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老年严重腹部损伤并多发伤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老年严重腹部损伤并多发伤的围手术期最佳处理措施.方法对33例老年严重腹部损伤并多发伤的致伤原因、损伤程度、损伤脏器、受伤后救治时机及手术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愈25例,死亡8例,病死率24.2%,术前死亡5例,死因为重度创伤失血性休克,严重颅脑损伤并脑疝及血气胸,2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MOF),1例死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结论老年严重腹部损伤并多发伤死亡率高,快速有效的改善和纠正休克,及时手术,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积极处理多发伤,术后的综合治疗可提高老年严重腹部损伤并多发伤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叶宁 《安徽医学》2003,24(5):25-26
目的 提高以腹部损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救治成功率。方法 对 1998~ 2 0 0 2年间救治的以腹部损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 ,损伤严重度评分 (ISS)大于 16的 8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个或 3个以上部位多发伤 3 6例 ( 4 4.4% )。腹部损伤早期诊断首选B超 ,其对实质脏器伤伴内出血的诊断率达 10 0 %。治愈 77例 ( 95 % ) ,死亡 4例( 5 % ) ,死亡病例平均ISS 41.5 ,明显高于非死亡病例 2 2 .5。结论 以腹部损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救治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早期确定性治疗。减少转运和整体救治有利于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部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急救及护理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00例腹部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愈89例(89.0%),死亡11例(11.0%),死亡原因合并重型颅脑伤5例(55.6%),严重失血性休克6例(66.7%).结论 护理干预对腹部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治疗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唐雪红 《中外医疗》2008,27(30):96-97
目的 探讨腹部损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的诊断及救治措施.方法 对2000年1月~2007年12月救治的27例以腹部损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本组病例均符合多发伤诊断标准,刨伤严重度评分(ISS)≥16.急诊腹部手术21例,其中6例在一次麻醉下分组同台完成了2个以上部位的手术.临床治愈18例(66.7%),残疾6例(19.6%),死亡3例(11.1%).结论 采集病史,查体常需和止血、抗体克、维持呼吸道通畅等抢救措施同时进行.诊断性腹腔穿刺和B超检查是快速、简洁、敏感的诊断方法,而CT诊断的准确率高,诊断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漏诊.积极处理创伤失血性休克,稳定生命体征,加强与各专科合作,手术顺序应按受损器官的重要性和损伤的严重程度决定,可有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严重腹部创伤240例早期救治体会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来院时病情复杂危重 ,大多处于休克、昏迷、呼吸困难状态 ,病死率高。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抗休克及手术救治尤为重要 ,是提高抢救成功率 ,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我院 1 988~2 0 0 1年救治严重腹部创伤 2 4 0例 ,现作回顾性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男 2 0 9例 ,女 31例 ,男、女之比为 6.79∶ 1。年龄 5~ 80岁 ,1 8~ 60岁占 82 .5 %。车祸伤 94例、坠落伤 38例、刀刺伤 2 6例、砸压伤 30例、踢打伤 2 8例、火器伤 1 1例。开放性腹部损伤 60例 ,闭合性腹部伤 1 80例。腹腔 2个以上脏器伤 5 7例。合并其他部位损伤 1 5 0…  相似文献   

6.
向江侠  胡平  高劲谋  刘朝普  王建柏 《重庆医学》2013,42(16):1828-1829,1832
目的总结合并严重腹部损伤的多发伤诊治经验,提高救治水平。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304例合并严重腹部损伤(AIS≥3)的多发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诊断正确率95.7%(291/304)。救治成功率94.1%,腹部伤非手术治疗即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栓塞术(AE)止血有效率为93.8%。并发腹腔间隙综合征(ACS)16例(5.3%),其他并发症包括:术后出血5例,腹腔感染28例,胆瘘22例,胆汁瘤10例,胰瘘15例,肠瘘7例,肠梗阻5例,肠坏死1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7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7例,应激性溃疡伴出血17例,存在并发症者7例死亡,余经手术治愈或自愈。总病死率5.9%(18/304),死因为脑伤3例,胸伤2例,腹伤10例,骨盆骨折大出血2例,颈椎骨折1例。结论早期准确的伤情评估、快速的诊断和明确手术指征、把握多部位和多脏器损伤的处理顺序、合理运用损伤控制策略、高度重视腹腔间隙综合征对提高救治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部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38例腹部损伤的受伤部位、损伤程度及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结果:①其中135例(97.8%)进行了手术治疗,分别施行脏器修补或全部、部分切除;3例(2.2%)采取保守治疗.②治愈134(97.1%)例,死亡4(2.9%)例,2例(1.5%)死于感染性休克,2例(1.5%)死于术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认真仔细的全面检查,联合腹腔穿刺、B超、X线及CT对早期诊断的确诊率高.早期应注意抗休克治疗,及早手术,后期合理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预防多脏器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闭合性腹部损伤合并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救治方法,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我院接诊外科救治的42例闭合性腹部损伤合并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治方法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本组42例患者,经积极抢救治愈37例,死亡5例,救治成功率为88.1%。结论闭合性腹部损伤合并颅脑损伤患者病情较急、较重,早期诊断和及时的手术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临床可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有序的进行手术,遵循先救命、后治伤的抢救原则,以提高其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腹部闭合性损伤合并重型颅脑伤的诊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合并重型颅脑伤的诊治方法。方法 :对 83例腹部闭合性损伤合并重型颅脑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为重型颅脑伤 ,均处于昏迷状态 ,格拉斯哥分期≤ 8。单纯腹部手术 3 9例 ,腹 -脑同时手术 6例 ,先颅脑后腹部手术 1 4例 ,先腹部后颅脑手术 1 7例。手术组死亡 1 3例 ,未经手术干预死亡 7例 ,死亡共 2 0例 ,病死率 2 0 /83 (2 4 % )。结论 :早期诊断与治疗 ,及时进行危及生命损伤的手术 ,是腹部闭合性损伤合并重型颅脑伤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严重胸部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损伤部位及损伤程度,探讨其对此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83例严重胸部损伤合并多发伤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性及回归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33.1±18.4)岁,致伤原因以交通伤为主(60.4%),合并伤以颅脑损伤为主(44.9%);全组患者存活率95.1%,病死率4.9%。相关性分析表明院前时间(>6h)、颅脑损伤、腹部损伤、并发休克及ISS与病死率具有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休克、ISS、颅脑损伤是预测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严重胸部损伤伴多发伤患者病情危重,高ISS评分、合并休克、严重颅脑损伤预示较高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腹部损伤295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损伤的诊治经验,提高诊断及治愈率。方法:对295例腹部损伤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295例均行开腹手术,治愈284例(96.3%),死亡11例(3.7%),死亡原因主要为严重创伤失血休克、急性肾衰、多脏器功能衰竭(MOF)。结论:对腹部损伤尤其是合并伤、多发伤患者,应根据伤情、体检等综合分析,迅速作出病情诊断,及时把握手术时机,探查要全面仔细,避免遗漏,术式应简勿繁、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部损伤的诊治经验,提高诊断及治愈率。方法对120例腹部损伤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120例均行开腹手术,治愈112例(93.3%),死亡8例(6.6%),死亡原因主要为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急性肾衰、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对腹部损伤尤其是合并伤、多发伤患者,应根据伤情、体检等综合分析,迅速作出病情诊断,及时把握手术时机,探查要全面仔细,避免遗漏,术式应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13.
148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估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救治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48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临床资料,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治疗方法.结果 148例全部行开颅手术治疗,其中90例同时或先后行多发伤手术治疗.伤后半年按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分级:良好47例,占32%;中度残疾34例,占23%;重度残疾18例,占12%;植物状态3例,占2%;死亡46例,占31%.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应早期诊断,及时抢救,避免漏诊和误诊,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以及专科治疗配合ICU监护是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腹部伤为主的多发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0年12月,收治的62例以腹部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对其诊断,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总结评价。结果 诊断性腹穿,B超、CT的诊断阳性率各为98.0%,88.1%,80.8%,腹部伤中肝,脾破裂占74.2%,合并伤中颅脑及胸部损伤占58.1%,全组均手术治疗,手术死亡13例(20.9%),主要死亡原因为失血性休克,MOF、ARDS。结论 早期诊断,迅速有效地手术治疗,严防并发症发生。是多发伤救治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收治1980年1月~1994年12月的92例腹部损伤伴严重多发伤病人,其严重程度根据AIS=ISS(90)评分法,ISS值均>16。88例手术病人治愈67例(76%),死亡21例(24%)。认为严重多发伤病人由于损伤的严重程度、部位和累及的脏器、深部组织的不同,伤情多较复杂,且变化快,休克发生率高,容易漏诊和误诊,在处理上存在着顺序上的矛盾。对如何能够早期诊断,正确把握手术时机,掌握合并伤的处理程序及剖腹手术时机和原则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腹部创伤3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腹部创伤、尤其是严重腹部多脏器损伤并发伤的早期诊断与抢救成功率.方法:总结我院1990年8月以来收治的335例腹部创伤的诊断、急救及诊疗经验.其中,男289例(86.3 %),女46例(13.7%),共损伤腹部脏器425个.闭合性腹部损伤277例(82.7%),开放性损伤58例( 17.3%),合并其它部位损伤249例次.结果:保守治疗65例(19.4% ),手术治疗270例(80.6%),死亡9例(2.7%),治愈326例(97.3%).结论:①腹腔穿刺、腹腔灌注、B 超、X线检查对闭合性腹部损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准确率高,简便易行;②在心肺复苏,积极抗休克及处理多发伤的同时,应积极腹部探查,并应反复多点腹穿,动态观察腹部体征变化以减少腹部损伤的漏诊,提高诊断率;③正确掌握剖腹探查指征,认真全面地腹腔探查,合理使用有效抗生素,积极预防多功能器官障碍(MODS)或/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胸外伤伴多发伤245例临床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外伤伴多发伤临床诊疗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45例胸外伤伴多发伤临床诊治结果,合并颅脑外伤62例,腹部损伤63例,骨盆四肢损伤88例,两个以上部位损伤32例。损伤严重程度评分(14.54±5.35)分。结果: 急诊剖胸手术21例,合并损伤手术132例。全组存活222例,病死23例,病死率9.39%。结论: 胸外伤伴多发伤患者各部位伤在病理生理及诊治上相互影响很大,临床在重点治疗胸部损伤的同时,要注重及时处理合并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发伤中腹部损伤的临床诊治,提高多发伤中腹部损伤的诊治水平。方法总结分析73例腹部为主的多发伤中损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结果。结果诊断性腹腔穿刺、B超和CT的阳性率分别为95.9%、78.8%、76.5%。73例手术,术后5例死亡。随着损伤器官增加,手术次数增多.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升高。结论认真了解伤情,仔细体格检查,诊断性腹腔穿刺、B超和CT检查是腹部外伤的有效诊断措施;腹部多发性损伤入院时,各项抢救措施实施中,“绿色通道”是争取时间、降低死亡率的一个有力保证;损伤器官数越多和严重程度越高以及就诊时间越长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9.
腹部损伤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腹部损伤诊治经验的分析,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自2000年10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203例腹部损伤病例,对病史、伤情、诊断、治疗及死因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手术治疗186例,非手术治疗17例;治愈197例,死亡6例,死亡原因主要为合并多发创伤,创伤失血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对腹部损伤的病例,应早期做出诊断,准确掌握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适应证,把握手术时机,早期预防并发症发生,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于军 《吉林医学》2011,32(23):4768-4769
目的:探讨严重胸部外伤并多发伤的临床特点及死亡因素,以提高多发伤的救治水平。方法:胸部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70例根据合并伤的不同将之分为两组,分胸部外伤合并腹部损伤组30例,胸部外伤合并四肢骨折组40例。对两组损伤严重程度评分和死亡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胸部外伤合并腹部损伤30例,4例死亡,死亡率13.3%;胸部外伤合并四肢骨折40例,死亡3例,死亡率7.5%。两组死亡率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生存和死亡患者的IS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胸部外伤并多发伤死亡率比较高,且ISS值也能反应其疾病损伤的程度,但是于多发伤部位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