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VBAC)产妇的产时特点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和平院区VBAC的12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VBAC组),按1∶2配对病例对照设计,选择与VBAC产妇同时期分娩的重复性剖宫产(elective repeat cesarean section,ERCS)产妇244例(ERCS组)及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244例(对照组),比较3组产妇的母婴结局,分析VBAC组的产时特点。结果①ERCS组年龄最大、孕次最多,对照组年龄最小、孕次最少;对照组受教育程度高于其他两组;ERCS组孕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分娩前BMI高于其他两组;VBAC组孕期增重低于其他两组,入院时宫颈Bishop评分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VBAC组分娩孕周(38.47±1.82)周,低于对照组(P<0.05);VBAC组早产发生率最高、新生儿体重最低、巨大儿发生率最低(P<0.05);VBAC组产后出血量最多,对照组次之,ERCS组最少(P<0.05),VBAC组及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ERCS组(P<0.05);VBAC组、对照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均少于ERCS组(P<0.05);3组新生儿Apgar评分、转入NICU率、输血率、产褥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中均无产妇及新生儿死亡。③VABC组中自然临产率、阴道助产率、会阴侧切率高于对照组,引产率、分娩镇痛率、产程中应用缩宫素比例低于对照组,第一、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体重,降低新生儿出生体重,更好地理解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trial of labor after cesarean delivery,TOLAC)产程特点,加强监测,有助于降低TOALC的风险,提高VBAC成功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与剖宫产的临床结局和母婴预后,为临床选择分娩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北京和美妇儿医院196例再次妊娠的瘢痕子宫患者,其中172例行剖宫产者为对照组,24例经阴道分娩者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的产妇预后(产时出血量、住院时间、产后出血发生率、住院费用及产褥感染发生率)、新生儿预后(新生儿体质量、1 min Apgar评分及湿肺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产妇产时出血量、住院时间、产后出血发生率、住院费用及产褥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及新生儿湿肺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符合阴道试产条件与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基础上,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具有良好的可行性,能够促进产后恢复,改善临床结局及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剖宫产后阴道分娩(VBAC)的影响因素及其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孕妇210例。所有孕妇均有1次剖宫产史,足月单胎,头位,无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意愿阴道试产(TOLAC)。根据最终分娩方式分为TOLAC成功组(VBAC组)和TOLAC失败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剖宫产后再次阴道分娩的影响因素,并比较2组的妊娠结局。结果:TOLAC成功率为80.5%(169/210),41例因产时胎心异常或产程停滞中转剖宫产终止妊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阴道分娩史(OR=9.61,95%CI:1.20~76.96)、自然临产(OR=5.88,95%CI:2.36~14.64)及体质量指数(BMI,OR=0.86,95%CI:0.76~0.97)是剖宫产后再次阴道分娩的影响因素,其中阴道分娩和自然临产是有利因素,高BMI是不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6。2组妊娠结局比较,TOLAC成功组出血量和输血率低于TOLAC失败组(P<0.05),新生儿窒息率和新生儿入新生儿监护室(NICU)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组均未发生子宫切除和母儿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VBAC的影响因素为阴道分娩史、自然临产和BMI,对于前次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孕妇进行充分个体化评估,进一步构建VBAC预测模型,提高TOLAC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VBAC)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3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采用选择性再次剖宫产(ERCS)和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OLAC)两种方法分组。结果:VBAC组TOLAC失败中转剖宫产者主要原因:社会因素、胎儿窘迫、先兆子宫破裂等。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试产成功阴道分娩孕妇,其子宫破裂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瘢痕子宫孕妇。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但风险也比较高。结论:掌握TOLAC适应证及禁忌证,选择具备条件并有意愿TOLAC的孕妇,可以降低阴道试产失败率,同时VBAC能够有效规避产后出血发生率,针对产后出血患者可由良好减低出血量作用,进而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母婴结局,并且其还具备良好的降低剖宫率作用,因此该种模式可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围生结局。方法:对我院2014年9月—2015年4月就诊的197例瘢痕子宫分娩的产妇及新生儿结局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197例瘢痕子宫的产妇中147例剖宫产分娩(剖宫产率为74.62%),其中选择性重复剖宫产(elective repeat cesarean delivery,ERCD)129例;68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rial of labor after previous cesarean delivery,TOLAC),其中成功经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 delivery,VBAC)50例,成功率73.53%。②ERCD组手术指征:患者意愿41例(31.78%),巨大儿21例(16.28%),高龄9例(6.98%),漏斗骨盆9例(6.98%),中央型前置胎盘6例(4.65%),其他因素43例(33.33%)。③VBAC组胎儿估计体质量较小、产后出血量多、骨盆出口直径宽、宫颈评分高、住院天数少、新生儿转儿科率高,与ER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比较VBAC与TOLAC失败转剖宫产2组,此次分娩距上次剖宫产时间VBAC组较短,自然临产率稍高,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的年龄、孕周、产后出血率、新生儿体质量及转儿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⑤VBAC组第一产程(6.37±2.12)h,第二产程(26.95±15.00)min,第三产程(5.17±1.41)min,均在正常产程范围内。结论:严格选择适应证,充分的沟通,产程中严密的监测和做好手术准备,瘢痕子宫产妇阴道试产是可行且安全的,自然临产及宫颈评分高的患者更容易阴道分娩成功,且产程是正常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期风险评估及管理方法对分娩方式选择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11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3例符合阴道试产的适应证且成功接受阴道分娩为对照组,另87例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产妇住院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产褥病率、产后24 h内出血量、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产妇中,阴道分娩成功率为85.2%(23/27),无1例发生子宫破裂。两组产妇住院时间、初次哺乳时间、产褥病率、产后大出血发生率、住院费用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期(孕45~50 d)hCG、孕酮、孕囊下缘距离子宫前壁瘢痕处距离及孕35~37周时子宫瘢痕处肌层的厚度、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及新生儿湿肺发生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足月妊娠分娩,通过严密进行孕期风险评估及管理,严格掌握阴道分娩适应证,严密观察产程,及时发现难产及处理,多数可经阴道安全分娩,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并非阴道分娩的绝对禁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妊娠经阴道试产对母婴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4月该院接收的92例阴道分娩瘢痕子宫产妇为阴道分娩组,以95例同期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分娩者为剖宫产组,对比其母婴安全差异。同时以93例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者为对照组,观察瘢痕子宫与非瘢痕子宫的不同之处。结果与剖宫产组相比,阴道分娩组分娩后2 h及24 h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减少(P<0.05),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升高(P<0.05),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妇分娩后产后感染、尿潴留、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下降(P<0.05)。阴道分娩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娩后出血量、产程时间、住院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情况、阴道分娩成功率、产妇分娩后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瘢痕子宫妊娠经阴道试产是安全可行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对2000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108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中再次剖宫产(RCS)73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PCS)73例进行对照,将其中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35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35例进行对照.结果:108例中48例阴道试产,35例试产成功,成功率72.9%;RCS 73例,手术产率67.6%.VBAC组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量、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RCS组较VBAC组产后出血量高,平均住院天数多,经济费用高.RCS组产后出血率较PCS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并非是剖宫产绝对指征,符合试产条件者在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足月大于胎龄儿(LGA)对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TOLAC)成功率及母婴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4所医院收治的1 577例足月TOLAC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新生儿出生体重分为LGA组(125例)与非LGA组(1 452例),比较两组TOLAC成功率;再分别根据TOLAC成功与否,分为TOLAC失败LGA组(36例)、TOLAC失败非LGA组(299例)和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LGA组(89例)、VBAC非LGA组(1 153例),比较同种分娩方式下LGA对母婴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LGA组TOLAC成功率低于非LGA组(71.20%vs.79.41%)(P<0.05)。TOLAC失败两组母婴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BAC-LGA组第二产程时限、子宫收缩乏力比例、产后24 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输血率(63.46±16.17 min、6.74%、424.65±118.34 mL、4.49%、2.25%)大于VBAC非LGA组(57.34±19.49 min、2.78%、385.27...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最佳分娩方式.方法 对168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分娩方式、分娩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23例与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23例进行对照分析,再次剖宫产(RCS)I45例与同期首次剖宫产(PCS)145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36例孕妇阴道试产,23例试产成功,成功率63.89﹪;选择RCS145例,手术产率86.31%.VBAC组新生儿窒息率、产时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差异(t=1.524,P>0.05);RCS组较VBAC组出血量大(195.9±4.6)mL、(165.7±13.6)mL,有极显著性差异(t=10.552,P<0.01);RCS与PCS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9,P>0.05).结论 剖宫产史作为再次妊娠剖宫产的指征是不合理的,如无剖宫产指征,应在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当前医院护理管理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思想不纯正;接受继续教育不足:工作效能低下。提出了建设高素质护理管理人才队伍的思路:严格标准,搞好选才;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加大培养力度;建立科学考评和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合理流动措施;合理编制,突出效率。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网络开放利用,为资源的开放共享创造了良好条件,它使医学科技信息得到了高效传播和最大利用。网络开放利用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利用的主体和核心是其信息内容。信息内容是网络用户从中提取知识和所需资料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信息破坏者发动攻击的主要目标之一,因而,信息内容的安全是信息安全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信息内容的规范性、完整性与真实性、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的合理性等。要做好这些工作,应该遵循相应的原则和要求。  相似文献   

16.
政府公共财政支出是社会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促进社会公平。因此,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应该具有较强的目标针对性,应该向社会贫困人群倾斜,使其从中受益。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相关文献资料。阐述了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井着重探讨了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内涵、研究范围、测算方法和研究意义。以及实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我国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研究方向和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长春新碱过量引起严重毒副反应1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1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因误用长春新碱(VCR)10mg一次性静脉推注后治疗护理情况。其出现间断性神志恍惚、眼睑闭合不全、言语不清、口腔黏膜糜烂、全身疼痛、麻痹性肠梗阻、尿潴留、手足麻木等症状,经积极解救,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胃管内注入麻油、开塞露、生理盐水灌肠,合理应用肠外营养,注重疼痛、心理护理,做好口腔、肛周护理,预防感染加重,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8.
19.
对上海市某医院2003年-2007年骨科出院病人的住院日描述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的床位利用指数与平均住院日相关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床位与医护比例分析.2007年骨科前10大病种平均住院目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STATA软件)。通过对骨科10大病种住院日影响因素分析,术前等待天数、手术类型、是否输血分别对10个、9个和8个病种的住院目有影响。输血因素和手术类型是医院不可控、由病人的病情决定的,术前等待天数是管理因素,是最值得医院重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