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五虎化栓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56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抽签的方法,分为3 组,最后综合组48 例、中药组49 例、康复组47 例进入统计分析.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康复组进行神经功能的康复训练,中药组加用自制药物五虎化栓丸,综合组应用五虎化栓丸+神经功能的康复训练,均跟踪观察60 天,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观察治疗前、治疗后60 天的神经功能缺损、FMA 及Barthel 评分.结果:中药组治疗后60 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和康复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 或P<0.01),治疗后60 天FMA 评分和Barthel 评分与治疗前和康复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 或P<0.01);中药组与综合组间疗效也有明显差异,综合组疗效优于中药组,(P<0.05).结论:五虎化栓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有显著促进作用,如结合早期康复训练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张相锋 《大家健康》2016,(10):70-71
目的:探讨“靳三针”疗法配合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脑病心病科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100例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联合组和康复组,各50例。联合组接受靳三针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康复组接受单纯康复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和上、下肢FMA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联合组患者ADL评分高于康复组(P<0.05);两组患者上肢和下肢FMA评分值均高于治疗前,联合组患者上肢和下肢FMA评分值高于康复组(P<0.01)。结论:“靳三针”疗法配合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效果更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5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康复组和针康组,每组15例。针刺组患者每日接受针刺治疗1次,康复组患者每日接受康复治疗1次,针康组患者每日接受针刺治疗与康复治疗各1次。3组每周治疗6 d,2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基础药物治疗。治疗前、治疗2周后和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Fugel-Meyer评估量表(Fugel-Meyer assessment scale, FMA)评价肢体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价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runnstrom量表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3组基于MBI评分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康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组和康复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3组患者FMA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针康组FMA评分升高程度显著大于针刺组和康复组(P<0.05)。治疗2、4周后,3组患者MBI评分均较前一时点显著升高(P<0.05),针康组MBI评分均显著高于针刺组和康复组(P<0.05)。广义评估方程分析结果显示:与针刺组比较,针康组在改善患者上肢、下肢Brunnstrom分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P<0.05),而康复组在改善患者上肢、下肢Brunnstrom分级方面无明显优势(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患者在上肢、下肢Brunnstrom分级的改善方面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 针刺结合康复疗法在改善患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促进瘫痪肢体康复等方面优于单纯针刺或单纯康复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针刺、推拿分别联合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疗效及Ashworth、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DS)评分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0年8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10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针刺组(40例)、推拿组(30例)和康复组(30例)。其中康复组仅给予康复训练治疗,针刺组给予康复训练联合针刺治疗,推拿组给予康复训练联合推拿治疗。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上、下肢Ashworth、ADL和NDS评分变化情况。  结果  针刺组总有效率(92.50%,37/40)高于康复组(63.33%, 19/30,χ2=10.513,P<0.05);但康复组与推拿组(86.67%, 26/30)、推拿组与针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3组患者上、下肢Ashworth评分、ADL评分及N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062、0.118、0.025、0.002,均P>0.05);相较于治疗前,3组治疗后上、下肢Ashworth及NDS评分均显著降低,ADL评分显著升高,且康复组、推拿组、针刺组依次更优(F=16.303、21.294、18.291、36.720,均P<0.05)。  结论  针刺和推拿分别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效果较好,且针刺联合康复训练疗效更佳,可有效缓解肢体痉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沈守赋 《中外医疗》2008,27(13):14-14
目的 探讨脑梗死偏瘫患者综合征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 脑梗死偏瘫患者122例随机分成康复组60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只进行药物治疗,康复组除进行药物治疗外,还给予康复治疗措施,观察两组治疗30d,90d后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结果 经过综合性康复治疗90d后,康复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为67.7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0d,90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程度康复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FMA提高程度康复组与治疗组相比有高度量著性差异(P<0.01).结论 综合性康复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恢复期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回医烙灸法结合康复易化技术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性瘫痪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35例和烙灸+康复组35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康复组接受康复易化技术治疗,烙灸+康复组在康复组基础上接受烙灸治疗。并于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后3个月,分别采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简式Fugl-Meyer(FMA)量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定疗效。结果上下肢评分与治疗前相比,烙灸+康复组FMA评分4周和3个月后明显增高(P<0.05或P<0.01);康复组治疗4周和3个月后也有明显增高(P<0.05);烙灸+康复组治疗4周后及治疗3个月后FMA评分均明显高于康复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4周和3个月后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或0.01);烙灸+康复组治疗4周和3个月后评分高于康复组(P<0.05)。结论烙灸结合现代康复,可以建立正常的运动功能模式,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减少或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远期疗效明显,且烙灸结合康复治疗所需费用少,患者及其家庭的负担较低,为疗法的推广使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基于Bobath理论技术穿插中医推拿手法对脑卒中恢复期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脑卒中恢复期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均给予康复护理、基本药物治疗及床旁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基于Bobath技术穿插常规运动疗法,治疗组患者应用基于Bobath技术穿插推拿手法。两组共治疗4周,评定两组治疗前后的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MAS评分、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患侧上下肢M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患侧上下肢MAS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基于Bobath技术穿插中医推拿手法可以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肌痉挛程度,其疗效并不优于基于常规Bobath技术的运动疗法,但能更好地改善患肢功能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眼针联合巨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观察。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3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眼针联合巨刺法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两组患者FMA评分、Barthel评分、Ashworth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4.8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FMA评分及Barthel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FMA评分及Barthel评分改善更为显著,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Ashworth评分均有所降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Ashworth评分降低更为显著(P0.05)。结论:眼针联合巨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可改善患者脑部病灶区域内血液运行,挽救缺血半暗带,协调患侧肢体平衡性,促进病后治愈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康复在脑梗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办法,分为神经康复组及对照组,治疗组84例,发病后如果生命体征平稳,疾病不再发展48 h后即进行正规神经康复治疗,2~3次/d,20~30 min/次,连续5周。对照组82例,单纯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未进行规范康复治疗。观察5周,采用FMA及Barthel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5周,治疗组的FMA及Barthel评比对照组明显提高(均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分别比对照组明显减低(均P<0.01)。结论:神经康复治疗可促进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改善和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研究应用社区远程康复系统对脑梗死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优势。方法对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7月出院后进行康复训练的脑卒中患者90例进行分组研究,每组45例对照组进入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出院后开展远程社区康复干预治疗,比较入组前、治疗后各时间段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自理生活能力情况。结果入组时观察组和对照组FMA评分比较无差异(P 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在治疗第2个月和第3个月均高于对照组FMA评分(P0.05);入组时观察组和对照组Barthel指数比较无差异(P 0.05),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在治疗第2个月和第3个月均高于对照组FMA评分(P0.05)。结论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脑卒中患者在家便能进行社区康复训练治疗,与传统康复机构比较患者康复效果更好,有利于脑卒中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