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更换引流方式,探讨胸壁结核术后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38例胸壁结核并窦道形成患者,术前常规三联抗痨一个月后,行手术彻底切除结核病灶,术后使用负压封闭引流,病愈出院后继续三联抗结核6个月。结果 38例患者一次性治愈率100%,随访1~2年无复发。结论 胸壁结核术前需正规的抗结核治疗,彻底行病灶清除,术后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方式,并继续抗结核治疗,可有效减少或避免术后病灶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影响胸腰椎结核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01-2016-01实施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胸腰椎结核患者230例,术后随访1年,其中复发30例,未复发200例,对比复发与未复发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复发特点、复发原因、复发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结果复发患者胸壁或腰椎肿块伴轻微胸痛,形成脓肿有波动感,部分局部伤口破溃迁延不愈,病灶清除不彻底、耐药性结核菌株出现、非活性异物过多放置、内固定松动失效、不正规化疗、长期营养不良是复发的主要原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抗结核治疗时间短、未达术后制动时间、手术清除病灶不彻底、术后未规范治疗是导致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胸腰椎结核患者术前抗结核治疗时间短、未达术后制动时间、手术清除病灶不彻底、术后未规范治疗是导致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医师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胸壁结核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胸壁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病灶清除术治疗,术后抗结核治疗9—12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治愈,随访1-2年无复发。结论 胸壁结核是以胸壁冷脓肿为主要特点,其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结合术前、术后抗结核药物治疗,而手术成功的关键是彻底清除病灶,消灭死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前超短程抗结核方案联合手术治疗胸壁结核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216例胸壁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1例、女95例,年龄4~74(35±15)岁。结果 216例胸壁结核患者术前抗结核时间(17.0±11.3)d,其中单纯胸壁结核术前抗结核时间(12.5±5.0)d,复合胸壁结核术前抗结核时间(19.4±12.9)d。经术前超短程抗结核治疗患者术后胸壁结核复发率为3.7%,接近或低于术前常规抗结核治疗复发率。结论术前超短程化疗联合手术治疗胸壁结核不会增加胸壁结核的复发率,且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彻底病灶清除及全程抗结核治疗是治愈胸壁结核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施宗祥  朱德智  张少华  杨勇 《骨科》2013,4(1):11-15,18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和植骨融合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9年9月经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和植骨融合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407例进行随访。其中复发患者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3.0~78.0岁,平均36.6岁。未复发患者365例,男201例,女164例;年龄5.0~69.0岁,平均38.8岁。通过对术后复发的42例与同期未复发的365例脊柱结核患者的资料做对比,并应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和Logistic进入法回归分析,推测可能导致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和植入融合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手术时机(术前抗结核时间)、病灶清除彻底程度、术后抗结核治疗规范程度、术后制动时间、耐药情况、是否伴有其他部位结核、不利条件(包括女性生育期、重体力劳动者、老年人、贫血或营养不良)7个因素与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和植骨融合术后复发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术前正确掌握手术时机、术中病灶清除彻底、术后抗结核规范治疗、术后手术部位严格制动足够时间、应用敏感抗结核药物治疗耐药性脊柱结核、加强其他部位结核的治疗、加强营养、注意休息、避免短期内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和植骨融合患者术后怀孕、纠正贫血、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可以减少脊柱结核病灶病灶清除和植骨融合术后的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壁结核外科治疗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胸壁结核均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下施行病灶清除术,术前正规抗结核治疗2周以上。有窦道的33例逐一切开,切除有病变的肋骨、肋软骨、胸骨,游离带蒂肌瓣填充残腔,络合碘液及生理盐水冲洗,置放链霉素粉或异烟肼液,伤口加压包扎3周以上,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6~9个月。结果全组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113例切口Ⅰ期愈合7,例伤口裂开,局部换药后Ⅱ期愈合。全部治愈出院,平均随访1年(3个月~2年),复发3例,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应用病灶清除术行胸壁结核的外科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胸壁结核绝大多数为继发感染,最常见原发病变为肺结核、胸膜结核和纵隔淋巴结核[1],是指胸壁软组织、肋骨、肋软骨及胸骨发生的结核病变,以青少年和年老体弱者多见。胸壁结核病灶清除术适用对象为经保守疗法不能治愈或脓肿较大的患者[2]。2006-02~2008-07我院共收治胸壁结核患者27例,全部行病灶清除术,经过术前的详细检查,细致的心理护理,术后对不同阶段伤口的观察护理,规范的抗结核治疗及全面的健康教育,患者全部痊愈出院。1临床资料本组27例中男13例,女14例,年龄15~84岁,平均46.2岁。有结核病史的16例(59.3%)。首次治疗25例,复发后再次治疗2例。伤口Ⅰ期愈合25例,Ⅱ期愈合2例,愈合率为92.6%。术中因病变侵蚀切除部分肋骨6例(22.2%)。2护理2.1术前准备2.1.1术前检查:(1)常规检查。术前常规检查心电图、肺功能、肝肾功能等,并记录生命体征。以了解有无手术禁忌证。(2)特殊检查。因胸壁结核常继发于肺或胸膜结核、纵隔淋巴结核,因此术前一定要查痰抗酸杆菌,以确定是否处于结核活动期。25例痰菌阴性患者,短期安排手术。2例痰菌阳性患者,考虑有活动性肺结核,为了避免术后复发先强化抗结核治疗...  相似文献   

8.
脊柱结核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995年1月~2005年1月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59例患者临床资料与同期术后未复发的216例脊柱结核患者的资料对比,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自身营养状况、合并脊柱外结核情况、病灶范围、手术清除病灶是否彻底、手术前及手术后是否正规化疗、手术后病灶部位是否严格制动、术前是否存在其它合并症、术后是否存在其它并发症与术后脊柱结核复发的相关强度.推测可能导致术后脊柱结核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手术前及手术后不能坚持正规化疗、手术后病灶部位未严格制动、手术清除病灶不彻底、自身营养不良、病灶范围广5个因素与术后脊柱结核复发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术前及术后正规化疗、加强营养、术中病灶清除彻底、术后病灶部位严格制动是预防和减少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脊柱结核术后复发原因分析及再手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回顾性分析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并对再手术治疗效果观察随访。方法:2002年1月至2010年5月收治27例再手术脊柱结核术后复发患者,男15例,女12例,年龄21~65岁,平均36.5岁。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分析导致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和作用强度,针对主要原因采用个体化手术治疗。再手术方式:单纯病灶清除术5例,病灶清除和窦道切除术7例,Ⅰ期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内固定术8例,Ⅰ期经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联合CT引导下经皮穿刺灌注引流和局部化疗2例,单纯CT引导下经皮穿刺灌注引流和局部化疗5例。术后加强抗结核药物治疗,定期检查血沉、X线或CT三维重建评估结核活动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脊柱结核术后复发为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原因根据作用强度大小排列为:术前术后未行正规化疗、术后积液未早期发现和处理、自身营养状况差、术中病灶清理不彻底、术后脊柱稳定性差。再次手术术中无大血管、神经或输尿管损伤,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4个月。末次随访所有患者结核症状消失,无结核复发、切口感染、窦道形成或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复查血沉正常。术后8~12个月影像学复查提示椎间隙植骨均获骨性愈合,内固定位置正常。结论:脊柱结核再手术原因复杂且为多因素共同作用结果,诊断和治疗难度大。术前应详细分析复发的主要原因,强调正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和个体化手术治疗,同时应加强营养和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并以此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术后复发率。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2012年我院进行49例脊柱结核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详细记录各项指标并建立数据库,包括患者的入院诊断、年龄、性别、手术方式、病灶节段、结核原发病灶情况、术前及术后是否进行规范化的药物治疗、全身营养状况、术后局部制动情况。按照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组(A组)和治愈组(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差异。采用两独立组χ2检验,并得出相应的统计量和P值。P0.05认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49例患者治愈37例,术后出现复发的有12例。病灶节段在两个及以上、存在其他部位结核病灶、术前及术后未进行规范化的全身抗结核药物治疗、术后局部制动情况小于3个月和全身营养状况不良是手术后病灶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脊柱结核患者,采用综合治疗(包括规范化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局部制动、增强全身营养状态和时机适宜且彻底的病灶清除手术),可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减少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一期手术病灶清除术并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颈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接受规范抗结核治疗基础上一期手术行病灶清除并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26例颈椎结核患者资料,男17例,女9例;年龄26~75岁,平均45.4岁。其中累及颈椎单椎体7例、相邻双椎体12例、3椎体4例,合并脊柱其他部位结核病灶3例(包括T5 1例、T12 1例、L3 1例)。1例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术前颈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4~9分,平均5.7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7~12分,平均10.1分;术前病变节段Cobb角21.5°±6.1°;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C级2例,D级3例,E级21例。术前行规范的抗结核治疗,待红细胞沉降率(ESR)50 mm/h后行手术治疗。根据手术节段及病变情况选择颈椎前路、后路或联合入路进行手术。术后继续规范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结果术后随访13~49个月,平均25.3个月。术前症状均明显改善,骨性融合时间3~6个月,平均4.5个月。末次随访时,颈部VAS评分(1.1±2.7)分,JOA评分(15.1±3.9)分,病变节段Cobb角4.7°±6.1°。1例上颈椎结核患者术后出现取骨区皮下脂肪液化、切口不愈合,给予手术清创缝合后二期愈合。术后未发生颈椎结核复发。结论在术前规范抗结核治疗基础上,根据病变节段采用一期彻底病灶清除联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可有效治疗颈椎结核,术后规范的抗结核治疗是提高颈椎结核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2例胸腰椎结核患者术前采用化疗抗结核,根据患者结核病灶位置,分别从胸椎、腰椎前路、后路彻底清除结核病灶,植骨融内固定。结果 2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8个月。胸腰椎结核无复发,结核中毒症状消失,疼痛缓解。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术前B级1例,C级11例,D级10例,术后恢复到E级21例,D级1例。结论在系统化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对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采用手术清除结核病灶,可缓解神经症状,有效控制或治愈结核。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前路病灶清除人工椎体植入单节段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单运动节段腰椎结核患者20例,术前常规有效抗结核治疗4-8周,术中行病灶清除、人工椎体植入、单节段椎体钉棒内固定,术后常规抗结核12-18个月。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以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至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全部恢复至E级,均未出现结核复发,无内固定失败发生。结论 腰椎结核前路病灶清除、人工椎体植入、单节段内固定可有效恢复和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创伤较小,为一种值得推广的术式。  相似文献   

14.
脊柱结核合并截瘫再手术3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Qin SB  Dong WJ  Fan J  Lan TL  Guan BQ  Xu SZ  Guan H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8):1237-1239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合并截瘫手术失败的原因及再次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既往手术治疗失败的脊柱结核合并截瘫患者32例(占同期患者的19%),由前路开胸减压手术17例,肋骨横突切除侧后方减压15例;术后22例给予抗结核治疗。结果23例选择前路开胸病灶清除减压术、植骨治疗,有9例行钛板内固定;5例行侧后方经胸廓胸膜外减压术;2例复发病灶清除术;2例行单纯瘘管搔刮病灶清除术。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其中26例截瘫完全恢复,5例部分恢复,1例无明显改善。结论对于脊柱结核合并截瘫患者,再次手术时行开胸病灶清除术解除脊髓压迫效果仍佳,而对于体质或肺功能状态差者可行经胸廓胸膜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后复发的原因及再手术治疗的策略。方法对13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行一期经前路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对其中15例术后复发合并窦道形成并经过保守治疗无效患者的复发原因进行分析,并均采取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内固定取出、植骨融合、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的翻修术治疗。结果 1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48个月。14例治愈,影像学检查显示植骨融合;1例再次复发,再次复发率为6.67%(1/15),经抗结核及换药4个月治愈。结论胸腰椎结核一期前路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与病灶清除不彻底、耐药性结核菌株出现、非活性异物过多放置、内固定松动失效、长期营养不良及不正规化疗有关;前路病灶的彻底清除及良好的植骨支撑、后路坚强的内固定结合有效的化疗可明显减少翻修术后结核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带蒂大网膜移植在难治性胸壁结核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难治性胸壁结核手术中带蒂大网膜移植的临床应用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09年6月9例难治性胸壁结核患者临床资料,复发6例,巨大病灶3例。采用带蒂大网膜移植填塞残腔并缝合固定,术后持续绷带加压包扎2个月;随访9个月至2年。结果所有患者都一次手术治愈,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6—12个月,随访无一例复发。结论带蒂大网膜移植用于难治性胸壁结核患者的胸壁重建效果良好,可预防胸壁结核的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结核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0-01-2010-01对16例颈椎结核患者,术前四联抗结核治疗2~3周,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钛钢板内固定术,术后继续抗结核12~18个月.术后随访1~5年,平均2年.回顾性分析手术适应证及优势,术后症状改善、远期疗效等.结果 所有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选择性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伴神经损害的疗效。方法对18例脊柱结核伴神经症状患者术前均行≥3周抗结核治疗,手术行前路、后路或肾切口入路等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及选择性内固定。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年。结果患者神经损害症状术后均有不同程度恢复。1例胸腰段(T12~L1)结核患者切口延迟愈合,经清创及调整药物结合换药愈合。患者植骨均融合。复查X线片未发现脊柱失稳现象,内固定物无断裂。随访期内未见结核复发及脊柱畸形发生。结论在有效抗结核药物基础上一期病灶清除、植骨、选择性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伴神经损害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脊柱结核再次手术原因分析及治疗方案选择   总被引:12,自引:11,他引:12  
目的 回顾性分析脊柱结核再次手术的原因,并对个体化手术结果进行随访观察.方法 对三个脊柱外科中心24例再次手术的脊柱结核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并针对不同原因采用个体化治疗.再次手术方式:单纯病灶清除术14例,病灶清除、窦道切除术5例,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4例,二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前后路联合固定1例.术后加强抗结核药物治疗12~18个月,定期观察红细胞降率、X线片、CT三维重建,评估结核活动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再次手术为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主要原因有病灶清除不彻底、化疗方案不合理、全身营养不良、脓腔处理不当、内植物选择不当等.再次手术中无大血管、神经、输尿管损伤.再次手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0个月,结核病变无复发.根据Bridwell标准,17例椎间植骨内固定患者植骨均融合,另7例患者椎间骨桥形成.结论 脊柱结核再次手术原因复杂,为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治疗难度大.术前应详细分析其复发的主要原因,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强调个体化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对胸腰椎结核的治疗效果。[方法]随访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本科行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治疗的胸腰椎结核手术患者资料24例,其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21~65岁,平均45岁,胸椎结核7例,胸腰段结核11例,腰椎结核6例,术前至少1周抗结核治疗,术后标准疗程抗结核治疗,随访手术前后VAS评分、ASIA神经功能分级、影像学资料及结核愈合情况。[结果]24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围手术期无重大并发症,随访时间24~60个月,无结核复发病例。VAS评分术前4~7分,平均5.6分,末次随访1~3分,平均1.9分,ASIA神经功能分级术前C级3例,D级5例,E级16级;术后D级2例,E级22例。后凸畸形均得到显著改善,术后6个月随访植骨均融合,无内固定并发症,后凸矫正角度无明显丢失。[结论]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治疗胸腰椎结核,创伤较传统前后路联合手术小,有利于彻底病灶清除及植骨融合,能有效矫正后凸矫形,适用于前中柱破坏较多而后柱完整、无需后方减压,且一般情况相对良好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