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①目的 通过对 15具正常成人离体下颌骨截面有关数据的测量 ,总结其规律性 ,为牙种植等临床操作提供参考。②方法  15具正常成人离体下颌骨标本 ,于每个牙位做垂直于牙弓曲线的截面 ,测量每个截面上牙槽嵴顶宽度及其下方 10mm处下颌骨厚度 ,下颌 5 ,6 ,7牙位加测下颌管横纵径及下颌管上缘至牙槽嵴顶、下缘至下颌骨下缘、内缘至舌侧骨板、外缘至颊侧骨板的距离。采用配对样本的t检验进行比较。③结果 下颌骨左右两侧各组数据无明显差别 (t=0 .5 5 2~ 1.30 6 ,P >0 .0 5 ) ;前牙局部区域相邻牙位牙槽嵴顶宽度差别不明显 (t=1.916 ,P >0 .0 5 ) ;其余相邻牙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t=3.386~ 8.2 2 5 ,P <0 .0 1) ,牙槽嵴顶宽度由前向后逐渐增宽 ,但在尖牙及第一前磨牙区域 ,第一前磨牙牙槽嵴宽度反而要小于尖牙牙槽嵴宽度 ;牙槽嵴顶下方 10mm处宽度 ,切牙、侧切牙区差别不明显 (t=1.6 79,P >0 .0 5 ) ;尖牙与第一前磨牙差别也无显著性 (t=1.16 2 ,P >0 .0 5 ) ,而其余相邻牙位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t=3.5 35~ 11.893,P <0 .0 1) ,牙槽嵴顶下方 10mm处宽度由前向后亦逐渐增宽 ;下颌管在下颌骨体内走行具有一定规律性 ,下颌管内缘至舌侧骨板的距离比下颌管外缘至颊侧骨板距离短 ,两者差别有显著性 (t=3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CBCT)测量下颌神经管在下颌后牙区颌骨内的走行,为下颌后牙区种植术前评估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收集65例患者的下颌骨CBCT数据,测量后牙区下颌神经管距离四周骨壁的距离,并对比分析男女之间、左右侧之间的差异.结果 下颌神经管外缘至颊侧骨板的平均距离由前向后逐渐增大,在颏孔区处最小,在颏孔后18 mm处最大.下颌神经管内缘至舌侧骨板的平均距离由前向后逐渐减小,在颏孔区处最大,在颏孔后18 mm处最小.下颌神经管上缘至牙槽嵴顶的平均距离由前向后逐渐减小,在颏孔区处最大,在颏孔后18 mm处最小.下颌神经管下缘至下颌骨下缘的平均距离由前向后先缩小,再增大,在颏孔后6 mm处最小,在颏孔后18 mm处最大.结果显示男女之间、左右侧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下颌神经管从前向后,在垂直向上先向下,在约第一磨牙近中部位再折返向上走行,在颊舌向上由颊侧向舌侧走行,对下颌后牙区种植术前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颌管的解剖结构与牙种植的关系.[方法]选取15具牙列完整的成人离体下颌骨标本和5具经过动脉血管内灌注的新鲜标本,测量下颌骨在每个牙位截面上有关牙槽嵴及下颌管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牙槽嵴顶以及下方10mm宽度由前向后逐渐增宽;牙槽嵴由上向下逐渐增宽;下颌管位于下颌骨体内下方走行中偏舌侧,并近下颌骨下缘,在下颌第1,2磨牙区下颌管走行与下颌下缘成平行状,在近颏孔处转向外和向颊侧出颏孔;下颌管内血管位于下牙槽神经之上.[结论]牙种植术中按正常解剖部位并且侧重颊侧骨板操作,可避免损伤下牙槽神经;如果术中下颌管内突然涌出大量新鲜血液,则提示若继续手术可能损伤下牙槽神经.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下颌神经管分支及磨牙后管的发生,探讨其对临床手术的影响。方法 通过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观测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种植修复科400例成人患者的CBCT影像资料,分析下颌神经管分支的分型信息,测量磨牙后管的主干及分支的直径,分支到下颌骨各部位的距离。结果 在400例(800侧)患者中,166例(41.50%)共计254侧(31.75%)观测到下颌神经管分支,103侧(12.88%)为磨牙后管,48侧(6.00%)为牙管,81侧(10.13%)为前行管,22侧(2.75%)为颊舌管。下颌骨分支有磨牙后管的患者主干直径为(3.99±0.80)mm,分支直径为1.50(1.25~1.60)mm。磨牙后管分支到颊骨板的水平距离为(6.23±1.55)mm,到舌骨板的水平距离为3.38(2.50~4.38)mm,到牙槽嵴顶的垂直距离为(13.50±4.29)mm。结论 成年人下颌神经管分支中磨牙后管发生率较高,在临床手术时应提前拍摄CBCT,以免术中损伤神经以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口腔专用锥形束CT(CBCT)对下颌后牙区骨内三维结构、走行特点以及毗邻关系进行观察和测量的临床可行性,运用easydent计算机软件进行图像重建和分析测量,得出下颌管、颏孔的正常位置,为临床操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患者CBCT影像资料。测量20岁以上不同性别分组人群第一、二前磨牙及第一、二磨牙根尖处下颌管位置的4个距离:下颌管上缘到牙槽嵴顶(MA)、下颌管下缘到下颌骨下缘最下点(MD)、下颌管外缘到与颊侧在同一水平线的颊侧点(MB)、下颌管内缘到与舌侧在同一水平线的舌侧点(ML)的距离,每个距离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并观察不同性别分组人群颏孔位置。结果:不同性别分组人群后牙区下颌管至周围MA、MD、MB、ML4个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颏孔位于第一前磨牙根尖区2例(1.0%),第一、二前磨牙之间80例(40.0%),第二前磨牙根尖区107例(53.5%),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之间11例(5.5%)。结论:运用CBCT测量下颌后牙区骨内解剖结构,对临床操作中如进行正颌手术中下颌骨矢状劈开术(SSRO)、下颌骨囊肿刮治术、下颌骨种植术以及自体取骨术等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测下颌管上缘至各牙槽嵴顶之间的距离。方法采集 1 0 0份下颌骨标本 ,根据吴汝康的人体骨学测量方法进行年龄估计及性别鉴别 ,观测下颌管上缘至牙槽嵴的距离。结果下颌管上缘至第二前磨牙槽嵴顶距离 :男 1 5 .87mm ,女 1 5 .86mm ;下颌管上缘至第一磨牙槽嵴顶距离 :男 1 4.97mm ,女1 5 .87mm ;下颌管上缘至第二磨牙槽嵴顶距离 :男 1 4.68mm ,女 1 4.2 1mm ;下颌管上缘至第三磨牙槽嵴顶距离 :男 1 4.5 6mm ,女 1 4.3 9mm。下颌管均值长 :男 62 .3 0± 3 .87mm ,女 5 7.69± 4.2 0mm。结论男、女牙槽嵴顶至下颌管上缘距离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男、女下颌管长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男大于女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锥形束CT(CBCT)下颌第一、第二磨牙牙槽骨嵴顶至下颌神经管上缘的垂直距离为基准,计算曲面断层片(OPG)上下颌第一、第二磨牙处垂直距离放大率,并检验其稳定性。方法:对50例一侧下颌第一、第二磨牙缺失患者同时拍摄CBCT与OPG,分别测量两种图像上下颌第一、第二磨牙区牙槽嵴顶至下颌神经管上缘距离,计算OPG下颌第一、第二磨牙处放大率,并利用频数分布图进行分析。结果:和CBCT相比,OPG下颌第一磨牙处垂直放大率平均为25.27%,下颌第二磨牙处垂直放大率平均为17.55%,两处放大率均较稳定。结论:OPG下颌第一磨牙处和第二磨牙处垂直放大率不同,但均较稳定,可从OPG粗略估算下颌神经管上缘与牙槽骨嵴间实际距离。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上下颌骨后牙区颊侧在不同高度下的骨皮质厚度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为选择微植体支抗植入的最适位点提供理论依据,提高植入后的稳定性。方法: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患者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影像资料30例,测量上下颌骨尖牙远中到第二磨牙间根间区距牙槽嵴顶3、5、7 mm位点处骨皮质厚度,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下颌后牙区颊侧骨皮质厚度大于上颌(P<0.001),上颌在尖牙到第一磨牙间骨皮质厚度在距离牙槽嵴顶5 mm处最小,下颌及上颌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间颊侧骨皮质随距牙槽嵴顶增大而增大。结论:后牙区颊侧骨皮质厚度随前后向和垂直向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微植体支抗植入时应考虑这一因素,上颌尖牙到第一磨牙间应尽可能选择离牙槽嵴顶远或者尽可能近的位置,上颌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间及下颌后牙区应尽可能选择离牙槽嵴顶远位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观测下颌管在下颌骨内的解剖结构,为口腔医师开展牙种植术及牙槽外科手术等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的CBCT影像资料共339例,根据不同的年龄及性别进行分组,测量分析下颌管在下颌骨内的解剖结构和位置走行。  结果  下颌管距牙槽嵴顶、颊侧骨板、舌侧骨板及牙根根尖的距离在年龄和性别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下颌管距下颌骨下缘的距离在年龄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下颌管的解剖结构变异较大,在下颌骨中从远中向近中由舌侧向颊侧并逐渐靠近牙槽嵴顶走行;运用CBCT能够清晰的观测到下颌管在下颌骨内三维位置,对下颌骨外科手术及种植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大的临床指导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下颌管及相关结构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高  李德华  刘学 《当代医学》2009,15(1):40-41
目的研究国人下颌管的位置及其延续关系,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打磨30侧湿下颌骨标本,暴露下颌管并直接观察和测量。结果在第一和第二磨牙根之间,或在第二磨牙之下下颌管前端分为颏管和切牙管,切牙管在切牙之下为下颌管的继续,颏管在颏孔的后外侧转弯。颏管开口于颏孔,其管径为(216±0.70)mm,管长(3.99±110)mm。切牙神经管的管径为(1.74士0.23)mm,其下缘至下颌骨下缘的垂直距离为(950±1.40)mm,其始端对应颏孔前缘的水平距离为(352±071)mm。下牙槽神经的终末支颏神经和切牙神经分别走行与上述两管内。结论颏管和切牙管由下颌管发出,其内分别为同名神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制备免疫抑制模型的小鼠,分5组给药7天后,处死测定小鼠体重,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溶血空斑实验,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实验。结果姜黄素对免疫抑制小鼠的体重无影响,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增加B细胞产生抗体能力,姜黄素能够增强免疫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值。结论姜黄素具有调节免疫功能,对固有免疫和适应免疫均有一定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茶色素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28例老年高粘血症患者服茶色素每次2粒,3次/d,30d为1个疗程,服药前后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自身对照分析。结果:茶色素治疗后,降低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和全血比粘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0.01),降低全血还原粘度、体外血栓湿重和干重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浆比粘度、血沉、血沉方程K值、体外血栓长度和血小板粘附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茶色素对老年高粘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整体铸造在可摘义齿修复中,尤其在双侧游离缺失,对胎异常、邻牙,缺失间隙均异常情况下修复的效果.方法对临床1558例病人采取整铸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设计合理的卡环类型,设计为混合支持式或者牙支持式.结果整体铸造式的可摘义齿,符合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原则,有良好的固位,良好的稳定性,良好的支持,高质量的恢复牙的形态和功能.结论整体铸造在可摘局部义齿运用中,对口腔软硬组织健康的恢复有良好的作用,由于使用的带模铸造这一精密的铸造技术,加上义齿自身的优点,能够恢复牙的形态和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胆道镜对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10年住院的57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32例胆道镜手术患者和25例常规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残石率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胆道镜手术患者术后优良率为93.8%,术后残余结石发生率为15.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常规手术患者术后优良率...  相似文献   

15.
杨玲 《河北医学》2007,13(11):1271-1273
目的:研究福辛普利对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干预作用。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雌雄各半),按体重和性别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给予正常饮食,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干预组在给予高脂饲料的同时灌胃给予福辛普利(1mg/kg/d)。上述动物于第12周取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丙二醛(MDA)、NO水平以及SOD活性,并在光镜和电镜下对胸、腹主动脉血管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给药组动物血清TC、MDA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而NO水平以及SOD活性则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到给药组动物主动脉损伤轻于模型组。结论:福辛普利可降低胆固醇,缓解自由基损伤作用,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秋水仙素的浓度和处理时间对淋巴细胞染色体制备的影响。方法研究不同秋水仙素终浓度(0. 2μg/ml,0. 3μg/ml,0. 4μg/ml)在不同秋水仙素处理时间(6 h,8 h,10 h)作用下对染色体中期分裂相的影响。结果秋水仙素终浓度和秋水仙素处理时间的交互作用对分裂指数(F=11. 982,P=0. 000 0. 05)和分裂相合格率(F=4. 632,P=0. 004 0. 05)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简单效应分析和事后多重比较分析,0. 3μg/ml秋水仙素处理8 h后,染色体分裂指数和分裂相合格率均较高,分别为58. 8%和55. 8%。结论对秋水仙素终浓度和处理时间定量控制,试验重现性良好,染色体中期分裂相数目充盈,形态良好,染色体畸变分析更准确客观。  相似文献   

17.
“脑功复得”改善脑老化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中药合剂“脑功复得”口服液(以下简称脑功复得)对老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大脑皮素海马突触泡膜素(Synaptophysin,SY)、Tau-蛋白表达等的影响,探讨其延缓脑老化的功效及可能机制。方法:应用爬杆主动回避反应(Active avoidance reaction,AAR)将动物分为学习记忆正常组和障碍组,再随机分别设置对照组(普食)和实验喂药组(5ml/d,2月)。在此基础上进行AAR和多功能箱被动回避反应(Passive avoidance reaction,PAR)训练、突触体计数、突触泡膜素和Tau蛋白免疫组化染色(Immunocytochemistry,ICC)、凋亡细胞计数。结果:服用脑功复得2月后,AAR习得率明显提高、消退明显延迟、步入潜伏期(Step through altency,STL)明显延长、大脑皮质海马突触体计数明显增高、突触泡膜素ICC染色增强、Tau蛋白ICCi染色减弱、凋亡细胞减少。结论:通过动物实验说明从神经行为学和形态学指标看,提示脑功复得能够延缓脑老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噪声环境与职业者健康关系。方法分析近年来有关噪声对健康影响的研究成果。结果长期噪声环境下工作既可导致听力损伤,也可引发其它多系统的损害,甚至影响子代健康。结论噪声造成的机体损害,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噪声仍是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血液对人工心瓣膜作用的基础理论。方法①比较新型心瓣膜材料氧化钛(Ti-o)与现今临床试用的热解碳(LITC)理化特性;②体外血小板(PL)粘附试验;③放射性I125检测Ti-o与LITC表面纤维蛋白原(FIG)的吸附量;④乳酸脱氢酶(LDH)检测PL的吸附量;⑤动物犬股动脉内埋置,6个月后扫描电镜(SEM)比较吸附PL的形态和吸附量。结果 Ti-o属N型半导体,界面能近似FIG。体内、外对FIG与PL的吸附量明显小于LITC。SEM见PL变形及被吸附的量均小于LITC。结论心瓣膜置入后第一反应是血浆蛋白优先于PL被吸附,吸附的种类和数量决定于瓣膜的结构与成分,带负电荷的FIG与瓣膜间若存在较大的界面张力,又具有电子强交流,将FIG失去立体构象的稳定,FIGγ肽链C端上的PL结合位点被暴露,PL与FIG联结便发生凝血,与PL活性有关的膜糖蛋白GPⅡb/Ⅲa也取于瓣膜粘附的蛋白。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维吾尔族17~24岁青年学生500人(男250、女250)的手指指纹离解的出现频率。结果表明:十指有肤纹覆盖的任何区域均可出现嵴线离解现象,并且指纹嵴线离解典型者更多。者更多见于中间和远侧指节。男性嵴线离解的出现频率高于女性,性别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