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自1992年12月-1999年12月,为不同病因患者同期行瓣膜替换术和冠状动脉搭桥术11例,效果良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郑祥韬  倪一鸣  马量 《浙江医学》2006,28(2):110-111
在心脏瓣膜疾病合并有冠心病时,为避免二期手术,在对此类患者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时需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可在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同时实现缺血心肌再血管化。其围手术期处理不同于单纯疾病,有一定的特殊性。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水平,现将我们的初步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疾病的外科治疗方法,总结手术及围手术期的处理经验。方法:自1998年至2002年共收治11例患才。其中行二尖瓣成形术1例、二尖瓣置换术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6例、双瓣置换术1例。另1例行术中探查二尖瓣未予处理。11例患者均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其中1例行术中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全组围手术期无一例死亡,有1例出现院后2月无原因猝死。结论: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时,应同期手术治疗,减少手术风险及二次手术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分析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同期行瓣膜置换术治疗冠心病(CHD)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接收的CHD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1∶1配对原则进行分组,其中接受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同期行瓣膜置换术46例纳入不停组,接受停跳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同期行瓣膜置换术46例纳入停跳组。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状况、心功能分级状况、心脏超声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舒张末前后径(LAE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肌受损指标[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 不停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ICU入住时间短于停跳,24 h引流量少于停跳组(P<0.05)。不停组术后3个月心功能分级优于停跳组(P<0.05),LAEDD、LVEDD小于停跳组,LVEF高于停跳组(P<0.05)。术后7 d不停组血清CK-MB、cTnⅠ水平低于停跳组(P<0.05)。结论 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同期行瓣膜置换术治疗CHD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效果确切,可有效缩短康复进程,改善...  相似文献   

6.
罗勇  张力  王伟  黎兴建  袁武  陈剑 《当代医学》2012,(27):57-59
目的总结47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的方法及疗效,分析死亡和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如何降低CABG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的病死率和并发症.方法对CABG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的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006年1月~2011年12月,共行CABG+心脏瓣膜等手术47例,共移植血管146支,平均每例移植血管3.1支.同期行二尖瓣替换术15例,二尖瓣成形术17例,主动脉瓣替换术6例,双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术9例.术后早期死亡5例(10.6%),术后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7.6±7.8)d.主要死亡原因:感染1例,低心排致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恶性心律失常1例.相关危险因素:有心肌梗死,射血分数低、心功能差和合并症多特别是有肺部疾病、肺功能不全等与术后并发症及早期死亡有关.随访40例(85.1%),随访时间1~72个月,2例有心绞痛发作,所有生存患者心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CABG联合心脏瓣膜手术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变的有效方法,术前积极改善心肺功能、术中加强心肌保护、缩短主动脉阻断和心肌缺血时间,手术彻底纠正瓣膜功能以及尽可能的心肌再血管化,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避免感染,对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同期心脏瓣膜置换对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82例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心脏瓣膜置换术分期治疗,观察组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和心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ICU监护时间、术后呼吸机应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LVEF)、心胸比、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D(A-P)]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疗效可靠,能有效缩短患者术后治疗时间、改善患者心功能,在临床应用中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外科治疗方式,总结经验,提高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老年患者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值术和心脏瓣膜手术的临床资料及远期随访资料。二尖瓣病变14例,单纯主动脉瓣病变8例,主动脉瓣、二尖瓣联合病变2例,均伴有单支或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手术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心脏复苏后完成大隐静脉与升主动脉的吻合,乳内动脉的吻合在换瓣后心脏复苏前完成。冠心病合并单纯二尖瓣病变患者14例,其中10例行瓣膜成形术,另外4例行二尖瓣置换。瓣膜置换手术中2例应用进口双叶机械瓣,其它均应用生物瓣,二尖瓣成形使用Carpentier环。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严重低心排,另有2例患者术后发生低心排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随访23例,随访时间2个月~45个月,心绞痛不同程度消失,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瓣膜手术是安全、有效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瓣膜成形,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10例心脏跳动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经验。方法:非体外循环下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术10例。其中1支血管病变3例、2支血管病变3例,3支血管病变4例,均为中度以上心绞痛。心脏射血分数45.3%-58.6%。5例合并糖尿病、2例合并高血压、多发性脑梗塞2例、肾功能中度损害1例,术前有陈旧性心肌梗塞3例。结果:分别采用大隐静脉、桡动脉、乳内动脉完成血运重建,搭桥1支-3支,平均1.6支。出院时患者均无心绞痛主诉,无围术期并发症及死亡。结论:利用稳定器,选择好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可以完成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特别适用于其他脏器有损害不适于做体外循环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126例心脏瓣膜病患者外科术前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重庆地区近年来心脏瓣膜病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患病率以及预测指标。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126例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前临床资料以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心脏瓣膜病中104例为风湿性心脏病,所占比例为82.3%,并发冠心病的患病率为5.55%。心脏瓣膜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的阳性预测指标为年龄。结论心脏瓣膜病的病因仍以风湿性心脏病为主,合并冠心病的患病率较低。无多项冠心病危险因素合并存在时,选择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的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前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可能更符合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就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简称非体外下冠脉搭桥术,OPCABG)的临床经验和疗效予以总结分析.方法 选取近年来在本院接受OPCABG的3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1例患者中途改体外循环下进行,另29例患者的手术治疗均在全麻非体外循环下进行,其中进行搭桥1~5支(平均3.2),手术时间在2~6 h左右(平均3.3±1.2)h.通过对患者进行随访发现,在接受OPCABG治疗后,患者心绞痛的发生症状改善明显.结论 在治疗冠心病患者过程中,采取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有助于使患者的心脏功能得到有效保护,减少一些呼吸神经系统与心律失常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analyze clinic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outcome of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 METHODS: 1539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two groups based on admission sequence: group I (n = 570), 1974-1994; group II (n = 969), 1995-1998.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and procedu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made. RESULTS: After CABG, 1482 patients were alleviated from angina, 57 patients died within 30 days of operation, with an overall mortality rate of 3.7%. The mortality rates in group I and group II were 7.9% and 1.2%, respectively. Since 1995, the mortality rate h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ONCLUSION: CABG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therapy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Surgical technique is a key factor affecting the outcome of CABG in selected patients.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 ,在欧美国家为第一位死亡原因的疾病。近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且随年龄增长 10岁便增加 2~ 4倍。 5 0年代有专家用冠状动脉直视内膜切除并补片成形术治疗冠心病 ,但维持时间短、复发率高。 196 7年Favaloro在Cleveland医学中心应用大隐静脉作主动脉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奠定了现代冠脉外科的基础[1 ] 。到目前为止 ,冠脉搭桥术仍是治疗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其并发症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据资料统计 ,我国冠脉搭桥病人数呈急剧上升趋势 ,现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冠心病人行冠脉搭桥手术治疗的情况总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3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1月至2005年5月3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资料,其中合并高血压17例,合并糖尿病5例.急诊搭桥3例.单支病变4例,双支病变9例,3支病变25例,左主干狭窄3例.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行CABG 34例;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CABG 4例,同期3例用美国Eclipse心肌激光打孔仪行激光心肌血运重建,平均每例搭桥2.8支.结果早期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围手术期心肌梗死1例,胸骨哆开后呼吸功能衰竭1例.无远期死亡.术后心绞痛消失26例,明显减轻10例.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是安全的手术,手术技术和围术期处理水平的提高是降低手术死亡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6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总结分析56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临床经验.方法 1999年10月~2003年11月,我院对56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左主干病变4例,单支病变3例,双支病变13例,三支病变36例.全部胸骨正中切口,42例在体外循环下进行,17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进行.乳内动脉搭桥26根,大隐静脉搭桥128根,人均搭桥2.8支.结果全组死亡1例,其余患者痊愈出院,术后心绞痛完全消失或明显减轻.随访2~48个月效果良好.结论 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合理选择病人,妥善围手术期管理,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及不断提高外科操作技术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脉搭桥术,CABG)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有症状、内科药物治疗无效的冠心病患者经冠脉造影确诊后进行CABG手术。所有病人均有陈旧性心梗,心功能(NYHA)I~IV级,术前预计平均死亡率(ParsonnetScore)8.4%(2%~18%)。采用大隐静脉(SVs)及左内乳动脉(LIMAs)作为移植物材料。结果本组病人手术后全部存活,无重大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发生。术中平均搭桥2.8根,平均应用LIMA0.5根,平均体外循环(CPB)时间137.6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95.0min,术后辅助通气时间平均14.0h,ICU监护平均5.5d。所有病人术后心绞痛症状消失,不再服用抗心绞痛药物,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CABG治疗冠心病有着非常好的临床效果,手术安全性高,可被绝大多数CABG病人所耐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搭桥(CABG)联合瓣膜置换术的临床处理经验,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1998年12月-至2007年4月共施行CABG联合瓣膜置换术96例,男64例,女32例,年龄41~82岁,平均年龄为(66±9)岁.36例有风湿性心脏病史,27例有心肌梗死病史,其中7例合并室壁瘤.单纯左房室瓣病变66例,主动脉瓣病变19例,左房室瓣合并主动脉瓣病变11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示,多支病变36例,两支病变30例,单支病变30例.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为0.14~0.79,平均为0.53±0.15,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Ⅱ级43例,Ⅲ级42例,Ⅳ级11例.本组共搭桥192支,其中左胸廓内动脉50支,平均2支/人,行左房室瓣置换+CABG 66例,主动脉瓣置换+CABG 19例,左房室瓣联合主动脉瓣置换+CABG 11例,同期处理室壁瘤7例.结果 全组死亡17例,病死率为17.7%,其中死于低心脏排血量综合征10例,多脏器衰竭3例,恶性心律失常2例,肾功能衰竭2例.术后随访3~18个月,均无心绞痛发作,心功能得到改善.结论 CABG联合瓣膜置换术风险较大,围术期处理十分重要,术中应注意心肌保护和完全心肌血运重建,高龄患者仍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的临床经验,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我院自2007年10月-2009年5月有32例冠心痛患者采用OPCABG。手术经胸骨正中切口入胸,使用内乳动脉及大隐静脉,利用胸骨牵开器和心脏表面固定器、冠状动脉分流栓等行OPCABG。结果手术全部成功,全组无死亡病例。共搭桥90支,平均每例2.8支(1~4支),动脉桥31支,静脉桥59支。手术时间72~195min,平均(125.3士57.4)min。术后24h引流量100~1200ml,平均(257.6士86.2)ml。输血或者使用血制品0~1600ml,平均(292.8±76.9)ml,其中10例患者未输人库血。无围术期心肌梗死、低心排及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ICU入住时间(2.5±1.7)d,呼吸机辅助时间(18.4±10.5)h。术后平均住院(9.3±3.8)d,全部患者出院时心绞痛症状消失。术后随访1~12个月均无症状,生活质量提高。结论OPCABG具有微创、安全、经济、有效等特点,适宜单、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及高龄、心功能不全、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或对体外循环风险较大者。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analyzeclinicalfactorsaffectingtheoutcomeof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CABG)-Methods 1539patientsweredividedintothefollowingtwogroupsbasedonadmissionsequence:groupⅠ(n=570),1974-1994;groupⅡ(n=969),1995-1998-Comparisonofclinicaldataandproc…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硬膜外麻醉下清醒病人的心脏瓣膜替换合并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在高位胸段硬膜外麻醉下对4例术前超声心动图显示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多支病变的患者行心脏瓣膜替换合并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均无气管内插管,所有病人在手术前晚行硬膜外置管。结果:行主动脉瓣替换术3例、二尖瓣替换术1例。冠状动脉搭桥9支(2支桥3例,3支桥1例)。无手术死亡或术中转为全身麻醉病例,术后在外科监护室和病房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0.6±8.4)h和(3.5±2.3)d。结论:本组的早期经验提示硬膜外麻醉下清醒病人的心脏瓣膜替换合并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避免了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从而避免了全身麻醉对身体的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