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长期以来,对保守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多采用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但融合术后脊柱活动受限,可引起邻近椎间盘压力增大,退变加速,导致不稳和狭窄出现。故Sengupta等[1]提出了"动力稳定"的新概念。腰椎动态稳定系统(dynamic neutralization system,Dynesys)是一种新的治疗腰椎退变和不稳的非融合  相似文献   

2.
退变性脊柱侧弯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本病是引起老年人腰腿痛的主要原因。本病的致病原因较多,但主要与脊柱的老年性退变有关。为了进一步规范临床治疗方案,学者们对本病进行了分型,但并没有一种分型能够很好的区分患者的不同种类而且能提高手术方法。手术治疗本病逐渐得到重视,手术目的主要是消除或缓解症状、矫正畸形及最大限度的重建脊柱矢状面、冠状面的稳定性,手术方案主要有单纯椎管减压术、椎管减压+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椎管减压+前后路融合后路内固定术。对于融合节段的选择,目前仍有争议,分析表明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微创和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32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给予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75%(P〈0.05)。结论采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不仅可以提高整体治疗效果,还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彭玉慧 《江苏医药》2015,(1):121-122
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等下腰椎退变性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但传统的后路开放手术对脊柱结构破坏多、损伤大,且易遗留腰背痛[1]。近年来,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相对于传统手术,MIS-TLIF对软组织损伤小、后路结构破坏少,最大程度地保护了脊柱后路结构的稳定性。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缩短,有助于患者早期康复[2]。我科应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作为脊柱外科的一项重要技术,椎体间融合术在该领域中尤其是退行性脊柱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退变性腰椎滑脱是中老年常见病之一,其病理特征为一个腰椎体于下位椎体之上发生向前移动,而滑脱椎弓峡部是完整的。目前认为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病人采用减压加融合术优于单纯减压术,但对是否应用内固定器械达到牢固融合仍存在争议。我科自1997年5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退变性腰椎滑脱56例,其中资料完整获随访者48例,采用单纯减压加融合术者29例,采用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universal spine system,USS)治疗19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下腰痛是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个问题,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行手术治疗,常采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但大量的临床观察研究发现,椎间融合手术近期疗效较好,但存在植骨块吸收、不融合、相邻节段退变加速等问题。手术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加速是脊椎融合术后最重要的并发症。由于椎体融合改变了原有脊柱的结构,导致脊柱运动学及运动力学均发生明显改变,邻近节段活动度代偿性增大,导致  相似文献   

8.
<正>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传统后路后外侧椎间融合术(TLIF)全椎板减压手术创伤大,椎旁软组织剥离广泛,术中出血多,术后对脊柱的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出现邻近节段交界性病变(ASD)或后突畸形发生率高,而微创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通过微创通道技术,切口及椎旁软组织损伤更小,术中出血少,同时对脊柱稳定性破坏少,最大限度保留了脊柱的运动节段,明显缩短了术后恢复时间,可达到与开放手术一样的减压目的。本文对微创单侧  相似文献   

9.
脊柱融合术在脊柱不稳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脊柱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腰椎后路椎间盘镜已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001年9月~2006年3月,我们采用椎间盘镜下行后路腰椎融合术47例,手术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58例老年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9例,行传统后路开放手术,观察组29例,行微创颈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术。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以及术后未输血,对照组手术出血量和输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ODI与术前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ODI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两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退变性疾病近期疗效显著,能有效减少软组织和肌肉损伤,对早期功能康复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照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与脊柱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20例颈椎病患者施行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人工椎间盘置换组),对24例颈椎病患者实施脊柱融合术(脊椎融合组)。手术前和术后3个月对2种手术方式疗效进行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并分别摄颈椎动力位x线片,观察颈椎的稳定性及活动度,比较2种手术效果。结果2种手术方法术后临床症状缓解,脊髓功能改善,均无并发症。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13.3±1.9vs9.2±2.2;12.5±2.1VS8.8±2.3,P〈0.01),2种手术方法间比较,JOA评分无统计学意义(13.3±1.9vs12.5±2.1,P〉0.05)。结论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与脊柱融合术相同,但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具有脊柱稳定性良好,运动功能无明显丢失,手术及临近节段的活动范围接近正常人群等优点,因此有利于预防脊柱邻近节段继发性退变。  相似文献   

12.
随着脊柱手术方法的日趋成熟和脊柱内固定器械的不断改善,脊柱融合术的成功率有了明显提高。然而随着应用时间的延长以及临床病例的增多,内固定术后带来的相关问题不断出现,由于脊柱融合术改变了脊柱正常的生物力学环境,各节段所承受应力进行重新分配而造成相邻节段受力增加引起邻近节段退行性变(ad jacent segm ent degeneration,ASD)。  相似文献   

13.
脊柱融合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柱融合术的发展有近百年的历史。1911年,Albee用脊柱融合术治疗脊柱结核。Hibbs亦用脊柱融合术控制脊柱侧凸患者畸形的发展。Boucher在1959年做了第一例椎弓根螺钉腰椎关节固定。Rov-Camille及同事和Steffe等人各自的努力,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椎弓根螺钉这项技术得到广泛采用,有了迅猛发展。以美国为例,脊柱融合系统国家统计数据显示从1996~2001年人数增加了77%。与此同时,髋关节、膝关节替代增加了13%~14%。融合手术费用昂贵.不包括医生手术费用,全美医院平均每个人费用不少于34,000美元。国内应用融合器械的融合术住院费用平均也有三万元人民币左右。  相似文献   

14.
石凯明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9):223-224
目的探讨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骨科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患者42例进行再次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腰椎退变节段椎间盘内压明显高于正常节段椎间盘内压(P〈0.05);再次手术后3个月、2年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再次手术前(P〈0.05)。结论对于临床症状较重的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患者进行再次手术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53例。单纯椎管减压15例,椎管减压并小关节、横突间融合11例,椎管减压并脊柱申固定融合27例(27例均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果 53例均获得随访,平均2.8年(1.5~6年),38例行融合术者37例获得一期骨性融合,另1例单枚圆柱型椎间融合器置入L4/5椎体间融合患者术后椎间融合器后退,再次手术,术后6月。获骨性融合。采用JOA评分标准,手术后1年总体优良率75.5%。结论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适应证应严格掌握.椎管减压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脊柱融合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86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采用前路内固定融合术,观察组患者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更高,并发症更低,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两组椎体前缘、后缘高度、后凸Cobb角及椎管占位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更为简单易行,可减少患者手术损伤,且治疗效果与前路内固定融合术相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椎融合术导致颈椎退变加重的根本原因,以提高颈椎病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实施颈椎融合术的76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和64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归纳出影响颈椎融合术治疗效果的根本原因。结果76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有38例发生颈椎退变明显加重,其中4例再次发生颈椎间盘突出症;64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术后有8例出现颈椎退变加重。结论笔者认为融合术前,融合节段上下端颈椎已有的退变是导致术后退变加重的根本原因,手术治疗时应给予特别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正>腰椎疾病临床表现为腰痛、下肢刺痛及神经性跛行等症状。针对病情反复,且保守治疗后无改善的病患,临床上多采用脊柱融合术治疗。然而,脊柱融合术给患者带来的损伤大,且康复时间久[1]。故而,如何舒缓病患疼痛,减少并发症发生是目前  相似文献   

19.
腰椎退变性疾病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腿疼痛。早期治疗以非手术治疗方案,经临床证实对轻度临床症状的缓解是短期有效的,但这些治疗对延缓疾病进展是无效的[1-3]。  相似文献   

20.
脊柱是人体的中轴支柱,有维持躯干正常形态、运动及保护内脏和脊髓神经的功能。1911年A lbee[1]将胫骨骨块植于脊柱的相应节段来治疗脊柱结核,H ibbs[2]将植骨融合术用于治疗脊柱侧弯,这些工作奠定了脊柱外科的基础。当今,脊柱融合术在临床广泛应用,在植骨材料上从自体骨植骨、同种异体骨植骨、异种异体骨植骨发展到目前多种骨替代材料及细胞因子的研究应用,使传统的脊柱融合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脊柱融合的定义脊柱融合是通过手术的方法使两个或几个有病变的脊柱(或丧失稳定性的脊柱节段)在生理状态下融为一体,融合的上下两端为正常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