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间断住院结合家庭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效益。方法将100 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入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 例。两组均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研究组采取间断住院结合家庭治疗模式,对照组采取连续住院模式,观察治疗1 年。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分别评定患者干预前后病情、ADL 和生活质量的变化,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结果两组的干预对PANSS、ADL 和SQLS 评分有显著影响,两组入组后1 年末各项评分均较入组时显著下降(F 组内= 540.577, 318.148, 326.751,均P=0.000);干预与时间存在交互效应(F 交互效应=13.710, 10.918, 6.578, P=0.000, 0.001, 0.012);研究组各项评分减分值均大于对照组(t 差值=3.703, 3.304, 2.565, P=0.000, 0.001, 0.012);研究组效益成本比值显著大于对照组(t=7.035, P=0.000)。结论间断住院结合家庭治疗较连续住院更有利于患者病情控制、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和保持,康复效益更好。  相似文献   

2.
包炤华 《中国康复》2016,31(5):331-334
目的:探讨综合性康复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无锡市滨湖区在册管理的10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2例,干预组给予"医院、社区、家庭"综合性康复,对照组接受常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分别在干预前、干预1年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华文认知能力量表(CCAS)、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家庭负担会谈量表(FIS)评估患者病情、认知功能、生存质量以及家庭负担。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干预组1年末PANSS、CCAS、SQLS总分及各因子分、FIS总分均明显改善(P0.05,0.01);对照组PANSS总分及精神病理因子分、SQLS症状/副作用因子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0.01),但其他各评分指标较前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干预组PANSS总分及阴性因子分、CCAS操作因子分、SQLS总分及心理社会、精力/动机因子分、FIS总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0.01)。干预1年末,两组复发率、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性康复干预在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的同时,能促进认知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降低家庭照料负担,是理想的社区康复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其相关因素。方法用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其入院时进行调查,分析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病前职业、户籍地、病型、总病程、发病和住院次数与PANSS评分和ADL评分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ADL评分显著高于正常水平(t=32.206,P=0.000);ADL评分在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病前职业、户籍地和住院次数患者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年龄(F=3.851,P=0.023)和疾病分型(F=19.793,P=0.000)患者间有显著性差异。ADL评分与总病程(r=0.161,P=0.023)、发病次数(r=0.396,P=0.000)以及发病与住院次数的差(r=0.425,P=0.000)正相关,但与住院次数无相关(r=0.097,P=0.174);与PANSS总分和各因子分正相关(P=0.000);多元回归分析显示,PANSS 3个因子评分、发病次数、发病次数与住院次数的差值进入回归方程(F=53.630,P=0.000)。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生活能力缺陷,病情越严重、发病次数越多、发病与住院次数的差值越大,其日常生活能力缺陷越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拟通过对比住院康复、居家式康复及社区康复来探讨居家式康复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污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住院康复组、居家式康复组及社区康复组各30例,在不同场所进行相同内容和流程的康复训练,分别在康复前及3个月的康复后,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量表(SQLS)、心理疾病内化污名自评量表(ISMI)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3组患者的ISMI及SQL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均P0.05)。干预后,3组患者ISMI及SQL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两比较,居家康复组SQLS评分显著低于社区康复组(P0.05),社区康复组显著低于住院康复组(P0.05);ISMI评分比较,居家式康复组与社区康复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此两组ISMI评分均高于住院康复组(均P0.05)。结论:居家式康复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污名水平及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疾病状态、社会功能、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接受相同的药物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精神症状[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服药依从性、社会功能[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及生活质量[采用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量表(SQLS)]。结果:干预后,两组PANSS、SDSS、SQL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 0. 05,P 0. 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5,P 0. 01);观察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精神分裂症症状、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主动式社区家庭治疗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122例及其家庭,抽签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1例。干预组借鉴主动式社区治疗模式,组成专业团队进行家庭治疗等综合干预,对照组接受定期随访,为期1年。入组前、入组6个月及12个月后,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药物治疗持续时间、复发率等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入组6个月及12个月后,干预组PANSS总分、ITAQ、FES-CV评分均优于对照组(F_(组间)1.760,P0.05);对照组在观察期内复发16例,干预组复发7例(χ~2=4.340,P=0.037)。药物治疗持续时间Kaplan-Meier生存分析存在统计学差异(χ~2=6.338,P=0.012)。结论主动式社区家庭治疗能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成员间亲密度,减少高情感表达,提高服药依从性,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社会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住院综合症患者临床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8月在上海市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的71例精神分裂症住院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护理,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社会技能训练。并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和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量表(SQLS)作为评定指标,于入组时和入组后6个月进行测评。结果 入组6个月后,训练组患者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和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量表(SQLS)评分与对照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社会技能训练能有效减轻精神分裂症住院综合症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康复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日记式心理教育干预在复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80例复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维持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日记式心理教育干预,干预时间为6个月。比较两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评分改善情况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PANSS评分、SDSS评分、SQL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依从性95.00%(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日记式心理教育干预可有效改善复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较好地控制病情,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53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协同护理干预,干预前、干预12周、干预24周末分别采用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量表(schizophrenia quality of life scale,SQL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GSES)对患者进行评定。 结果 不同时间段,患者SQLS及GSE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136,P<0.001; F=11.988,P<0.001)。 结论 协同护理模式能提高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行为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促进患者回归社会。方法:将8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干预组患者进行行为干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在入组后2个月应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护士用简明精神病量表(N-BPRS)进行评定。结果:入组后2个月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的SQLS、N-BPRS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行为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6):1158-1159
选择我院2012年8月~2014年7月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措施,采用阴性与阳性量表(PANSS)及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对两组患者住院时及出院6个月后的康复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SQLS以及PAN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续性护理应用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可以明显的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精神分裂症出院患者按出院单双号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出院时用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量表(SQLS)、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情况,对研究组进行延续护理干预,12个月后用SQLS、PANSS及自制服药依从性、复发再入院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SQLS、PANS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后研究组SQLS、PANSS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及复发再入院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延续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减少复发再住院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节省了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个体-团体-家属"模式的社会支持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6年10月该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精神分裂症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加入"个体-团体-家属"模式的社会支持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精神症状、共情能力、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精神症状、共情能力、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各个分量表评分值、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各个因子评分值、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各个维度评分值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个体-团体-家属"模式的社会支持干预,可有效优化患者的精神症状、共情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自知力和治疗态度的影响。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将11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实施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分别于患者入组时、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及12个月,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the schizophrenia quality of life scale,SQLS)及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nsight and treatment attitudes questionnaires,ITAQ)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6、12个月,SQLS各分量表评分均低于入组时;出院后6、12个月,SQLS各分量表评分又高于出院时;出院时及出院后6、12个月,研究组SQLS各分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or P0.01)。对照组出院后6、12个月,ITAQ评分明显低于出院时;而研究组出院后6、12个月,ITAQ评分高于入组时;出院时及出院后6、12个月,研究组ITA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或P0.01)。结论实施个案管理护理模式使精神分裂症患者从医院至社区都得到科学的管理,提升了患者的认知能力及治疗依从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进行电话随访的康复价值。方法:精神分裂症患者200例,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患者临床痊愈出院后,对照组给予门诊随诊,观察组给予电话随访干预,共2年。用阳性与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和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量表(SQLS)分别评定患者病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变化,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结果:出院后6、12、18、24个月PANSS、SDSS、SQLS评分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成本一效益分析结果显示,各时段累计总成本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总效益和效益/成本比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电话随访有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益,比门诊随诊具有更好的康复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和音乐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住院精神分裂症88例患者按住院病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及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运动疗法和音乐干预,共8周。应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均能参加并完成运动疗法和音乐干预,干预前BPRS、ADL、SQLS评定两组无差异(P>0.05),干预后各量表的评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正规、系统的运动疗法和音乐干预,有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引导式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为患者的管理训练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长期住院的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管理训练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思维导图引导式训练。比较两组训练前、训练16周后住院慢性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cale of Social-Skills for Psychiatric Inpatients,SSPI)、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chizophrenia Quality of Life Scale,SQLS)、Herth希望量表的变化。结果:训练前,两组患者的SSPI评分、SQLS评分及Herth希望量表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患者的SSPI评分及Herth希望量表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QLS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思维导图引导式训练可明显改善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患者实施饮食干预、运动干预、认知干预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实施精神科常规护理.于干预前及干预12周后,比较2组患者体重变化.干预后采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对2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 干预后2组患者体重、SQLS评分在心理动力和症状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的帮助患者预防和治疗因服用抗精神病药后引起的体重增加,并能提升患者住院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SP)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住院SP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干预,两组均持续护理12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病耻感[采用精神疾病病耻感量表]、激越行为[采用激越行为量表(CMAI)]、生活质量[采用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量表(SQLS)]、康复效果[采用简明精神分裂症评定量表(BPRS)]。结果:干预后,观察组G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干预前(P0.01,P0.05);干预后,观察组CMAI、SQLS、BPRS、病耻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干预前(P0.01,P0.05)。结论: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康复期SP患者自我效能,减少激越行为,降低病耻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系统性睡眠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山东省泰安市精神病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系统性睡眠护理干预,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比较2组患者睡眠质量的差异,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比较2组患者症状变化,采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命质量指数自评量表(SQLS)比较2组患者的生命质量。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ANSS评分、SQL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期间,给予患者系统性睡眠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疾病症状、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