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9 毫秒
1.
高糖环境下VEGF与PEDF在GMC中表达及rAAV-AS基因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糖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PEDF) 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影响以及腺相关病毒介导血管抑素(rAAV-AS)基因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培养的大鼠GMC株分为6组,高糖作为刺激因素,rAAV-AS 作为干预因素.分别设低糖组、高糖组、高糖加腺相关病毒(rAAV)组及高糖加rAAV-AS 治疗组.用免疫细胞化学及ELISA法测定各组系膜细胞PEDF 以及VEGF蛋白表达.结果 高糖可下调GMC中PEDF蛋白的表达,上调GMC中VEGF蛋白的表达.rAAV-AS可逆转高糖导致GMC的VEGF蛋白表达的增加及PEDF蛋白表达的降低.结论 rAAV-AS可以一定程度改善高糖诱导的VEGF和PEDF表达失衡而发挥对糖尿病肾病(DN)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血管抑素对糖尿病肾病大鼠MMP-2和MMP-9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腺相关病毒介导血管抑素基因(rAAV-AS)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皮质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法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rAAV空载体组和rAAV-AS治疗组.第10周检测大鼠的微量白蛋白尿(MAU)及肾脏肥大指数、肾功能、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免疫组化观察肾皮质内MMP-2、MMP-9,光镜观察病理变化.结果 治疗组肾皮质中MMP-2、MMP-9的表达高于糖尿病组,但都低于对照组,免疫组化有相应的改变.结论 rAAV-AS对DN大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其可能机制与其上调大鼠肾皮质中MMP-2、MMP-9的表达,从而减少肾组织细胞外基质(ECM)的聚集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腺相关病毒介导血管抑素(rAAV-AS)基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以探讨rAAV-AS抗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方法选择体外培养的HUVECs传至第5代,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高糖组、高糖+rAAV-010~6 v.g./cell组、高糖+rAAV-AS10~4 v.g./cell组、高糖+rAAV-AS10~5 v.g./cell组、高糖+rAAV-AS10~6 v.g./cell组。分别检测rAAV-AS干预后24、48、72 h HUVECs凋亡及VEGF、ICAM-1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高糖组和高糖+rAAV-010~6 v.g./cell组不同时间HUVECs增殖明显,VEGF和ICAM-1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高糖组比较,高糖+rAAV-AS10~4 v.g./cell组、高糖+rAAV-AS10~ 5v.g./cell组、高糖+rAAV-AS10~6 V.g./cell组增殖明显降低,VEGF和ICAM-1表达明显降低,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 rAAV-AS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具有保护作用,其可能机制为下调内皮细胞中VEGF和ICAM-1的表达,从而减少内皮细胞增殖,抑制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苦参碱对糖尿病(DM)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单侧肾切除、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肾病(DN)大鼠模型,并设立正常对照(NC)组;DN对照(DN)组,苦参碱治疗组(MT)(100 mg·kg~(-1)·d~(-1)),腹腔给药8 w后处死所有大鼠,检测苦参碱对DM大鼠肾功能的影响,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NC组大鼠比较,DN组大鼠尿蛋白排泄量增多,肾小球体积增加,血尿素氮(BUN)和肌酐(Cr)升高,肾组织TGF-β1表达上调(P<0.01).苦参碱明显减少DN大鼠尿蛋白排泄量,降低血清BUN、Cr水平(P<0.05,P<0.01),肾小球体积明显改善,肾组织TGF-β1表达明显下调(P<0.05,P<0.01).结论 苦参碱显著改善抑制肾脏TGF-β1表达,改善肾小球肥大,减轻蛋白尿,对DM大鼠肾损害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舒洛地特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SD雄性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早期糖尿病肾病(DN)模型,成模20只,随机分为DN组、糖尿病肾病治疗组(DNS组),各10只,另有10只为对照组.DNS组予以舒洛地特(10 mg·kg-1·d-1)肌肉注射.8 w后,检测各组大鼠的24 h尿白蛋白定量、体重、肾重、肾肥大指数、血糖、血尿素氮、血肌酐,通过免疫组化及Western 印迹观察肾TGF-β1、CTGF的蛋白表达.结果 DN组大鼠的24 h尿白蛋白定量、肾脏肥大指数在糖尿病早期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而DNS组大鼠较DN组明显减少(P<0.01).DN组大鼠TGF-β1、CTGF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DNS组较DN组明显减弱(P<0.01).结论 早期应用舒洛地特可降低24 h尿白蛋白,抑制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肥大,抑制TGF-β1、CTGF表达.舒洛地特对DN的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肾小球细胞外基质积聚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α、PKC-βⅠPKC-βⅡ在人正常肾组织以及糖尿病肾病患者(DN)肾小球中的表达及其与肾小球内转化生长因子(TGF-βⅠ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方法以正常肾组织为对照,取糖尿病肾病患者活检肾组织,采用PAS染色判定肾小球细胞外基质(ECM)扩张程度,半定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KC-α、PKC-βⅠPKC-βⅡ、TGF-βⅠVEGF在肾小球中的表达。结果(1)PKC-α、PKC-βⅠPKC-βⅡ在正常肾小球中均有表达;(2)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中PKC-α、PKC-βⅠTGF-β1和VEGF的表达明显增强而PKC-βⅡ的表达明显减弱,且肾小球ECM明显增加。其中PKC-α与VEGF的表达变化呈正相关(r,=0.600,P=0.039),PKC-βⅠTGF-βⅠ表达呈正相关(r=0.521,P=0.043)。结论PKC-α、PKC-βⅠPKC-βⅡ在正常人以及DN患者肾小球中的表达不同;PKC-α可能通过增强肾小球内VEGF的表达,而PKC-βⅠ能通过增强肾小球内TGF-βⅠ表达参与DN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冬虫夏草制剂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肾病(DN)模型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探讨冬虫夏草制剂抗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DN模型组、冬虫夏草组.虫草组予人工冬虫夏草粉5.0g/(kg·d)进行干预.第2、4、6周处死大鼠(每组5只).检测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水平和肾组织病理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CTGF、Ⅳ胶原(ColⅣ)的表达;用RT-PCR法检测肾组织TGF-β1、CTGF、ColⅣmRNA的表达.结果DN模型组尿蛋白排泄明显增加(P<0.01),SCr水平上升(P<0.05)同时肾组织内细胞基质增多,TGF-β1、ColⅣ和CTGF出现高表达.冬虫夏草制剂干预,与DN模型组比较,虫草干预组尿蛋白排泄明显减少,SCr水平降低,肾组织病理改变减轻,并且肾组织中TGF-β1、CTGF、ColⅣ表达均有下调(P<0.05或P<0.01).结论冬虫夏草制剂对DN具有一定肾保护作用及抗肾小球纤维化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使TGF-β1、CTGF的表达下调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小剂量雷帕霉素治疗糖尿病肾病(DN)大鼠,观察雷帕霉素对DN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N组、雷帕霉素干预组。第5周起雷帕霉素干预组予雷帕霉素1 mg·kg-1·d-1干预8 w。12 w末观察各组大鼠血糖、内生肌酐清除率(Ccr)、24 h尿微量白蛋白(24 h Ualb)、肾重/体重等的变化。光镜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并测定肾小球平均体积及系膜基质扩张指数。RT-PCR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维连接蛋白(FN)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N组及雷帕霉素干预组大鼠血糖、Ccr、24 h Ualb均显著上升,大鼠肾脏明显肥大,肾小球平均体积、系膜基质扩张指数、毛细血管基底膜厚度均显著增加;肾皮质TGF-β1、FN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上调。雷帕霉素干预后,上述指标除血糖外均部分被抑制。结论小剂量雷帕霉素能够减轻肾脏肥大,抑制系膜外基质聚集,下调TGF-β1、FN的表达,延缓DN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雷米普利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保护的分子机制.方法 20周雄性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肾病(DN)对照组与治疗组;非DN大鼠分为非DN组与治疗组.治疗组大鼠给予雷米普利(3mg/kg体重)9周.检测各组大鼠的体重、血压、24小时尿蛋白(UPro/24h)、肌酐清除率(CCr);PAS染色和三色染色观察肾小球及肾小管问质病变;Northern杂交、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hred-2、Smad-4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N组血压、UPro/24h增加,CCr显著下降,TGF-β1、Smad-2、Smad-4的表达明显上调,伴有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雷米普利治疗后使上述指标均逆转.结论 雷米普利对DN大鼠具有肾治疗作用,其机制与干预TGF-β-Smnd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对DN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实验大鼠60只,以高热量饲料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建立DN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DN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0只),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及24 h蛋白尿、血糖、肾脏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1的表达.结果 糖尿病组表现为大量蛋白尿、肾组织病理损害、TGF-β1高表达,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治疗组24 h尿蛋白与正常组相比显著增高,与DN组相比有显著降低,肾组织病理损害明显减轻,TGF-β1表达高于正常组,低于ND组,差异显著.结论 银杏达莫注射液可以通过降低TGF-β1表达对2型糖尿病DN大鼠肾脏起到保护作用,延缓DN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IBST)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皮质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on)组、糖尿病(DM)组与IBST治疗组,建立糖尿病肾病(DN)模型,分别检测肾皮质GluT-1 mRNA及TGF-β1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Con组相比,DM组大鼠肾组织GluT-1 mRNA表达及TGF-β1 mRNA表达均显著上调(P〈O.01)。厄贝沙坦干预后,IBST组肾组织GluT-1及TGF-β1 mRNA表达显著低于DM组(P〈0.01)。结论厄贝沙坦对DN有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厄贝沙坦显著降低肾组织GluT-1及TGF-β1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蒙药萨丽嘎日迪对糖尿病伴蛋白尿大鼠的肾组织损伤修复作用。方法将50只Wistar雄性大鼠单次腹注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模型。模型成功的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模型组、萨丽嘎日迪低、高剂量组,取20只正常大鼠分为空白组10只和空白给药组10只。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连续灌胃84 d后处死,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 ALB)、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取肾组织采用HE及PAS染色,进行病理观察;用Western印迹检测肾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肾小球肥大,肾小球细胞增生明显,糖原颗粒变性明显,m ALB及血清TGF-β1升高,VEGF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萨丽嘎日迪各组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减少,糖原颗粒聚集少,病变情况轻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与模型组比较,萨丽嘎日迪各组m ALB和血清TGF-β1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与模型组比较,萨丽嘎日迪各组肾组织VEGF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萨丽嘎日迪可能是通过降低TGF-β1含量,下调VEGF表达,进而减轻肾损伤,减少蛋白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缬沙坦联合丹参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模型进行干预,观察其对肾小球平均体积、肾毛细血管基底膜平均厚度及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两药联用的肾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应用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D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缬沙坦组、缬沙坦与丹参联合治疗组(联合组).8 w后观察各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尿β2微球蛋白排泄率(β2-MG)等变化.光镜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并测定肾小球的平均体积、电镜观察并测定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平均厚度.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及各给药组大鼠血糖、HbAlc、Ccr、UAE、β2-MG均显著上升(P<0.01);肾小球平均体积、毛细血管基底膜平均厚度均显著扩大(P<0.01);肾组织中TGF-β1的蛋白质表达显著上调(P<0.01).缬沙坦和(或)丹参干预后,上述上调指标除血糖、HbAlc外均被显著抑制(P<0.05或0.01),联合组优于缬沙坦组(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丹参对DM大鼠具有改善肾脏病理结构的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肾组织中TGF-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蛋白激酶C和TGF-β1在糖尿病大鼠肾脏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肾小球中蛋白激酶C(PKC)活性变化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动态变化,探讨二者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与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实验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糖碌病2w组(DM2)和糖尿病4w组(DM4)。断头处死,分离肾小球,提取纯化胞浆及胞膜蛋白,利用(γ-32^P)-ATP底物磷酸化的方法检测胞浆及胞膜PKC括性。用免疫组织化学和400倍光镜检测TGF-β1在各组大鼠肾脏的表达。结果(1)糖尿病大鼠肾小球细胞内总的PKC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胞浆PKC活性略有下降,相差不显著;肾小球细胞膜PKC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膜结合PKC百分比显著增加,且细胞膜PKC活性与肾脏肥大指数及Cer呈正相关。(2)糖尿病组TGF-β1的表达多于正常组。(3)肾小球细胞膜PKC活性与TGF-β1的表达正相关。结论高血糖慢性刺激可引起肾小球PKC活性增高,并诱导TGF-β1的表达。在糖尿病早期肾内血流动力学改变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作为促血管生长因子和内抑素(ENS)作为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在糖尿病肾病(DN)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以正常大鼠为对照,30只雄性Wistar大鼠建成糖尿病模型,分别于糖尿病模型建立2、4、8周观察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大鼠肾组织VEGF和ENS的表达及半定量分析;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中VEGF和ENS的浓度,根据DN病理学改变确定DN的血管增生严重性,分析内皮细胞增生、肾小球中弥漫或结节病变及肾小球硬化与VEGF和ENS的关系;采用RT-PCR的方法观察大鼠肾脏VEGF和ENSmRNA的表达。结果DN大鼠肾组织VEGF和ENS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DN大鼠血清VEGF和ENS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DN大鼠UAER与血浆VEGF和ENS相关(r=0.468,P〈0.01;r=0.395,P〈0.05),DN大鼠无论在血中还是肾组织免疫组化和RT-PCR都有VEGF和ENS的表达,VEGF的表达与DN血管增生程度密切相关(r=0.404~0.476,P〈0.01~0.05),ENS的表达也与DN严重程度密切相关(r=0.409~0.617,P〈0.05~0.01),血浆VEGF和ENS二者具有正相关性(r=0.484,P〈0.01)。结论VEGF和ENS与DN血管增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桑叶多糖(MLP)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MLP抗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模型组(B)、MLP高、中、低剂量(C、D、E)治疗组。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DN大鼠模型。给予不同剂量MLP进行治疗8 w后,分别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PG);检测尿液中微量白蛋白(mAlb)含量;测定血清中尿素氮(BUN)、肌酐(Cr)含量;通过RT-PCR法测定肾脏中TGF-β1 mRNA表达。结果 MLP能显著降低DN大鼠FPG、mAlb含量,同时能够降低血清中BUN、Cr含量(P<0.01);下调TGF-β1 mRNA表达(P<0.01)。结论 MLP对DN具有一定肾保护作用及抗肾小球纤维化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TGF-β1 mRNA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Klotho基因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取2月龄Wistar大鼠,腹腔注射STZ诱导产生糖尿病,2 w后检测大鼠尿微量白蛋白增高证明糖尿病肾病(DN)大鼠模型制备成功,另取18只正常大鼠腹腔注射等量柠檬酸缓冲液作为对照组(Con组)。将54只DN模型大鼠随机分成DN组、Ad组和Klotho组,Klotho组每隔2 w大鼠尾静脉注射含Klotho基因病毒3×108PFU,Ad组注射等量不含Klotho基因的病毒,Con组和DN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四组大鼠均至第4、8、16周处死,取肾组织。病理观察肾脏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观察Klotho蛋白和PAI-1的表达与分布;RT-PCR检测基因Klotho、TGF-β1、p15、p21、p27、PAI-1 mRNA在肾组织的表达,Quantity one图像分析软件分析其表达量差异。结果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与Con组对比,4、8、16 w时,DN组和Ad组大鼠肾小球、肾小管及肾间质内Klotho蛋白表达量减少,而Klotho组大鼠肾脏Klotho蛋白表达量变化不明显,与Con组接近;与Con组相比,DN组和Ad组PAI-1蛋白表达量增加,Klotho组的PAI-1蛋白表达量变化不明显,接近Con组。RT-PCR结果显示,Klotho、TGF-β1、p15、p21、p27、PAI-1基因PCR产物与预期扩增产物大小一致,与Con组对比,在4、8、16 w时DN组和Ad组的Klotho mRNA表达量明显减少(P=0.010~0.001),Klotho组Klotho mRNA表达量变化不明显,但高于DN组和Ad组(P=0.002~0.001)。DN组和Ad组TGF-β1、p15、p21、p27、PAI-1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Con组(P=0.041~0.002),Klotho组变化不明显,接近Con组,但低于DN组和Ad组(P=0.048~0.002)。结论 Klotho基因通过下调TGF-β1、PAI-1、p15、p21、p27基因的表达而实现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糖肾安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单侧肾脏切除、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成功制作糖尿病肾病(DKD)大鼠模型18只并随机分为糖肾安组和模型组各9只;10只健康大鼠为对照组。连续灌药6周,测定各组肾重、血糖、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Ⅳ型胶原蛋白(COLⅣ)水平及肾脏TGF-β1、VEGF mRNA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浆COLⅣ水平及肾脏TGF-β1、VEGF mRNA水平明显升高(P均〈0.01),且TGF-β1、VEGF mRNA水平与24 h尿蛋白排泄量及血浆COLⅣ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模型组相比,糖肾安组血糖降低、24 h尿蛋白定量减少、血浆COLⅣ水平及肾脏TGF-β1、VEGF mRNA水平降低(P均〈0.01)。结论 糖肾安联合糖适平对DKD大鼠肾脏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TGF-β1、VEGF的表达水平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霉酚酸酯(MMF)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阿霉素制造肾病综合征(NS)大鼠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S模型组、低剂量MMF干预组和高剂量MMF干预组。考马斯亮蓝方法检测24 h各组尿蛋白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肾组织匀浆中VEGF、TGF-β1的含量。结果干预前NS模型组、低剂量MMF干预组和高剂量MMF干预组尿蛋白含量、肾组织中VEGF、TGF-β1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MMF灌胃4、6、8 w后,低、高剂量MMF干预组尿蛋白含量、肾组织中VEGF、TGF-β1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NS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0.05);高剂量MMF干预组尿蛋白含量、肾组织中VEGF、TGF-β1的表达与低剂量MMF干预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MMF对大鼠NS的拮抗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TGF-β1和VEGF在肾组织中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棉酚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病理变化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糖尿肾病组及棉酚干预组.检测各组的血糖、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用光镜及电镜观察大鼠肾脏的组织形态学改变;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肾脏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维连接蛋白(FN)、11β类固醇脱氢酶(11β-HSD1)、11β-HSD2mRNA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大鼠肾脏TGF-β1、FN表达水平. 结果 糖尿病组大鼠血糖、胆固醇、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正常组(P<0.01),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不规则增厚,足细胞突起、肿胀,可见足突融合,阳性基质增多.肾组织TGF-β1、FN基因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高于正常组(P<0.01),11β-HSD2mRNA表达低于正常组(P<0.05);棉酚干预组血糖低于糖尿病组(P<0.01),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有下降趋势;肾脏组织病理改变减轻,TGF-β1、FNmRNA表达及蛋白低于糖尿病组(0.16±0.02、0.22±0.05和0.24±0.06、0.33±0.07,P<0.05),11β-HSD1、11β-HSD2mRNA表达与糖尿病组比较无明显改变. 结论 棉酚可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的病理改变,其作用机制与降血糖,进而抑制糖尿病大鼠肾脏TGF-β1、FN表达,阻止细胞外基质的堆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