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手足口病病人的护理措施和体会.方法:对64例手足口病病人给予饮食护理、皮肤护理、病情观察、人文关怀、健康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病人临床表现的认真观察及精心护理,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资料,提高治愈率.结论:手足口病病人护理中,应注意观察病人临床表现.一旦确诊为手足口病,应立即将病人隔离,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进行正规治疗,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研究2011年遵义市爆发的手足口病核酸检测与分型的关系,了解此次手足口病核酸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信号引物转移定性聚合酶链反应测定患者鼻咽分泌物、大便和痰标本中的萨科奇病毒A 16型(coxsackievirus,CA 16)、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 71)和肠道病毒通用型(universal enterovirus,EV+)三种核酸RNA的载量,用全自动罗氏480 PCR分析仪进行核酸阴阳性分析。结果手足口病核酸RNA定性检出阳性率为58.2%,这次流行以EV+为主占45.1%,其次EV 71占31.1%,CA 16占16.4%,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混合感染比例占31.1%,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这次遵义市手足口病流行感染主要是以EV+为主,以及EV+与EV 71或CA 16混合感染的手足口病,其次是单纯的EV+,EV 71和CA 16单一病毒感染的手足口病。 相似文献
5.
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属隐性传染病,常呈暴发性流行。可引起本病的肠道病毒达20余种。主要以柯萨奇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常见。病毒常寄生在患儿的咽部、唾液、疱疹和肠道粪便中。本病不仅通过唾液、喷嚏、咳嗽、说话时的飞沫传播,还可通过手、生活用具、餐具及污染物传播。由于本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短时间内可在学校、幼儿园、社区等人口密集的地区引起大流行。现已将手足口病归为丙类传染病。本病以夏秋季节多见,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临床主要以口腔溃疡、手掌和足底水疱样皮疹为特征,并伴有发热。部分患儿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引起心肌炎、肺水肿、脑炎、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临床护理中应注意对病人临床表现的认真观察及精心护理,为临床治疗提供及时准确资料,提高治愈率。本病病程为绝大多数患病的孩子能在7-10天左右治愈,预后良好。目前还没有针对手足口病的疫苗,所以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预防,其中洗手是有效方法之一。一旦发现有发热和疱疹症状儿童应采取隔离对症治疗和护理。对未及时就医的要动员其家长尽快带患儿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让群众了解该病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避免造成恐慌,维护社会稳定。倡导群众养成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多晒衣被的良好习惯,并建议家长少带儿童到拥挤的公共场所,以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手足口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本院所收治的296例手足口病例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手足口病临床特点为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危重病例多发生于3岁以下患儿,由于及时隔离治疗,全部病例痊愈无死亡.结论 手足口病早期综合治疗有利于阻断或延缓病情进展.适当剂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与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助于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7.
8.
9.
湖南省2008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湖南省2008年手足口病疫情流行病学特征,明确手足口病痛原体主要型别,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疲情三间分布特征;采集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的疱疹液、咽拭子、肛拭子、粪便等标本,应用RT-PCR方法检测原始样本和分离阳性毒株中的EV、EV71和CoxA16病毒的核酸,用RD、Hep-2细胞对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结果 湖南省2008年共报告27 133例手足口病病例,死亡11例,报告发病率为42.66/10万;全年每月均有病例报告,其中5~7月为发病高峰.病例广泛分布于全省121个县市区,以散发为主.病例男女性别比1.81:1;以5岁以下年龄组儿童为主,占总病例数的89.43%,其中3岁以下(含3岁)4-龄组儿童占总病例数的79.33%.采集了标本的719例病例中,肠道病毒检出阳性率为42.56%,其中EV71阳性者占总阳性的78.10%,且一般(轻症)病例肠道病毒检出阳性率(42.11%)与重症和死亡病例肠道病毒检出阳性率(5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8,P=0.28),但一般(轻症)病例中EV71病毒检出阳性率(32.31%)与重症和死亡病例EV71病毒检出阳性率(5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8.P=0.02).病例咽拭子、疱疹液、粪便或肛拭子检出的阳性率较高,均在50.00%以上,而脑脊液、血液样本中未检出阳性.59份临床诊断病例粪便样本中分离出肠道病毒10株,其中EV71型病毒7株,CoxA16型病毒3株.结论 手足口病在湖南省境内常年发生,5~7月是高发时期;病原体主要为EV71型肠道病毒,易导致重症病例甚至死亡病例;咽拭子、疱疹液、粪便/肛拭子是手足口病实验室诊断较敏感标本.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焦作市妇幼保健院2009年3月—2011年5月收治的164例重症HFMD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64例中农村患儿明显多于城镇,男性患儿多于女性,以6~36个月发病人数最多,多在病程第三至五天进展为重症;多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均有皮疹;半数以上患儿有易惊、肢体抖动或无力及精神差和/或嗜睡等重症表现,并发症主要为心肌损害、肺炎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实验室检查可见血白细胞、空腹血糖升高,心肌酶谱异常,X线胸片可见双肺炎症病变;早期应用甘露醇、免疫球蛋白、短期大剂量激素治疗效果好,治愈150例,好转13例,放弃治疗1例。结论 3岁以内HFMD患儿在病程的第三至五天易发展成重症,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及肌阵挛、恶心、呕吐、嗜睡多提示病情危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多、血糖升高,心肌酶谱、X线胸片异常动态变化较快为重症高危因素;早期应用甘露醇、免疫球蛋白、短期大剂量激素有望提高重症HFMD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手足口病患儿治疗效果的积极影响。方法将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确诊的76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38例,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38例,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手足皮疹消退时间、口腔疱疹溃疡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的总满意率为94.74%,常规组的总满意率为78.95%,干预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既能促进改善患儿的症状体征,又能有效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EV71感染)重症病例早期临床特征。方法:以2011年3~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6例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46例均为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以1~3岁为主;临床特点:持续发热、皮疹、精神差、嗜睡、易惊、肢体抖动常见。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增高16例(34.78%),血糖升高8例(17.39%),心肌酶谱CK-Mb升高11例(23.91%),腰穿示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在(8~59)×106之间,其中(15~59)×106有30例(65.22%),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5例(10.87%),全胸片检查31例(67.40%),其中3例(6.52%)示两肺纹理增粗、增多。所有病例均行腰穿检查,并积极给予甘露醇、甲强龙、丙球应用,所有病例均全部治愈,无一例进展为神经源性肺水肿。结论:本地区2011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主要为EV71感染(88.46%)引起,持续发热(以中高热为主)、精神差、嗜睡、易惊及肢体抖动是重症病例早期的主要表现;早期发现、早期予甘露醇、甲强龙、丙球积极治疗,可阻止病情向危重型发展,且患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71型(EV71)所致的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对2010年3月-2012年11月收入院的78例EV71所致的重症手足口痛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与转归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8例患儿治愈69例(88.46%),治疗无效6例(7.69%),3例(3.85%)患儿留有单侧下肢迟缓性麻痹。结论EV71感染可累及多系统多器官,早期发现危重征象,早期治疗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2):131-135
目的 探讨菏泽市2013~2017年手足口病流行病毒类型,为菏泽市手足口病疫情的防控和实施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3~2017年菏泽市各县区手足口病定点医疗单位收集的临床诊断病例的粪便或肛拭子标本,提取病毒核酸,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病毒的核酸检测;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病学特征。 结果2013~2017年共收集样本2751份,其中阳性样本2294份,阳性率为83.39%;EV71阳性样本1111份,阳性率为40.39%;CA16阳性样本387份,阳性率为14.08%;其他肠道病毒阳性样本796分,阳性率为28.93%。2013年、2015年优势株为EV71;2014年优势株为CA16;2016、2017年以其他肠道病毒型为优势株。不同年龄组、性别、季节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年手足口病毒型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2013~2017年菏泽市手足口病流行病毒类型从高到低分别是EV71、其他肠道病毒和CA16。EV71是引起重症病例的主要病原体。在高发季节前,应加强托幼机构及散居儿童的卫生健康教育和防控力度,提前做好低幼儿童的疫苗宣传及接种工作;强化手足口病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分析2010~2012年泰安市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病例病原学检测结果,了解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防控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2012年泰安市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的病例的1474份粪便标本分别用RT—PCR、ReahimeRT-PCR检测肠道病毒(PE)、CoxAl6和EV71核酸,另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泰安市2010—2012年手足口病的发病高峰在4—8月,占全年发病总数的78.71%;全市6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尤其以宁阳、肥城发病率最高;发病人群以5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男性略多于女性。病原学检测粪便标本1474份,其中,肠道病毒核酸阳性率为77.67%(1145/1474),CoxAl6核酸阳性率为35.62%(525/1474),EV71核酸阳性率为24.49%(361/1474),其他肠道病毒核酸阳性率为17.57%(259/1474)。结论2010。2012年泰安市手足口病疫情以CoxAl6、EV71感染引发病例为主,还存在其他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HFMD病例,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对手足口病的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2008-2010年哈尔滨市辖区医院收治的889例手足口病患者EV71病毒感染情况。方法采用两个样本率比较的假设检验,对889例手足口病患者咽拭子、粪便、肛拭子等标本RT-PCR或Real-time PCREV71核酸鉴定结果,按不同性别、不同居住地、不同年龄和不同发病时间分类进行比较,分析2008-2010年手足口病患者EV71感染情况。结果 3年合计,男性患者EV71阳性检出率高于女性(35.82%vs28.32%),农村患者阳性检出率最高(37.60%),城市(27.42%)与乡镇(27.36%)则相近;2~岁患者阳性检出率(37.56%)最高,其次为1~岁(34.98%)、3~岁(32.77%)和4~岁患者(32.69%),0~岁(29.63%)和5~岁(20.88%)相对较低;7月阳性检出率(38.11%)最高,其次为6月(35.48%)、5月(34.07%)。3年实验室监测确证EV71感染率分别为31.40%、25.00%和41.24%,3年间患者样本阳性检出率差异与分类情况有关。结论 2008-2010年哈尔滨市辖区医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者EV71阳性检出率按不同性别、不同居住地、不同年龄... 相似文献
19.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75例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普通型手足口病(Ⅰ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我科于2011年4~9月确诊为普通型手足口病(Ⅰ期)患儿15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0.6 ml/kg,加入100~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针剂(10~15)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比较两组有效率及症状、体征好转时间。结果:热毒宁组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利巴韦林组(P〈0.01);热毒宁组退热有效率及热皮疹消退有效率显著高于利巴韦林组(P〈0.01)。结论:热毒宁注射液用于治疗手足,其退热、消退皮疹以及整体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0):130-133
目的 探讨本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点,为科学防控手足口病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2月临海市2269例经实验室确诊手足口病患者的病原学、临床表现、年龄、性别、居住环境、发病时间等特点。结果 临海市近7年共上报手足口病病例17 925例,其中经实验室确诊肠道病毒阳性2269例,重症病例68例,死亡3例,男女比例为1.8∶1,男性显著多于女性(P<0.01);其中小于5岁患儿占97.3%,小于2岁患儿占56.1%,1~2岁患儿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阶段(P<0.05);其中农村发病率显著高于城镇,每年5~7月为发病高峰期,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0.05);病毒类型以EV71为主(P<0.05),患者多以发热、手足红疹口腔疱疹就诊,有36.98%的患者并发其他部位感染及病症。结论 临海市手足口病发病时间、发病地区、发病年龄具有明显特征,针对本地区特点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可能有助于控制疾病流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