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睡眠的影响.方法 选择孤独症谱系障碍伴睡眠障碍患儿60例,分为rTms治疗组(rTms+感觉统合+智训+针灸)和对照组(感觉统合+智训+针灸)各30例.治疗疗程:每疗程20次,共3疗程60次,每疗程之间间隔7d.结果 2组患儿治疗后睡眠障碍均有改善,rTms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rTms治疗组有效率为70%,对照组有效率为33%.结论 rTms能有效改善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睡眠障碍,从而促进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7,(3)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癫痫患者睡眠模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32例局灶性癫痫患者,均进行每天2 g左乙拉西坦治疗。磁刺激治疗前,采用多导睡眠图对患者进行整晚的睡眠监测,对患者采用成年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问卷-31-P(QOLIE-31)进行生活质量的评估。而后,对患者进行一个疗程(10 d)的低频的经颅磁刺激治疗。一个疗程结束后,对患者再次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并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经颅低频的磁刺激治疗可明显增加患者睡眠效率,包括延长睡眠时间,减少入睡时间及睡眠中觉醒次数,夜间痫样放电次数明显减少。QOLIE-31问卷结果显示,患者自我感知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经颅低频重复电磁刺激能提高癫痫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米氮平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伴睡眠障碍的老年焦虑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焦虑症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实施米氮平治疗,观察组实施米氮平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采用统计学方法对2组结果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技术在抑郁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我院诊治的72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rTMS治疗,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吸烟依赖、睡眠质量、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前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尼古丁依赖检验量表(FTND)、吸烟渴求量表(TC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AS、SDS、FTND、TCQ、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MS技术治疗抑郁症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减轻吸烟依赖,改善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瘫患儿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102例脑瘫伴睡眠障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及睡眠健康教育,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辅以rTMS治疗,持续治疗2周。记录治疗前、后2组患儿的多导睡眠监测(PSG)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治疗后2组患儿PSG各因子监测结果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通过分析非快速眼动睡眠期各时相发现,干预后重度脑瘫组N2(浅睡期睡眠深度)百分比、中度脑瘫组N3(深睡期睡眠深度)百分比的增加幅度均较轻度脑瘫组更显著(P<0.05);干预后混合型脑瘫组N2、N3百分比、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组N3百分比的增加幅度均较痉挛型脑瘫组更显著(P<0.05)。 结论 rTMS治疗可改善脑瘫儿童的睡眠障碍,尤其对中重度脑瘫患儿N2期睡眠、混合型脑瘫及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N3期睡眠的改善作用较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与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臭氧自血疗法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病人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院治疗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病人10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rTMS联合臭氧自血疗法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及治疗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评分及PSQI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TMS联合臭氧自血疗法与单纯药物治疗护理相比,可明显改善病人睡眠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加快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低频经颅磁刺激对失眠症患者脑电超慢波的影响及疗效。【方法】将69例失眠患者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4),用脑涨落图(EFG)仪检测患者脑电超慢波。观察组据 EFG结果制定个性化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方案,对照组治疗程序相同,但治疗时不通电作假刺激状。于治疗前、后进行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测评、EFG检查并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神经递质功率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中过度兴奋组兴奋递质3、NE明显下降(P<0.05);过度抑制组5-HT、抑制递质13相对功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治愈13例,显效20例,有效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0例,显效0例,有效6例,无效20例,有效率17.6%;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失眠症有神经递质功能过度兴奋与过度抑制两种类型,超低频经颅磁刺激可调节脑内兴奋抑制平衡紊乱,能有效治疗失眠症。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99例符合入选标准的ASD共患睡眠障碍患儿按监护人意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共治疗16周;前4周对照组采用睡眠行为教育与治疗,研究组则采用rTMS结合睡眠行为教育与治疗;后12周两组患儿都采用睡眠行为教育与治疗。在基线期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估患儿核心症状严重程度,在基线期、治疗4周时及治疗16周时分别采用儿童睡眠习惯调查问卷(CSHQ)、家庭睡眠习惯调查(FISH)评估患儿睡眠症状、睡眠习惯。
结果:睡眠症状改善情况,在CSHQ总分、睡眠抵触、入睡延迟、睡眠焦虑、夜醒、异态睡眠方面,研究组改善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在改善睡眠持续时间、睡眠呼吸障碍、白天睡眠方面,两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睡眠习惯改善情况,FISH各睡眠习惯因子及FISH总分,研究组改善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rTMS能显著改善ASD患儿的睡眠抵触、入睡延迟、睡眠焦虑、夜醒、异态睡眠及睡眠习惯,且疗效在rTMS治疗结束后仍能持续。rTMS应用于学龄前ASD患儿安全可耐受,未见严重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不同时间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搜集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TMS组(35例,给予10Hz rTMS真刺激联合利培酮治疗)和伪刺激组(36例,给予10Hz rTMS伪刺激联合利培酮治疗),共治疗4周,刺激部位为左侧前额叶背外侧。最终完成本研究的患者为68例,其中rTMS组33例,伪刺激组35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末(治疗后),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2组患者的精神症状;且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末(治疗2周)、治疗4周末(治疗后),采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分析指标为Cz点靶刺激的N1、P2、N2、P3潜伏期及P2、P3波幅)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对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并对患者完成分类数(Cc)、正确应答数(Rc)、错误应答数(Re)、持续性错误数(Rpe)和非持续性错误数(nRpe)进行计数统计。 结果①治疗4周后,rTMS组阴性症状量表评分明显低于伪刺激组(11.3±2.6 vs 14.9±3.4,t=4.88,P<0.01);rTMS组和伪刺激组治疗后的PANSS总分及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组内治疗前(P<0.01)。②利培酮平均治疗剂量、最大剂量比较,rTMS组分别为(3.0±0.9)mg/d和(3.9±0.6)mg/d,伪刺激组分别为(3.8±1.0)mg/d和(4.7±0.7)mg/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6,P<0.01;t=5.04,P<0.01)。③与治疗前比较,rTMS组治疗4周末的P2(155.4±24.2 vs 171.7±28.5)、N2(205.4±19.4 vs 228.3±23.4)、P3(295.1±24.4 vs 317.5±25.5)潜伏期缩短,P2(4.1±1.6 vs 3.1±1.2)和P3(6.9±2.1 vs 4.9±1.8)波幅升高,Cc(4.4±2.4 vs 3.1±2.0)和Rc(31.0±10.5 vs 24.1±11.2)增加,Re(18.4±8.9 vs 24.8±10.8)、Rpe(5.7±2.7 vs 8.2±4.3)和nRpe(12.2±6.5 vs 16.6±7.8)减少,伪刺激组的P3潜伏期缩短(299.5±27.3 vs 320.3±29.4)、P3波幅升高(6.0±2.2 vs 4.8±1.9),Cc增加(28.7±9.6 vs 23.2±10.7),Re(20.4±8.1 vs 25.1±9.7)和nRpe(13.1±6.2 vs 16.3±7.0)减少,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rTMS组P2、N2潜伏期和P3波幅及Cc、Rc、Re、Rpe、nRpe的改善与伪刺激组相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rTMS(10Hz)联合利培酮治疗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和降低药物的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重复低频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认知治疗青少年首发抑郁症睡眠障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青少年首发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rTMS联合认知治疗。治疗前后采用青少年睡眠习惯问卷(ASHQ)观察各睡眠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研究组ASHQ各睡眠因子分值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ASHQ各睡眠因子分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TMS联合认知治疗可有效改善青少年首发抑郁症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睡眠障碍及异常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ASD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儿均给予睡眠行为干预及个体化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低频rTMS治疗,磁刺激靶区为左前额叶背外侧皮质区(DLPFC),刺激频率为1 Hz...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低频r TMS治疗对于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恢复的作用,同时观察脑出血患者低频r TMS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取75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对照组(n=39),治疗组(n=36)。2组患者均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除常规康复治疗外,予健侧M1区低频r TMS治疗,每日1次,共20天。治疗前后分别对各组患者进行FuglMeyer评分(包括上肢及下肢评分)、FIM、Berg评分。结果:(1)Fugl-Meyer评分:治疗后2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均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评分(特别是上肢评分)升高更明显(P0.05)。(2)Berg评分:2组患者在治疗后Berg评分较治疗前均有升高,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FIM评分:2组患者在治疗后FIM评分较治疗前均有升高,但是2组未显示显著性差异(P0.05)。(4)安全性:治疗过程中所有观察对象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结论:健侧M1区低频r TMS能明显提高卒中后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对上肢功能作用更显著,且治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老年患者心肾不交型睡眠障碍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对39例老年患者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采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30 min/次,1次/d,连续干预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总分(5.21±1.22)分、睡眠潜伏期为(30.13±13.01)min、总睡眠时间为(345.05±42.80)min、睡眠效率为(88.15±9.99)%、中间觉醒时间为(39.31±20.00)min,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9例患者治愈2例、显效30例、有效5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4.87%。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能改善老年心肾不交型睡眠障碍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高频及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外伤(TBI)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TBI后认知障碍患者分为低频组、高频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干预(包括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认知功能训练及高压氧治疗等),低频组、高频组患者在上述干预基础上分别给予低频(1 Hz)、高频(5 Hz)rTMS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给予rTMS假刺激治疗,3组患者均持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3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MoCA、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发现3组患者MoCA、MBI评分均较入组时显著提高(P<0.05),并且治疗后低频组、高频组MoCA评分[分别为(28.3±4.2)分、(27.8±4.5)分]、MBI评分[分别为(58.2±5.2)分、(57.8±5.5)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分别为(23.3±4.6)分、(51.6±5.3)分],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低频组、高频组上述指标评分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 Hz及5 Hz rTMS干预均能有效改善TBI患者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在焦虑症伴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间收治例的85例患有焦虑症合并睡眠障碍的患者作为此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5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加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2组患者均连续干预8周。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焦虑、抑郁程度;另于干预前1周、干预后1周内检测并记录2组患者的多导睡眠参数。结果:研究过程中,研究组因未完成后续检查者脱落1例,对照组因未严格遵照研究计划干预脱落1例。研究组42例,对照组41例。干预后,2组患者PSQI、SAS、SDS评分较干预前均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患者睡眠潜伏期、觉醒时间、夜间觉醒次数较干预前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实际总睡眠时间较干预前延长,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焦虑症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降低其抑郁、焦虑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研究睡眠脑中波调制重复经颅磁刺激(SEM-rTMS)与常规重复经颅磁刺激(常规rTMS)对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126例原发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SEM-rTMS组44例、常规rTMS组42例和假rTMS组40例,在患者和治疗师双盲前提下,每次治疗30 min,每日1次,疗程为10 d,分别观察3组治疗前、治疗第10天(全程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后30 d的临床疗效、Krakow睡眠积分、脑电图和平均血压的变化。 结果磁疗中,部分患者有浅睡感,其脑电图同步出现睡眠脑中波,以SEM-rTMS组更明显。治疗结束时,SEM-rTMS组和常规rTMS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9.55%和45.24%,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01)。治疗结束后30 d,SEM-rTMS组的有效率仍显著高于常规rTMS组(P<0.05)。3组在观察期间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结论SEM-rTMS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疗效显著、稳定、安全,显著优于常规rTMS。 相似文献
17.
18.
曹婉李东晓裴昌贞冉胜兰邱康雨龙香花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2,(6):165-168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曲唑酮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伴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PSD伴睡眠障碍者107例,其中曲唑酮治疗48例(对照组),曲唑酮+rTMS59例(联合组)。治疗6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睡眠状况、认知水平、生活能力、抑郁情况、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觉醒次数(AT)、睡眠潜伏期(SL)均低于对照组,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效率(SE)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抑郁量表(HAMD)评分降低,BDNF升高,且联合组HAMD评分低于于对照组,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MS联合曲唑酮可明显改善PDS伴睡眠障碍者睡眠者抑郁情况及睡眠质量,提高认知功能,不增加不良反应,有良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AD患者60例随机分为rTMS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奥拉西坦药物治疗,rTMS组加用20Hz rTMS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简易智力状况评分(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分(MoCA)、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16周后,rTMS组的MMSE评分、MoCA总分及各项目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ADAS-Cog量表总分及各项目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对照组各项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TMS对促进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38例脑卒中患者分为rTMS组及对照组,每组119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干预,rTMS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健侧M1区低频(1 Hz)rTMS治疗,对照组则辅以伪磁刺激治疗,2组患者均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结束6周后随访时分别采用Fugl-Meyer平衡量表、Berg平衡量表(BBS)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后rTMS组、对照组患者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分[分别为(9.76±2.10)分和(7.75±2.07)分]、BBS评分[分别为(40.22±8.67)分和(29.08±9.92)分]以及MBI评分[分别为(72.12±8.51)分和(65.89±8.76)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rTMS组上述疗效指标结果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低频rTMS刺激健侧皮质M1区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