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298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个性化护理组(实验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每组各149例。两组均接受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同时增加个性化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睡眠、活动等情况。结果术后3 d实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疼痛认知程度、睡眠质量及身体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个性化护理明显减轻了患者的术后疼痛,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张萍  马杰  邵艳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2):1732-173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疼痛的缓解效果.方法: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患者疼痛明显时给予止痛药物;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疼痛护理、饮食护理等干预措施.通过视觉模拟评分对2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并进行护理质量满意度评定.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48 h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护理质量满意度为96.7%,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帮助缓解骨科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护理干预中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的意义。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94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7例)与对照组(47例),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常规护理基础上的有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实验组患者中,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与护理总满意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护理中,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减轻疼痛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提高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责任制护理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6例,经患者知情同意后,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其中干预组以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责任护理,对照组仅进行常规骨科护理。通过2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比较责任制护理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疼痛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分别为(1.53±0.83)、(2.19±1.20)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责任制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心理干预对骨折病人术前焦虑及疼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楚芝 《当代医学》2009,15(15):102-10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创伤骨折患者的焦虑及疼痛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骨科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行为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后(术前)用SAS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分比较,干预前后观察记录疼痛情况。结果实验组干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心理行为干预可减低显著焦虑和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9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骨科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实验组患者先借助VAS标准做出术后疼痛评估,之后医护人员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只采用常规的骨科术后护理方法。结果:对术后两组患者前3天的疼痛程度进行比较,对照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高于实验组,其差异性既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制定针对性的疼痛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加快机体恢复进程,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普外科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对减轻其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以普外科患者45例(时间所选为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简单化分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则行全面护理干预,分析2组普外科患者护理的结果。结果实验组普外科患者轻度疼痛发生率高于对照组,重度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总满意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总满意率(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外科患者接受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降低其术后疼痛程度,改善其睡眠质量,增加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患者失眠的症状及影响患者睡眠的因素,并针对影响因素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干预2周后,实验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睡眠状态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易受环境、情绪、疼痛、药物治疗及病理性因素影响而导致失眠,综合护理干预能提高脑卒中失眠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改变不良的行为和生活习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强直性脊柱炎患者7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均采取传统护理干预,而实验组加用疼痛护理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疼痛及睡眠质量改善情况。结果经护理,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均有一定的缓解,且实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1.03±0.14)明显优于对照组(3.21±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实验组患者各项睡眠质量评分总分(4.56±0.21)显著低于对照组(6.53±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4.29%,同对照组74.29%相比,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采取疼痛护理能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詹丽红 《中外医疗》2014,(20):165-166
目的探讨规范化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化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6周后,实验组抑郁程度(SD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SSS评分)分别为(43.75±5.24)、(11.42±4.32)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躯体功能为(38.44±3.13)、心理功能为(35.46±4.37)、社会功能为(36.83±4.15)、物质生活状态为(29.81±5.36)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规范化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患者的抑郁情绪,改善生活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张晓霞  贺文  王艳 《四川医学》2011,32(11):1717-1719
目的研究骨科创伤患者术前使用洛索洛芬钠对术后疼痛的疗效。方法将86例骨科创伤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1例),实验组术前采用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使用洛索洛芬钠止痛,对照组术前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止痛,分别观察两组术后疼痛值的改变。结果实验组术后疼痛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022,P〈0.05,实验组术后使用止痛药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702,P〈0.05。结论术前使用洛索洛芬钠的患者术后疼痛值降低,减少了术后止痛药物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对骨科创伤手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经患者知情同意及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84例骨科创伤手术患者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2例。对照组42例患者接受骨科创伤手术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整体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状态-特质焦虑问卷( SAI)和亚森失眠量表( AIS)的评分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SAI评分明显下降(干预前:46.56±7.58,干预后:32.35±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干预后SAI评分改变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SA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睡眠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对骨科创伤手术患者焦虑心理明显有效,可消除患者的焦虑,明显改善患者睡眠情况,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痛护理在跟骨骨折术后夜间痛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60例骨科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无痛护理。通过更新护理人员的无痛理念,明确疼痛评估方法和疼痛护理记录,实施程序化疼痛健康教育,将无痛护理有效应用于跟骨骨折术后患者的夜间痛。联合采用疼痛数字评估法和夜间睡眠调查分级法比较两组术后夜间疼痛的发生情况。结果实施无痛护理后,患者夜间痛对睡眠影响程度明显减轻,夜间痛的发生率下降,实验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护理可以有效预防或减轻跟骨骨折患者术后夜间痛的发生,促进机体康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创伤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疼痛干预的措施与实施效果。方法:随机选取60例创伤骨科患者作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86例创伤骨科患者作为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个性化的心理护理、疼痛干预措施。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测定24h的尿液17-羟皮质醇的含量评价焦虑情绪。用VRS描述疼痛表进行疼痛程度评估。结果:入院第2d时。两组患者的SAS、17-OHCS与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AS、17-OHCS水平与疼痛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通过对创伤骨科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与疼痛干预,有效地缓解或消除了患者的焦虑状态和疼痛程度,以较好的身心状态接受诊疗和康复,创伤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及疼痛干预是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护理干预影响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控制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1月~2007年-12月对我院住院骨科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骨科术后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一系列护理干预(疼痛教育、心理护理、一般护理、镇痛护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d疼痛程度比较,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x^2=8.85,“p〈0.05”,同时患者及家属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x^2=4.56,“P〈0.05”。结论骨折手术患者采用一系列护理干预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机体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6例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实验组43例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结果:经过综合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0.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3.5%,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改善睡眠环境、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心理护理、促进肢体功能锻炼、正确应用药物及健康教育是改善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的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黄伟 《安徽医学》2011,32(8):1154-115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3例采取正常护理措施作为对照组,余下43例在正常护理基础上并给予心理干预作为实验组,观察分析并评价两组护理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在术后的各个职能方面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刘洋 《黑龙江医学》2014,(6):734-73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改善老年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中的作用。方法将78例老年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改善老年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86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实验组根据自制评估表评估患者存在不遵医行为的因素给予有针对性个性化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的遵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李惠玲 《广西医学》2013,35(3):370-372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86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一般的康复方法,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和康复治疗.术后12周使用Constant评分法评价患者肩关节功能,使用VAS评估疼痛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疼痛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满意度明显好于对照组,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恢复肩关节功能,减轻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