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针刺伤危险因素及危害并采取相关安全防护措施。方法临床工作人员定期进行针刺伤相关内容培训,掌握针刺伤危险因素,认识其危害,加强医务人员工作期间防护意识,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结果了解针刺伤危险因素,掌握其防护措施,可降低医源性感染发生。结论临床工作中,针刺伤发生风险较大,通过培训使医务人员了解其危险性、增强自身防护意识、纠正引发针刺伤高危行为,掌握针刺伤后处理措施,对进一步减少、预防针刺伤发生、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性感染、降低医源性感染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安徽省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现况,探讨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针刺伤相关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现实依据。  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风险感知调查表、针刺伤调查表、针刺伤相关态度、针刺伤相关行为问卷和气质类型测试量表对安徽省9所三级甲等医院从事临床工作的1 537名护士进行调查。  结果  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人数为1 364人,占88.74%,护士针刺伤相关态度得分中位数为4.20分、行为得分中位数为4.06分。工作年限、所在科室、风险感知情况、气质类型和针刺伤相关行为是临床护士针刺伤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 < 0.05)。  结论  安徽省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仍处于较高水平,针刺伤相关态度和行为较好,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的影响因素包括护士自身的气质特点、工作年限、所在科室、风险感知水平和针刺伤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为了减少针刺伤的发生,护理管理者应根据护士本身的性格特征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在医院针刺伤的培训工作中,不仅需要注重低年资临床护士的培训,也应重视高年资临床护士的培训教育;培训工作中除了强调针刺伤风险危害的同时,也要强调临床护士正确认识风险;培训工作结束后,医院护理管理者应不定时地督促针刺伤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各个科室应根据科室自身的特点合理的调配人员。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门诊输液室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以便制定相应的千预措施、减少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方法:对我科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职和轮转的46名护士进行相关资料的问卷调查.结果:最近24个月内((2007年1月-2008年12月),100%的门诊输液室护士受到过针刺伤的损害,针刺伤与人力配备、对护上针刺伤的认知、护士是否规范操作及护士自身重视程度等因素有关.结论;护士面临着针刺伤的危害,自我防护意识淡漠,操作不规范,应采取必要措施,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杨静  王晶  杜晶 《吉林医学》2011,(8):1588-1588
目的:提高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的认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减少针刺伤。方法:分析针刺伤的危害,查找针刺伤的损伤因素,制定出防范措施。结果:结论:护士针刺伤发生率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增强自我防范意识,严守操作流程认真细心注意操作细节,针刺伤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5.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颖 《中外医疗》2010,29(2):148-148
目的对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200名临床护士针刺伤情况进行相关资料的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在过去1年里发生过针刺伤的97.5%;发生针刺伤的时机主要为注射或抽血后处理注射器的过程,占25.1%;操作不规范、粗心,自我防护意识差等原因所占百分率最高,为62.4%。结论护士面临着针刺伤的危害,自我防护意识淡漠,操作不规范,应采取必要措施,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正>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大量研究表明,临床护士工作繁忙,与病人接触较多,及易发生针刺伤。他们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1]。本文对临床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危害及防护对策做以总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学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发生针刺伤的情况,分析针刺伤的原因及对学生造成的影响,采取针对性防护措施,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加强学生的防护教育.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58名在我院实习的护生进行调查.结果58名实习护生中,发生针刺伤者占86.2%.学生针刺伤后的主要表现为害怕、恐惧、担心、无助,产生一系列的精神心理症状,渴望被尊重和重视,渴望针刺后的支持系统,希望安全教育制度更加完善.结论不同科室、环节、缺乏防护知识以及防护教育是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的相关因素.临床护理带教工作应重视学生的安全防护教育,强化其自我防护意识,建立完善的针刺伤后的支持系统,关心学生的心理状况,减少针刺伤发生,提高学生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护士针刺伤的危险因素与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护士在护理操作中发生针刺伤的情况,探讨预防减少针刺伤的有效措施。方法采取自行设计问卷对10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针刺伤多发生在护理人员临床操作中,是最常见的职业意外损伤。护士防护措施不到位,防护意识薄弱是其主要原因。结论加强对护士职业危害因素的教育,规范护士的操作行为,建立规范操作流程,是避免针刺伤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管崇欣 《实用全科医学》2010,8(9):1159-1160
目的分析社区医院检验科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面临的危害因素和制定防护措施。方法对检验人员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危害因素提出相应的职业防护对策。结果通过职业安全防护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改善室内环境与布局、严格执行相关政策、加强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损伤的预防,可以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结论根据社区医院检验科的职业危害因素,制定出相应的防护对策,可以有效地降低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我院在建立预防针刺伤流程后,ICU针剌伤的发生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法对我院ICU2004年6月-2006年7月发生的24例针刺伤进行分析。结果我院医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教育,刺伤后处理流程和意外事件上报程序,对常见原因(如回套针帽,处理使用过的针头时)的针剌伤的发生率的降低有明显的意义。结论针刺伤是可以通过防护减少的,在临床工作中还要进一步深入分析针刺伤发生的原因,改善现有的工作环境,以减少甚至避免针刺伤,减少医护人员的职业性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护理人员针刺伤高发的原因,探讨护士长管理干预在降低针刺伤发生率中的效应。方法:在分析2010年科室护理人员针刺伤高发原因的基础上,2011年从提高护士自我防范意识、规范操作流程、合理放置锐器、提供方便处理器具及加强临床带教等方面采取措施,2012年常抓不懈,特别重视新护士人员培训和监管。结果:2010年共发生针刺伤42例,2011年共发生针刺伤19例,2012年发生针刺伤18例。结论:提高护士自我防范意识;规范日常护士操作流程;对锐器处理用具进行合理配备和放置;改用安全型套管针,提高套管针的使用率;加强临床带教,将针刺伤的预防及发生后的处理列入带教课程内容,重视新护士培训和监管;在易发生针刺伤的地方张贴提示语。上述办法可以明显降低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从而保障了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保证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护士在护理操作工作中发生针刺伤的情况,探讨预防减少针刺伤的有效措施.方法 采取自行设计问卷对10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针刺伤多发生在一些护士临床操作中常见的职业意外损伤.护士防护措施不到位,防护意识薄弱.结论 应加强对护士职业危害因素的教育,规范护士的操作行为,建立规范操作流程,是避免针刺伤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赵立影 《大家健康》2013,(4):176-177
目的:本文将对临床护士进行调查分析,从而探讨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及正确处理方法,为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安全性提供可靠依据,从而保证其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方法:自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对30名临床护士进行针刺伤情况调查,内容包括针刺伤发生次数、发生环节、操作状态、致伤器具是否遭到污染、操作过程中是否佩戴手套等,并分析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主要原因及处理措施。结果:30例临床护士在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时间段发生1至2次、6至10次针刺伤情况较多,比例分别为36.67%与30.00%。结论:成立监督管理专职人员、专业培训、心理干预、合理排班、定期体检及接种、针刺伤后处理等措施是保障临床护士职业安全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刺伤的有效防护措施。方法对采血室2015年1-12月期间发生的17例针刺伤进行分析,制定和实施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通过防护措施的认真执行,2016年1-12月期间采血室发生针刺伤9例,与2015年比较,针刺伤率明显下降。结论提高采血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严格执行采血流程及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可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护士针刺伤的调查,了解ICU护士被针刺伤的概率情况及针刺伤发生的时机,并进行原因分析,提出预防对策。方法对ICU 25名护士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25名护士中,22人曾发生过针刺伤。结论临床护士是针刺伤发生率很高的人群,尤其ICU护士,面临的心理压力大,工作量超负荷,患者病情变化快,护理操作多,容易造成工作疲惫感,面对这些诸多因素,医院尤其应该加强对ICU护理人员防护知识教育,增强防护意识,严格操作规程,明确针刺伤发生的环节,制定具体措施,减少针刺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张美丽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5):2029-2030
1981年首次报道了被污染针头的针刺伤对医务人员的危害,针刺伤成为医务人员所面临的最严重的职业性危险因素之一。在我国,针刺伤这种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伤害却没引起护理人员重视。本文对针刺伤的危害、危险因素及如何预防和减少针刺伤意外的发生、刺伤后的处理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基层医院针刺伤的调查分析与防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市基层医院护士针刺伤的发生情况,并探讨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对我市二级医院的100名临床护士进行针刺伤问卷调查,内容包括:针刺伤的情况、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的认识、针刺伤后的心理状态、针刺伤的预防及针刺伤的处理。结果100份问卷中87名护士都发生过不同程度的针刺伤,发生率为87%。35%的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的认知、预防及伤后的处理等知识比较欠缺。结论基层医院临床护士的自身防护问题应引起重视,医院管理者要加强对护士的职业防护培训,成立其管理机构,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职业感染等危害。  相似文献   

18.
张茹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2):209-209
目的:通过对我院门诊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的环节、原因、发生率,护理人员的重视程度等方面的调查,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减少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30名护理人员针刺伤情况。结果:被调查的30名护士均有不同频次针刺伤的发生,发生率为81.9%。t结论:制定规范的操作防护流程,强化培训。增强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意识.改进废弃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方法和尽快采用防刺性护理用具,以降低职业风险。  相似文献   

19.
二级医院护士针刺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二级医院护士临床工作中针刺伤口处理现状,提高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四家二级医院160名在临床工作的护士针刺后伤口处理情况进行调查。内容包括针刺后伤口处理及后续处理。结果被调查的160名护士中,87.5%的护士发生过针刺伤,针刺伤后14.37%的护士未经任何处理,55.0%的护士未行后续处理,仅3.125%的护士行血液检查。结论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淡漠,针刺伤后处理不规范,须加强职业防护教育,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减少针刺伤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朱英花 《中外医疗》2013,(35):145-146
目的 探讨急诊科护士发生针刺伤的相关因素与防护措施.方法 选取该院自2011年6月-2012年6月急诊科护士发生针刺伤的45例案例进行总结.结果 45例急诊科护士发生针刺伤的相关因素中:护理人员缺乏防范意识12例,操作习惯不正确13例,工作量过大重7例,患者不配合13例.结论 护理人员缺乏防范意识、操作习惯不正确、工作量过大及患者不配合是导致急诊科护士发生针刺伤的主要原因.因此,医疗机构要加强对护士职业安全教育、建立健全的针刺伤管理制度、人员合理配置及规范操作等几方面的重视,从而有效的降低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