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王冠玲  胡斌飞 《医学研究杂志》2017,46(2):142-144,161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住院儿童合并胸腔积液病例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其早期识别,以利于正确诊治。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普通MPP患儿(普通组)及合并胸腔积液组(MPP合并胸腔积液组)进行分析比较,对可能与MPP合并胸腔积液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12例MPP患儿中,合并胸腔积液36例,统计学分析显示,MPP合并胸腔积液独立的危险因素包括发热天数>10天(OR=13.759,P<0.05)、C反应蛋白(CRP)>40mg/L(OR=6.634,P<0.05)、红细胞沉降率(ESR)>45mm/h(OR=6.938,P<0.05)、节段性或肺叶病变(OR=3.642,P<0.05)。结论 MPP合并胸腔积液与多因素相关,要做到及早诊断,及时治疗,避免更严重的后遗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并胸腔积液的诊治方法。方法对36例确诊为MPP并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年龄多为学龄儿童,均有发热及咳嗽表现。患儿行CT检查,均呈肺浸润性病变或呈肺叶或节段性大面积状密度增高影,并出现不同程度胸腔积液。其中30例行B超检查,均提示胸腔积液。采用阿奇霉素治疗,针对重症患者采用头孢菌素类或青霉素类抗生素类进行抗感染治疗。34例MPP患儿好转出院,2例患儿转院治疗。结论尽早高分辨率胸部CT或胸水B超检查可避免MPP患者胸腔积液的漏诊,积极治疗,可获得满意预后。  相似文献   

3.
刘艳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129-130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合并胸腔积液的临床特点及诊治问题。方法对21例支原体肺炎合并胸腔积液的住院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支原体肺炎易合并胸腔积液,患儿经阿奇霉素并适时加糖皮质激素治疗,临床效果好。结论支原体肺炎需警惕发生胸腔积液,要注意早期诊断,及时规范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合并胸腔积液的诊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44例MPP合并胸腔积液进行分析。结果:44例均急性发热,咳嗽36例,呼吸急促18例,肺部单纯湿性罗音37例,一侧呼吸音减弱2l例,胸部叩诊有相对浊音11例。白细胞不同程度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血清MP-IgM均为阳性,X线检查单侧肺野见大片密度增高阴影30例,肋隔角显示不清、模糊、变钝或者消失22例,B超显像单侧探及液性暗区35例,胸腔穿刺胸水透明度微浑,淡黄色,李凡他试验阳性。治疗予阿奇霉素[10mg/(kg.d),1次/d,3~5d]连续静脉滴注,结合头孢三代抗生素,并予甲基泼尼松龙[2mg/(kg.d),2次/d]静脉滴注,部分胸腔穿刺抽液,或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结果,痊愈39例,治愈率88.6%。3例遗留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2例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胸腔积液需早期借助B超或CT辅助检查正确诊断,除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提倡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及胸腔穿刺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分析儿童细菌性肺炎与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中至大量胸腔积液的临床特征及预测指标。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6月~2020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55例肺炎合并中至大量胸腔积液患儿临床资料,根据病原菌分为细菌组和肺炎支原体组,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转归等情况。结果 55例肺炎合并中至大量胸腔积液患儿,其中细菌组23例,肺炎支原体组32例。与肺炎支原体组比较,细菌组患儿年龄小,住院时间长,更易出现呼吸急促症状,需要吸氧和胸腔闭式引流的例数明显增多,而肺内形成痰栓的例数明显减少。实验室检查发现,与肺炎支原体组比较,细菌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纤维蛋白原、胸腔积液白细胞计数、胸腔积液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胸腔积液乳酸脱氢酶明显升高;而CD3+淋巴细胞百分比、CD3+CD8+淋巴细胞百分比、胸腔积液葡萄糖较肺炎支原体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胸腔积液白细胞计数、胸腔积液乳酸脱氢酶、胸腔积液葡萄糖、C反应蛋白4个因素可作为细菌或肺炎...  相似文献   

7.
支原体是引起儿童肺炎的常见病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全年均可发病,冬季更为常见。近年来,支原体肺炎合并胸腔积液临床较为多见,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对其具有较好效果。本文对38例支原体肺炎合并胸腔积液患儿的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6月~2010年6月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儿科收治的支原体肺炎合并胸腔积液患儿38例,其中男26例,女12例;年龄8~14(10.2±1.3)岁。所有患  相似文献   

8.
陈炯  陈亚萍 《重庆医学》2016,(17):2396-2398
目的:探讨儿童胸腔积液的病因。方法对92例胸腔积液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2例患儿中感染性胸腔积液90例(97.83%),其中肺炎支原体感染62例(68.89%),支原体混合其他病原感染5例(5.56%,其中混合细菌感染3例、混合结核感染2例),细菌感染14例(16.67%,其中结核感染3例),病毒感染4例(4.44%),肺吸虫感染1例(1.11%),病原体不详4例(4.44%)。非感染因素2例,其中恶性肿瘤1例(霍奇金淋巴瘤),气管内异物1例。结论儿童胸腔积液的病因以感染为主,依次为肺炎支原体、细菌、病毒,随着年龄不同其病因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范雪娟  赵润梅 《中外医疗》2016,(12):102-103
目的:分析支原体肺炎并胸腔积液临床特点。方法整群选取该院于2011年4月—2015年5月收治78例支原体肺炎合并胸腔积液患儿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患儿在常规对症处理上,加用中药治疗。治疗组患者有效率97.4%,对照组84.6%,P<0.05。结论给予患儿对症处理,适当加用中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张莉  周波 《河北医学》2016,(5):719-721
目的::探讨免疫调节剂辅助治疗支原体肺炎合并胸腔积液患儿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68例支原体肺炎合并胸腔积液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先后编号,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和实验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再予以免疫调节剂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前后免疫学指标变化、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出院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CRP、IL-8、TNF-α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IL-2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CRP、IL-8、TNF-α低于对照组(P<0.05),IL-2高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胸腔积液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总有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4.205,P<0.05)。结论:免疫调节剂辅助治疗支原体肺炎合并胸腔积液患儿能够有效的调节患儿的自身免疫水平,缩短临床症状及肺外并发症消退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HIV患者合并诺卡菌肺炎的实验室检查特点及药敏结果。方法采集2013年8月至2019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 498例HIV患者痰液及肺泡灌洗液标本,进行涂片镜检及细菌培养,对培养生长的可疑菌落进行质谱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分离出7株诺卡菌,5株来源于肺泡灌洗液标本,2株来源于痰液标本。经质谱鉴定,皮疽诺卡菌3株,新星诺卡菌1株,北京诺卡菌2株,盖尔森基兴诺卡菌1株。药敏结果显示,全部菌株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sulfamethoxazole trimethoprim, SMZTMP)、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利奈唑胺敏感,4株对头孢曲松、妥布霉素、米诺环素、莫西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敏感,仅1株对环丙沙星、克拉霉素敏感。单独应用SMZTMP治疗5例,以SMZ-TMP为基础联合美罗培南治疗1例,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1例,7例患者病情均好转出院。结论诺卡菌肺炎是诺卡菌引起的严重呼吸道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是诺卡菌肺炎的基础。诺卡菌培养阳性是确诊的唯一方法。药物治疗以SMZTMP为主,可根据患者病情和药敏结果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153例EB病毒感染住院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不同年龄阶段EB病毒感染患儿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  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20年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153名EB病毒感染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将其分为3组,分别为婴幼儿期组(1个月~3岁)52例,学龄前期组(3~7岁)57例,学龄期组(7~14岁)44例,对各组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发病季节以春夏为主,呈夏高冬低趋势,分别为夏季66例(43.2%),秋季32例(20.9%),春季43例(28.1%),冬季12例(7.8%)。在疾病谱分布中,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为主,共62例(40.5%);婴幼儿期组疾病更具有多样性,支气管肺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亦高发,少数患儿仅仅表现为腮腺肿大。临床表现中,婴幼儿组患儿咳嗽25例(48.1%)、皮疹14例(26.9%),较学龄前期组及学龄期组患儿高;学龄前期组淋巴结肿大36例(63.2%),学龄期组淋巴结肿大26例(59.1%),较婴幼儿组高;婴幼儿组无热有18例(72.0%),较其他2组高,高热有7例(16.7%),较其他2组低。实验室检查显示,谷丙转氨酶(ALT)升高者93例,婴幼儿组ALT升高程度较学龄期组低(P<0.05)。  结论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EBV感染后在疾病分布、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中各有特点,掌握不同年龄阶段疾病特点,有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指标等,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认识.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9年5月-2020年4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住院的114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114例患儿中男66例、女48例,男女之比为1.3...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 感染相关性17例(65.38%),非感染相关性3例(11.54%),原因不明6例(23.08%).全组病例临床主要特点为持续高热(100.0%)、肝肿大(84.62%)、脾肿大(92.3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减少(76.92%)、血小板减少(88.46%)、血红蛋白减少(80.77%);骨髓涂片找到噬血细胞(100.0%).结论 儿童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以持续高热、肝肿脾大为主要表现,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及血小板中两系或三系减少、低纤维蛋白血症、高脂血症、肝功能、心功能异常及血清铁蛋白升高,骨髓找到噬血细胞等为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临床检验基础试卷质量与考试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临床检验基础期未考试试卷质量和考试结果。方法:采用试卷分析与评价指标,对青岛大学医学院2004级临床检验基础期末考试试卷进行评价,并对学生考试成绩和失分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这套试卷的整体难度系数(P)为0.78,试卷信度(a)为0.81,区分度(D)为0.37。学生平均成绩为(78.0士15.4)分,及格率为93%,优秀和良好率为56%。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概念不清是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而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较强。记忆型、概念型和综合分析型题的失分率分别是24.5%、31.7%和14.1%。结论:这套试题具有良好的区分能力和可靠性,能较好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对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命题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不明原因发热,尤其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疟疾流行病史患者,分析新型冠状病毒合并疟原虫感染患者实验室指标,为两者的混合感染诊断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2020年7—12月3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恶性疟患者的血常规、生化、淋巴细胞亚群等实验室项目进行检测,并结合病程变化进行阶段性分析。结果 3例新冠感染患者均有疟疾感染史,入院后第4~11天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疟原虫抗原检测和血涂片检测均发现疟原虫,3例患者在确诊新冠感染后均出现疟疾复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恶性疟复燃患者初期淋巴细胞减少,CRP、SAA均升高,经抗疟治疗后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其余血常规结果(WBC、ESO)和肝功能结果(ALT、AST、GGT、TBIL、DBIL、CG)中仅1例患者疟原虫检出初期PLT降低,其他则在病程始末均未见异常。结论 新冠感染有可能促进疟疾复燃,所以对有疟疾感染史的新冠感染者应同时监测疟疾发病或复发情况,尤其是对新冠无症状感染者确诊后数天开始出现发热等症状患者,炎症指标可作为二者合并感染治疗有效的辅助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7.
袁碧和 《重庆医学》2013,(24):2871-2872
目的了解临床疑难配血现象,探讨应采取的下一步的措施和解决方案。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3年2月全部配血标本中发生的疑难配血现象经进一步试验的结果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A、B、O血型标本4 980例,其中正反定型不一致者22例(0.44%),其不一致的原因为抗原减弱3例(13.64%),抗体减弱4例(18.18%),A、B、O亚型3例(13.64%),近期输血3例(13.64%),冷凝集素干扰9例(40.91%);在近年14 560例临床试验检测结果中,不规则抗体阳性者26例(0.18%),其中,非特异性抗体2例(7.69%),特异性抗体24例(92.31%)。结论解决疑难配血的关键是结合患者病历资料和试验结果,分析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选择合适的鉴定方法做进一步试验,及时为受血者提供准确血型的合适血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临床实验室特征.方法 回顾56例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者的实验室资料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者,外周血在沙氏琼脂培养基中马尔尼菲青霉呈酵母相(37C)或菌丝相(25℃);外周血细胞计数三系均降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CD4细胞显著减少(<50个/μL);T总淋巴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杀伤性T淋巴细胞均异常;肝功能受损患者(占63%),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升高,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结论 艾滋病中晚期患者如出现相关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特征,提示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以便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9.
了解南方医科大学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考试的总体情况,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采用抽样的方法分析南方医科大学49名2007级医学检验本科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期末考试试卷.试卷难度、区分度和信度分别为0.66,0.20和0.63.试卷平均分66.74分,标准差7.95.该试卷反映了学生对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掌握程度,难度适中,区分度良好,信度略低,为今后提高试卷命题水平及调整教学安排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矽肺易被误诊,易合并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 PTB),使病情更加复杂。本文探讨矽肺合并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特征。方法 以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住院经病原学或病理学确诊的36例矽肺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收治的100例病原学确诊的单纯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以M(P25,P75)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Ⅰ期矽肺7例(19.4%),Ⅱ期14例(38.9%),Ⅲ期15例(41.7%);结核病程≥12个月25例(69.4%,χ2=17.099),以咳嗽、咳痰、气短为主要症状32例(88.9%,χ2=16.722),胸部CT以结节病灶为主32例(88.9%,χ2=16.722),可见纵膈及肺门淋巴结肿大30例(83.3%,χ2=19.900),曾被误诊17例(47.2%,χ2=7.48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7例观察组患者进行随访,1例治疗5个月时死亡,17例(65.4%)在治疗2个月内痰液分枝杆菌培养管(mycobacteria growth indicator tube, MGIT)液体培养阴转,5例(19.2%)在2个月至12个月阴转,4例(15.4%)超过12个月才阴转,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矽肺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以Ⅱ期和Ⅲ期矽肺为主,结核病程长,以咳嗽、咳痰、气短为主要症状,胸部CT显示肺部病灶以结节为主,多合并纵膈、肺门淋巴结肿大,易被误诊;同时,抗结核疗效差,对矽肺患者进行结核潜伏感染筛查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