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面积头皮缺损及颅骨外露的显微外科修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大面积头皮缺损及颅骨外露修复的手术方法的选择。 方法 自 1986年以来 ,共收治大面积头皮缺损及颅骨外露 3 6例 ,应用逆流颞顶筋膜瓣结合中厚皮片移植、下斜方肌肌皮瓣移植修复及轴型头皮瓣结合皮片移植修复 ,创面最大 2 6cm× 2 4cm ,颅骨外露最大面积 2 2cm× 18cm。 结果 共切取皮瓣、筋膜瓣及肌皮瓣 3 4块 ,其中 1例局部头皮瓣因缝合有张力 ,边缘裂开 ,换药后再次用局部小皮瓣修复痊愈。 1例下斜方肌肌皮瓣远端 4cm表皮坏死 ,行补充植皮治疗后愈合 ,其余皮瓣均完全成活 ,术后经半年~ 1年随访 ,效果满意。 结论 逆流颞顶筋膜瓣是头皮肿瘤切除后顶额部骨外露修复的有效方法之一 ;下斜方肌肌皮瓣则是修复全头皮撕脱大面积颅骨外露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大面积头皮缺损合并颅骨外露或缺损的皮瓣修复方法.方法 对40例大面积头皮缺损合并颅骨外露或缺损患者行双侧旋转皮瓣转移或轴型头皮皮瓣转移结合游离皮片移植修复手术.32例行一期修复,8例行二期修复.结果 所有皮瓣皮片均完全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未发现头皮坏死,效果满意.结论 双侧旋转皮瓣转移或轴型头皮皮瓣转移结合游离皮片移植是修复大面积头皮缺损合并颅骨外露或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运用超长联合皮瓣+自体大张中厚皮游离移植覆盖供皮区修复与重建大面积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或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2004年5月~2014年3月收治的运用超长联合皮瓣+自体大张中厚皮游离移植覆盖供皮区修复与重建大面积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或缺损的15例患者,均为实施肿瘤扩大切除或清创术后,头皮缺损面积最大为20 cm×15 cm,颅骨外露最大面积16 cm×10cm,颅骨缺损最大面积11 cm×7 cm。结果 15例患者头部缺损均得到良好覆盖,植皮修复创面根据修复创面情况,于术后10~12天拆包,植皮成活率大于95%,残留创面予换药处理愈合。术后随访1~10年,所植皮片质地良好,无明显瘢痕增生。1例头皮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随访5年,复查无肿瘤复发。1例梭形细胞肉瘤患者术后2年肿瘤复发、转移死亡。7例Ⅱ期通过扩张器植入、Ⅲ期扩张头皮瓣覆盖植皮区域的方式行美学修复,取得较好的美容效果。结论超长联合皮瓣+自体大张中厚皮游离移植覆盖供皮区是修复与重建大面积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或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头部电烧伤合并颅骨外露局部皮瓣修复的治疗体会。方法:笔者科室自2006年4月-2014年5月共收治头部电烧伤合并颅骨外露患者12例,颅骨外露最大面积18cm×13cm,所有病例均采用头部局部皮瓣修复。结果:12例移植部位皮瓣均存活,创面一期愈合,效果满意。结论:在颅骨外露不超过1/3的头皮缺损采用头部局部皮瓣修复可获得满意的效果,是临床较为理想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颞浅动脉顶支带蒂头皮瓣修复面部毁损性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6年1月—2021年12月,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1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面部毁损性烧伤患者, 其中男11例、女4例, 年龄22~79岁。2例患者合并单侧眼球毁损性烧伤, 2例患者合并单侧耳郭缺损, 8例患者合并唇及面颊部缺损, 3例患者合并唇和面颊部及单侧鼻翼缺损。烧伤创面面积为9 cm×6 cm~13 cm×10 cm, 设计并切取面积为10 cm×7 cm~15 cm×11 cm的颞浅动脉顶支带蒂头皮瓣转移修复烧伤创面, 移植中厚头皮片修复供瓣区继发创面。根据患者需求, 于皮瓣完全成活后2周, 应用激光脱去面部移植皮瓣部位生长的毛发;或于原发创面修复术后3个月, 采用扩张头皮瓣治疗头部供瓣区继发的秃发。记录原发创面修复术后皮瓣/皮片成活情况、皮瓣供受区创面愈合情况;随访时观察皮瓣外观及缝合口瘢痕增生情况、面部功能部位修复效果、激光脱毛及供瓣区继发秃发治疗效果, 询问患者对整体修复效果的满意度。结果原发创面修复术后, 烧伤创面移植的皮瓣和供瓣区继发创面移植的皮片全部成活, 皮瓣供受...  相似文献   

6.
头皮缺损颅骨外露的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1980~1991年收治外伤性或颅面部肿瘤切除后头皮缺损颅骨外露9例,分别应用吻合血管的游离大网膜结合中厚皮片移植、游离皮瓣或轴型皮瓣转位结合皮片移植修复。讨论了修复时机、修复方法以及手术注意事项。认为双侧股前外侧游离皮瓣是修复全头皮缺损颅骨外露的可取方法,而吻合血管的游离大网膜移植修复颅骨外露的方法应尽量避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头颈部带蒂皮瓣修复老年人大面积头皮缺损伴骨外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2例头皮大面积缺损伴颅骨外露的老年患者应用局部带蒂皮瓣或远位斜方肌肌皮瓣进行修复。根据皮瓣存活、手术并发症及随访结果评定最终效果。结果本组共13个带蒂皮瓣修复,其中11个局部带蒂皮瓣和2个斜方肌肌皮瓣。除4例患者发生血肿、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等并发症外,其余8例均Ⅰ期愈合。结论灵活应用各种局部带蒂皮瓣修复老年人大面积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皮瓣修复头皮缺损颅骨外露13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皮瓣修复头皮缺损颅骨外露13例殷国前*1985年~1994年,我科收治13例头部外伤或颅部肿瘤切除后致头皮缺损颅骨外露,根据缺损面积,利用中厚皮片,局部皮瓣、轴型皮瓣及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术后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本组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6岁~6...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岛状背阔肌肌皮瓣或穿支皮瓣修复上臂内侧皮瓣供区缺损的可行性和技术要点。方法自2015年12月至2019年6月,应用预扩张上臂内侧皮瓣修复头颈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同期应用岛状背阔肌肌皮瓣或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带蒂转移修复上臂供区缺损11例。采用近端蒂上臂内侧皮瓣修复3例,远端蒂上臂内侧皮瓣修复8例。术中切除病变组织后遗留缺损面积为12 cm×7 cm~15 cm×11 cm。预扩张上臂内侧皮瓣面积为18 cm×8 cm~27 cm×14 cm;背部组织瓣切取面积为16 cm×7 cm~22 cm×10 cm。所有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所有皮瓣均成活,受区及供区均一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随访1~18个月,转移皮瓣的颜色、质地和厚度均与受区皮肤相似,患者对头面部、上臂内侧和背部供瓣区的美学形态均较满意。结论在应用上臂内侧皮瓣修复头颈部较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时,可同期切取一个岛状背阔肌肌皮瓣或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上臂内侧皮瓣供区缺损,既能保证足够的组织量,又能确保供区的美学修复,从而达到较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0.
颅骨磨骨植皮修复头皮撕脱伤后颅骨外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头皮撕脱伤后颅骨外露的简易治疗方法,尤其针对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群。方法:2003年9月~2008年4月,5例头皮大面积撕脱伤颅骨外露患者,因血管吻合后头皮坏死,头皮缺损面积为25cm×33cm~16cm×21cm,颅骨外露面积6cm×3cm~14cm×20cm,颅骨外露部位采用颌面外科磨骨器械",井"字形磨除颅骨外板,表面移植中厚皮片,创面加压包扎。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感染、大出血等并发症,除1例外,头皮裸露创面移植皮片存活良好,颅骨外露部位无移植皮片坏死,术后随访3~6月,外观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对于大面积头皮撕脱伤合并颅骨外露患者,直接颅骨磨骨植皮,可尽早修复外露颅骨创面,方法简单易行,对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群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临床研究应用多种方法修复大面积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方法 用皮片移植法、头皮瓣转移加植皮法、远位皮瓣移植法、多个头皮瓣转移法及头皮扩张Ⅰ期修复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 2 5例。结果 多个头皮瓣转移法及头皮扩张法取得良好效果 ,而皮片移植法、远位皮瓣移植法等方法均有不同程度的继发性畸形。结论 为避免继发性畸形的出现 ,多个头皮瓣转移法及头皮扩张法是修复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我科1980~1991年收治外伤性或颅面部肿瘤切除后头皮缺损颅骨外露9例,分别应用吻合血管的游离大网膜结合中厚皮片移植、游离皮瓣或轴型皮瓣转位结合皮片移植修复。讨论了修复时机、修复方法以及手术注意事项。认为双侧股前外侧游离皮瓣是修复全头皮缺损颅骨外露的可取方法,而吻合血管的游离大网膜移植修复颅骨外露的方法应尽量避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改良第1趾蹼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功能区皮肤缺损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2月-2013年8月,收治手部重要功能区皮肤缺损病例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17~58岁,平均41.5岁.其中拇指15例,虎口10例,食指6例,皮肤缺损面积:2.0 cm×3.0 cm~ 3.9 cm×7.2 cm.行改良第1趾蹼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游离皮瓣切取面积2.3 cm×3.4 cm ~ 4.2 cm×9.0 cm,皮瓣供区游离全厚皮植皮打包或局部带蒂皮瓣转位关闭.结果 31例游离皮瓣全部成活,术后无皮瓣瘀血、血管危象等并发症,供区植皮、局部皮瓣修复及取皮区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7~32个月,手部创面修复后外形美观,与受区融为一体,无臃肿,皮瓣感觉功能恢复至S3 6例,S3+ 13例,S4 12例,手部功能恢复良好,皮瓣供区功能无影响,手指主动活动度(TAM)优24例,良6例,劣1例,优良率96.7%.结论 改良第1趾蹼皮瓣质地优良,与手部皮肤结构相似,游离移植安全、可靠,修复质量高、功能恢复好,最大限度保护了患手的外观,临床治疗效果好,是修复手功能区皮肤缺损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4.
孙洋  姚远  朱祖俊  左宗宝 《中国美容医学》2009,18(11):1583-1585
目的:探讨旋转皮瓣修复头皮肿瘤切除后创面缺损的效果。方法:对24例头皮恶性肿瘤患者(鳞癌7例、基底细胞癌15例、黑色素瘤2例)实施肿瘤扩大切除术。切除后创面面积3cm×4cm~9cm×11cm,肿瘤切除后创面用旋转皮瓣修复,供瓣区直接缝合或中厚植皮修复。结果:24例患者皮瓣血运正常,所有患者供瓣区愈合良好或植皮全部存活,16例随访6个月~2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利用旋转皮瓣转移修复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面颈部电烧伤骨外露头皮瓣移植后再回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面颈部电烧伤骨外露用头皮瓣移植后再回植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早期扩创 ,保留坏死骨质 ,用邻近的带血管头皮瓣移植覆盖创面 ,电性坏死骨质在血循环良好的皮瓣覆盖下 ,为周边及基底健康骨质生长起到支架作用 ,3~ 6个月后将头皮瓣回植原位 ,保留颅骨表面的软组织 ,以利再移植的中厚皮成活。 结果  8例面颈部高压电烧伤患者应用头皮瓣共 10个 ,最大面积为 2 4cm× 10cm ,全部成活 ,未出现感染坏死 ,创面一次性封闭。 结论 面颈部电烧伤骨外露头皮瓣移植后再回植的方法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外形较好 ,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张有来  李舒琳  陆九州  蒋军健  徐雷 《骨科》2015,6(5):240-243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复杂头皮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20例复杂头皮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合并颅骨外露6例,颅骨缺损3例,合并感染4例,合并头皮疤痕挛缩9例。头皮缺损面积6 cm×10 cm~22 cm×13 cm,颅骨外露6 cm×8 cm~21 cm×12 cm。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2年,19例皮瓣均完全成活,皮瓣柔软,无明显色素沉着。其中1例小儿患者术后第3天出现皮瓣远端颅顶部部分发黑,予以换药、温盐水热敷、蒂部缝线拆除后皮瓣成活,但遗留色素沉着。20例患者中,仅1例发生供区发生植皮边缘坏死,予以换药处理后创面愈合。结论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与颞浅动脉口径相当,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可有效修复创伤及肿瘤所致复杂头皮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臂外侧皮瓣桥接再植复杂性离断拇指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6月至2009年12月,对9例损伤严重伴有较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离断拇指,应用臂外侧皮瓣桥接再植.以臂外侧皮瓣的桡侧副血管为蒂串联重建皮瓣和断指血供,以上臂后皮神经串联重建皮瓣和断指感觉.皮瓣切取面积为6.5 cm×4.5 cm~ 11.0 cm×6.5 cm,血管神经采用端端吻合法.结果 术后皮瓣及再植拇指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5~ 12个月,皮瓣外观及弹性良好,感觉恢复至S3~S4.修复后的拇指长度近似健指,外观良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5指,良3指,差1指.结论 臂外侧皮瓣血管解剖恒定,管径与拇指血管相匹配,重建感觉满意,是桥接再植复杂性离断拇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报告应用游离皮瓣修复头皮缺损致颅骨外露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本组5例患者年龄5~58岁,平均35岁,因创伤、肿瘤等原因造成头皮部分缺损并颅骨外露,缺损面积在8cm×10cm~15cm×10cm;缺损部位为颞部、顶部及额部。分别选用游离胸脐皮瓣、旋股外侧皮瓣和胫后动脉皮瓣等移植修复创面。结果:本组5例患者移植皮瓣Ⅰ期成活,其中2例移植皮瓣后行头皮扩张术,术后扩张头皮全部覆盖创面,毛发生长良好。术后随访6~18个月,患者皮瓣除臃肿外,创面Ⅰ期愈合,外形效果好。结论: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修复颅骨缺损,可以在短期内完全覆盖裸露的颅骨,确保了颅骨的成活。皮瓣成活后,可以Ⅱ期手术修整或头皮扩张术,既修复创面又能恢复头部外观,是一种理想的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19.
The incidence of extensive full thickness scalp burn involving the calvaria is rare and can be very difficult to reconstruct, as the application of local or free tissue transfer is limited. Although wound closure can be achieved with bone debridement and immediate or delayed split-thickness autografting, the result may be problematic due to unstable skin graft surface. The use of artificial dermis that may provide stable thick coverage in the treatment scalp and skull burn has rarely been reported in literature. We encountered two patients who suffered from severe head burns involving the calvarium. Following debridement including the necrotic bone, the artificial dermis (Integra) was used for immediate wound coverage which was 15 cmx10 cm in one case and 5 cmx6 cm in another. Three weeks later, ultra-thin skin grafting was placed on the neodermis. Compared to split-thickness skin graft, this technique provides a thicker coverage for wound closure. Neither skin breakdown nor ulceration was noted in the 1-year follow-up. This paper reports the successful use of artificial dermis for reconstruction of severe scalp burn with calvarial bone involv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