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垂体腺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将为阐明垂体腺瘤的发生机制、评价生物学特性、指导处理及评估预后提供新的依据.本文着重讨论了垂体腺瘤的转基因动物模型、垂体腺瘤的分子遗传学、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分子基础以及垂体腺瘤的基因治疗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垂体腺瘤侵袭性与海绵窦颈内动脉的关系和手术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不同大小和不同类型垂体腺瘤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方式的相互关系和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70例在我院就诊的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垂体微腺瘤56例(20.7%),大腺瘤118例(43.7%),巨大腺瘤96例(35.6%);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40例(14.8%),生长激素(GH)腺瘤58例(21.5%),泌乳素(PRL)腺瘤57例(21.1%),垂体无功能腺瘤115例(42.6%);采用经蝶窦显微外科垂体腺瘤切除术260例(96.3%),采用开颅手术垂体腺瘤切除术6例(2.2%).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在垂体微腺瘤中的比例为3.6%,在垂体大腺瘤中的比例为20.4%,在垂体巨大腺瘤中为61.4%;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全切除率为94.1%,而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全切除率为58.8%.结论垂体腺瘤与颈内动脉的关系有助于判断肿瘤的侵袭性及术前分析手术的难易程度,从而避免损伤颈内动脉,提高切除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及垂体卒中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例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合并DKA及垂体卒中患者的诊治经过,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本例29岁女性患者,表现为DKA和垂体卒中,最终确诊为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后行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好转出院.结论 DKA及垂体卒中均为垂体生长激素腺瘤的罕见临床表现,及早确诊并治疗原发病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垂体腺瘤小于10mm时为微腺瘤,大于10mm时则为垂体大腺瘤,大于4cm时则为垂体巨大腺瘤[1] .由于神经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MRI检查技术的普及,垂体腺瘤的检出率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仅就基层医院经常遇到的垂体大腺瘤做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在垂体大腺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垂体大腺瘤40例,其中无功能腺瘤22例,生长激素腺瘤8例,泌乳素腺瘤10例.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垂体大腺瘤中PTTG表达.结合影像资料,分析PTTG的表达与大腺瘤侵袭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 40例垂体大腺瘤中均发现PTTG的表达升高,PTTG在侵袭性垂体大腺瘤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非侵袭性垂体大腺瘤(P<0.01).结论 PTTG的表达与垂体大腺瘤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有关,其表达程度可用作垂体大腺瘤预后的评估指标,为大腺瘤术后复发以及相应的辅助治疗提供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垂体腺瘤发生于垂体前叶组织,以良性瘤居多.约占颅内肿瘤的6~18%.根据分泌激素的特点可分为:1.功能型.包括生长激素腺瘤、催乳素腺瘤、促肾上腺皮质腺瘤、促甲状腺激素腺瘤、促性腺激素腺瘤.混合腺瘤等.2.无功能型.约占垂体腺瘤的20—35%.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S100蛋白和6种垂体激素抗血清,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58例垂体腺瘤的生物学类型。结果表明:功能性垂体腺瘤34. 5%,无功能性垂体腺瘤65. 5%。功能性垂体腺瘤以GH阳性者居多,同时产生两种激素的腺瘤也较常见,其组合方式两例为GH~+PRL,一例为GH+TSH。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有两种类型,一类S100和6种激素均阴性,另一类为S100蛋白阳性,前者我们称为无特殊标记之无功能垂体腺瘤,后者称为滤泡星状细胞腺瘤。本文还讨论了滤泡星状细胞,在垂体腺瘤中的存在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垂体腺瘤中骨桥蛋白(OPN)mRN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OPN mRNA在80例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对含量,分析其与垂体腺瘤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OPN 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77.5%(62/80);OPN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垂体腺瘤Knosp分级有关,其中侵袭性垂体腺瘤组明显高于非侵袭组(P〈0.01),而且侵袭性垂体腺瘤术后复发组显著高于非复发组(P〈0.01).结论 垂体腺瘤中(OPN)mRNA表达明显增高,并与肿瘤临床病理分级密切相关,OPN mRNA检测可作为临床评价垂体腺瘤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9.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神经外科的一个难题.近年来研究发现侵袭性垂体腺瘤与一些免疫相关分子关系密切.CD105对于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生长和丰富血供有很好标记作用;CD147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明显升高,可以作为肿瘤侵袭性的一项指标;CD31在复发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强度明显升高,对侵袭性垂体腺瘤的预后评估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CD44s与血CD44V6浓度值与侵袭性垂体腺瘤密切相关.IL-17及其受体、IL-4Roα、IL-13Rα1、IL-2Rγ、IL-1Rα、IL-6、IL-2及趋化因子受体CXCR4都与垂体腺瘤侵袭性关系密切.这些免疫相关分子为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半乳凝素-3在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中表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半乳凝素-3(Gal-3)在垂体泌乳素腺瘤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16例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和16例非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中Gal-3的表达水平.结果在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和非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中均有Gal-3的表达,其中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中Gal-3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P<0.05).结论Gal-3增高可能与垂体泌乳素腺瘤的侵袭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水平是否可反映垂体腺瘤的生物行为.方法以203例垂体腺瘤患者、22例垂体增生患者、7例垂体Rathke囊肿患者及3例垂体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以20例正常献血者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外周血中VEGF水平.结果在垂体疾病患者中,垂体腺瘤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为(366.8±211.1)pg/ml,垂体增生患者为(286.8±107.6)pg/ml,分别高于垂体Rathke囊肿患者(180.5±61.7)pg/ml、垂体脓肿患者(147.5±46.3)pg/ml和正常对照组(180.8±56.2)pg/ml,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在垂体腺瘤患者中,大腺瘤(380.0±234.5)pg/ml和巨大腺瘤(380.1±280.3)pg/ml分别高于微腺瘤(294.6±111.6)pg/ml和垂体增生,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清VEGF在垂体腺瘤是否具有侵袭性生长、卒中、囊性变和激素分泌类型上表达无差异(P>0.05).结论外周血VEGF水平可反映垂体腺瘤生长大小的生物学行为,不能反映垂体腺瘤是否具有侵袭性生长、出血卒中、囊性变及激素分泌类型.检测外周血中VEGF水平对垂体腺瘤与垂体Rathke囊肿、垂体脓肿的鉴别可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MMP-2、TIMP-2和CD147 mRNA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RT-PCR法对60例垂体腺瘤中MMP-2、TIMP-2和CD147的mRNA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影像学证实,60例垂体瘤中,30例为侵袭性垂体腺瘤,30例为非侵袭性垂体腺瘤.RT-PCR显示,侵袭性垂体腺瘤组中MMP-2及CD147 mRNA表达显著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P<0.01);TIMP-2mRNA表达显著低于非侵袭性腺瘤组(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侵袭性垂体腺瘤组中MMP-2与CD147 mRNA的表达成正相关(r=0.69,P<0.05).侵袭性腺瘤组中MMP-2与TIMP-2 mRNA表达水平成负相关(r=-0.68,P<0.05).结论 MMP-2、CD147 mRNA高表达,及TIMP-2 mRNA低表达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MMP-2、TIMP-2、CD147可以作为判定垂体腺瘤侵袭性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 growth factor,PLGF)及其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1,VEGFR-1)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与垂体腺瘤侵袭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7例垂体腺瘤手术标本,按侵袭性垂体腺瘤综合判定方法分为侵袭组和非侵袭组,采用免疫组化检测PLGF和VEGFR-1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PLGF和VEGFR-1 mRNA的表达,分析侵袭组和非侵袭组PLGF和VEGFR-1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57例垂体瘤患者中,30例为侵袭性垂体腺瘤,27例为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性垂体腺瘤组PLGF和VEGFR-1的蛋白和mRNA表达均较非侵袭性腺瘤组增高.结论:垂体腺瘤的侵袭性与PLGF和VEGFR-1蛋白及mRNA的高表达密切相关,二者可能参与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发生及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垂体腺瘤(pituitaryadenoma)中细胞粘附分子(CD44)的表达,探讨CD44对垂体腺瘤诊断及预后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的方法检测 20例侵袭性垂体腺瘤, 18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 6例复发性垂体腺瘤中CD44s、CD44v5蛋白的表达。结果: 20例侵袭性垂体腺瘤中CD44s、CD44v5阳性率分别为 75%、35%, 18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CD44s、CD44v5阳性率分别为 27. 8%、22. 2%, 6例复发性垂体腺瘤中CD44s、CD44v5阳性率分别为 100%、66. 7%。CD44s在侵袭性垂体腺瘤及复发性垂体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其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1),CD44v5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率均较低,无显著性差异(P>0. 05),但在复发性垂体腺瘤中有较高表达率。结论:CD44s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呈高表达,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生长有关,在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生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可能作为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一个诊断指标。CD44v5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较低,与垂体腺瘤生长方式无关。复发性垂体腺瘤中CD44s、CD44v5的高表达表明其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5.
1 MRI诊断垂体腺瘤的价值 MRI(磁共振成像)为多平面成像,具有多序列选择能力,无骨及牙齿伪影,无电离辐射,对软组织分辨力高,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有独特的优越性.据统计,其诊断敏感性为83%,而CT为42%.对大腺瘤则可清楚显示肿瘤向鞍外延伸的范围及是否累及邻近结构如视交叉、海绵窦及蝶窦等,对确定肿瘤内有无坏死、囊变、出血和有无空蝶鞍及血管结构方面亦较CT更准确可信,但MRI在显示骨质变化、钙化方面则不及CT,在鉴别诊断方面仍有一定限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我科收治的29例垂体腺瘤卒中病人,通过临床分析其临床表现,探讨其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对29例垂体腺瘤卒中病人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垂体腺瘤卒中的临床表现与垂体组织破坏和肿瘤卒中后压迫垂体周围结构及其程度有关.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视力障碍、眼肌麻痹及意识障碍等.内分泌学检查约2/3病人有部分或全垂体功能低下.影像学检查均为垂体大腺瘤.部分病人有空泡蝶鞍.结论垂体腺瘤卒中可使部分分泌型病人的症状和体征缓解,起到自然治愈的功效.及时有效地外科干预方法可明显降低患者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MEG3和MALAT-1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表达与垂体生长激素(GH)腺瘤发展和侵袭的关系.方法 应用qRT-PCR检测MEG3和MALAT-1 lncRNA在正常垂体前叶、非侵袭性垂体GH腺瘤、侵袭性垂体GH腺瘤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差异.结果 MEG3 lncRNA在12例(30.8%)垂体GH腺瘤中表达缺失,在正常垂体前叶无表达缺失.MEG3 lncRNA在侵袭性垂体GH腺瘤(P<0.01)和非侵袭性垂体GH腺瘤(P<0.01)中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垂体前叶明显降低.MEG3 lncRNA在侵袭性垂体GH腺瘤中的表达水平较非侵袭性垂体GH腺瘤明显降低(P<0.01).MALAT-1 lncRNA在侵袭性垂体GH腺瘤(P<0.01)和非侵袭性垂体GH腺瘤(P<0.01)中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垂体前叶明显升高.MALAT-1 lncRNA在侵袭性垂体GH腺瘤中的表达水平较非侵袭性垂体GH腺瘤明显升高(P<0.01).结论 MEG3 lncRNA的表达缺失与MALAT-1的高表达可能与垂体GH腺瘤的发展和侵袭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李效华 《中外医疗》2011,30(4):30-30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垂体腺瘤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中老年人垂体腺瘤4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结果 本组48例中老年人垂体腺瘤采用单鼻孔经蝶手术治疗,全切垂体腺瘤31例,次全切除垂体腺瘤l0例,部分切除7例.结论 中老年人垂体瘤具有临床病程短、视路症状明显、多为无功能性腺瘤、瘤体体积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诊断和经蝶手术中的一些常见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蝶手术治疗的1 023例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垂体腺瘤全切782例,全切率76.4%(782/1023);侵袭性垂体腺瘤361例,占35.3%,全切率为46.3%(167/361);非侵袭性垂体腺瘤662例,占64.7%,全切率为88.4%(585/662).结论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完全界定尚存在困难,其手术全切率低,术后复发率高,疗效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巨大型垂体腺瘤在手术中垂体柄的保护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巨大型垂体腺瘤45例,男23例,女22例,平均年龄40.8岁.其中12例为侵袭性垂体腺瘤,全部病例均根据影像学资料施行适宜的开颅肿瘤切除术,记录术中垂体柄与肿瘤的解剖学关系,总结垂体柄保护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结果 45例中肿瘤全切除25例,近全切除12例,大部切除8例.33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术中均见到垂体柄且形态良好;侵袭性垂体腺瘤有5例未见到垂体柄,可见到垂体柄的患者中部分(4例)形态不完整.12例侵袭性垂体腺瘤中,2例术后出现残余肿瘤出血,二次手术后有1例患者死于术后下丘脑损伤.结论 巨大垂体腺瘤瘤体与垂体柄的毗邻关系多样:垂体柄位于肿瘤侧方(左或右)、后上方者最为常见,而位于肿瘤前方者少见;侵袭性垂体腺瘤中,肿瘤与垂体柄的关系不甚明确.但术中辨清并保护好垂体柄将直接影响手术疗效及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