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韩东明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9,(4):84-85
目的:观察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0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PELD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3个月。统计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通过改良版腰椎MacNab功能评价两组患者的术后疗效,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估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下肢及腰部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2.00%)与对照组(8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腰部及下肢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LD治疗中老年LDH可缩短手术时间并减轻疼痛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共抽取30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来源时间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获得患者完整资料后进行分析.分组方式结合实际开展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15,髓核摘除术)与观察组(n=15,经皮椎间孔镜术),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缓解情况以及...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TED)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本院2019年8月-2020年9月收治的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展开研究,回顾病例,以不同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手术治疗,34例观察组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比手术指标、VAS、ODI、JOA.结果:... 相似文献
4.
1990年10月~2004年1月,我主管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其中有3例半年内不明原因再次手术,1例因活动过早,术后3d擅自下床解大便,再次出现手术部位疼痛加左下肢放射痛,转入遂宁市人民医院保守治愈,有17例术后随访3年无症状,有8例随访2年无症状,至今有12例不同程度存在腰(或腿)痛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与小切口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安全性.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共32例,是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按照红蓝双色球分配原则,其中16例患者接受小切口髓核摘除术视为对照组,另外16例患者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摘除术治疗方法视为实验组.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引起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多由椎间盘退行性变、腰部急性损伤、反复弯腰、扭转等慢性积累伤所致。髓核摘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之一。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0年2月共收治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髓核摘除术,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社区医学杂志》2016,(22)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1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小切口开窗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t=11.331,P0.05),观察组卧床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均优于对照组(t=14.245、5.688、33.101,均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55%,低于观察组的92.7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43,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经皮椎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不但能使临床治疗效果提高,而且还能降低患者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94年3月至1996年12月为2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施行234个腰椎间盘髓核切除术(PLD),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212 例术前均经临床、CT及X线摄片检查确诊,男152例,女60例;年龄21~68岁,平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 130例、15 4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分别选择椎板开窗、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及椎间盘镜 (MED)髓核摘除等术式治疗。结果 未发生切口感染及椎间盘炎 ;硬膜撕裂 8例 ,神经根挫伤 1例 ,马尾神经损伤 1例 ,经半年治疗肢体及二便功能恢复良好。经随访 116例 ,优良率 95 6 %。结论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术前诊断明确 ,选择恰当术式能够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合并腰椎柱滑脱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LDH合并腰椎滑脱患者68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单纯组和融合组各34例。单纯组给予开窗髓核摘除术,融合组给予融合术治疗,术后均卧床休息3~4周,随访6个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手术前后两组腰椎功能进行评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ODI评分单纯组(37.1±4.1)分,融合组(19.3±3.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融合术治疗LDH合并腰椎滑脱术后恢复效果好,是治疗LDH合并腰椎滑脱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并采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265例,通过回顾分析治疗过程,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Nakano改良标准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术前、术后7d、术后30d和术后180d的VAS评分分别为(7.27±1.34)分、(2.95±1.16)分、(1.52±1.04)分、(1.49±0.76)分,术后7、30、180d与术前VA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47.2±7.5)min,平均住院时间为7.8d。经治疗,优、良、可和差例数分别为209、45、11和0例,治疗优良率为95.85%。本组有2例患者术后过性下肢痛觉过敏,经对症治疗7~14d后得以恢复。患者整体恢复情况良好,未出现术后复发再手术、未发生神经根损伤,未出现术中大出血。结论: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有效避免创伤,具有出血少、恢复快、疗效好的优势,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等离子刀融切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08年8月,对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等离子刀手术系统对突出的腰椎间盘进行汽化消融成形术,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39例术后3天、4周、6个月获得随访,按改良的Macnab疗效评估标准,术后6个月优32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4.9%(37/39)。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操作简单、安全、创伤轻微,是治疗早中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研究经椎间孔镜个性化手术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8月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椎间孔镜个性化手术入路治疗。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VAS评分、ODI评估和Mac Nab评估,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Mac Nab评估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间孔镜个性化手术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提高手术效果,缩短患者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5.
《临床医学工程》2019,(7):883-884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椎间孔靶点扩大成形术治疗高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46例高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全麻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观察组行局麻经皮内镜下椎间孔靶点扩大成形髓核摘除术。比较两组的腰腿痛VAS评分、 ODI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天及术后1周,观察组的VAS评分、 ODI评分优于对照组(P <0.05)。术后6周及末次随访,两组的VAS及ODI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治疗优良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皮内镜下椎间孔靶点扩大成形术是治疗高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椎板开窗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疼痛VAS评分、功能障碍ODI评分以及手术优良率。结果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及O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手术优良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显著,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微创小切口椎间盘髓核摘除疗法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方法: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疗程结束后所有对象均进行调查研究,并对2组患者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微创小切口椎间盘髓核摘除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式有明显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过家益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4):58-59
目的:提高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水平,为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并经手术探查的150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CT诊断符合率为94.6%。结论: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09年12月行传统经后路腰椎间盘摘除术患者186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96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90例,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出院时,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负责对两组患者发放健康教育效果调查问卷,收集相关信息。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及相关技能的实施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较对照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中尿潴留、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短、平均住院费用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树立正确的认知理念和健康行为,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还能有效降低尿潴留、胃肠道反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健康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LDH)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该病疼痛性较重、病程较长,虽然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方法越来越完善,但仍有复发率高、术后并发症等问题。对高危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人群进行健康教育,以期降低该症及复发病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流行病学1 发病原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致病最基本因素是椎间盘的退变,当椎间盘退变到一定程度,在某种诱因的作用下导致椎间盘突出的发生。该症诱发因素尚未有明确定论,但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以下是导致椎间盘退变的几个主要因素:( 1 )过度负荷:实验证实[1 ] 脊柱负重1 0 0公斤时,正常的椎间盘间隙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