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癫痫药物造成认知功能的损害及损害程度至今仍无明确结果。为此,我们对46例全身性强直一阵挛发作的癫痫患儿进行了服药前后的智力测验,并以16例健康同龄人对照,以检测苯妥历钠,丙戊酸钠,卡马西平对智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抗癫痫药物在临床上的大量应用,它所造成的认知功能的损害及损害程度是癫痫治疗中值得关注的问题。抗癫痫药物的多药联合治疗及血药浓度高增加了对认知功能的损害。并且对特殊人群的认知功能损害更明显。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综述了传统抗癫痫药物与新型抗癫痫药物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唑尼沙胺(ZNS)作为新型抗癫痫药物与传统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VPA)对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唑尼沙胺与丙戊酸钠各单药治疗30例未经治疗的癫痫患者,所有患儿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时进行WAIS-CR问卷调查,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唑尼沙胺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时语言能力测定分值下降,操作及总智力测定分值无明显变化;治疗6个月后语言、操作及综合智力测定分值均下降;而丙戊酸钠组患者的语言、操作及综合智测水平在治疗后3个月时、6个月时无明显变化。结论唑尼沙胺对癫痫患者的认知功能有损害作用,以语言能力的损害最为突出;丙戊酸钠对癫痫患儿的认知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儿抗癫痫药高度敏感综合征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例均有发热、皮疹,粘膜损害伴肝脏损害3例,脾大2例,淋巴结肿大3例,心肾受累各1例,5例均用皮质激素治疗,2例配合应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疗效良好,随防3月~半年,除皮肤色素沉着外,其它症状、体征及实验检查均正常,5例中2例换妥泰,另3例换丙戊酸钠后无过敏及癫痫发作。结论 抗癫痫药高度敏感综合征多见于服用抗癫痫药后1~8周,典型表现为发热、皮疹及内脏功能损害三联征。尽早停用致敏药物,激素及综合治疗,预后良好,调整抗癫痫药要注意其交叉过敏。  相似文献   

5.
抗癫痫药物对认知功能的损害以苯妥因钠最为严重,苯巴比妥次之,卡马西平对认知功能损害最小,丙戊酸钠在较高血浓度水平时,可引起认知过程减慢,苯二氮杂(?)类药物也可引起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多药治疗可造成更为严重的认知功能损害,临床上应尽量采用单药治疗,血药浓度监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丙戊酸钠(VPA)脑病是一种少见的抗癫痫药物副反应,其典型表现为意识障碍、共济失调、扑翼样震颤、癫痫发作频率增加及EEG弥漫性慢波与癫痫样放电增多。VPA脑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了,可能与VPA诱发高血氨症导致脑代谢与功能障碍有关。VPA脑病多数预后良好,停药后很快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7.
背景:临床上常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治疗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引起的疼痛,文献报道非类固醇类抗炎药会引起肝肾功能的损害,但其究竟如何影响肝肾组织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双氯芬酸钠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肝肾组织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8/2008-02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 材料:8月龄雌性SD大鼠24只,体质量300~320 g,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双氯芬酸钠先骨折后药物组和双氯芬酸钠先药物后骨折组,每组8只。 方法:大鼠卵巢去势后饲养3个月,建立骨质疏松模型,随机分组。生理盐水组和先骨折后药物组先进行双侧股骨中段骨折造模,再分别灌注生理盐水10 mL/(kg•d)和双氯芬酸钠5 mg/(kg•d)。1次/d,共3周;先药物后骨折组先灌注双氯芬酸钠5 mg/(kg•d)3周,再进行骨折造模。 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骨折后2,3,4,6周摘取肝脏和双侧肾脏,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脏和肾脏组织学观察。 结果:双氯芬酸钠先骨折后药物组肾小球炎症反应;肾小管管腔扩张,上皮细胞水肿,细胞核消失,小管变性坏死,管腔内出现白细胞及细胞碎片和药物结晶;肾间质充血,炎症细胞浸润。双氯芬酸钠组肝小叶结构模糊,肝细胞肿胀,脂肪变性,部分肝细胞坏死;汇管区炎症反应;中央静脉和肝窦隙淤血。双氯芬酸钠先药物后骨折组同样造成肝肾组织损害,持续3周左右。 结论:双氯芬酸钠对骨质疏松性大鼠的肝肾组织有一定损害,尤其是肾脏组织。长时间应用双氯芬酸钠造成的肝肾组织损害是不可逆的。  相似文献   

8.
几乎所有抗癫痫药物(AEDs)都是针对细胞膜或突触膜上钠、钾、钙离子通道,以及参与信号转导的神经递质或调质如γ-氨基丁酸(GABA)等而发挥抗癫痫作用。细胞膜是人体基本功能单位,抗癫痫药物在通过细胞膜离子通道发挥抗癫痫作用的同时,也可能影响细胞膜的生理功能,从而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而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则是抗癫痫药物最为重要的不良反应之一。  相似文献   

9.
三种主要抗癫痫药物对癫痫患儿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抗癫痫药物对癫痫患儿记忆的影响,对46例全面性强直一阵挛发作患儿服药前后的记忆改变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服药3-4个月后,在血药浓度达治疗范围的情况下,苯妥英钠组患儿记忆商较对照组低,而丙戊酸钠组和卡马西平组记忆商的相互比较及 对照组比较则无显著差异,通过分析记忆测验中不同的分测验,提示苯妥英钠影响患儿记忆,且以短时  相似文献   

10.
癫痫,抗癫痫药物,与甲状腺激素间的关系较复杂,目前普遍认为癫痫病人甲状腺激素降低是由某些抗癫痫药物所致。诱导肝酶的药物:卡马西平,苯妥因钠,苯巴比妥可致血甲状腺激素下降,非诱导肝酶的药物丙戊酸钠对甲状腺激素几乎无影响。其机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诱导肝酶的抗癫痫药物诱导肝微粒体酶加速甲状腺激素的代谢。(2)下丘脑和/或垂体前叶功能受干扰。(3)抗癫痫药物对甲状腺的直接影响。本文还对甲状腺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VPA)作为一种传统的一线广谱抗癫痫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近年文献报道VPA可影响儿童癫痫患者糖脂代谢,而对脑卒中后癫痢患者糖脂代谢影响的报道并不多见。本文观察VPA对脑卒中后继发癫痢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提供更安全、合理地选择抗癫痴药物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VPA)作为一种传统的一线广谱抗癫痫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近年文献报道VPA可影响儿童癫痫患者糖脂代谢,而对脑卒中后癫痢患者糖脂代谢影响的报道并不多见。本文观察VPA对脑卒中后继发癫痢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提供更安全、合理地选择抗癫痴药物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神经外科术后早期癫痫的治疗及病因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围手术期常规应用丙戊酸钠进行预防后仍出现术后早期癫痫的治疗方法及病因。方法对幕上开颅患者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应用丙戊酸钠进行癫痫预防。对预防后出现术后早期癫痫者立刻给予丙戊酸钠(15mg/kg)静脉注射,同时增加丙戊酸钠静脉维持剂量[1.5mg/(kg·h)],观察20min,无效者再次给予丙戊酸钠(18mg/kg)静脉注射。观察其疗效及副作用,并分析术后早期癫痫与疾病、手术损伤、颅内出血及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等关系。结果全组29例病人,丙戊酸钠治疗有效23例(79%),30min内控制癫痫发作,无复发;无效用其他药物6例(21%),测得最高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为150mg/L,无明显副作用。全组病例中20名患者在癫痫发生后首次丙戊酸钠静注(15mg/kg)后10min,所测丙戊酸钠血浓度低于70mg/L,全部应用丙戊酸钠针剂控制癫痫者血药浓度大于80mg/L。同时分析此29例病人,发现术后早期癫痫65%发生在术后6h内,平均手术时间为5.2h。72%早期癫痫患者为右侧额叶病变,72.4%早期癫痫患者在术中有侧裂静脉及额叶回流至矢状窦静脉损伤,31%术后早期癫痫患者术后复查头颅CT有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或脑内血肿。结论丙戊酸钠在治疗术后早期癫痫中效果肯定,无明显副作用。预防后仍出现术后早期癫痫与疾病部位、术中静脉损伤、术后颅内出血、脑水肿、手术时间及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偏低有关。  相似文献   

14.
抗癫痫药物对高级神经机能的毒副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神经心理学测验方法测试抗癫痫药物对病人高级神经机能的毒副作用,近年来在国外开展较多,发现不同的抗癫痫药物对病人认知功能、情绪及行为的影响是不同的。苯妥英钠毒性最大,其次是苯巴比妥、苯并二氮(艹卓)类,而丙戊酸钠、卡马西平则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药制剂内添加抗癫痫西药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工作中发现有些癫痫患者仅服用“中药制剂”,但出现某些抗癫痫西药的副反应。因发作控制不佳 ,加用抗癫痫西药治疗极易发生过量及中毒情况。为了探求其原因 ,自 1998年 1月至 1998年 12月对 10 7名来诊前仅服用“纯中药制剂”的患者 (未服用已知抗癫痫西药 )进行了苯妥因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及丙戊酸钠4种药物浓度的测定。结果如下 :1 抗癫痫药  10 7例中有 97例血药浓度检测结果显示存在各种不同水平的抗癫痫西药 (共占 90 .7% ) ,不存在抗癫痫西药者 10例 (仅占 9.3% )。其中添加常规抗癫痫药最多的是苯巴比妥 (共 83例 ,占 85.6…  相似文献   

16.
抗癫痫药物高度敏感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癫痫药物高度敏感综合征是一组由芳香族抗癫痫药物引起的药物副反应综合征。其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明了。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持续发热、皮疹和内脏器官功能损害的三联征。在应角常规芳香族抗癫痫药物后2~8周即可出现症状。AHS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并及时停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丙戊酸钠(VPA)是一种经典的抗癫痫药物,在精神科作为心境稳定剂广泛应用于临床.许多研究发现,VPA具有营养神经的保护作用[1],而国内关于VPA能否改善认知行为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VPA干预慢性应激模型大鼠,了解其对大鼠认知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颅脑手术,特别是幕上开颅手术,为预防术后癫痫常预防性应用抗癫痫药物,而丙戊酸钠是临床上最常用的预防和控制癫痫的药物之一。本文报道大脑镰旁脑膜瘤术后丙戊酸钠严重中毒1例。1病例资料55岁女性,因头晕、左侧肢体乏力1个月入院。入院体格检查:左侧肢体肌力约4级,未发现其他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入院后头部MRI检查示右侧大脑镰旁占位,大小约3cm×4 cm,位于右侧中央前回前方,且中央前回向后外侧受压明显,考虑脑膜瘤。常规预防癫痫治疗(口服丙戊酸钠缓释片,0.5 g,2次/d)。  相似文献   

19.
详细总结新型抗癫痫药物左乙拉西坦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药物相互作用、抗癫痫作用机制、对成人及儿童各种不同发作类型癫痫的添加治疗及单药治疗研究进展、安全性评价及常见不良反应、特异质性不良事件、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结论该药具有理想的药动学特性、较高的安全性及抗癫痫效能,对认知功能无明显损害,适应证扩大后已经可用于16岁以上人群部分性发作癫痫的单药治疗、全面性发作癫痫中某些特定发作类型的添加治疗。  相似文献   

20.
抗癫痫药物间或抗癫痫药物与其他药物、化学物之间可发生各种相互作用。此种相互作用通过影响抗癫痫药物的吸收,血桨旦白结合,生物转化速率和清除排泄等过程,从而使抗癫痫药物的血浓度升高或下降。在治疗癫痫患者时,了解这种相互作用是很重要的。至今大部分报导涉及苯妥因钠(DPH)。已知许多药物可引起DPH血浓度升高,其机理通常认为由于DPH体内代谢受到抑制,在血浆中半衰期延长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