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绪宏  张辉  黄卡亚  喻欣 《临床荟萃》2010,25(11):963-964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脑出血急性期血浆、血清或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水平升高,表明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在脑出血病理生理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临床上由于取材困难,只能通过血清、脑脊液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间接判断脑出血后中枢内炎症反应情况。而血肿内组织成分的炎性细胞因子变化是病变局部炎症反应的真实体现,  相似文献   

2.
蔡春岳  许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5):6103-6103
锁骨骨折是一种常见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6%,不同固定方法对身体创伤程度不同,创伤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Ⅲ。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是创伤后炎症反应的前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是炎性细胞因子,都可以反应术后患者的炎症水平。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1],T淋巴细胞是RA滑膜组织中的主要炎性细胞.促炎性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是介导炎性细胞参与炎症反应的关键因素.白细胞介素(IL)-17是一种促炎性细胞因子,在炎症反应中对白细胞的迁移和活化,在骨质破坏反应中对破骨细胞的活化和骨质的吸收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2].  相似文献   

4.
背景:对于全髋关节置换后创伤早期的应激阶段,创伤局部和全身细胞因子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还鲜见报道。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无菌性炎症阶段创伤局部引流血和全身循环血中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9例,分别在关闭伤口时、置换后1,4和24h采集静脉血样本以及创伤局部引流血液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17水平。结果与结论: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创伤局部引流血和循环血中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明显升高,并且在各个时间点上创伤局部引流血中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高于循环血(P<0.05);置换后早期循环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升高,创伤局部引流血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无明显变化,但仍高于循环血中的水平(P<0.05);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17的水平在置换后无显著改变,且在创伤局部和循环中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在全髋关节置换后急性无菌性炎症阶段,循环血中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不会直接反映局部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背景:对于全髋关节置换后创伤早期的应激阶段,创伤局部和全身细胞因子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还鲜见报道。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无菌性炎症阶段创伤局部引流血和全身循环血中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9例,分别在关闭伤口时、置换后1,4和24h采集静脉血样本以及创伤局部引流血液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17水平。结果与结论: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创伤局部引流血和循环血中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明显升高,并且在各个时间点上创伤局部引流血中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高于循环血(P〈0.05);置换后早期循环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升高,创伤局部引流血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无明显变化,但仍高于循环血中的水平(P〈0.05);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17的水平在置换后无显著改变,且在创伤局部和循环中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在全髋关节置换后急性无菌性炎症阶段,循环血中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不会直接反映局部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异丙酚对前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炎性细胞因子 (proinflammatorycytokine)属于促炎症细胞因子类 ,主要包括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白细胞介素 - 1(IL - 1)、IL - 6 ,IL - 8等 ,主要介导免疫和炎性反应 ,使机体对创伤、应激产生全身适应性反应 ,由此触发的细胞因子级联反应可放大炎性反应 ,并成为机体防御反应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 3 ] 。手术创伤、应激等因素引起前炎性细胞因子产生和释放过多 ,则破坏了促炎症和抗炎症细胞因子的平衡 ,将会导致术后感染、切口愈合不良及更为严重的并发症 ,如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SIRS)、多器官功能衰竭 (MODS)等[2 ] 。因此 …  相似文献   

7.
背景:已证实"膝痹蠲汤"治疗创伤性骨膜炎疗效确切,但以往研究多侧重于临床疗效观察.目的:从炎症细胞因子角度了解中药"膝痹蠲汤"对兔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分子机制.方法:将12只兔随机分为:模型组(肢)和中药组,其中模型组动物的正常肢设为对照组(肢),共18个关节.应用电针刺激使膝关节重复被动进行单一屈伸动作造成膝关节滑膜损伤建立动物模型.在造模后第11天,用ELISA法检测各组兔膝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情况.结果与结论:模型组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较对照组高(P<0.05);中药组白细胞介素1 13和肿瘤坏死因子α比模型组低(P<0.05).结果提示,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病理过程与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密切相关.中药"膝痹蠲汤"能有效抑制炎症细胞因子,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中药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疗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郝鹏  裴福兴 《中国临床康复》2011,(28):5131-5135
背景:关节软骨损伤可以影响软骨细胞功能,诱发创伤性骨关节炎。目的:观察关节软骨损伤后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功能的变化。方法:通过酶消化法分离培养高能量、低能量撞击后和正常兔膝关节透明软骨细胞,观察创伤能量对软骨细胞生存能力的影响;检测软骨细胞合成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能力,检测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β和核转录因子κB mRNA表达水平,检测细胞合成白细胞介素1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的表达。结果与结论:高能量和低能量关节软骨损伤后,软骨细胞的存活率下降,原代细胞的贴壁细胞数量减少,贴壁时间延长,生长曲线下移,细胞甲苯胺蓝染色异染反应减弱,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强度减弱,软骨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β和核转录因子κB mRNA表达水平上升,细胞培养液中白细胞介素1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的质量浓度升高,其中高能量组效果更为显著(P〈0.05)。说明关节软骨损伤后软骨细胞的功能受到影响,受损程度与创伤强度及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9.
背景:关节软骨损伤可以影响软骨细胞功能,诱发创伤性骨关节炎.目的:观察关节软骨损伤后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功能的变化.方法:通过酶消化法分离培养高能量、低能量撞击后和正常兔膝关节透明软骨细胞,观察创伤能量对软骨细胞生存能力的影响;检测软骨细胞合成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能力,检测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β和核转录因子κB mRNA表达水平,检测细胞合成白细胞介素1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的表达.结果与结论:高能量和低能量关节软骨损伤后,软骨细胞的存活率下降,原代细胞的贴壁细胞数量减少,贴壁时间延长,生长曲线下移,细胞甲苯胺蓝染色异染反应减弱,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强度减弱,软骨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β和核转录因子κB mRNA表达水平上升,细胞培养液中白细胞介素1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的质量浓度升高,其中高能量组效果更为显著(P < 0.05).说明关节软骨损伤后软骨细胞的功能受到影响,受损程度与创伤强度及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0.
背景:研究发现,细胞因子通过影响关节软骨基质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平衡来参与骨关节炎的形成,其中白细胞介素1β、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在其中起重要作用。目的:观察内源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与骨关节炎关节软骨退变的关系。方法:纳入2006-06/2009-09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就诊的原发性骨关节炎患者37例,在患者行关节镜检时抽取关节液及分离平滑光亮的滑膜组织。另取10例正常关节液标本及平滑光亮的滑膜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结果与结论: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骨关节炎患者关节液和滑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水平,且患者骨关节炎越严重,关节液和滑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的水平越高。说明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水平与骨关节炎、关节软骨退变有关。  相似文献   

11.
用于自身输血的创口血液是从损伤组织及手术伤口吸取的,含有多种炎性细胞因子。作者对9例胸椎侧凸手术病人,术后吸取的未经处理血液,在回输前、回输期间和回输后检测患者动脉和混合静脉血中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其调节因子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白细胞介素-6可溶性受体(IL-6sR),可溶性肿  相似文献   

12.
背景:研究提示脊髓损伤早期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分泌产生的细胞因子可能是造成损伤后继发免疫损伤的重要因素。 目的:分析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7等炎症因子在急性脊髓损伤后炎症反应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脊髓损伤1,6,24和72 h组。采用改良Al en氏法建立脊髓不完全损伤模型,对照组仅行椎板全切除。在建模之后相应的时间点获取损伤段脊髓、脾脏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7在损伤段脊髓组织中的分布及表达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STAT3在损伤段脊髓组织中的表达变化,采用RT-PCR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 mRNA、白细胞介素6 mRNA和白细胞介素17A mRNA在脾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与结论:脊髓损伤后p-STAT3、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7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损伤后炎症因子表达量立即升高,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在损伤后6 h到达高峰,随后开始下降;p-STAT3和白细胞介素17在损伤后24 h到达高峰,随后开始下降,至损伤后72 h表达量仍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损伤早期p-STAT3介导的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表达增加,提示可能导致损伤区域炎症级联放大,诱导继发性脊髓损伤;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7的异常升高,提示可能在继发性损伤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发生炎性细胞因子激活级联反应和周围末梢神经敏化时会出现关节炎性疼痛。很多疾病可以导致关节炎性疼痛,其中最常见的是类风湿关节炎(RA),它是一种以四肢小关节疼痛肿胀为特征的系统性炎症性疾病。病理生理·炎症细胞被前炎性细胞因子趋化到关节周围的滑膜。·滑膜组织中的前列腺素、缓激肽直接激活神经末梢。·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及生长因子敏化周围神经末梢。·疼痛信号传递中的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作用于关节的受体,进一步导致疼痛的级联反应。  相似文献   

14.
背景: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及滑膜组织中浸润的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产生的炎性细胞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病变中起核心作用,白细胞介素17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炎症性细胞因子,与机体很多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目的:检测胶原性关节炎大鼠模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水平,并分析其与炎症指数、白细胞介素1 β、肿瘤坏死因子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关系.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3/08在大连大学医学院免疫实验室完成.材料:雌性近交系Wistar大鼠50只,4~6周龄,体质量为(180±15)g.方法:50只大鼠随机取40只,建立胶原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另外10只作为正常对照.造模组大鼠每只尾根部皮内注射200 μ L乳化的Ⅱ型胶原,1周后,每只大鼠接受加强免疫,尾根部皮内注射乳化Ⅱ型胶原100 μL,诱发胶原性关节炎.对照组大鼠以相同剂量相同部位注射生理盐水.主要观察指标:于24 h后观察大鼠四肢的足肿胀度.ELIsA法检测胶原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1 β、肿瘤坏死因子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水平,并观察胶原性关节炎大鼠炎症指数.结果:胶原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1 β、肿瘤坏死因子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并且白细胞介素17水平分别与白细胞介素1 β、肿瘤坏死因子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呈正相关;胶原性关节炎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7与关节炎炎症指数也有正相关关系.结论:胶原性关节炎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7水平升高,且可能与病情活动、关节炎症和骨质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15.
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PE)常继发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临床表现是胸痛和呼吸困难,部分患者发生猝死[1-2].PE与肺组织过度的炎症反应、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细胞因子的释放有关[3].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可对抗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因子的分泌[4-6].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以全氟化碳为载体的部分液体通气对油酸诱导乳猪炎症反应后气体交换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油酸间断注射诱导乳猪急性肺损伤,随机分为部分液体通气组(实验组)和传统机械通气组(对照组),每组各6只。分别于模型建立前、肺损伤后每隔60min行动脉血气分析。通气4h后,取动脉血离心,监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取左下肺组织,监测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含量。结果:实验组动物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光镜检验显示部分液体通气组肺组织损伤明显减轻。结论:部分液体通气可以改善油酸诱导乳猪肺损伤模型气体交换功能,明显减轻乳猪肺部炎症反应和组织学损伤。  相似文献   

17.
背景:人工心脏瓣膜置换过程中心脏不停跳技术对机体的保护效果可能与减轻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诱发的炎症反应有关。目的:观察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手术对体外循环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与心肌局部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将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在中度低温心脏停跳下完成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实验组在浅低温心脏跳动下完成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结果与结论:两组瓣膜置换过程中心肌局部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а、肌钙蛋白Ⅰ水平均较置换前显著升高;实验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а、肌钙蛋白Ⅰ水平升高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心脏不停跳手术可减少体外循环期间心肌局部促炎性细胞因子的生成,减轻心肌局部炎症反应,保护心肌。两组体外循环结束时核转录因子κB表达增加,实验组较对照组增加幅度较小,说明浅低温心脏跳动手术有利于抑制心肌组织释放促炎性细胞因子。提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手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心肌的局部炎症反应,可能是该手术方式保护心肌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背景:人工心脏瓣膜置换过程中心脏不停跳技术对机体的保护效果可能与减轻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诱发的炎症反应有关.目的:观察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手术对体外循环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与心肌局部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将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在中度低温心脏停跳下完成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实验组在浅低温心脏跳动下完成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结果与结论:两组瓣膜置换过程中心肌局部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а、肌钙蛋白Ⅰ水平均较置换前显著升高;实验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а、肌钙蛋白Ⅰ水平升高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心脏不停跳手术可减少体外循环期间心肌局部促炎性细胞因子的生成,减轻心肌局部炎症反应,保护心肌.两组体外循环结束时核转录因子κB表达增加,实验组较对照组增加幅度较小,说明浅低温心脏跳动手术有利于抑制心肌组织释放促炎性细胞因子.提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手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心肌的局部炎症反应,可能是该手术方式保护心肌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9.
罗英琳 《临床荟萃》2007,22(7):499-5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主要特征是慢性进行性气道阻塞和气道炎症,是由复杂的炎性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相互诱导、相互调节而发生发展的,炎性细胞因子在COPD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检测COPD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炎性细胞因子及C反应蛋白(CRP)在癫痫患儿外周血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6例癫痫患儿及30例同期健康体检儿童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RP的表达水平。结果癫痫组患儿血清IL-2、IL-6、TNF-α及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采用抗癫痫药物治疗的患儿上述指标较未用药者显著降低(P〈0.01),且IL-2、IL-6与TNF-α呈显著正相关(r=0.440,0.681,P〈0.01)。结论癫痫患儿外周血中炎性细胞因子及CRP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神经免疫功能失衡及炎症反应可能是癫痫发病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