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广谱细胞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微转移的可行性以及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微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利用AE1/AE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常规病理检查腋窝淋巴结转移阴性的50例乳腺癌患者的617枚腋窝淋巴结进行微转移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0例患者中有11例有微转移,微转移与肿瘤大小、CerbB-2表达水平、病理分期正相关(P〈0.05)。结论应用AE1/AE3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腋窝淋巴结微转移是可行的,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胃癌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淋巴结微转移的发生及与其它临床参考指标的关系。方法 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68枚胃癌胃周淋巴结癌胚抗原(CEA)mRNA基因表达,同时比较RT-PCR与免疫组化(IHC)方法的检测敏感性。结果 CEAmRNA RT-PCR是一种很敏感的方法,可以检测1/10^6个转移的癌细胞;检测19例胃癌患者取材的68枚胃周淋巴结,IHC阳性率28%(19/68),RT-PCR阳性率57%(39-68),两组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RT-PCR阳性率与胃部临床参考指标密切相关,且随着病期进展而增大。结论 CEA mRNA RT-PCR是比免疫组化更敏感的方法,可以预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能够有效地避免已有微小转移的患者被漏诊。  相似文献   

3.
局域淋巴结微转移癌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运用常规HE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肠癌、胃癌和乳腺癌局域淋巴结的微转移灶,显示免疫组化方法在发现微小转移灶中的应用价值,为肿瘤的准确临床分期提供更灵敏的检测方法。方法:收集大肠癌、胃癌和乳腺癌局域淋巴结310枚,分别进行常规H-E染色和EMA、Kerlatin、CEA3种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两种方法在检测淋巴结微转移中的差别。结果:在阴性HE染片中,经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出EMA阳性10枚、Kerlatin阳性3枚、CEA阳性15枚淋巴结微转移(检出率分别为3.64%、1.09%、5.45%)。结论:对常规病理检查未发现局域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胃癌和乳腺癌标本,有必要辅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微转移,以期更精确地判定临床分期及判断预后,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证实常规病理检查(HE染色)结果全部阴性的胃癌淋巴结(pN0)存在微转移(MM),探讨pN0胃癌淋巴结微转移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的关系。方法:选取行胃癌根治术,常规病理检查(HE染色)证实淋巴结转移全部阴性的胃癌(腺癌)病例40例,收集其淋巴结蜡块146个,淋巴结共298枚。分别用鼠单抗CK7和鼠单抗CK19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定其有无微转移。结果:两组有10例(25%)共计26枚淋巴结(8.72%)发现微转移。其中CK7组6例,阳性率15%,CK19组4例,阳性率10%。胃癌微转移淋巴结的检出数量分别为:CK7组16枚(5.37%),CK19组10枚(3.35%)。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存在与肿瘤的侵及深度有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小等无关(P〉0.05)。结论:常规病理学检查全部阴性的胃癌淋巴结存在微转移,CK7和CK19均是免疫组化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理想指标,对指导胃癌的手术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发生率,研究淋巴结微转移与结直肠癌转移复发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结直肠癌肿瘤组织和淋巴结 癌胚抗原(CEA)的表达,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结直肠癌淋巴结癌胚抗原(CEA)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法示50例Dukes‘B期患者128枚淋巴结中发现10枚淋巴结CEA表达,有淋巴结CEA表达的6例患者全部在术后5年内出现肿瘤转移或复发,而其他44例患者只有5例出现肿瘤转移或复发。RT-PCR法示11例肠癌的44枚淋巴结中有12枚淋巴结CEA mRNA表达,而病理组织学检查(HE染色)仅发现3枚淋巴结存在肿瘤转移,免疫组化法发现4枚淋巴结CEA表达。结论 存在淋巴结微小转移的大肠癌患者预后较差,基于RT-PCR的CEA检测可作为早期检测结直肠癌淋巴结微小转移的一种手段,为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方法:选取50例经常规病理学检查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胃周淋巴结的常规石蜡包埋组织块242个,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E染色和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CK19、CK20)的表达。随访患者28例,随访时间48~90月。结果:242个淋巴结常规HE染色均为阴性。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有11例患者(22%)、18个淋巴结(7.44%)发现微转移,CEA、CK19、CK20表达阳性的淋巴结数分别为10、17、16个。CEA检出微转移患者6例。CK19和 CK20检出微转移患者均为10例。28例随访患者中,复发及死亡组微转移阳性率(3/7)明显高于无复发组(2/21)。微转移阳性组无病生存期明显短于阴性组,而总生存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EA、CK均可用来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但CK比CEA敏感性高。CK20与CK19在检测淋巴结微转移方面有相同的敏感性,CK20具有更强的特异性。胃癌淋巴结微转移阳性者复发和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乳癌淋巴结微转移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用细胞角蛋白CK、上皮膜抗原EMA、癌胚抗原CEA检测36例常规病理检查无淋巴结转移的腋窝淋巴结389枚.结果 36例乳癌患者中12例有淋巴结微转移(33.3%).微转移与肿瘤大小、病理性质、淋巴结阳性率正相关(P<0.05).结论 对常规检测淋巴结阴性的乳癌,微转移检测可以准确地确定临床分期,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新途径。方法术中将2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195枚淋巴结平均分成两半,一半淋巴结用于常规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另一半淋巴结,按区域混合,用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如果一枚淋巴结常规病理证实有显性转移,该患者同一区域的其他淋巴结不再接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或RT-PCR检测。结果135枚常规病理阴性的淋巴结接受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31枚淋巴结显现肿瘤微转移。39组常规病理阴性的区域淋巴结混合组织中,11组RT-PCR检测呈阳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检测肺癌淋巴结微转移,结果间存在一致性(U=7.682,P=0.0001)。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能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出率,并可对部分Ⅰ、Ⅱ期患者重新进行TNM分期。RT-PCR在检测肺癌淋巴结微转移方面,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价值相当。RT-PCR可以简化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亚甲蓝示踪技术在胃癌前哨淋巴结(SLN)中的应用价值与临床意义。方法:胃癌60例患者,开腹术中于病灶周围浆膜下直接注入亚甲蓝,术后对被视为胃癌前哨淋巴结的蓝染的淋巴结行常规病理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查。结果:胃癌60例中,检出SLN56例(93.3%)。HE检查发现24例49枚SLN转移,T1、T2期SLN示踪准确率93.9%,敏感性88.9%,假阴性率11.1%,特异性为100.0%。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查结果发现有32例67枚SLN转移。结论:亚甲蓝示踪技术在胃癌SLN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对预测T1、T2期胃癌区域淋巴结状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别建立免疫磁珠分离和RT—PcR技术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中微转移的情况,讨论两种检测方法的意义和差别以及微转移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首先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分离出胃癌和慢性胃炎患者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再分别采用RT—PCR和免疫磁珠技术检测其中的癌细胞。并行HE染色、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化学的方法对于获得的细胞进行检测分析。结果60例胃癌患者有24例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技术分离到微转移的癌细胞,而RT—PCR法阳性者为32例。慢性胃炎患者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微转移的检出与胃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胃癌患者的外周血中存在着微转移的癌细胞,采用免疫磁珠分离技术和RT—PCR的方法均可检测到微转移的癌细胞。RT—PCR法的敏感性高于免疫磁珠分离技术,更适合于临床应用。高分化的胃癌更易发生血行转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5例胃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淋巴结转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切取淋巴结1225枚,每例平均切除13~49枚。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同步检测细胞角蛋白20(CK20)和癌胚抗原(CEA)的表达,对比分析胃癌淋巴结微转移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结呆:IHC和RT-PCR法检测淋巴结的转移率从HE染色的74.5%分别上升为83.6%和90.9%;IHC和RT-PCR法检测微转移度分别为7.4%和17.3%;经IHC和RT-PCR法检测重新分期率分别为20.0%和40.0%;淋巴结微转移的发生与肿瘤大小、部位无关,与肿瘤Lauren分型和浸润深度密切相关;肿瘤Lauren分型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IHC和RT-PCR法是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有效手段,能够准确判断临床分期,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微转移与胃癌的预后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对常规病检阴性(pN0)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价值。方法:研究pN0胃癌14例249枚淋巴结,分别用癌胚抗原和CKl9作为标记物,用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检测淋巴结微转移。结果:在6例患者的淋巴结中发现微转移,免疫组化和RT-PCR法分别发现11枚和19枚微转移淋巴结,2种方法发现的微转移阳性率分别为4.4%和7.6%。在免疫组化检测阳性的11枚淋巴结中,8枚用CK19和癌胚抗原的抗体染色均为阳性,另3枚仅在CKl9抗体染色时阳性而癌胚抗原的抗体染色阴性。在19枚RT-CPR检测阳性的淋巴结中,15枚用CK19和癌胚抗原作为标记物检测均为阳性,另4枚仅在用CK19检测阳性而用癌胚抗原作为标记物检测为阴性。所有用免疫组化检测为阳性的淋巴结用RT-PCR检测均为阳性,但19枚RT-PCR检测阳性的淋巴结中枚有10枚被免疫组化证实为阳性。结论:RT-PCR是比免疫组化更为敏感的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方法,而CK19作为检测标记物比癌胚抗原更敏感。  相似文献   

13.
细胞角蛋白19基因诊断淋巴结微转移癌灶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判断肿瘤预后,指导综合治疗。方法应用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19,CK19)RT-PCR方法对上皮性肿瘤及淋巴结进行CK19mRNA检测。结果5例正常淋巴结无CK19mRNA表达;15例乳腺癌、10例胃癌、11例大肠癌均表达CK19mRNA;82个淋巴结中,组织学检查11个有肿瘤转移,其CK19RT-PCR也为阳性,其余71个无肿瘤浸润淋巴结,经CK19RT-PCR发现16个表达CK19mRNA。结论CK19RT-PCR方法提高了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在上皮性肿瘤患者的其它部位(外周血、骨髓)微转移癌灶的检测中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肺癌淋巴结微转移分子学检测的预后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葛明建  李良彬  吴庆琛  张玉洪  王梅 《医学争鸣》2003,24(21):2009-2011
目的 :探讨RT PCR法检测淋巴结肺癌微转移的预后价值 .方法 :同时运用RT PCR法和常规病检法对 4 0例原发性肺癌患者区域性淋巴结 (n =2 6 1 )转移灶进行测定 ,并且分析两种检测结果对术后无瘤生存期的影响 .生存分析用Kaplan Meier法 ,预后分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 .结果 :通过2 6 (4~ 6 0 )mo的中位观察期发现 ,存在淋巴结微转移的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期显著短于无微转移者 (P <0 .0 1 ) .多因素分析显示有无淋巴结微转移 (mN)可作为一项独立的预后因素(P <0 .0 1 ) ,而病检法测定结果 (pN)对预后无显著影响 (P >0 .0 5 ) .结论 :淋巴结微转移灶的存在具有预后提示作用 .淋巴结微转移灶的分子学检测可作为肺癌分期的补充  相似文献   

15.
李培武  王先坤  寇治民  张有成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7):1141-11,431,145
目的:探讨单克隆抗体联检在诊断胃癌阴性淋巴结微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鼠抗人细胞角蛋白(CK)-19单克隆抗体,鼠抗人上皮膜抗原(EMA)单克隆抗体,鼠抗人癌抗原CA72-4(TAG-72)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化法对65例可切除性胃癌患者的385枚阴性淋巴结进行微转移阳性表达检测,对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进行统计。结果:三种单克隆抗体联检出17例(26.2%)胃癌的33枚(8.6%)淋巴结有微转移。弥漫型胃癌的淋巴结微转移度(38.9%)明显高于肠型胃癌(10.4%)。淋巴结微转移与肿瘤侵袭胃壁深度有关。有微转移的5年生存率(65.3%)明显低于无转移者(87.4%),预后较差。结论:单克隆抗体联检可以提高胃癌淋巴结微转移检出度,提高临床病理分期准确性,指导术后综合治疗,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癌胚抗原(CEA)mRNA在诊断胃癌细胞淋巴结微转移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以胃周围淋巴结为检测标本,用反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NP-PCR)检测CEA mRNA,用常规病理学方法检查癌细胞。结果:胃癌组胃周围淋巴结38.8?A mRNA阳性,病理学检测17.9%癌细胞阳性;良性胃病组胃周围淋巴结均阴性。RT-NP-PCR检测CEA mRNA与病理学检查癌细胞的结果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EA mRNA指标诊断胃癌细胞淋巴结微转移的敏感性较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在病理学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时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特异、敏感的RT-PCR技术,检测来自20例乳腺癌病人的108个HE染色阴性的腋窝淋巴结MUC1 mRNA的表达,结果MUC11 mRNA在108个HE染色阴性淋巴结中阳性检出率为66%。提示:这些淋巴结中存在肿瘤隐蔽淋巴结转移,这种转移可能是一个或数个肿瘤细胞的转移,以此来提高微转移诊断率,可指导术后治疗,延长患者生存期,结果表明:MUC11 mRNA的RT-PCR分析法可用于乳癌淋巴结微转  相似文献   

18.
细胞角蛋白18基因诊断胃癌淋巴结微转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RT-PCR检测细胞角蛋白-18(CK18)mRNA表达的方法,判断胃癌淋巴结内微转移状况,探讨18 mRNA表达在胃癌患者淋巴结微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细胞角蛋白18 mRNA为标志基因,用RT-PCR法检测35例胃癌的298枚淋巴结及良性胃病变的淋巴结20枚。结果:对照的良性胃病变淋巴结无CK18 mRNA表达,胃癌组的298枚淋巴结病理检查阳性99枚(33.2%),而RT-PCR法检测细胞角蛋白阳性133枚(44.6%),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理检查为阴性的199枚中,经CK18 mRNA RT-PCR法检测有34枚阳性(17.1%)。 结论:用RT-PCR法检测胃癌淋巴结CK18 mRNA是诊断胃癌淋巴结微转移敏感而特异的方法,对判断预后、指导术后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