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目的 本研究采用动物(新西兰兔)实验方法,探讨心肌缺血预处理(MI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观察AMI组(A组)与MIP组(B组)AMI后的室性心律失常,对两组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AMI后24小时内B组频发室性早搏的发生率明显小于A组(P<0.05),24h后B组行心内电生理检查VT诱发率明显小于A组(P<0.05).结论 在AMI的家兔模型,B组诱发VT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提示MIP可以减少AMI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IPC)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影响。方法63例初发AMI并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根据梗死前有无心绞痛症状分为IPC组和PC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结果IPC组小面积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于PC组,而大面积心肌梗死发生率低于PC组,且IPC组比PC组血清CPK峰值低,严重并发症及病死率均减低(P<0.05或P<0.01)。结论IPC具有保护心肌、缩小梗死范围、改善初梗患者近期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前24h内有缺血预处理(IP)现象患者的临床特点,对144例急性Q波心肌梗死病人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根据心肌梗死前有无典型的心绞痛发作分为两组:A组(IP组)45例,发病前24h内有典型的心绞痛发作;B组:99例,发病前24h内无典型的心绞痛发作结果。A组糖尿病的合并率低,胸痛的发生率高,多为下后壁梗死,心肌梗死面积、CK峰值、血糖水平、血总胆固醇水平、严重心衰及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明确肾脏短暂缺血预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观察单纯AMI组(A组)、和肾脏缺血预处理(RIP)组(B组)新西兰兔在AMI前后室性早搏发生率及QT间期离散度(QTd),并行心内电生理诱发室性心动过速(VT),对两组的指标进行比较,同时设置假手术组(C组)作对照.结果 3组在手术前心律失常及QTd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手术前后心律失常及QTd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AMI后,B组室性心律失常及QTd明显小于A组(P<0.01).结论 RIP可减少AM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 RIPC)对肝脏切除术患者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20例行肝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RIPC组:患者右上肢绑止血带,切皮即刻予以充气至压力达到26.6 kPa,维持5 min后放气至0 kPa,维持5 min,循环3次;对照组:切皮即刻右上肢绑止血带不予充气放气,维持30 min。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转氨酶升高及对照组中胆红素升高(P<0.05);术后第1天,RIPC组转氨酶与胆红素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IPC组肝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结论肢体RIPC可改善肝脏切除术患者术后短期肝功能的恢复,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
类似于心肌缺血预处理,目前发现多处组织器官短暂缺血可增强其自身及其他器官对缺血的耐受程度.例如肾脏、小肠和肢体的短暂性缺血对其他的自体组织器官,如心肌、脊髓、肝等也有保护作用,可减轻随后长时间缺血所致的组织器官损伤程度.由于这一保护效应发生于缺血预处理以外的组织器官,不同于经典的心肌缺血预处理,因此被称为远端缺血预处理(remote preconditioning).自1993年Przyklenk对其进行首次阐述以来,近几年有关远端缺血预处理的产生机制及效应器官的研究正日益增多.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威胁人类健康和引起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尽早、持久、充分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可以挽救更多存活心肌,改善患者预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i ntervenfion,PGI)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治疗效果好的优点^[1]。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7年10月开展了108例急诊PCI术治疗AMI,取得满意效果: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现将其术后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活素治疗急诊PCI术后BNP水平较高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128 例急性前壁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和新活素组(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凝、抗血小板、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及利尿剂等常规治疗,新活素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新活素(1~2 min 内匀速静脉注射负荷量1.5 μg/kg,然后以0.01 μg/(kg·min) 静脉匀速泵入持续72 h)。随访6个月,观察各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新活素组住院期间急性左心衰发生率(心功能≥Killip3级)较低(9.38% vs 21.88%,P<0.05),随访6个月时BNP较低(98.7±41.2 vs 465.4±46.8,P<0.05)、 6 min步行距离较长[(576.0±82.5)m vs (494.0±74.1)m,P<0.05]、左室舒张末径较小[(50.5±3.8)mm vs( 59.3±4.1)mm, P<0.05],左室射血分数较高[(54.7±16.9)% vs (46.2±18.6)%, P<0.05],而住院期间严重低血压(<90/60 mmHg)的发生率两组相当。 结论 新活素治疗能显著改善急诊PCI术后BNP水平较高的急性前壁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活素治疗急诊PCI术后BNP水平较高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128例急性前壁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和新活素组(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凝、抗血小板、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ARB)及利尿剂等常规治疗,新活素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新活素(1~2 min内匀速静脉注射负荷量1.5μg/kg,然后以0.01μg/(kg· min)静脉匀速泵入持续72 h)。随访6个月,观察各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新活素组住院期间急性左心衰发生率(心功能≥Killip3级)较低(9.38%vs 21.88%,P<0.05),随访6个月时BNP较低(98.7±41.2 vs 465.4±46.8, P<0.05)、6 min步行距离较长[(576.0±82.5) m vs (494.0±74.1) m,P<0.05]、左室舒张末径较小[(50.5±3.8)mm vs(59.3±4.1)mm, P<0.05],左室射血分数较高[(54.7±16.9)% vs (46.2±18.6)%, P<0.05],而住院期间严重低血压(<90/60 mmHg)的发生率两组相当。结论新活素治疗能显著改善急诊PCI术后BNP水平较高的急性前壁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肌缺血预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118例初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按梗死前48小时有无心绞痛发作分为两组,即A组为心肌缺血预处理组(有心绞痛发作69例),B组为无心肌缺血预处理组(无心绞痛发作49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近期预后。结果 A组梗死部位多为单一部位,有46例(占66.7%),而B组多为复合部位,有22例(占44.9%),P〈0.05;A组血清心肌酶(CPK、LDH、AST)峰值比B组明显降低(P〈0.01);心电图显示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A组比B组低(P〈0.05);临床上A组发生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者比B组低(P〈0.05);AMI发病后2周内病死者A组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心肌缺血预处理(即梗塞前心绞痛)是一个具有重要价值的保护机制,它有利于保护心肌及心功能,也.可明显减少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减少近期病死率,有利于改善AMI患者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女性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与男性的临床差异。方法连续收集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2006年1月-2008年1月期间因STEMI并行PCI治疗的患者240例,将其分为女性组(n=59,24.6%)和男性组(n=181,75.4%),回顾性分析两组的危险因素、就诊时间、急诊PCI比例、冠状动脉病变、心力衰竭和住院死亡率情况。结果与男性组相比,女性组发病年龄明显较大[(72.4±8.7岁)比(64.8±11.3岁),P〈0.001],合并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比例高(分别为40.7%比27.1%和57.6%比39.8%,P〈0.05)。女性组就诊时间比男性组要迟(女性组均值为42.2h,中值为16.0h,四分位数间距为62.0h;男性组均值为27.9h,中值为7.0h,四分位数间距为21.0h,P〈0.01),急诊PCI比例比男性组少(35.6%比58.0%,P〈0.01)。在冠状动脉病变上两组差异无显著性。而在心力衰竭和住院死亡率上,女性组也比男组性高,但差异无显著性(分别为23.7%比13.9%和13.4%比7.2%);经调整年龄、就诊时间、糖尿病、高脂血症和急诊PCI比例后等因素后,住院死亡率性别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和男性相比,女性STEMI患者年龄大、危险因素多、就诊时间晚及急诊PCI比率低,心力衰竭和住院死亡率高。但就性别而言,住院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P=0.280)。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择期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左心室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首次发作AMI且发病24 h内未行静脉溶栓病人43例,其中行急诊PCI病人29例(急诊组),择期PCI病人14例(择期组)。分别于PCI术前和术后1、3个月,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2组病人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前后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各指标前后变化。结果:2组病人PCI手术成功率均为100%。与术前比较,术后1、3个月急诊组的LVEDD、LVESD、LVEDV、LVESV指标均下降(P<0.05~P<0.01),LVEF明显升高(P<0.01);择期组LVEDD、LVEDV、LVESV均下降(P<0.05~P<0.01),LVESD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EF明显升高(P<0.01)。2组病人术前LVEDD、LVESD、LVEDV、LVES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组病人术后1、3个月的LVEDD、LVESD、LVEDV、LVESV均低于择期组(P<0.05)。结论:急诊PCI可改善AMI病人左心室重构,抑制左室收缩功能进一步降低,对AMI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3.
王建国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0,35(5)
目的:探讨Apelin及胰岛素抵抗在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病中的相关性.方法:以42例单纯性肥胖儿童为研究对象,并以40例同期非肥胖性儿童为对照,检测Apelin水平及胰岛素抵抗(HOMA2-IR)的变化.结果:单纯性肥胖患儿Apelin水平(t=2.483,P=0.015)和HOMA2-IR(t=12.368,P=0.000 1)均较非肥胖患儿增高.Apelin水平与HOMA2-IR和BMI均呈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68(t=6.253,P=0.000 1)和0.754(t=5.641,P=0.004).Apelin与HOMA2-IR也与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病独立相关,OR值分别为1.416(P=0.017)和1.394(P=0.028).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血Apelin水平增高与患儿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6 ~ 12 h 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择期PCI
的术后心功能情况。方法 患者均在入院当天行心脏彩超检查,并于入院当日及每隔1 天监测血浆氨基末
端B 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Ⅰ(CTNI)。10 d 后再次行上述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 急
诊组出入院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比较无差异(P >0.05),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出院较入院下
降(P <0.05);择期组LVEDd 出院较入院增大(P <0.05),LVEF 出院较入院下降(P <0.05)。两组出入院
LVEDd、LVEF 的差值比较有差异(P <0.05)。急诊组NT-proBNP 峰值及CTNI 峰值均低于择期组(P <0.05)。
结论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6 ~ 12 h 行急诊PCI 术或择期PCI 术,术后近期心功能均会一过性下降,择期
组较急诊组下降更显著,提示患者发病>6 h 已无症状,行急诊PCI 术对患者术后心功能仍有积极作用,机制
可能与急诊PCI 术尽早恢复血运重建,更早、更多地挽救存活心肌有关。 相似文献
15.
16.
AMI患者PCI后血浆黏附分子表达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黏附分子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卡维地洛对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及其在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不应用p受体阻滞剂,n=30)和卡维地洛组(n=30)两组。于术后即刻、7d、3个月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动态检测CD11b、CD18、ICAM—1以及L—selectin的表达。结果两组患者接受PCI术后外周血黏附分子表达水平呈动态变化,卡维地洛组与对照组相比,CD11b、CD18、ICAM—1以及L—selectin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别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卡维地洛可降低AMI患者黏附分子表达水平,在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发生心功能不全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序贯入选2000~2007年收治的首次发生AMI并接受急诊PCI手术的患者730例,按Killip分级分为心功能不全组和心功能正常组,分别比较血压、血脂、肾功能、心肌酶等指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院内发生心功能不全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730例患者中院内发生心功能不全者251例,占34.38%.年龄、入院时的心率、CK-MB峰值、入院时血糖和∑STI是AMI患者院内发生心功能不全的相关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201(P=0.006)、1.172(P=0.042)、1.839(P=0.015)、2.111(P<0.001)、1.996(P=0.021),总回归方程的χ2值为26.227,P<0.001,模型预测的真实性为76.8%.结论:临床上可以通过对上述指标的定量评价识别AMI后发生心功能不全的高危患者,以便早期积极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术后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IABP支持下进行急诊PCI治疗的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46例为观察组,以同期收治未应用IABP支持下采用急诊PCI治疗的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32例为对照组,分别观察患者术前、术后3、7 d时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术前、术后2周、术后3个月时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及患者病死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AMI分类、病变位置、病变累及分支及置入支架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IABP时间平均为(84.12±34.74)h,2组术前CRP、TNF-α、IL-6水平及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 d时2组CRP、TNF-α、IL-6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VEF术后2周、3个月时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内病死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30.43%vs.56.25%,P<0.05)。结论合并心源性休克的AMI患者在急诊行PCI治疗时联合IABP治疗能明显降低术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左心室功能,降低术后近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运用一般资料问卷及心肌梗死多维度量表(MIDAS)对同期行PCI术及非PCI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在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3~6个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PCI组AMI患者出院时生活质量MIDAS评分分别与入院时、出院后3~6个月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非PCI组AMI患者出院时生活质量MIDAS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出院后3~6个月生活质量MIDAS评分与出院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PCI组与非PCI组AMI患者出院前后生活质量MIDAS评分变化幅度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PCI术与非PCI术均可显著提高AMI患者住院期问的生活质量,但PCI术提高生活质量的幅度高于非PCI术;PCI术可以提高AMI患者出院后3~6个月的生活质量,而非PCI术则对出院后3~6个月的生活质量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预处理联合冠状动脉介入(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术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PCI 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rh-BNP 预处理联合PCI 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室重构指标、心功能指标及血清相关指标值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后3 个月的左室
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重量指数、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及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值低
于对照组患者(P <0.05),而左室射血分数、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流速/ 心房收缩期流速值高于对照组患者
(P <0.05),观察者患者手术后血清氨基末端B 型利钠肽前体、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及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 PCI 术前rh-BNP 预处理可以增强AMI 患者的心功能,有助于远期治疗
结局的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