分为(95.10±3.33)分,优9例、良3例、可1例。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及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或移位等并发症。结论:TightRope钢板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复位效果好、骨折愈合率高、患肢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Gatellier-Chastang后外侧入路治疗合并Die-punch骨块的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采用Gatellier-Chastang后外侧入路治疗合并Die-punch骨块的后踝骨折患者23例,男9例、女14例;年龄24~71岁,中位数50岁。合并外踝骨折4例,合并外踝骨折、下胫腓联合损伤2例,合并内、外踝骨折及踝关节半脱位10例,合并内、外踝骨折及踝关节半脱位、下胫腓联合损伤4例,合并外踝骨折、三角韧带损伤、踝关节半脱位2例,合并外踝骨折、三角韧带损伤、踝关节半脱位、下胫腓联合损伤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22 d,中位数9 d。术中先复位Die-punch骨块,对合关节面平整后再复位固定后踝骨折。术后1周,在X线片上采用Burwell-Charnley影像学评估标准(1965)对骨折复位情况进行评价。观察骨折愈合情况,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本组2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周依据上述评价标准,本组解剖复位19例、复位可3例、复位差1例。骨折复位可的3例,关节面挫伤、软骨剥脱,关节面骨质有缺损;骨折复位差的1例,关节面出现约0.5 cm的台阶。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9个月,中位数16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9~22周,中位数14周。末次随访时,本组踝关节AOFAS评分(82.70±14.76)分,优15例、良5例、可3例。结论:Gatellier-Chastang后外侧入路治疗合并Die-punch骨块的后踝骨折,骨折复位、愈合好,有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采用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16年10月—2018年10月该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中随机选择80例,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非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下胫腓螺钉固定、内外踝固定和韧带修补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折愈合优良率均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修复时间均较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胫腓螺钉固定、内外踝固定和韧带修补术联合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具有优越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探讨使用可吸收钉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不稳定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采用可吸收钉内固定具有操作简便,下胫腓联合稳定固定,骨折愈合和复位良好,免除二次手术的有点,是治疗下胫腓联合部分不稳定型踝关节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采用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16年10月—2018年10年该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中随机选择80例,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非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下胫腓螺钉固定、内外踝固定和韧带修补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折愈合优良率均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修复时间均较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胫腓螺钉固定、内外踝固定和韧带修补术联合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具有优越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手术和非手术治疗,并对治疗后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进而探讨推荐此类病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入院患者的筛选,分别通过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定参照Takakura评分。评估内容包括踝关节功能,行走有无疼痛,X线示骨折解剖复位及愈合情况。结果:全部患者术后随访12-26个月,非手术治疗组优良率90.4%。手术组优良率95.0%。随访时踝关节X线片未发现植入物松动、移位、断裂及螺钉拔出等迹象。结论:踩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术前诊断,手术和非手术正确区分及恰当治疗对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至关重要,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部分切断下胫腓后韧带浅层辅助复位治疗旋后外旋(supination-external rotation,SER)型踝关节骨折中合并Die-punch骨块的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16年3月至2018年11月,采用部分切断下胫腓后韧带浅层辅助复位治疗SER型踝关节骨折中合并Die-punch骨块的后踝骨折患者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23~67岁,中位数42岁。踝关节骨折根据Lauge-Hansen分型划分,SER型Ⅲ度3例、Ⅳ度17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均累及胫骨腓切迹;合并内侧韧带断裂3例、内踝骨折14例,均合并外踝骨折;均未累及内踝后丘,均不合并严重多发伤、内科疾病及精神疾病。随访观察患者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评价综合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36个月,中位数16.5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术后14~16 d拆线。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16周,中位数12周。2例关节面移位约1 mm,其余均解剖复位。1例出现■长屈肌挛缩,经康复治疗后恢复正常;1例出现外踝螺钉激惹症状,术后13个月取出内固定物后症状消失;1例出现久行后踝关节周围肿胀并伴有轻度不适感,未行特殊处理。均无神经血管损伤、创伤性关节炎、骨折复位丢失及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92.8±5.12)分,优17例、良3例。结论:采用部分切断下胫腓后韧带浅层辅助复位治疗SER型踝关节骨折中合并Die-punch骨块的后踝骨折,能够充分显露Die-punch骨块,骨折复位、愈合好,有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方法和内固定技术要点。方法:对53例经手术治疗的踝关节骨折病例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随访6个月~5a,采用苟三怀4级评价方法评价,优29例;良16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84.9%;发生浅层感染2例,下胫腓联合固定螺钉松动2例,腓骨下段粉碎骨折不愈合1例。结论: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强调外踝解剖复位的关键性。主张内、外、后踝和下胫腓联合同等重视,只有处理好每一个环节,才更有利于恢复踝关节的解剖关系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张永锋  杨团民 《天津中医药》2017,34(12):820-822
[目的]探讨无痛正骨手法复位配合U型胶布外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就诊的71例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其中38例给予无痛正骨手法复位配合U型胶布外固定治疗,33例给予手术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时间;骨折治疗后6个月分别通过影像学疗效、Mazur评分系统评价。[结果]7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两组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Mazur评分,无痛正骨手法组均优于手术组(P0.05)。[结论]无痛正骨手法复位配合U型胶布外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疗效满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