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些年来,随着人体肠道微生物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抑郁症的影响逐渐走入大众视野,微生物-肠-脑轴理论应运而生。色氨酸代谢可在微生物-肠-脑轴的多个水平上发挥重要调节作用。运动通过影响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及多样性、内分泌系统、自主神经系统以及免疫系统等发挥抗抑郁的效果,而这一过程与色氨酸代谢及其产物具有高度相关性,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本文主要对运动与微生物-肠-脑轴、色氨酸代谢及抑郁之间复杂作用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与更多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肠道微生物在防治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逐渐引起关注。研究发现,中枢神经系统和肠道之间存在双向通信,即“微生物群-脑-肠轴”。“微生物群-脑-肠轴”是指肠道微生物群通过特殊的信号传导途径影响大脑神经元功能,从而影响大脑的生理、行为和认知功能。因此,益生菌在神经发育及防治神经系统疾病中具有潜在价值。然而,更深入的研究还需了解肠道共生菌的组成、剂量、服用时机及安全性,同时还应考虑患者对共生菌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3.
肠道微生物与抑郁症的发病关系密切,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短链脂肪酸(SCFA)是膳食纤维和抗性淀粉等植物多糖在肠道微生物介导下发酵产生的代谢产物,主要由乙酸、丙酸、丁酸组成,在微生物-肠-脑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SCFA不仅可调节肠道能量代谢,还可通过血脑屏障、免疫途径、内分泌通路及迷走神经等缓解抑郁症。SCFA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国内SCFA干预抑郁症的报道较少。本文综述了SCFA对抑郁症的作用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可引发机体包括心肺、胃肠道、骨骼肌、神经内分泌系统等在内的多器官的应激反应,影响其物质能量代谢、免疫、氧化应激和内分泌等功能,从而降低运动机能。益生菌作为一种天然、安全、方便的营养补充剂,是近年来生物医学健康领域的研究热点。大量研究表明,补充益生菌通过脑-肠轴和肌-肠轴改善机体健康,也可能改善运动机体的应激反应和运动机能。本文综述补充益生菌对运动机体物质能量代谢、肠道屏障、免疫、氧化应激、神经内分泌功能和健康状态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组织器官之间的协调互作是机体维持能量代谢稳态的重要前提,而肠道菌群作为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菌群紊乱引起的肠-肝轴、肠-脂肪轴失衡是导致机体肥胖、2型糖尿病、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其机制可能与肠道屏障功能受损相关.运动可促进机体能量代谢,已成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手段.现已证实,运动也是影响...  相似文献   

6.
肌减症(sarcopenia)是随年龄增加而出现的骨骼肌进行性质量、力量和功能下降的一种综合征。肌减症在降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同时还增加了社会负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肌减症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因此,有效预防、逆转或延缓肌减症的发生发展刻不容缓。最新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骨骼肌代谢稳态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即“肠-肌轴”假说。而运动可有效调节肠道菌群的成分和结构,并对骨骼肌功能产生影响。因此,本文以肠道菌群失调参与机体炎症、氧化应激反应等过程为切入点,对肠道菌群失调与肌减症发生的可能机制展开论述,旨在明确肠道菌群对肌减症发病的影响、分析肠道菌群在介导运动干预改善肌减症中的潜在作用,以期为运动防治肌减症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应激是机体受到内外环境刺激时产生的非特异性反应,参与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胃肠病、焦虑及抑郁等诸多身心疾病的发生发展,是非战斗减员的主要原因.肠道微生态可通过肠道菌群-肠-脑轴调节机体代谢、免疫及神经系统的发育及功能,影响机体健康及行为,其构成及功能与应激相关疾病的相互作用正逐渐被揭示.肠道微生态的干预及调节或可成为预防...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肠道菌群对精神疾病的显著影响是医学和神经生物学研究的热点方向,肠道菌群-肠-脑轴的异常被证实在抑郁症发病与病理生理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但精细机制仍需深入研究.该文综述了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对抑郁症相关神经递质(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谷氨酸、γ-氨基丁酸等)的影响,从而探讨肠道菌群与抑郁症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脑-肠轴可通过心理-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在IBD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MRI来观察及研究IBD患者的脑结构及脑功能异常,特别是脑功能异常的观察,有利于更深层次地理解IBD的发病机制,并从神经方向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可能有效减轻肠道炎症或缓解腹痛症状。  相似文献   

10.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胃肠道摄入是人体获取碘的主要途径。肠道包含的万亿数量级的微生物对于人体物质能量代谢及基因信息调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肠道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可通过循环系统作用于甲状腺(即"肠-甲状腺轴"), 对甲状腺的碘代谢进行潜在调控。该文综述了肠道微生物对肠内碘摄取的影响及其对甲状腺细胞表面钠/碘同向转运体(NIS)表达及活性的调控, 探讨了肠道微生物参与甲状腺碘代谢的潜在调控机制。肠道微生物影响甲状腺碘代谢的直接因素包括脂多糖、短链脂肪酸、微生物肽段或蛋白质等, 通过影响核因子kappa B通路、参与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或抗原抗体反应等方式影响甲状腺NIS的表达或活性;间接因素包括肠道微生物改变细胞内环境, 从而通过调控甲状腺特异转录因子的水平及调节促甲状腺激素及其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等方式影响甲状腺细胞内外碘离子的转运。  相似文献   

11.
糖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垂体-性腺(HPG)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激对生殖内分泌系统的影响非常复杂,其作用机制研究也极其困难。为此,我们从应激的后继环节——高浓度的糖皮质激素(GS)着手,综述了近年来GS对代表生殖功能状态的主要轴——下丘脑-垂体-性腺(HPG)轴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藉此探讨应激所致HPG轴功能紊乱的机制,为调节生殖内分泌系统功能策略的制定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放射性肠损伤(RIII)是腹盆腔肿瘤放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严重影响着癌症患者的后续治疗计划和幸存者的生活质量,其患病人数已远超炎症性肠病,亟需有效的防治措施。已有大量研究结果证明,RIII与肠道微生物群失调相关,而粪菌移植(FMT)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肠道微生物群的丰度和多样性,可以作为RIII治疗中的潜在方法。笔者着重综述了肠道微生物在RIII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以及FMT在RIII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认知是人脑接受外界信息,经过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心理活动,从而获取或应用知识的过程。认知功能障碍是指记忆、语言、视空间、执行、计算和理解力等方面中的一项或多项功能受损,影响个体的日常或社会能力。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逐渐增高,目前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的生物学标志物已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紊乱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密切。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TMAO)在认知功能障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TMAO与认知功能障碍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4.
代谢综合征已成为威胁全球的公共健康问题。大量实验证明,肠道菌群可通过调节宿主脂肪吸收存储相关基因影响宿主能量平衡,肠道菌群结构失调会导致宿主血液内毒素增加,诱发慢性低度炎症,致使胰岛素抵抗;适宜运动可有效干预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帮助机体建立健康菌群。运用元基因组学、微生物分子生态学和代谢组学方法,揭示与代谢综合征相关的肠道菌群结构失调,鉴定出代谢综合征相关的特定细菌类群及功能,使得通过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运动干预防治代谢综合征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胃肠道摄入是人体获取碘的主要途径。肠道包含的万亿数量级的微生物对于人体物质能量代谢及基因信息调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肠道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可通过循环系统作用于甲状腺(即"肠-甲状腺轴"),对甲状腺的碘代谢进行潜在调控。该文综述了肠道微生物对肠内碘摄取的影响及其对甲状腺细胞表面钠/碘同向转运体(N...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述了运动应激对肠道黏膜屏障影响的研究进展,包括肠道黏膜表面的细胞和分子防御机制、大强度运动对肠道屏障的损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中小强度运动对肠道屏障的影响,并对目前研究中仍不明确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随着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关于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越来越多。肠道微生物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ion bowel disease,IBD)的发病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IBD患者肠道微生物数量、种类和丰度均会发生变化,同时伴随其相应代谢产物变化,继而引起黏膜屏障受损、免疫和炎症反应,使部分肠内微生物和代谢物转移至循环中,引发微弱的全身炎症。  相似文献   

18.
乳糜泻(CD)的病理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由环境因素触发遗传易感个体肠道内的炎症反应所致.近年研究表明,CD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异常及肠道微生物改变等多因素的协同作用,可导致肠道内环境稳态失衡,进而加重疾病严重程度.去麦胶饮食配合益生菌等药物的治疗,能调节肠道微生物群,有利于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修复,可有效缓解CD患者的...  相似文献   

19.
脊髓损伤严重影响患者胃肠功能并引发肠道菌群失衡, 导致脊髓神经炎症加剧。近年来, 随着"肠道菌群-肠-脑"轴理论的提出, 肠道菌群在中枢神经与胃肠系统中的调节作用逐渐得到重视。尽管已有相当多的研究从不同角度关注脊髓损伤患者肠道菌群特征对脊髓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 但当前以肠道菌群为干预靶点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模式繁多, 仍缺乏统一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笔者就脊髓损伤患者肠道菌群特征及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治疗方法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为脊髓损伤的临床救治与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成为多种恶性肿瘤重要的治疗药物,可显著改善肿瘤患者的预后,然而相当一部分患者不能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中获益。肠道微生物与机体免疫状态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影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抗生素的使用在其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作者综述肠道微生物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相关研究现状,探讨提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肿瘤疗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