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康法(头穴丛刺配合康复技术)+中药泡洗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疼痛、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120例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康组及泡洗组各40例,分别采用头穴丛刺配合康复技术+中药泡洗、头穴丛刺配合康复技术、中药泡洗,比较三组患者NRS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NR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显著低于针康组及中药泡洗组(P0.01);治疗后三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明显高于针康组及中药泡洗组(P0.05)。结论:针康法联合中药泡洗能有效缓解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联合高压氧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能量代谢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6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5例予常规神经内科常用药物加高压氧治疗;观察组6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头穴丛刺。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纤维蛋白原]及其能量代谢(血糖、乳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其神经功能。结果 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纤维蛋白原]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 0. 05),且观察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血糖、乳酸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 0. 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血氧饱和度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头穴丛刺联合高压氧治疗能很好地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脑能量代谢,改善血液流变学,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训练,实验组患者给予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肢体痉挛状态、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痉挛状态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 0. 05),且实验组患者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 0. 05);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 0. 05),且实验组患者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 0. 05);两组患者CSS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 0. 05),且实验组患者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 0. 05)。结论: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缓解患者上肢和下肢痉挛状态,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CSS评分,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联合常规基础治疗与单纯常规基础治疗脑卒中恢复期上肢痉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脑卒中恢复期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包括常规内科治疗、针灸及康复训练,每日1次,每周6次,共治疗2周。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刺络拔罐,于患肢肱二头肌肌腹痉挛最明显处行刺络拔罐及井穴放血,每次选取3个井穴,隔日1次,每周3次,共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痉挛评分、上肢被动牵拉力值、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痉挛评分及上肢被动牵拉力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均P0.01),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均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值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27/30),高于对照组的76.7%(23/30,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刺络拔罐治疗脑卒中恢复期上肢痉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生髓方治疗白血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及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影响。方法将70例白血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观察组3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健脾益肾生髓方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主要证候积分、Karnofsky评分、SOD及LPO水平,统计2组近期疗效、继发感染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头晕目眩、面色少华、神疲乏力及纳呆食少积分和LPO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 05),Karnofsky评分和SOD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 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继发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健脾益肾生髓方治疗白血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提高生活质量,调节SOD和LPO水平,降低继发感染风险,且未导致药物毒副作用加重。  相似文献   

6.
金丽慧  吴萍 《新中医》2023,55(24):139-143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联合 Bobath 技术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96 例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48 例。治疗过程中,2 组 分别剔除 2 例,最终纳入研究各 46 例。对照组给予 Bobath 技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头穴丛刺联合 Bobath 技术治 疗,2 组均治疗 4 周。比较 2 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 有效率 91.30%,高于对照组 73.91%(P<0.05)。治疗后,2 组 Fugl-Meyer 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 FMA-UE 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DASH 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2 组改良 Barthel 指数评定量 表(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 MBI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穴丛刺联合 Bobath 技术能有效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刘燕丽 《新中医》2020,52(4):138-141
目的:分析肌张力分期取穴针刺对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新里程安钢总医院2016年10月—2019年2月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114例,根据针刺方法不同分为2组。2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针刺无分期治疗(以手厥阴经、督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观察组加用针刺分期治疗(弛缓期给予醒脑开窍结合手足阳明经穴刺法,痉挛期给予手足少阳经及太阳经穴为主),分析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愈显率为66.67%,高于对照组40.35%(P0.05)。治疗后,2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上肢和下肢Fugl-Meyer (FMA)评分高于治疗前,丙二醛(MDA)、过氧化脂质(LPO)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OD水平、上肢FMA评分和下肢FMA评分高于对照组,MDA、LPO水平和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张力分期取穴针刺治疗中风偏瘫可减轻患者氧化应激损伤,提高肢体运动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综合方法治疗脑卒中恢复期上肢痉挛的效果。方法: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2例。两组均行常规西医治疗与康复锻炼,研究组加刺络拔罐及井穴放血。结果:研究组上肢痉挛评分、上肢被动牵拉力值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方法治疗脑卒中恢复期上肢痉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刺络放血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刺络放血组(治疗组)和传统针刺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取病理点刺络放血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针刺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定(FMA)、肌电图H反射指标:H波最大波幅和M波最大波幅(Hmax/Mmax)比值。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肌张力改善总有效率为86. 67%,高于对照组60. 00%(P 0. 05);治疗组治疗后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定积分显著增高、Hmax/Mmax值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5)。结论刺络放血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临床疗效好,比传统针刺治疗优势明显,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肌张力,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伴抑郁症患者采用酸枣仁汤加减治疗,对改善临床症状及睡眠质量作用。方法:研究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MHD伴抑郁症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口服盐酸马普替林片与艾司唑仑片,研究组进行酸枣仁汤加减治疗,比较2个月后疗效。结果:治疗2月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 05),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 05);研究组中医症候疗效总有效率94. 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 53%(P0. 05);两组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 05),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 05);两组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 05),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 05);两组血浆5-HT及MT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 05),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 05);治疗期间,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 94%,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 47%(P0. 05)。结论:酸枣仁汤加减治疗用于MHD伴抑郁症患者,可以减轻抑郁程度,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9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35)应用康复训练,观察组(n=34)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头穴透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康复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上肢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上肢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康复率100.00%,对照组康复率88.57%,观察组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穴透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丛刺齐刺法结合寰枢关节复位技术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颈性眩晕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丛刺齐刺法结合寰枢关节复位技术)和对照组(传统推拿疗法),每组各30例。观察两组病人应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83. 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 05),具有显著差异。两组受试者治疗后的眩晕症状、功能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 0. 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 0. 05)。两组治疗后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流速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丛刺齐刺法结合寰枢关节复位术对颈性眩晕治疗有效,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48只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对照组(常规头穴组)和治疗组(头穴丛刺组),每组12只。将制备好的Aβ1-42寡聚体缓慢注射在双侧海马区,造成老年痴呆大鼠模型,造模成功2d后开始针刺,头穴丛刺选取于氏头针中顶区、顶前区和额区,常规头穴选取百会、四神聪穴,4周后观察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GSH-Px活性及SOD活性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SOD活性、GSH-Px活性及MDA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SOD活性、GSH-Px活性低于对照组,MDA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穴丛刺可能通过调节氧化应激机制,清除自由基提高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刺络拔罐联合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和对症治疗,并进行Bobath康复技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刺络拔罐治疗,共治疗3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和Barthel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价,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MAS痉挛分级均有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FMA和Barthel得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刺络拔罐联合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具有良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较少,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马振宇  许美飞  余小锋 《新中医》2019,51(1):182-185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头针+镜像疗法+常规康复治疗)与对照组(镜像疗法+常规康复治疗)各20例,治疗4周后应用Fugl-Meyer量表评价上肢运动功能,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价痉挛情况,改良Ba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2组上肢Ashworth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且治疗组Ashworth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Fugl-Meyer、Ba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0.05),且治疗组上述2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头针结合镜像疗法能有效改善脑卒中上肢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疗效优于单纯镜像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秦艽汤配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缺血性脑中风后上肢痉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中风患者1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5例,两组均有降压、降脂、改善脑部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康复锻炼等对症支持治疗,此外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静滴,观察组在对照组之上,服用大秦艽汤,治疗2月后比较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及疗效、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变化、肢体运动功能(简化Fugl-Meyer评分)与神经功能(NIHS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GQOL-74评分)。结果:治疗2月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减小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疗效93.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2%(P0.05);两组上肢肌张力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结果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Fugl-Meyer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上升或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QOL-74评分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各方面得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5)。结论:大秦艽汤配合依达拉奉用于缺血性脑中风后上肢痉挛患者治疗中,能减轻患者中医症候,改善肌张力,有利于肢体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综合康复疗法对缺血性卒中早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下肢痉挛、弛缓性麻痹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将112例缺血性卒中早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6例采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组5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2组疗程均为3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流峰值流速(Vs)、平均流速(Vm)、血管阻力指数(RI)]、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ESR)]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统计下肢痉挛、弛缓性麻痹发生率,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 71%(48/56),对照组总有效率69. 64%(39/5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各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大脑中动脉Vs、Vm均较本组治疗前加快,RI均降低(P 0. 05);治疗后治疗组Vs、Vm均高于对照组,RI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ESR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比容均降低(P 0. 05);且治疗后治疗组ESR高于对照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比容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下肢痉挛、弛缓性麻痹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针刺配合综合康复疗法能明显改善缺血性卒中早期患者神经功能,降低下肢痉挛、弛缓性麻痹发生率,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加快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背俞穴埋线法联合益气活血润肠法治疗脾气虚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疗效及对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脾气虚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给予背俞穴埋线法治疗,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润肠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理状态变化情况,统计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 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 2组治疗后担忧因子、满意度因子、社会心理因子、生理因子、总分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均0. 05),观察组担忧因子、满意度因子、社会心理因子、生理因子、总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背俞穴埋线法联合益气活血润肠法治疗脾气虚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疗效较佳,可显著降低中医症候评分,并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且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头穴丛刺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综合康复与单纯头穴丛刺康复和单纯使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仪康复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功能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痉挛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采用头穴丛刺配合常规康复治疗方法;B组采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配合常规康复治疗方法;C组采用头穴丛刺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综合康复治疗方法。3组的治疗均每日1次,治疗6天休息1天,4周为1个疗程,治疗持续3个疗程。3组均于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进行康复评定。结果:治疗后3组患儿小腿腓肠肌肌张力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下肢粗大运动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综合康复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头穴丛刺和单纯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P0.05)。结论:头穴丛刺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脑瘫患儿的下肢运动功能,其疗效优于单纯头穴丛刺和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定喘汤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小儿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AR)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3 (IL-13)、C反应蛋白(CRP)和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门诊诊治的哮喘合并AR患儿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定喘汤治疗。观察2组中医症候积分、临床疗效,检测患儿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末用力呼气容积(FEV1)、峰值呼气流速(PEF)水平和IL-13、CRP、IFN-γ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鼻塞喷嚏、气促胸满、咳嗽喘息、痰黏稠黄、咽干鼻痒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 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研究组总有效率91. 67%显著高于对照组72. 92%(P0. 05);治疗后2组FVC、FEV1、PEF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 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治疗后2组IL-13、CRP显著低于治疗前(P0. 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2组IFN-γ显著高于治疗前(P0. 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定喘汤联合氯雷他定可有效改善哮喘合并AR患儿血清IL-13、CRP、IFN-γ水平和通气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