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乙肝患者23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16例和对照组11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肝治疗,观察组加用恩替卡韦。观察治疗前后HBV DNA、肝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BV D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肝功能各项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T细胞百分比及与CD8+T细胞比值显著提高,CD5+CD19+B细胞百分比显著下降,C3、C4水平显著上升(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肝安全性高,可降低HBV DNA表达量,改善肝功能,提高免疫机体功能。 相似文献
2.
李欣杉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6,(3):29-2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行α—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行α—干扰素治疗,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施加恩替卡韦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经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BV DNA不可检测率、血清HBeAg阴转率、血清HBeAg转换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α—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的疗效确切,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恩替卡韦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疗效.方法 选择8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0.5 mg,每日1次口服,观察疗程为48周;观察2组乙肝病毒DNA定量(HBV DNA)变化、肝功能的恢复及e抗原/e抗体血清转换的情况.结果 在治疗12周时,治疗组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VFA)、e抗原、HBV DNA平均值分别为54.06,67.52,39.63,35.45,62.08,24.34,06.43;对照组分别为76.86,95.67,89.02,31.56,42.89,32.24,21.12;2组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治疗24周时,治疗组检测ALT,AST,TbiL,ALB,PTA,e抗原,HBV DNA平均值分别为50.06,65.02,38.97,36.45,65.08,4.67,2.40;对照组分别为70.86,80.52,67.02,33.06,45.76,30.78,10.12;2组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死亡率分别为2.5%和22.5%,表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治疗48周时,治疗组检测ALT,AST,TbiL,ALB,PTA,e抗原,HBV DNA平均值分别为40.58,54.23,38.07,38.43,70.18,3.57,0;对照组分别为56.67,75.52,69.09,33.98,59.86,24.86,14.12;2组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死亡率分别为5%和32.5%,表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有效和安全的,可作为抢救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未经过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9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予以恩替卡韦分散片0.5mg,口服每日1次,分别检测治疗0、4、12、24、48、72周时患者血清的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表面抗原(HBsAg)与e抗原(HBeAg)状态和肝功能情况,同时观察治疗过程中药物的安全性。结果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至72周时HBV-DNA水平平均下降幅度达到3.60log10,HBV-DNA未检出率达到96.37%,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达到97.93%;HBeAg和HBsAg血清学转换率为7.81%和3.13%;治疗前基线ALT水平>5ULN组HBV-DNA阴转率和HBeAg转阴率明显高于ALT 25ULN组和ALT<2UL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eAg转换率与ALT<2UL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DNA<107 copies/ml组在HBV-DNA阴转率、HBeAg转阴率及转换率方面均高于HBV-DNA>1075ULN组和ALT<2UL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eAg转换率与ALT<2UL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DNA<107 copies/ml组在HBV-DNA阴转率、HBeAg转阴率及转换率方面均高于HBV-DNA>107108 copies/ml组和HBV-DNA>108 copies/m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转阴率与HBV-DNA>108 copies/m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抑制病毒复制、提高HBeAg血清转换率方面均有疗效,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在应用ETV治疗的不同时间点抽取HBV感染患者及健康对照者静脉血.对HBV表面标志物、HBV DNA、ALT水平进行检测;分离血清及外周血单核细胞(PMBC),检测并对比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经CD3/CD28细胞和HBV核心抗原(HBcAg)... 相似文献
6.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eature of immune function in chronic hepatitis B(CHB) patients with enticarvir (ETV) therapy. Methods The venous blood samples in health controls and CHB patient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after ETV therapy were collected. Serum and PBMCs were isolated, HBV markers, HBV DNA, ALT, serum cytokines and the cytokines were stimulated by CD3/CD28 cells and HBcAg, the frequency of immune cells were detected and compared with pretreatment. Results ALT and HBV DNA levels in patients at the 4th week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hich were (73.78 ±93.34) U/L and (3.98 ±0.75)IU/mL respectively (t =3.816,2.795, P< 0.05), and the both returned to normal after 48-week therapy of ETV. IFN γ in serum and two stimulation supernatant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to baseline after 4-week therapy (t - 2.386,2.358,2.448, P < 0.05). IL-10 level in serum decreased to (78.12 ± 24.01) pg/mL and was still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health controls at the 48th week( t = 2.823, P < 0.05). IL-17 in serum and two stimulation supernatan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to baseline at the 4th week (t = 3.580, 2.448,2.464, P<0.05). IL-22 in serum increased to (85.22± 38.37) pg/mL and was still lower than that in health controls at the 4th week 0 = 2.272, p<0.05).The frequency of Th1 and Th17 cell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the 4th week (t = 2.386, 2.998, P < 0.05); and then decreased gradually but still higher than that in health controls at the 48th week. The frequency of Th2 cells increased obviously at the 4th week (t = 3.062,P<0.05), and was the highest at the 12th week, then was lower than that in health controls at the 48th week( t = 2.690, P < 0.05) .The frequency of Treg cells decreased to normal after the treatment. Conclusions ETV suppresses HBV replication efficiently, which may attenuate hepatic inflammation but impair the ability of HBV clearing in the disease. 相似文献
7.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21)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诊治的CHB患者80例,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48周,在治疗前、治疗12周、24周、36周、48周时定量检测患者血清HBsAg、HBV DNA变化。结果 80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5.00%;血清HBsAg和HBV DNA水平治疗12周、24周、36周、48周时有效组低于无效组(P<0.05),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HBsAg水平有效组在治疗12周时开始呈现下降趋势(P<0.05),无效组在治疗36周开始呈现下降趋势(P<0.05),血清HBV DNA水平两组均在治疗12周时开始呈现下降趋势(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治疗后血清HBsAg和HBV DNA水平之间呈现正相关性(P<0.05);ROC曲线下面积显示在治疗24周时血清HBsAg水平为3.87 lg IU/ml,对抗病毒治疗疗效的预测敏感度为83.19%、特异度为77.20%。结论治疗前血清HBsAg水平与CHB患者恩替卡韦分散片抗病毒治疗疗效无关,治疗过程中血清HBsAg水平与治疗疗效密切相关,治疗24周时血清HBsAg水平明显降低的患者后期治疗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8.
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替比夫定组和恩替卡韦组,每组36例,分别给予口服替比夫定600mg/d,或恩替卡韦0.5mg/d,持续治疗48w。观察两组治疗24、48w时血清HBV—DNA阴转率、生物化学指标、HBeAg血清转换率、乙肝病毒耐药。结果:治疗24w时,替比夫定组和恩替卡韦组患者ALT复常率分别为77.8%和72.2%,HBV—DNA阴转率分别为72.2%和66.7%,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19.4%和16.7%,治疗48w时两组ALT复常率分剐为83.3%和77.8%,HBV—DNA阴转率分别为77.8%和72.2%,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7.8%和19.4%。治疗48w时替比夫定组出现2例YMDD变异。结论:治疗48w时,替比夫定组HBeAg血清转换率优于恩替卡韦组。两组未发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10.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7)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性研究,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医院收治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仅服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加用苦参素口服,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胆红素(TBi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V-DNA水平均与治疗前比较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A、LN、IV-C、PCⅢ水平治疗后均与治疗前比较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明显(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明显提高病毒血清标志物转阴率及改善肝纤维化状态,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恩替卡韦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共计随机抽选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对象,入院时间均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以数字标注法为基准将其分成2个小组,常规组和试验组各50例,治疗中分别使用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比较2个小组用药疗效、不良反应以及肝功能、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12个月...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主要对恩替卡韦分散片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以2015年4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门诊和住院病例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乙型肝炎药物治疗和另添加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年,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接受治疗之前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偏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24周之后,观察组(77.5%)明显高于对照组(65.0%)差异显著(P0.05)。治疗48周之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77.5%,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可靠,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系统评价与分析恩替卡韦(ETV)序贯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Peg-IFN-α)与单用ETV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搜索有关ETV及ETV序贯Peg-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应用Stata 16.0软件对符合纳入条件的临床研究进行系统评价与分析。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1 250例患者,其中553例患者采用ETV序贯Peg-IFN-α治疗,697例患者单用ETV治疗,两组患者组间基线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TV序贯Peg-IFN-α试验组的HBsAg转换率、HBsAg清除率、HBeAg转换率、HBeAg清除率均高于ETV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总体上ETV序贯Peg-IFN-α治疗疗效优于单用ETV。 相似文献
14.
15.
《社区医学杂志》2016,(5)
目的探讨临床有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方法,以便为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借鉴。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院临床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成了恩替卡韦组和替比夫定组,两组患者均为39例。恩替卡韦组给予患者恩替卡韦进行治疗,剂量为0.5 mg/次,1次/d。替比夫定组给予患者替比夫定进行治疗,剂量为600 mg/次,1次/d。观察和比较患者实施治疗后的ALT复常率、病毒学应答率和HBe Ag转阴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前后的e GFR值水平。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恩替卡韦组ALT复常率、病毒学应答率和HBe Ag转阴率分别为51.28%、17.95%和5.13%,替比夫定组分别为56.41%、15.38%和5.13%。比较两组患者三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替比夫定组治疗前后的e GFR值分别为(81.23±8.34)、(91.34±9.43)ml/(min·1.73m2);恩替卡韦组治疗前后的e GFR值分别为(81.42±8.43)、(77.32±8.42)ml/(min·1.73m2)。治疗前两组患者的e GF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替比夫定组的e GFR值水平显著高于恩替卡韦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针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治疗的实践过程中,恩替卡韦与替比夫定的临床综合治疗效果相当,但是替比夫定对患者的肾脏功能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是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理想方式。 相似文献
16.
陈新秀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37(9)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8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2组病毒转阴率,对比治疗前后2组的肝功能,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HBV-DNA转阴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研究组均优于常规组。治疗后,两组患者IFN-γ、IL-1β、TNF-α均较治疗前改善,且研究组均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和比较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52周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1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HBe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替比夫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4周和52周时的疗效。结果治疗24周后,对照组HBV-DNA转阴23例,占76.67%;ALT复常26例,占86.67%;HBeAg转阴5例,占16.67%;HBeAg血清学转换3例,占10.00%。观察组HBV-DNA转阴25例,占83.33%;ALT复常24例,占80.00%;HBeAg转阴15例,占50.00%;HBeAg血清学转换8例,占26.67%,两组患者的HBV-DNA转阴率、ALT复常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HBeAg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2周后观察组的HBeAg血清学转换12例,占40.00%;对照组的HBeAg血清学转换5例,占16.6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治疗CHB疗效相当,但采用替比夫定治疗24周时患者HBeAg阴转率和52周时HBeAg血清学转换均高于恩替卡韦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情况。方法对本院肝胆外科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保肝护肝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在保肝护肝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恩替卡韦片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其ALB、ALT、TBiL、PTA、Child-Pugh积分、HBV DNA等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治疗后上述指标以及疗效评价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乙型肝炎肝硬化采取恩替卡韦进行治疗提高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治疗拉米夫丁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进行观察比较。方法将3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2例给予阿德福韦治疗,B组17例给予恩替卡韦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均迅速恢复,大多数患者的病毒指标也得到有效控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都是较为理想的备选药物,而恩替卡韦对变异株和野生株同样有效,阿德福韦则在费用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研究恩替卡韦和干扰素α-1b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98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运用干扰素α-1b进行治疗,治疗组运用恩替卡韦联合干扰素α-1b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的血清指标变化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运用恩替卡韦联合干扰素α-1b治疗,具有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的优点,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