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淑萍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2):2995-2998
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β受体阻滞剂在缺血性心脏病、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等疾病中改善预后的重要临床价值已被确立,目前已成为心血管领域最常用的药物之一。然而,临床实践中,β受体阻滞剂应用仍很不够,并且使用剂量也太小。1999年在我国近2 000家医院进行的一项调查〔1〕显示,β受体阻滞剂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和随后二级预防的使用率分别仅为43%和35%,且平均剂量仅相当于有效剂量的1/4左右。这大多源于医生对β受体阻滞剂副作用的顾虑。本文就β受体阻滞剂在AMI中的应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急性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持有不同的观点。其原因是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和临床使用的经验出现了不同的结果,笔者对其原因及不同梗死部位、不同时期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分析,提出应精准使用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①评估AMI后交感神经活性,精准治疗病人的高交感活性;②根据AMI的血运重建方式及效果,精准使用剂量;③平衡获益与风险,精准把握使用的时机。并建议在AMI后二级预防中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2001—2011年中国东部农村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入院24 h内)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情况。方法两阶段随机抽样设计,选2001、2006和2011三个特定年份,抽取AMI病历,进行中心性病历信息提取。评价东部农村AMI患者β受体阻滞剂在入院24 h内的使用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抽样获取无β受体阻滞剂禁忌证的AMI病历1227份,其中584例早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存在高休克风险,其余643例绝对适宜。2001、2006和2011年β受体阻滞剂早期使用绝对适宜人群的使用率分别为43.5%、62.3%和57.6%(趋势P=0.0944),而高休克风险的人群所占比例为35.3%、50.2%和51.9%(趋势P=0.0206)。年龄偏高、有慢性肺病史的患者较少接受早期β受体阻滞剂治疗;反之,就诊于教学医院的患者更易接受此治疗。结论 2001年至2011年我国东部农村地区AMI患者,适宜早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理想人群中,使用率明显不足,而具有高休克风险的患者仍在普遍使用。提示可作为AMI诊疗质量改善的一个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中的检出率,探查β受体阻滞剂在该类患者中的使用状况,为今后改进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出院诊断为CHF患者的一般住院资料及用药资料,探查COPD共存的检出率,分析β受体阻滞剂使用比率、种类、剂量以及未应用的原因。结果总共入选CHF患者491例,其中检出合并COPD的患者为61例(12.4%),β受体阻滞剂药物使用率仅9例(14.8%),以美托洛尔最为常用,平均剂量为(29.2±10.2)mg/d,所有使用剂量均未达到靶剂量。有β受体阻滞剂使用禁忌证的患者有21例(34.4%),无明确原因未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有31例(50.8%)。结论 CHF患者中合并COPD的患者并不少见,β受体阻滞剂在该组患者中使用率、使用剂量明显不足,在今后诊治过程中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优势已被多项大型临床试验证实。近10年来,β受体阻滞剂被广泛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但是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其使用率在欧洲及我国均较低,并且存在地区性差异,同时使用剂量与指南的推荐剂量存在明显差距。现就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应用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自1964年Prichard BNC首次描述了β受体阻滞剂的降压作用以来,β受体阻滞剂用于高血压治疗已逾半个多世纪,1984年JNC首次将β受体阻滞剂推荐为高血压治疗的一线药物,并延续到今.近10年,有些研究对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效果提出质疑,医生/患者对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还存在疑虑,临床使用率偏低,剂量偏小.随着新型β受体阻滞剂的问世,需要我们不断地深化对其的认识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大约10%在出院后1年内死亡,β阻滞剂能使此期死亡危险下降25%,但仅25%~50%病例适宜采用β阻滞剂治疗。AMI 后1年内死亡危险主要是心律失常,已证明Ⅰ类抗心律失常药不能降低病死率,其中有些(如恩卡胺和氟卡胺)甚至增加死亡危险。因此,对那些不适宜采用β阻滞剂治疗的AMI 患者,尚未找到能有效降低猝死危险的疗法。研究对象为613例不适宜采用β阻滞剂治  相似文献   

8.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肌梗死,无论是急性期、稳定期以及梗死后的长期二级预防,均有循证医学提供的确切证据,肯定了β受体阻滞剂的益处.国际指南包括2004年ACC/AHA STEMI指南和2003年ESC AMI指南和2004年ESC β受体阻滞剂专家共识文件,都将口服β受体阻滞剂作为Ⅰ类推荐、A级证据;静脉应用β受体阻滞剂则为Ⅱa类推荐、B级证据.COMMIT/CCS-2研究为临床合理应用β受体阻滞剂提供了进一步证据.同时,根据COMMIT/CCS-2研究结果,在临床实践中,有两点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9.
<正>心血管疾病是现在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并引起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β受体阻滞剂近年已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成为多种心血管疾病的临床一线用药和基础用药.笔者通过对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归纳,旨在引导合理应用该类药品,为临床用药提供有效参考.1β受体阻滞剂的药理学β受体阻滞剂是能选择性地与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从而拮抗神经递质和儿茶酚胺对β受体的激动作  相似文献   

10.
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淑梅  张雪娟  陈清启 《山东医药》2008,48(28):110-111
目前,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范围已扩展到多种疾病.根据药物对受体的阻断部位主要分三大类:高度心脏选择性的β1受体阻滞剂;非心脏选择性的β受体阻滞剂;兼有α受体阻滞作用的β受体阻滞剂.现结合文献资料对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已被证实可降低无禁忌证冠心病患者的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风险,而我国冠心病人群中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存在明显不规范,主要体现为使用率低、使用剂量不足和长期治疗依从性差。该共识在《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疾病应用专家共识》基础上,汇总了近年来出现的新证据,进一步细化患者分类,明确了冠心病患者β受体阻滞剂应用应遵循的“BETA”原则,即Beneficial assessment(获益评估)、Enough dosage(足量应用)、Timely usage(及时使用)、Adequate titration(充分滴定),就不同患者人群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指征、用法用量、治疗目标和疗程给出了明确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方法 β受体阻滞剂心脏发作试验(BHAT)的研究人群包括383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年龄在30~69岁之间,平均年龄54岁,男性占85%。有β受体阻滞剂禁忌证或已在服用β受体阻滞剂者除外。患者以双盲的方式随机接受普萘洛尔或安慰剂治疗。普萘洛尔的治疗剂量为180或240mg/d。184例的Holter记录有足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2001年~2011年间中国西部农村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入院24h内)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两阶段随机抽样设计。第一阶段,通过简单随机抽样确定西部农村协作医院;第二阶段,选取2001年、2006年和2011年三个特定年份,在协作医院中采用系统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研究病历,进行中心性病历信息提取。比较西部农村AMI患者入院24h内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变化趋势,采用多因素模型分析其使用的影响因素。结果:抽取35家医院(其中32家最终参加),从抽样获取的AMI病历中排除不适宜评价β受体阻滞剂使用的人群,最终获得无β受体阻滞剂禁忌证的AMI病历486例,其中247例适宜早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239例存在高休克风险。入院24h内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于2001年、2006年和2011年在适宜人群中分别为19.06%、54.30%和56.20%(趋势P=0.0020),在休克高风险人群中分别为31.53%、59.49%和69.62%(趋势P=0.0001)。适宜人群中,高血压病史[比值比(OR)=1.87,95%可信区间(CI):1.06~3.29],吸烟(OR=1.97,95%CI:1.11~3.48),或在2006年(OR=2.93,95%CI:1.22~7.03)、2011年(OR=4.67,95%CI:2.06~10.59)入院与入院24h内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高相关。结论:我国西部农村地区AMI患者中,入院24h内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自2001年至2011年呈上升趋势,但仍与指南推荐存在较大差异,提高其使用规范性有助于改善AMI诊疗质量及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几年来,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实验模型显示,β-阻滞剂对 AMI 发展起防御作用。其主要作用似乎是β_1-受体的阻滞,从而减轻心脏总的工作负荷和心肌缺血的严重度。后一作用在临床上可使疼痛减轻,室性异位搏动减少及抬高的 ST 段降低。这些观察结果促使人们去研究心肌梗塞后应用β-阻滞剂治疗能否降低总的病死率。有安慰剂作对照的研究一致显示,β-阻滞剂治疗的病人与安慰剂相比,其病死率降低至25%。随着更多经验的积累,清楚地表明,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应用情况及影响应用的相关因素。方法 2004年1月—2008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218例,其中187例完成了3年随访,随访率为85.78%,患者明确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心功能NYHAⅢ~Ⅳ级者入选本研究。入选后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记录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并给予患者ACEI(卡托普利片)、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片)、氢氯噻嗪片/呋塞米片、螺内酯片、地高辛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常规治疗。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心功能恢复至NYHAⅠ~Ⅱ级后出院。随访患者出院后1年、2年、3年ACEI(卡托普利片)、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片)应用情况(是否继续应用及应用剂量)。并记录患者3年内再入院情况(入院次数)、3年后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及心血管不良事件情况。结果对入选患者进行3年随访后,ACEI(卡托普利片)、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片)的平均剂量较出院时有所上升,平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较出院时有所下降。在完成随访的187例患者中,3年后ACEI(卡托普利片)、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片)剂量达标率分别为29.72%、33.86%;ACEI(卡托普利片)、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片)剂量均达标率为13.86%。按ACEI、β受体阻滞剂应用情况进行分组,A组为ACEI(卡托普利片)或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片)达到应用靶剂量,或两者均达到靶剂量;B组为ACEI(卡托普利片)、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片)均未达到应用靶剂量;B组患者随访3年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较A组扩大。A组患者较B组左室射血分数高、6min步行试验结果长,3年内再入院次数少。对影响ACEI、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可能因素进行赋值,得出影响ACEI、β受体阻滞剂应用的因素依次为是否门诊随访、随访频率、是否了解疾病用药的相关知识、用药不良反应及相关检查是否清楚。其中,是否了解疾病用药的相关知识是影响患者应用上述两种药物的最主要因素,其OR=3.394。结论加强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疾病用药的相关知识的讲解,有利于达到ACEI、β受体阻滞剂应用的靶剂量,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王敏臣  杨晓清 《内科》2013,8(4):412-414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在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心肌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β-受体阻滞剂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心血管病药物之一。现将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的药物治疗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已有一系列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早期应用阿斯匹林、β阻滞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生存率,然而这些药物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仍不尽人意.国内外90年代医院及社区的调查资料显示:阿斯匹林应用率在70%以上,大多数达80%~90%;β阻滞剂应用率仅为20%~30%;ACEI亦在这一水平,而且前两者在老年及女性患者使用率更低.由此可见AMI的治疗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目标剂量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已经得到肯定.CIBIS Ⅱ、MERIT-HF和COPERNICUS三项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证实,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和利尿剂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美托洛尔或卡维地洛能够使心力衰竭患者的总死亡率进一步降低34%~35%[1~3].因此,除非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所有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均必须从上述3种β受体阻滞剂中选用一种[4~6].β受体阻滞剂的用法是"从极小剂量开始,缓慢递增剂量,达到目标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后长期维持使用".  相似文献   

19.
最近,对各种β阻滞剂之间的药理学差别已进行了许多研究工作。这类药物的共同特点是能够在β肾上腺素能受体部位拮抗内源性肾上腺素能激动剂的效应,其结果是或者需要更高浓度的内源性激动剂(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或者需要使用更大剂量的外源性激动剂,才能产生相同的β受体调节反应。目前应用的β阻滞剂药效学差别见表1。这些β阻滞剂的药效学差别包括在不同组织中阻断β受体的能力(选择性),部分激动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能力(内源性拟交感活性),以及膜稳定性或局部麻醉作用。β阻滞剂的膜稳定性或非特异性活性早期对β阻滞剂研究,发现心得安具有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国内高危冠心病(CHD)患者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现状,分析与用药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借助一项国际多中心大规模临床试验在中国实施之际,分别于2007年及2009年在14个城市的51家医院进行调查,对符合条件的CHD患者,利用电子问卷采集临床资料,对经临床试验证实且明确推荐用于二级预防的几种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本文将重点分析其中的β受体阻滞剂使用情况.结果:本调查共纳入13 078例CHD患者,均有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适应证,但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比例仅为60%,心肌梗死后患者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比例也仅为61.9%.曾接受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术的患者及伴有高血压的患者β受体阻滞剂用药比例较高.各种β受体阻滞剂中,美托洛尔和比索洛尔使用最为广泛.结论:国内CHD患者目前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状况与指南要求存在差距,如何将循证医学证据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让尽可能多的患者从中受益,仍是临床工作者及卫生决策部门面临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