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外科医生经手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防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选择乙型肝炎病毒(HBM)经手术感染外科医生的防护方法.方法 在比较东、西方国家现有HBV经手术传播防护方法的基础上,阐述以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作为手术期间HBV传染源监控指标的特点.结果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HBeAg阴性者和HBeAg阳性者的HBV浓度分别为(100~104)、(100~106)、(102~109)ID/ml;HBV经单层手套传播的感染阈值为105ID/ml,经双层手套传播的感染阈值为106ID/ml;HBsAg阴性者的病毒浓度均达不到手术感染阈值,83.88%HBeAg阳性者的病毒浓度达到手术感染阈值,有80.65%在乙型肝炎疫苗低度反应者的防护范围之内,其余3.23%超过了这种防护能力.结论 以HBeAg作为手术期间HBV传染源监控指标的方法属零危险性防护标准,更适合我国现在的国情.  相似文献   

2.
杨双旺  于军  龚林  孙佩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8):1478-1480
目的:探讨外科医生乙型肝炎病毒(HBV)职业感染的监控方法。方法:在确定手术中HBV传染性和感染阈值的基础上,探讨外科医生HBV职业感染的监控方法。结果:HBV经单层手套感染的阈值为105ID/ml;经双层手套感染的阈值为106ID/ml;HBsAg阳性,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患者的传染性分别是0~109,102~109和0~106ID/ml;分别有19.2%,83.9%和3.2%患者的传染性超过单层手套的感染阈值,为手术中的传染源;86.7%的传染源分布在HBeAg阳性患者中,最大传染性为104ID/ml。80.8%的HBeAg阳性传染源的传染性超过双层手套的感染阈值.最大传染性为103 ID/ml。结论:在外科医生普遍进行HBV特异性免疫预防的基础上.以HBeAg取代HBsAg作为手术中HBV传染源监控指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经手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防护方法。方法在HBV传染性定量和测定HBV经手术传播感染阈值的基础上,探讨手术患者经手术感染HBV的防护方法。结果 HBV经手术传播的感染阈值为105ID/ml,HBsAg阳性、HBeAg阴性和阳性者中传染源比率分别为19.2%、3.2%和83.9%;HBV经双层手套传播的防护阈值为106ID/ml,HBsAg阳性和HBeAg阳性者中传染源比率分别为14.7%和67.8%;以103ID/ml为禁止外科医师做手术的淘汰阈值。结论手术患者感染HBV的主要传染源是外科医师,禁止可能成为传染源的外科医师从事具有侵入性的医疗操作是有效的防护方法,如何识别外科医师中的传染源是制定具体防护措施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为传染源替代指标的优缺点。方法在测定HBsAg携带者病毒浓度和经手术传染感染阈值的基础上,分析以HBsAg为传染源替代指标的优缺点。结果 9.0%HBsAg阴性者HBVDNA阳性,传染性在0~104ID/ml;73.7%HBsAg阳性者HBVDNA阳性,传染性在0~109ID/ml;HBV经单层手套传播的感染阈值为105ID/ml,经双层手套传播的感染阈值为106ID/ml;HBsAg阴性者病毒浓度都在感染阈值之下,单层手套可使80.8%HB-sAg阳性者的传染性消失,双层手套可使另外4.5%传染性消失,剩余14.7%仍具有传染性,其病毒浓度高出感染低限1000倍。结论 HBsAg监控法对手术中HBV传染源的筛查效果很好,但控制HBV经手术传染的效果较差。而且不是最经济的防护方法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围术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阈值。为建立其监控方法以及评价该方法的防护效果提供依据。方法使用ELISA法检测992例手术患者的HBsAg和HBeAg.套式PCR法检测156例HBsAg阳性和100例阴性者的HBVDNA。套式PCR极量稀释法检测HBVDNA阳性者的感染剂量,缝针刺伤接种模拟试验法检测HBV经手术传播的感染阈值。结果HBsAg阳性和阴性、HBeAg阳性和阴性者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73.7%和9.0%、100.0%和67.2%:其传染性范围分别在0—109ID/ml和0~104ID/ml、102-109ID!ml和0~106ID/ml。缝针刺伤单层手套传播HBV的感染阈值为手术传播的基本阈值,其值是105ID/Ⅱd,HBsAg阴性HBV携带者都不能成为传染源;保护手术患者的感染闽值是103ID/ml,68.6%HBsAg阳性者不能成为传染源.15.2%HBeAg阴性者可成为传染源:保护外科医生的感染阂值是108.5ID!ml,所有HBeAg阴性者和99.4%HBsAg阳性者不能成为传染源。结论围术期保护医生或患者的HBV感染阈值不同.使用的防护措施也应该不同。  相似文献   

6.
双层手套对乙型肝炎病毒经手术感染的防护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双层手套预防乙型肝炎病毒(HBV)经手术传播的效果。方法在确定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的HBV传染性、手术中HBV感染阈值和双层手套防护阈值基础上,评价单、双层手套对HBV感染的防护效果。结果HBsAg阳性者的HBV传染性范围为100~109感染剂量(ID)/mL,阴性者为100~104ID/mL。单层手套的防护阈值为105ID/mL;双层手套的防护阈值为106ID/mL,可杜绝23.33%传染源的传染性。结论双层手套只能杜绝部分手术中HBV传染源的传染性;在外科医师普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基础上再使用双层手套防护,才能在理论上完全防止HBV经手术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和手术患者HBV医院感染特点是否相同。方法在HBsAg携带者传染性定量测定的基础上,比较医、患双方HBV医院感染在易感性和感染预后、传播方式和入体血量、免疫能力和防护方法方面的差异。结果 15.7%手术患者HBsAg阳性者,HBV浓度在0-109ID/ml,9.0%的HBsAg阴性者HBV DNA阳性,病毒浓度在0-104ID/ml;乙肝疫苗接种前HBV经单层手套传播的感染阈值为105ID/ml,经双层手套传播的感染阈值为106ID/ml。乙肝疫苗接种后HBV经单层手套传播的感染阈值为108.5ID/ml,经双层手套传播的感染阈值为109.5ID/ml;使用单层手套时只有0.6%HBsAg阳性者可成为传染源,使用双层手套可使传染性消失。结论医务人员和住院患者HBV医院感染特点存在很大差异,防护措施也应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8.
手套不能阻止乙型肝炎病毒经手术传播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用手套阻止乙型肝炎病毒(HBV)经手术传播的效果. 方法在确定手术中HBV传染性和感染阈值的基础上,探讨用手套阻止HBV经手术传播的效果. 结果 HBV经过单层手套感染的阈值为105 ID/ml;经双层手套感染的阈值为106 ID/ml;HBsAg阳性、HBsAg阴性、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患者的传染性分别是0~109、0~104、102~109和0~106 ID/ml;分别有19.2%、0、83.9%和3.2%患者的传染性超过单层手套感染阈值,为手术中的传染源;76.7%的HBsAg阳性和80.8%的HBeAg阳性传染源的传染性超过双层手套的感染阈值,最大传染性为103 ID/ml;HBeAg阴性传染源有50.0%达到双层手套的感染阈值,但传染性仅为临界水平.结论在手术中,单层手套只能消除HBsAg阴性血液的传染性,双层手套虽能阻止HBeAg阴性血液传染,但对大部分HBeAg阳性血液防护无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经手术传播的情况。方法在确定手术中HBV传染性和感染阈值的基础上,观察单层、双层手套对HBV的防护效果。结果HBV经单层、双层手套感染的阈值分别为105ID.mL-1和106ID.mL-1;HBsAg阳性、HBsAg阴性、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患者的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73.7%、9.0%、100.0%和67.2%,传染性分别是0~109、0~104、102~109和0~106ID.mL-1,分别有19.2%、0.0%、83.9%和3.2%患者的传染性超过单层手套的感染阈值,有80.0%HBeAg阳性患者的传染性超过双层手套的感染域值,均为手术中的传染源。结论HBsAg阴性者都不能,而阳性者绝大部分不能成为手术中的HBV传染源;HBeAg阴性者几乎都不能,而阳性者绝大部分都能成为手术中的HBV传染源。  相似文献   

10.
手术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特点和传染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特点和传染性。方法在确定手术患者中HBV感染剂量(ID)的基础上,探讨病毒感染的特点和传染性。结果HBsAg阴性组、HBeAg阴性和阳性组患者中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00%、67.20%和100.00%;HBV传染性范围分别为0~10^4ID/ml、0~10^4ID/ml、10^2~10^9ID/ml;HBV复制者的ID均值分别为10^1.80±1.30、10^2.16±1.35和10^5.10±1.62ID/ml。HBV浓度≥10^5ID/ml者分别为0、3.20%和83.87%。53.60%的HBeAg阴性患者血清病毒水平≤10^0ID/ml,45.16%的HBeAg阳性患者≥10^7ID/ml。结论手术患者中存在三种类型的HBV携带状态,他们的病毒携带率、经手术感染的传染性和手术中手套的防护效果都不相同。  相似文献   

11.
苏芝军  陈凤 《职业与健康》2007,23(4):275-276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医院各类需要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艾滋病病毒(HIV)和梅毒的感染情况,以便合理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需手术患者血清中HBV抗原和抗体及HIV、苍白密螺旋体(TP)抗体。结果被检对象HBV感染阳性率为4.51%,TP阳性率为1.42%。结论应加强外科手术患者的术前传染病血清学检测,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经手术传播的概率。  相似文献   

12.
石玉风 《职业与健康》2008,24(21):2316-2317
目的了解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孕产妇于产前(宫内)、产时(产道内)和产后(母乳喂养)等途径将HBV传播给胎儿、新生儿和婴儿,并引起相应感染的过程,以便积极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来降低母婴间HBV传播的概率。方法对131例HBV感染产妇,留取其新生儿脐血并检测HBV血清标志物5项指标,以HBsAg和(或)HBeAg和(或)抗-HBe阳性为HBV感染诊断标准。结果131例新生儿脐血中71例被感染HBV,感染率为54.2%。尤其HBeAg阳性母亲其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率高(26.9%21/78),被感染率高达(67.9%53/78)。HBsAg阳性,抗-HBc双阳性母亲其新生儿脐血无1例感染。结论母婴垂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因此,进行婚前医学检查,开展孕产期HBV检测及母婴的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是阻断HBV母婴传播的3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马海芳 《职业与健康》2010,26(17):1966-1967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乙肝病毒(HBV)感染状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广西某大学2007—2009年新生10461人进行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测。结果 3年间HBsAg阳性率为12.78%;男生HBsAg阳性率为13.39%,女生HBsAg阳性率为11.43%;农村新生HBsAg阳性率14.39%,城镇新生HBsAg阳性率10.03%。结论该大学新生HBsAg阳性率高于我国HBsAg的流行率。为预防和控制HBV在高校内传播,应加强新生的HBV检测,并采取接种乙肝疫苗、加强健康教育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检验人员佩戴手套对乙型肝炎病毒经手感染的防护效果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调查检验科人员双手污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状况,评价佩戴手套阻止HBV经手感染的防护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的调查方法,根据《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方法,对我院检验科人员佩戴的手套及脱手套后的手进行采样,按佩戴1、3h的手套及脱手套后的手分为3组,每组202只,用微粒子酶免疫化学发光法(MEIA)检测HBsAg,荧光定量PCR法(FQ-PCR)检测HBV DNA。结果各检验专业组人员佩戴1、3h的手套及脱手套后的手HBsAg污染率分别为22.77%、34.65%及2.48%;佩戴1、3h的手套及脱手套后的手HBV DNA污染率分别为27.72%、41.58%及2.48%;佩戴3h的手套HBsAg及HBV DNA污染率显著〉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脱手套后的手HBsAg及HBV DNA污染率显著低于佩戴1、3h的手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提示检验科人员双手HBV污染严重,佩戴手套能有效阻止HBV经手感染。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与护理人员职业感染的危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秋香  姜旻岚  杨双旺  杨菲  沈秋 《职业与健康》2008,24(22):2441-244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志(HBVM)与护理人员职业感染危险性的关系。方法在HBV传染性定量检测的基础上评价HBVM与护理人员职业感染危险性的关系。结果HBsAg、HBeAg阴性以及HBeAg阳性患者中的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9.00%、67.20%和100.00%,HBV浓度分别为0~10^4、0~10^6、10^2~10^9 ID/ml,HBV经针刺损伤传播的感染阈值为10^5 ID/ml,上述3组患者达此阈值者分别为0.00%、3.20%和83.87%。结论HBVM不同的携带者传染性不同,对护理人员职业感染的威胁程度不同,对其感染的监测方法和防护措施也应该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