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力学分析法,对比分析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正常时和缺失后膝关节半月板前角、体部和后角的应力变化。方法:构建并运用胫股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ACL正常时和缺失后膝关节在伸直位、15°和30°屈曲位的运动状态,并在股骨上施加700 N轴向载荷和134 N后向载荷,比较ACL正常时和缺失后内、外侧半月板前角、体部和后角各自的应力分布变化。结果:当ACL缺失后,在膝关节伸直时,内侧半月板前角的应力比正常膝增加100.7%,大于外侧半月板前角的应力增幅(30.7%);在15°和30°屈曲位时,内侧半月板后角的应力分别比正常膝增加36.4%和59.7%,而外侧半月板后角的应力增加不明显;除了外侧半月板体部的应力在膝伸直位比正常膝增加39.5%以外,内、外侧半月板体部的应力变化不明显。结论:ACL缺失对半月板各部分应力的影响并不相同,其主要导致内侧半月板前角和后角的应力分别在膝伸直位和屈曲位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
3.
三维有限元分析是生物力学诸多研究方法中的一种,为膝关节生物力学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在膝关节相关研究中应用广泛。由于膝关节复杂的解剖结构及独特的运动性能,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膝关节的生物力学研究易近乎真实。本文就运用三维有限元法辅助指导胫骨和股骨隧道的定位、设定移植物预牵张力大小、分析前交叉韧带缺失对膝关节的生物力学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和发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性前交叉韧带(ACL)断裂合并内侧副韧带(MCL)损伤时,内侧半月板(MM)、外侧半月板(LM)损伤的发生率及其相互关系。方法:1988年5月至2005年12月,对96例急性ACL断裂合并MCL损伤的患者进行膝关节镜检查,同时对合并的半月板损伤情况进行统计。按照MCL损伤程度分为Ⅰ度损伤组(5例)、Ⅱ度损伤组(21例)和Ⅲ度损伤组(70例);按照是否手术修补MCL分为手术组(51例)和非手术组(45例)。结果:在Ⅰ度、Ⅱ度和Ⅲ度损伤组中,MM和LM的损伤发生率分别为0和60%、4.8%和71.4%、17.1%和54.3%。在所有患者(手术组(非手术组)、非手术组和手术组中,MM和LM的损伤发生率分别为13.5%和58.3%、4.4%和62.2%、21.6%和54.9%。除Ⅰ度损伤组(P=0.05)外,其它各组中LM损伤发生率均显著高于MM(P<0.01)。结论:急性ACL断裂合并MCL损伤时,外侧半月板较内侧半月板更易受到损伤,这种三联损伤多是ACL、MCL和LM的联合损伤。 相似文献
5.
前交叉韧带断裂后半月板和软骨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前交叉韧带 (ACL)断裂所致的膝关节不稳对关节半月板及软骨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 1992~ 2 0 0 2年间收治的 4 8例ACL断裂患者半月板和软骨损伤的分布、程度、发生率与伤后不同时段的关系。 结果 半月板损伤率从急性期组→亚慢性期组→慢性期组分别为6例 (5 5 % ,6 11)、13例 (6 8% ,13 19)、17例 (94 % ,17 18)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各组中内侧半月板损伤率明显高于外侧半月板 ;慢性期组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 10例 (5 6 % ,10 18) ,是该期半月板损伤的主要类型 ;亚慢性期、慢性期组内髁软骨损伤率明显高于外髁 ;随病程延长软骨损伤程度加重 ,至慢性期组 ,Ⅲ度软骨损伤达 32处 (6 8% ,32 4 7) ;内髁软骨损伤与内侧半月板并内髁软骨损伤发病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而外髁软骨损伤与外侧半月板并外髁软骨损伤发病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结论 ACL断裂后可并发半月板及软骨损害 ,并随病程延长而加重 ,ACL损伤后胫骨向前半脱位和过度内旋是造成内髁软骨损伤的主要原因 ,而外髁软骨损伤主要是由于外侧半月板损伤所致。 相似文献
6.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7,(10)
目的:比较单侧单纯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断裂和ACL断裂合并半月板损伤患者的三维步态特征,分析ACL断裂继发膝骨关节炎的可能机制,为制定ACL断裂康复方案以及膝关节炎防治提供依据。方法:3组受试者分别为单侧单纯前交叉韧带断裂组(ACL组)、合并半月板损伤的前交叉韧带断裂组(ACL+M组)、健康对照组(C组),每组各13名,同步采集步行过程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计算膝关节的三维角度和关节净力矩。结果:(1)ACL+M组和C组的屈膝角度峰值均大于ACL组(均P=0.001),但ACL+M组和C组间无显著差异(P=0.847)。(2)健侧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垂直地面反作用力第1峰值、水平向后地面反作用力峰值、内源性伸膝力矩峰值显著大于患侧(P=0.006,P=0.001,P<0.001,P=0.001)。(3)ACL+M组产生的膝外展力矩峰值大于ACL组和C组(P=0.045,P=0.014),ACL组和C组之间的膝外展力矩峰值无显著差异(P=0.616)。结论:ACL断裂患者健侧受到的地面反作用力大于患侧,这种受力不均衡改变了下肢受力模式,长期持续会增加ACL断裂者发生膝骨关节炎的风险。与单纯ACL断裂患者相比,合并半月板损伤的ACL断裂者产生较大的内源性膝外展力矩,可能是发生膝骨关节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采用损伤的外侧半月板重建前交叉韧带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临床资料患者男,23岁,战士。于2月前训练时扭伤右膝关节,当即患膝剧疼,肿胀,不能行走。X线片:膝关节正常。浮骸试验(+),关节腔穿刺抽出血性积液80ml,1周后因关节肿痛不减,行走不稳,患膝再次损伤人院治疗。检查所见:患膝中度肿胀,浮骸试验(+),前抽屉征),Mcmurray征(+),股四头肌明显萎缩,右大腿周径<左3cm,行走失稳,时有失控间脱出现。行硬膜外麻醉,取膝前内侧人路,切口起自骸骨上方7cm,股四头肌内侧缘处,弧形绕过骸骨内侧,止于腔骨粗隆。关节腔探查所见,外侧半月板前角呈纵形裂伤,前交叉韧带中下段处… 相似文献
8.
探讨半月板边缘部垂直撕裂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半月板边缘部垂直撕裂对诊断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关节镜证实的149例半月板撕裂的膝关节MRI结果,判断半月板撕裂的形态、位置以及前交叉韧带的情况.结果 149例半月板撕裂膝关节中,34个膝关节共36个半月板撕裂(其中2个膝关节内、外侧半月板同时撕裂),MRI显示为半月板边缘部垂直撕裂类型,其中29个膝关节同时伴有前交叉韧带损伤.其余115个膝关节,MRI显示为其他半月板撕裂类型,其中49例膝关节同时伴有前交叉韧带损伤.膝关节半月板边缘部垂直撕裂类型与其他的半月板撕裂类型比较,其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85.3%及42.6%,两者间具有显著性差异(χ2=19.2,P<0.01).半月板边缘部垂直撕裂提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似然比分别为37.2%、93.0%和5.3.结论半月板边缘部垂直撕裂大部分合并有ACL损伤. 相似文献
9.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6,(8)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后倾角对前交叉韧带及膝关节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选择一名健康志愿者行左侧膝关节CT及MRI扫描,测量胫骨平台后倾角为7°。将扫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获得骨、软骨、半月板、韧带等结构的三维模型,然后利用Geomagic对图像进行修饰,再导入Solidworks软件中建立伸直位膝关节三维模型。利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2°和12°两种不同后倾角的膝关节三维模型。在建立三组膝关节伸直位模型后,每组模型再分别建立屈膝30°和90°的模型。将膝关节不同三维有限元模型导入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中,给予加载负荷进行计算分析:伸直位模型胫骨固定,股骨侧给予施加1150 N的垂直负荷;屈膝30°模型胫骨固定,股骨施加750 N垂直负荷及10 N·m的外旋负荷;屈膝90度模型股骨侧固定,胫骨侧施加134 N的前向负荷。在各模型中分析ACL及胫骨-股骨的相对位移。结果:计算机三维有限元分析显示,在伸膝状态下,ACL承受的张力随着胫骨后倾角的增加而增加:PTS为2°时ACL张力为12.195 N,7°时为12.639 N,12°时为18.658 N;胫骨-股骨相对位移:PTS为2°时为2.735 mm,7°时为3.086 mm,12°时为3.881 mm。在屈膝30°的模型中,前叉韧带所承受的最大张力如下:2°时为24.585 N,7°时为25.612N,12°时为31.481 N;胫骨-股骨位移为:2°时为5.590 mm,7°时为6.721 mm,12°时为6.952 mm。在屈膝90°的模型中,前叉韧带所承受的最大张力如下:2°时为5.119 N,7°时为8.674 N,12°时为9.314 N;胫骨-股骨位移为:2°时为0.276 mm,7°时为0.577 mm,12°时为0.602 mm。结论:在膝关节承受应力时,随着PTS的增加,ACL承受的张力和胫骨-股骨之间相对位移都随之增大,较大的PTS可能是ACL损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关节镜下同时修复重建前交叉韧带合并半月板损伤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同时修复重建前交叉韧带 (ACL)合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4 8例患者全部在关节镜下完成ACL、半月板损伤的修复重建术。术前临床症状、体征包括 :膝关节行走痛 4 1例 ,膝关节不稳定感 36例 ,关节交锁史 8例 ,Lachman试验阳性 4 5例 ,前抽屉试验阳性 38例 ,外侧轴移试验阳性 2 4例。半月板损伤采用系列导管下特制长缝合针由内向外缝合法修复 ;ACL损伤修复采用半腱肌、股薄肌 ,闭合拉出微型钢板法重建 ,术后采用康复治疗。 结果 本组随访 13~ 6 5个月 ,平均 2 7个月。 1例剧烈活动后膝关节胀痛 ,2例活动受限 2 0° ,其余关节功能正常。Lyshlom膝关节评分 ,术前 5 8± 9,术后 95± 5 (P <0 .0 1)。 结论 关节镜下同时修复重建ACL、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显著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9,(8)
目的:探究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撕裂伴有或不伴外侧半月板后角根部(lateral meniscus posterior root,LMPR)损伤对膝关节前外旋转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连续收治的ACL撕裂并接受韧带重建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关节镜探查结果将全部病例分为两组,研究组纳入ACL撕裂合并LMPR损伤病例(ACL+LMPR组),对照组纳入单纯ACL撕裂病例(ACL组)。研究组根据术前核磁中半月板股骨韧带(meniscofemoral ligament,MFL)信号是否消失进一步分为两个亚组,损伤者纳入MFL-亚组,完整者纳入MFL+亚组。比较组间人口学数据、病史资料及膝关节稳定性差异,膝关节稳定性评估包括:Lachman试验、KT-1000侧侧差值、轴移试验以及胫骨前移。结果:LMPR合并损伤率在伤后时间超过6周后显著上升(P=0.048)。与单纯ACL撕裂患者相比,ACL撕裂合并LMPR损伤患者的高度轴移阳性率显著升高(P<0.001),胫骨前移显著增加(P=0.001)。MFL损伤与否对膝关节稳定性无进一步影响。结论:对于ACL撕裂同时合并LMPR损伤的患者,其膝关节动态及静态前外旋转稳定性均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