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PDTC和AG490 3种化学小分子对补体旁路激活致人微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反应相关黏附分子表达的干预作用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补体旁路激活产物作用于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EC)。TB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丙二醛(MDA)的浓度,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可溶性黏附分子ICAM-1、VCAM-1、E-selectin的表达,并采用多个浓度的Res、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PDTC和JAK2信号通路抑制剂AG490预处理内皮细胞,研究3种抑制剂对细胞氧化水平和黏附分子表达的干预作用。利用Western blot检测补体旁路激活产物作用于内皮细胞对NF-κB p65磷酸化的影响及3种抑制剂的干预作用。结果 HMEC受补体旁路激活产物刺激后,导致细胞培养上清中MDA浓度升高,NF-κB p65磷酸化和黏附分子ICAM-1、VCAM-1和E-selectin的表达上调。Res可降低细胞培养上清中MDA的浓度。Res、PDTC和AG490能抑制NF-κB p65的磷酸化。Res与PDTC能抑制内皮细胞黏附分子ICAM-1和VCAM-1的表达,对E-selectin的表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AG490能够明显抑制上述3种黏附分子的表达。结论 Res、PDTC和AG490对补体旁路激活产物致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上调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与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而JAK2可能是一个更重要的调控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补体旁路激活致微血管内皮细胞纤溶凝血相关分子表达的变化及干预。方法采用眼镜蛇毒因子激活血清补体旁路途径。将旁路活化的血清作用于人微血管内皮细胞,通过ELISA检测多个时间点细胞培养上清中Pselectin、VWF、t-PA、PAI-1、TF、TM的表达,采用NO试剂盒检测NO水平,并进一步研究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PDTC)、白藜芦醇对以上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微血管内皮细胞经补体旁路活化产物刺激后,P-selectin、VWF的表达快速上调,其高峰时间为15 min,而纤溶功能分子t-PA、PAI-1也随后出现持续上调表达,与凝血功能相关的组织因子TF的表达水平持续上调,而血栓蛋白TM及NO的表达下降。PDTC、白藜芦醇对P-selectin、VWF、t-PA、PAI-1、TF上调表达具有抑制作用,对NO下调表达具有干预作用。而白藜芦醇能使TM的表达进一步下调。结论补体旁路活化产物会导致微血管内皮细胞纤溶凝血功能相关分子表达的变化,而PDTC、白藜芦醇对此种变化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川芎嗪(TMP)对补体旁路激活致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EC)炎症反应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以眼镜蛇毒因子(cobra venom factor,CVF)来激活正常人血清的补体旁路,用激活产物作用于HMEC,作用前加入不同浓度TMP预处理细胞,然后将细胞暴露在该激活产物中,采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可溶性黏附分子(ICAM-1、VCAM-1、E-selectin)和炎症介质(IL-6、TNF-α)的含量变化;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测定NF-κB核内转录活性。结果 HMEC受补体旁路激活产物刺激后,引起黏附分子和炎症介质的表达上调,以及NF-κB核内转录活性的上调。不同浓度的TMP对上述炎症反应相关指标的上调均有干预作用,且表现出剂量依赖性。结论 TMP对补体旁路特异激活HMEC炎症反应有明显的干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的核内转录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补体旁路途径激活诱导人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活化及其干预作用。方法采用CVF特异激活血浆补体旁路途经。将VSMC与补体旁路激活产物共同孵育,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MTT法分别检测细胞形态变化和增殖活性,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E-selectin、ICAM-1和VCAM-1含量,Western blot检测p-NF-κB p65、IKK和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检测NF-κB p65转录活性,采用PDTC对上述指标的变化进行干预。结果补体旁路激活导致VSMC增殖活化,上调表达E-selectin、ICAM-1和VCAM-1,其中ICAM-1和VCAM-1含量在6 h达到高峰,E-selectin在12 h出现明显上调;VSMC经补体旁路激活产物刺激后,NF-κB p65磷酸化明显增加,NF-κB p65核内转录活性升高,IKK和NF-κB p65蛋白表达上调,PDTC对上述相关指标的变化有明确的干预作用。结论补体旁路激活可导致VSMC增殖活化,其机制与NF-κB信号通路活化有密切关系,且NF-κB抑制剂PDTC对其增殖活化具有明显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绿原酸及其代谢产物咖啡酸和阿魏酸对补体旁路激活导致人微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反应相关分子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眼镜蛇毒因子激活人血清补体旁路,将补体旁路激活产物作用于人微血管内皮细胞,分别取不同时间点的细胞培养上清,采用ELISA方法检测ICAM-1、IL-6、IL-8、t-PA、PAI-1的含量;采用不同浓度的绿原酸、咖啡酸、阿魏酸预处理内皮细胞,然后将细胞暴露于补体旁路激活产物,检测不同时间点细胞培养上清中ICAM-1、IL-6、IL-8、t-PA、PAI-1的含量变化。结果补体旁路激活产物作用于人微血管内皮细胞后,引起ICAM-1、IL-6、IL-8、t-PA、PAI-1的表达上调。50、100、250μmol·L~(-1)的绿原酸、咖啡酸、阿魏酸对ICAM-1、IL-6、IL-8、t-PA、PAI-1的上调表达均有干预作用,其中对ICAM-1和IL-8的干预作用最明显。咖啡酸表现出最好的干预作用,其次为阿魏酸。结论一定浓度的绿原酸、咖啡酸、阿魏酸能有效抑制补体旁路激活引起的人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ICAM-1、IL-6、IL-8、t-PA、PAI-1的上调,提示绿原酸、咖啡酸、阿魏酸对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补体旁路的过度激活对体内纤溶、凝血及血小板的影响。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眼镜蛇毒因子(CVF)造成大鼠体内补体旁路的过度激活。检测大鼠给药前和给药后多个时间点血样的补体活性、t-PA、PAI-1、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P-selectin、PF-4、β-TG、血小板数量及聚集活性的变化,并检测小鼠静脉给予CVF后其尾部出血时间的变化。结果大鼠注射CVF后,血清补体活性在1h内基本消失。t-PA和PAI-1含量在1h内有明显增加,在48 h时间点t-PA/PAI-1比值有明显下降(P<0.01);PT、APTT、TT均略有变化,而血浆FIB含量明显下降;补体旁路的过度激活导致血中P-selectin、PF-4、β-TG明显上调,血小板数量明显减少,凝血酶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被明显抑制,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只受到轻微影响。小鼠尾部出血时间在1 h时明显缩短。结论补体旁路的过度激活能明显影响体内凝血功能,导致血液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比较宽体金线蛭和菲牛蛭抗凝血酶活性及对凝血途径的影响,为进一步揭示水蛭抗凝作用机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凝血酶滴定法、发色底物法 萃取 HPLC联合法测定水蛭对凝血酶的作用;同时采用凝固法测定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比较宽体金线蛭与菲牛蛭对不同凝血途径的影响。结果: 凝血酶滴定法的结果表明,不同水蛭的抗凝活性顺序依次为:菲牛蛭活体冻干品>菲牛蛭清水吊干品>>宽体金线蛭清水吊干品;发色底物法 萃取 HPLC法测定不同水蛭对凝血酶抑制作用的结果表明:不同水蛭水提取物对凝血酶的作用均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且菲牛蛭具有强烈凝血酶抑制活性,而宽体金线蛭在加入更高剂量时才表现出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较弱,菲牛蛭的抗凝血酶活性远远高于宽体金线蛭;不同水蛭样品均使APTT、PT、TT延长,但是菲牛蛭活体冻干品主要延长TT,清水吊干品主要延长APTT,而宽体金线蛭使APTT、TT延长更加显著。结论:宽体金线蛭和菲牛蛭对凝血酶及凝血途径的作用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香椿子正丁醇提取物的抗凝血作用,并阐明其抗凝血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凝固法检测急性高凝模型大鼠血浆复钙时间(R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Clauss凝固法检测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发色底物法检测蛋白C(PC)活性、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结果:香椿子正丁醇提取物中、高剂量组(10,20mg.kg-1)均能显著延长急性高凝模型大鼠RT、APTT(P<0.05);香椿子低、中、高剂量组均显著延长大鼠PT、TT(P<0.05),并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香椿子正丁醇提取物对大鼠血浆FIB含量、PC活性无明显影响,其中、高剂量组(10,20mg.kg-1)对大鼠血浆ATⅢ活性具有明显升高作用(P<0.05),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香椿子正丁醇提取物具有抗凝血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浆中ATⅢ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基因重组的新型多肽bg115-2体外对活化凝血因子X(FXa)的抑制作用、与酶结合的动力学特点及抗凝血活性.方法用发色底物法测定bg115-2的FXa抑制活性、特点和酶结合性质;用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试剂盒测定bg115-2对于大鼠血浆凝血时间的影响.结果bg115-2具有浓度依赖的FXa抑制活性,IC50为13.1×10-9mol·L-1,Ki为7.3×10-9mol·L-1;bg115-2对FXa的抑制活性随时间延长而增强;稀释反应混合物未使FX a的活性恢复;bg115-2可浓度依赖性延长APTT及PT,使APTT延长1倍的浓度为1.3×10-7mol·L-1,使PT延长1倍的浓度为3.0×10-7mol·L-1.结论bg115-2为一强活性的、慢结合的、不可逆的FXa抑制剂,具有较强的抗凝血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原矛头蝮蛇毒(PMV)及其组分作用于血液循环系统的部分生物学活性,进一步探讨其毒性机制。方法采用Sephadex G-75凝胶层析方法分离不同分子质量范围的蛋白组分FⅠ,FⅡ和FⅢ。贫血小板血浆调节富血小板血浆使血小板为3×1011L-1,血小板悬液分别与PMV,FⅠ,FⅡ和FⅢ0.03 g·L-1预孵育5 min,血小板聚集仪测定PMV及其组分诱导血小板聚集活性;PMV,FⅠ,FⅡ和FⅢ0.05 g·L-1分别与纤溶酶原0.1 U·L-1预孵育10 min,采用单一时间点测定和酶动力学测定PMV及其组分酶切发色底物S-2251的作用;将大鼠血浆与PMV,FⅠ,FⅡ和FⅢ1.0 g·L-1分别孵育5和30 min,测定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PMV,FⅠ,FⅡ和FⅢ10,50和250 mg·L-1处理微血管内皮细胞24 h,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存活;PMV,FⅠ,FⅡ和FⅢ0.1 g·L-1与含卵磷脂和不含卵磷脂的豚鼠红细胞悬液分别孵育不同时间,计算溶血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MV和高分子质量蛋白组分FⅠ(>71 ku)诱导血小板聚集率显著升高〔(61.0±5.8)%和(56.9±5.9)%vs(12.4±4.1)%〕(P<0.01)。酶切发色底物S-2251结果显示,PMV与中分子质量组分FⅡ(18~37 ku)具有酶切发色底物的作用(P<0.01)。PMV和FⅠ可引起血浆凝固。与对照组相比,FⅡ组分和低分子质量蛋白组分FⅢ(<10 ku)明显使TT,APTT和PT的时间延长(P<0.01)。PMV,FⅠ及FⅡ导致内皮细胞解离悬浮,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存活率下降,分别为(56.8±3.6)%,(71.6±3.8)%和(58.2±5.5)%。在无卵磷脂条件下,PMV和FⅡ可缓慢地引起红细胞轻度溶血;在卵磷脂参与下,PMV和FⅡ引起豚鼠红细胞急剧溶血,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在0.5 min内溶血率从(17.7±1.0)%分别升高至(81.0±4.0)%和(81.0±1.0)%(P<0.01)。结论 PMV在体外表现出多方面的血循毒性质的活性,不同分子质量蛋白组分活性机制及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导致骨折风险增加。成人的骨量通过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和成骨细胞的骨形成作用来维持动态平衡,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理想策略是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和/或增强成骨细胞的骨形成功能。目前针对保护成骨细胞及增强其功能的骨质疏松疗法相对较少。因此,本文针对成骨细胞相关功能蛋白、各种细胞损伤机制(内质网应激、氧化应激、机械过载、微小RNA和长链非编码RNA的影响等)及骨质疏松的治疗与预防作一综述,以期为针对增强成骨细胞功能的骨质疏松治疗策略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PTEN和DNA含量与非小细胞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和DNA含量与NSCLC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PTEN在78例肺癌标本中的表达,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肺癌标本中DNA含量.结果:肺癌标本中PTEN蛋白总缺失率为42.3%,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肺癌表达缺失率分别为52.1%和26.7%(P<0.05),其表达缺失率随TNM分期增加而上升,分期越晚表达缺失率越高.PTEN缺失率高者生存时间短.DNA指数(DI)的分布范围在1.04~1.93.异倍体肿瘤24例,DI值随TNM分期增加而增加(P<0.05),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结论 肺癌组织中PTEN的表达与肺癌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肺癌细胞DNA含量与肺癌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检测PTEN蛋白表达和DNA含量将有助于判断肺癌的转移及预后.  相似文献   

17.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alkaloids of A. Vasica has been studied with change of season. The study also resulted in the detection of glycosides and N-oxides of vasicine and vasicinone.  相似文献   

18.
CD44与肿瘤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CD44是一种跨膜受体蛋白 ,属于黏附分子家族 ,可与透明质酸等配体结合 ,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之间的黏附。近年来发现CD44及其变异体在许多肿瘤细胞中异常表达 ,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患者的预后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因此 ,可作为一个辅助性指标预测肿瘤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