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丁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与白蛋白的相关性。方法按Child-Pugh分级,将肝硬化分成A、B、C三级,并将患者按级分组,同时分别检测丁酰胆碱酯酶和白蛋白,并作相关性检验;血清白蛋白用溴甲酚绿法检测,丁酰胆碱酯酶用酶连续监测法检测,设立对照30例。结果随肝硬化程度加重,血清丁酰胆碱酯酶活性逐渐降低,其降低幅度依次为C级>B级>A级,组间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丁酰胆碱酯酶活性与白蛋白呈正相关(P<0.05)。结论丁酰胆碱酯酶活性与肝硬化程度密切相关,是反映肝细胞损害的灵敏指标,且有不受输血和血浆蛋白影响的优点,对于监测病情和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肝硬化患者血清丁酰胆碱酯酶活性水平和血清白蛋白浓度同时进行检测,研究二者在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中的相互关系及临床价值。方法 血清丁酰胆碱酯酶(BuChE)以酶速率比色法,白蛋白(Alb)以溴甲酚绿法在全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结果 肝硬化患者在严格按照Child-Pugh分级标准划分而成的A、B、C三级中,各级血清BuChE活性均明显下降,且结果差异有显著意义(F=43.54,P<0.001)。各级中下降程度依次为Child-A0.05)。结论 S-BuChE与肝硬化患者肝脏实质性损害有关,可反映肝细胞损害的严重程度,与Alb有同样重要的价值,且有反映肝病病情变化及不受输白蛋白影响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肝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与白蛋白水平检测的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定肝硬化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和白蛋白水平,探讨两者在肝硬化时的相互关系与临床意义。方法:对肝硬化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水平和血清白蛋白浓度进行检测,血清胆碱酯酶以速率法测定,血清白蛋白浓度以溴甲酚绿法(BCG)在全自动分析仪上测定。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与白蛋白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白蛋白与胆碱酯酶比值(Alb/CHE)分析优于常规肝功能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结论: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是反映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指标,对估计肝硬化患者肝脏的储备功能。了解病情变化及预后判定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与白蛋白水平测定有同样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朱芳  吴林华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6):1032-1033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检测对诊断肝硬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5年6月至2007年8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90例肝硬化患者,同时选择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和白蛋白水平,并作组间比较。【结果】肝硬化组90例患者平均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和白蛋白水平分别为(2321±845)U/L和(31.2±6.3)g/L,而健康对照组平均水平为(8726±911)U/L和(44.6±2.8)g/L,肝硬化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Chitd A、B、C三级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和白蛋白均明显下降,各级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下降程度为ChildC级〉ChildB级〉ChildA级,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和白蛋白水平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呈负相关。【结论】临床上可通过检测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来了解肝组织受损的程度,以协助判断肝硬化发展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B)、胆碱脂酶(cholinesterase,ChE)、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在肝硬化中的检测价值。方法:测定105例肝硬化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前白蛋白、胆碱脂酶、总胆汁酸活性及肝功能生化指标,并按Child-Pugh分级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化组前白蛋白含量、胆碱脂酶活性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按Child-Pugh分级比较,肝硬化组前白蛋白含量在ChildA级与对照组、B级与A级之间、在C级与B级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胆碱脂酶活性在ChildA级与对照组、B级与A级、C级与B级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总胆汁酸在ChildB级与A级,C级与B级间有显著差异性,在A级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清前白蛋白、胆碱脂酶在肝硬化早期评估中有很重要的价值,而总胆汁酸在肝硬化预后的判定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活性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58例肝硬化患者和25例健康人肝功能指标(包括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及血清ChE活性,并按Child-Pugh分级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化组的ChE活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按Child-Pugh分级,肝硬化组A级ChE活性与对照组,B级与A级,C级与B级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依次降低。结论:血清ChE活性可作为判断肝硬化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对病情的诊断和预后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邓伟  赫军  陈泛野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4):562-564,568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血清胆碱酯酶评估肝硬化肝脏储备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本院1996 至2005年间肝硬化患者72例,对其进行门奇静脉断流术66例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诊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60例(A组),丙型肝炎后肝硬化4例(B组),酒精性肝硬化2例(C组).另取同期收治的胃肠疾病患者40例为对照组(D组).[结果]随着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水平的下降,血清胆碱酯酶的活性也出现降低,A~D组分别为(3 460±835) U/L (ALB≥35 g/L)、(2 730±920) U/L(ALB 30~35 g/L)、(2 190±866) U/L(ALB 25~30 g/L)、(2 134±672) U/L(ALB<25 g/L),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血清胆碱酯酶随着肝脏功能的下降,胆碱酯酶也出现相应的降低,其中 Child C 级组与 Child B 级组、Child B级组与 Child A 级组之间存在着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前肝功能评估为 Child A 级,手术后肝功能分级分别为 Child A 级、Child B 级、ChildC 级的患者手术前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同样手术前肝功能评估为Child B级,手术后肝功能分级分别为Child B级、ChildC 级的患者手术前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肝功能分级为 Child C 级患者无论手术前为 Child A 级、Child B 级还是Child C 级,手术前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出现腹水、肝性脑病、黄疸等并发症的患者术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的患者比较,两组间血清胆碱酯酶活性统计学差别呈显著性(P<0.05).接受手术的66名患者中,有5人术后出现肝昏迷,一例严重者死亡,术前血清胆碱酯酶均低于1 900 U/L.[结论]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与慢性肝病肝脏的严重程度相一致,可以作为临床评价肝储备功能的手段之一.通过检测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来评估肝脏储备功能可弥补传统的Child 分级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围手术期血清胆碱酯酶评估肝硬化肝脏储备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1996年~ 2 0 0 3年间肝硬化患者 2 4 8例、门奇静脉断流术 113例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随着肝脏功能的下降 ,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也出现相应的降低。术前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低于 190 0u/L时 ,有 5例患者术后出现肝昏迷。结论 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与慢性肝病肝脏的严重程度相一致 ,因其具有受肝脏以外因素影响小、半衰期短 (仅为 11天 )、检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可以作为临床评价肝储备功能的手段之一。通过检测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来评估肝脏储备功能可弥补传统的Child分级的不足。当血清胆碱酯酶小于 190 0u/L时手术后出现肝功能衰竭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清总胆汁酸、白蛋白、血胆碱酯酶水平变化与肝炎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肝炎肝硬化患者59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肝炎未肝硬化者47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总胆汁酸、白蛋白、胆碱酯酶水平变化,对比研究组不同Child-Pugh分级血清总胆汁酸、白蛋白、胆碱酯酶水平,并分析血清总胆汁酸、白蛋白、胆碱酯酶水平与Child-Pugh分级关联性。结果:研究组白蛋白、胆碱酯酶均低于对照组,血清总胆汁酸高于对照组(P<0.05);Child-Pugh分级A级胆碱酯酶、白蛋白高于Child-Pugh分级B级、C级,而Child-Pugh分级B级高于Child-Pugh分级C级,但Child-Pugh分级A级血清总胆汁酸低于Child-Pugh分级B级、C级,且Child-Pugh分级B级低于Child-Pugh分级C级(P<0.05);经Pearson分析,白蛋白(r= -0.765)、胆碱酯酶(r= -0.648)与Child-Pugh分级呈负相关,血清总胆汁酸(r=0.817)与Child-Pugh分级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总胆汁酸、白蛋白、胆碱酯酶水平在不同程度肝炎肝硬化中表达不同,随病情加重胆碱酯酶与白蛋白下降,但血清总胆汁酸升高,检测其变化幅度可为临床病情评估以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检测对评估肝硬化患者肾小球功能损害的价值及与肝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60例肝硬化患者按照Child-Pugh分级并测定血清Cys C、血肌酐(Scr).结果 60例肝硬化患者中,Cyst C浓度异常27例(45%),Scr异常5例(8.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Cys C浓度及异常程度均随Child-Pugh分级的增加而增高;Cys C与Child-Pugh分级相关性的密切程度高于Scr与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结论 肝硬化患者通过Cyst C的检测能够灵敏反映肾小球功能的变化,优于Scr的检测,与肝硬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胆碱酯酶(CHE)在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2例肝硬化患者按照Chi|d-Pugh分级标准分为A、B、C3级,另选衡阳市中心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32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剐检测CHE活性及血清清蛋白(Alb)水平,并对结果作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CHE活性较健康对照组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且各级之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级肝硬化患者CHE活性降低程度与Alb降低程度呈现明显正相关(r=0.72)。结论血清CHE活性和Alb浓度一样能较好地反映肝硬化患者的Child—Pugh分级情况,但Alb水平易受外源性输注Alb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血清CHE较Alb能更准确地反映肝硬化患者的Child-Pugh分级情况,对及时准确地评估肝硬化患者的Child—Pugh分级情况以及肝脏的储备功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用于替代Alb作为肝硬化分级及手术预后的指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肝硬化患者血浆对氧磷酯酶1(PON1)活性进行检测,探讨肝硬化患者PON1活性与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方法肝硬化患者108例,Child-Pugh分级A级35例,B级38例,C级35例。健康对照组66例。用对氧磷为底物的酶速率比色法测定肝硬化患者血浆PON1活性,同时测定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B)和胆碱酯酶(ChE)活性,分析PON—1活性与Alb、PAB、ChE之间的关系。结果肝硬化患者PON1活性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分别为(93.4&#177;33.1)U/mL及(168.3&#177;28.4)U/mL,P〈0.013,且肝硬化Child—PughA、Child-PughB、Child—PughC相比,PON1活性依次显著降低(分别为(115.1&#177;36.1)U/mL)、(92.3&#177;32.4)U/mL、(69.1&#177;31.4)U/mL]。肝硬化患者血浆PON-1活性与Alb、PAB、ChE呈正相关(分别为r=0.622,P〈0.01;r=0.699,P〈0.01;r=0.702,P〈0.01)。结论血浆PON1活性与肝硬化患者肝脏实质损害有关,可反映肝细胞损害的严重程度,对肝硬化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纤维结合蛋白(Fn)含量变化及其在肝纤维化中的意义。方法测定肝病组以及正常对照组血清Fn含量,同时测定血清总胆汁酸(TBA)、白蛋白(Alb)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急性肝炎组和肝癌组血清Fn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中度、重度及肝硬化失代偿期组血清Fn含量均降低,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失代偿组较其它肝病组血清Fn含量明显降低(P0.05);酒精性肝硬化与病毒性肝硬化组血清Fn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失代偿合并腹膜炎、消化道出血、脾功能亢进等并发症组血清Fn较无并发症组明显降低(P0.05)。正常对照组、急性肝炎组、肝癌组血清Fn与TBA无相关性(P0.05),慢性肝炎中度、重度及肝硬化失代偿组血清Fn与TBA呈负相关(r=-0.593、-0.677、-0.714,P0.05);各组血清Fn与Alb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Fn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肝细胞的功能,对于肝纤维化,尤其是肝硬化、肝硬化合并感染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Fn和TBA、Alb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肝纤维化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水平在危重症患者病情预判中的作用以及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的关系。【方法】对收入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的136例危重患者(A组)的入院24h内的血清ChE水平进行测定,并与30例正常人(B组)的血清ChE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A组136例患者依照APACHEⅡ评分分值的高低分成三组(〈15分组、15~20分组、〉20分组),比较三组间血清ChE水平的差异。并比较死亡病例的ChE与APACHEⅡ的关系。【结果】①A组血清ChE平均水平较B组明显降低(P〈0.01)。②A组血清ChE水平与其APACHEⅡ评分的分值成负相关(r=0.2251,P〈0.01):病情越危重,APACHEⅡ评分的分值越高且死亡率越高,相对应血清ChE的水平越低(P〈0.01)。【结论】血清胆碱酯酶水平是反映危重症病情严重性及评价预后的一项重要临床参考指标,两者联合检测效价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肝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诊断明确的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患者临床资料,以30名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分别测定血清IGF-1、肝功能、肝纤维化等指标。结果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组的IGF-1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组的IGF-1浓度在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hild—pugh分级越差,IGF-1浓度越高。在所有80例被检者中IGF-1与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1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呈正相关(r=0.554、0.570、0.479、0.016,P〈0.05),与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呈负相关(r=-0.257、-0.531,P〈0.05)。IGF-1与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Ⅳ)、Ⅲ型胶原(C—Ⅲ)呈正相关(r=0.580、0.655、0.542,P〈0.05)。结论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患者血清IGF—1增加与肝功能减退、肝纤维化程度相一致,可能与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4例失代偿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采用拉米夫定治疗,必要时给予利尿、人血浆白蛋白等对症支持治疗,并观察64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6、12个月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和生化指标、血液学指标、病毒学指标改变及耐药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64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P<0.01);血清ALT、AST及总胆红素水平均下降(P均<0.01),血清白蛋白含量增加(P<0.05,P<0.01),Child-pugh评分下降(P<0.05,P<0.01);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水平均有明显增高(P均<0.01);血清HBV DNA定量水平显著下降(P<0.01);病毒耐药者12例,耐药发生率18.75%。结论:失代偿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长程拉米夫定治疗可有效阻止病情进展,并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邱坚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2):1530-1530,1532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检测血清胆碱酯酶(ChE)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肝病患者112例(实验组)和健康者106例(对照组)血清ChE活性。结果各肝病患者组与对照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病患者血清ChE活性低于健康者,并随肝病病情加重而逐渐下降;血清ChE活性能较好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准确反映肝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钆贝葡胺(Gd-BOPTA)增强MRI分析肝胆期肝实质相对强化程度(RE)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及影响肝实质RE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38例接受腹部Gd-BOPTA增强MRI患者,将其分为肝功能正常组(NLF组)、肝硬化Child-Pugh A、B和C级组(LCA、LCB和LCC组),测量其肝胆期肝实质RE,分析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及独立预测因素。结果Gd-BOPTA增强MRI肝胆期肝实质RE与总胆红素(TB)、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及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均呈负相关(P均<0.01),与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正相关(P均<0.01);腹腔积液患者肝胆期肝实质RE低于无腹腔积液者(P<0.001);NLF组肝胆期肝实质RE高于其余3组(P均<0.001),LCA组高于B、C组(P均<0.001)。TB、Alb、腹腔积液及ALP是Gd-BOPTA增强MRI肝胆期肝实质RE的独立预测因素(P均<0.01)。结论Gd-BOPTA增强MRI肝胆期肝实质RE与肝功能相关。TB、Alb、腹腔积液及ALP是Gd-BOPTA增强MRI肝胆期肝实质RE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