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9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丁苯酞(NBP)干预组,各组按再灌注6、24、48、72 h四个时间点分为4个亚组,每组8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HE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干湿重法测定同侧脑组织的含水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AQP-4及含水量在缺血再灌注6 h明显升高,于48 h达到峰值(P<0.05);NBP预处理组AQP-4阳性表达与含水量在各时间点明显增加但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 NBP预处理可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AQP-4的表达,有效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水肿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后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VEGF对脑缺血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结果在局灶性脑I/R早期既有VEGF的阳性表达,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增强,于脑I/R48h达到最强。结论在局灶性脑缺血早期,VEGF既有明显的表达增强,说明VEGF的表达具有可诱导性,缺血损伤可诱导其表达增加。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在缺血灶的周边有明显免疫阳性着色增多的小血管,进一步说明VEGF可以促进毛细血管的增生,从而起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预缺血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健康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A:假手术组,B:缺血再灌注组,C:预缺血组),每组按再灌注3、6、24、72 h分为4个亚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尾加压素Ⅱ(UⅡ)、GPR14的免疫活性,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ERK和JNK的活性.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UⅡ、GPR14免疫活性在再灌注3 h后开始呈平行升高趋势、24 h达峰值;再灌注相同时间点预缺血组UⅡ、GPR14免疫活性均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ERK、JNK表达在再灌注3 h开始升高,24 h达峰值;在相同时间点预缺血组ERK阳性表达均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JKN阳性表达预缺血组均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 缺血再灌注24 h为损伤的高峰期;缺血预处理可通过抑制UⅡ的合成表达,促进ERK生存通路,抑制JNK死亡通路,产生内源性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电针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水肿及水通道蛋白-4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缺血再灌注脑水肿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30只)、针刺组(30只).模型组、针刺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MCA)缺血再灌模型.针刺组选取穴人中、内关、三阴交进行电针刺激.电流0.3 mA,频率15 Hz,疏密波,留针30 min.干湿重法检测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大鼠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结果 脑组织含水量模型组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0.01),针刺组较模型组有所降低(P<0.01或P<0.05).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1或P<0.05).脑组织AQP4模型组均较假手术组增强(P<0.01);针刺组大鼠AQP4较模型组有所降低(P<0.01或P<0.05),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 针刺治疗缺血性脑水肿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脑内AQP4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米诺环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水肿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预处理组、30 min组、4 h组,每组6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MRI弥散加权成像、T_2WI扫描、T_1WI增强扫描检测各组大鼠平均信号强度及相对扩散系数;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大脑皮质组织变化。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假手术组、预处理组、30 min组相对平均扩散系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预处理组、30 min组、4 h组T_1WI增强扫描、T_2WI扫描信号强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HE染色显示生理盐水组神经元、周围间质水肿明显,预处理组、30 min组、4 h组神经元及间质水肿明显减轻。结论米诺环素能缓解脑缺血后脑水肿。  相似文献   

6.
缺血后处理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在体条件下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可能的途径。方法建立大鼠在体缺血再灌注模型,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缺血预适应组。于再灌注末测定心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的含量,并测定心肌组织梗死面积。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缺血后处理组与缺血预适应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小,血浆肌钙蛋白I及MDA的含量均降低(P<0.05),血浆SOD活性升高(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心肌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7.
局灶性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线粒体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再灌注模型,观察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相(分为五组)脑线粒体损伤的变化规律。结果为脑缺血再灌注后线粒体基质游离钙含量(MCa)明显高于假手术组Na^+、K^+-ATP酶、Ca^2+、Mg^+-ATP酶活性明显下降,且随时间的延长下降明显;再灌注0.5h的MDA和SOD均元明显变化,再灌注1h后线粒体MDA含量明显升高,SOD活性明显下降。说明脑缺血再灌注线粒体损伤与线粒体钙超载及线粒体内膜氧化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降纤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降纤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 15 6只 ,随机分为降纤酶组和生理盐水组 ,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模型 ,腹腔注射降纤酶 8U kg ,应用氯化三苯四氮唑染色、SP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 ,观察缺血不同时间大鼠脑梗死体积比、神经元改变和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周长和积分光度值改变。结果 降纤酶治疗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生理盐水组 ;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周长、染色强度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 ;出血梗死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结论 降纤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减轻是其脑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川芎嗪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SD大鼠制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研究川芎嗪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川芎嗪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减少(分别为88.88%和11.11%,P<0.01).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分别为55.88±23.98s和2.55±0.45S.P<0.01)。结果提示川芎嗪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黄芪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以及与缺血预处理(IP)作用效果的比较.方法 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组)、黄芪组,每组又按再灌注时间(1、3、6、24 h)分为4个时相,每组各时相为6只.制作70%肝缺血再灌注模型,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测肝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L-10、TNF-α表达;以及光镜及电镜观察大鼠肝形态学变化.结果 IR、IP、黄芪组ALT、AST、LDH和MPO含量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与IR组相比,IP、黄芪组各个时相点的值均下降(P<0.05).与IP组比较,黄芪组各个时相点的值均降低(P<0.05).IR、IP、黄芪组肝组织TNF-α、IL-10的阳性细胞表达率均比假手术组高(P<0.05);与IR组比较,IP、黄芪组TNF-α的表达减少,而IL-10的表达增强(P<0.05);与IP组比较,黄芪组TNF-α的表达减少,IL-10表达增强(P<0.05).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肝形态学变化,可见IR组损伤甚为明显,IP及黄芪组损伤程度较IR组轻,黄芪组更轻,而假手术组肝形态正常.结论 IP和黄芪都可减轻缺血再灌注对肝脏的损伤,且后者较前者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胸腺素β4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胸腺素β4组各24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24 h后,采用干湿重法测定缺血脑组织含水量,通过检测伊文蓝渗透到缺血侧脑组织的含量观察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应用RT-PCR法检测缺血脑组织紧密连接蛋白5( Claudin-5)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 mRNA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24 h后,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缺血侧脑含水量、伊文蓝含量、MMP-9 mRNA表达明显增加,Claudin-5 mRNA表达显著减少( 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胸腺素β4组缺血侧脑组织含水量、缺血侧伊文蓝含量、MMP-9 mRNA明显降低,Claudin-5 mRNA表达明显升高(P均<0.01)。结论胸腺素β4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血脑屏障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Claudin-5 mRNA表达和抑制MMP-9 mRNA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补阳还五汤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补阳还五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非开颅可逆性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脑水肿、脑梗死范围、脑组织 MDA含量和 SOD活性、血清 NO和血浆 ET及 CGRP含量、脑组织钙含量和兴奋性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 ,补阳还五汤明显降低脑组织含水量和脑梗死面积 ,对脑组织 MDA、血清 NO、血浆 ET、脑组织钙含量和兴奋性氨基酸含量有显著降低作用 ,对脑组织 SOD活性和血浆 CGRP含量具有显著升高作用。结论 补阳还五汤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防止钙超载、减少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和参与调节 ET、CGRP、NO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绞股蓝总甙Gypenosides (GP)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内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观察绞股蓝总甙 (2 0 0 4 0 0mg/kg,ip)对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的影响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 ,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侧脑组织内神经细胞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的变化。检测大脑中动脉闭塞侧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水平变化。结果 与损伤模型组比较 ,绞股蓝总甙治疗组大脑中动脉闭塞侧脑组织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 (P <0 0 5和P <0 0 1 )、脑组织SOD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5和P <0 0 1 )、MDA水平显著下降 (P <0 0 5和P <0 0 1 ) ;脑功能受损程度明显改善 (P <0 0 5和P <0 0 1 )。结论 绞股蓝总甙具有抑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神经细胞凋亡作用 ,从而改善受损的神经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绞股蓝总甙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增龄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的影响.方法 应用线栓的方法,对10、16周龄的雄性SD大鼠作局部脑缺血2 h、再灌24 h模型,观察增龄对大鼠神经症状缺失评分、脑损伤面积、病理形态、脑组织乳酸(LD)、乳酸脱氢酶(LDH)及血清中LDH和肌酸激酶(CK)的影响.结果 CI/RI 24 h, 两个年龄组神经症状缺失评分及脑损伤面积明显增大,病理形态改变严重、脑组织LD及LDH明显下降,血清中LDH和CK明显升高,以16周龄更为严重.结论 CI/RI随年龄增长损伤程度增加,可能与脑的老龄化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的影响。方法SD大鼠63只,随机分为预处理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每组21只大鼠。阻塞大脑中动脉制备脑缺血模型,预处理组在脑缺血-再灌注前3 d接受15 m in的缺血预处理,缺血2 h再灌注22 h;模型组未做缺血预处理。分别比较各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清和脑匀浆中的LDH和CK值。结果①预处理组与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预处理组、模型组及假手术组血清LDH分别为(8227±395)、(9019±370)、(6894±172)U/L;脑匀浆LDH值为(9151±701)、(8762±140)、(10498±434)U/g(蛋白),预处理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清CK分别为(1240±1250)、(2140±610)、(790±763)U/L;脑匀浆CK为(603±86)、(699±220)、(764±235)U/g(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LDH与脑匀浆LDH呈负相关(r=-0.786,Y=15688.052-0.793X,P<0.05;X为血清LDH值);血清CK与脑匀浆CK无相关性。结论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后处理(Lpost)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区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肢体缺血后处理组(Lpost组),I/R组、Lpost组均行缺血2 h再灌注24 h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Lpost组再灌注前实施肢体缺血后处理(缺血15 min,灌注15 min)3个循环。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采用四氮唑红(TTC)染色确定脑缺血半暗带位置,TUNEL测定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测定Caspase-3的表达变化。结果 Sham组神经缺损评分为0分;与Lpost组(1.20±0.41)比较,I/R组神经功能缺损较重(2.40±0.51,P<0.05);TTC染色证实缺血半暗带位于大脑矢状裂至外侧裂上1/3的皮质组织。与Sham组相比,I/R组、Lpost组缺血半暗带内凋亡细胞数、Caspase-3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且I/R组表达明显增强,高于Lpost组(P<0.05)。结论肢体Lpost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细胞凋亡,缓解神经细胞的坏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Caspase-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肺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小莜 《山东医药》2009,49(52):48-49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IP)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清洁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I/R组、IP+I/R组各12例,分别进行相应处理,观察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MDA)活性,测量肺脏湿重/干重比值(W/D).结果 光镜下I/R组肺泡腔内明显出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明显,组织、细胞结构紊乱;IP+I/R组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少量肺泡间隔出现断裂,无明显出血、水肿,组织、细胞结构仍清晰.与Sham组比较,I/R组W/D增加、MDA活性降低、MPO升高,IP+I/R组与I/R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IP能够减轻大鼠I/R肺损伤,其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改善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轻肺的氧化应激反应、减少中性粒细胞的聚集等机制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8.
谷胱甘肽和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肝脏缺血预处理(IPC)和还原型谷胱甘肽(r-GSH,阿拓莫兰Atomolan)预处理的作用机理,通过观察二者单独或联合应用时对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以便能够找到一种防治肝脏I/R损伤更好的预处理方式.方法 50只健康的Wistar大鼠,在肝脏I/R前,按加和不加Atomolan;IPC前,按加和不加Atomolan及空白对照随机分成5组,作配对试验,分别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丙二醛(MDA)的数值及热休克蛋白(HSP)70免疫组化染色的结果.结果 r-GSH预处理和IPC单独应用时均对肝脏I/R损伤有保护作用,并且r-GSH预处理的效果好于IPC,但二者联合应用时,将相互拮抗.结论 r-GSH预处理通过抑制氧自由基(OFR)爆发和中性粒细胞炎症,起到保护肝脏I/R损伤的作用,但同时也抑制了IPC产生HSP70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AQP)4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脑损伤、脑水肿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D大鼠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疗法检测脑内AQP4蛋白,记录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脑屏障通透性、脑水肿程度的动态变化。结果:(1)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内AQP4蛋白水平迅速降低,至再灌注后12~24 h达最低水平.至再灌注7 d时恢复到正常水平;(2)脑水肿程度峰值出现在再灌注损伤后24~72 h,Evans蓝最大通透率也出现在再灌注损伤后24~72 h;(3)神经功能缺损最重的时间点出现在再灌注损伤后24 h;(4)AQP4表达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负相关(r=-0.976 7P=0.023)。结论:(1)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AQP4水平的迅速下降,是机体对脑损伤所作出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具有阻止血脑屏障破坏、减轻血管源性脑水肿和细胞毒性脑水肿的效应;(2)调节缺血后脑内AQP4的功能和表达水平有望成为新的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靶点。  相似文献   

20.
牛磺酸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SD雄性大鼠44只,分为假手术组(4只),对照组(20只)牛磺酸组(20只)。应用Bederson评分方法对大鼠脑缺血6、24 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量脑血流变化。HE染色检测神经元核周体。结果牛磺酸组较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减小,神经功能改善;牛磺酸组缺血24 h后脑血流量增加,脑组织血流供应改善;假手术组脑组织未出现神经元坏死的特征,牛磺酸组神经元核周体损伤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牛磺酸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