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植物细胞、细菌细胞和哺乳动物细胞均可生成和分泌细胞外囊泡,囊泡内含有蛋白质、核酸、脂质和小分子代谢物。在发现早期,细胞外囊泡只被认为是细胞处置细胞废弃物的一种方式,后发现这些囊泡可在不同细胞之间传递活性物质并改变囊泡受体细胞表型。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囊泡是细胞间短程和长程通讯的一种新机制,是细胞间通讯的新范式。细胞外囊泡具有广泛的生理病理作用,既可直接用作药物也可作为药物递送载体,还可作为药物靶标和生物标志物。综述植物、细菌和哺乳动物等不同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作用和应用及工程化策略。  相似文献   

2.
1965年,英国学Bangham将磷脂分散在水中,然后用电镜观察,发现磷脂自发形成多层囊泡,每层均为类似生物膜结构的脂质双分子层,囊泡中央和各层之间被水相隔开.双分子层厚度约为4纳米。后来,将这种小囊泡称为脂质体。1971年,英国莱门等人开始将脂质体用于药物载体即药物传输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DDS),目的是把药物(包括基因药物)导入靶细胞中。脂质体DDS能够改变所载药物的体内过程,在某些条件下,能够显提高所运载药物的效能,同时显减轻其不良反应。目前,脂质体主要用于运载下列药物:抗癌药物、抗寄生虫药物、抗真菌药物、多肽及酶类药物、疫苗、免疫诊断药物和核酸类药物。脂质体DDS的给药途径包括:口服、透皮吸收、静脉注射和吸入给药。脂质体的粒度分布在30纳米-几个微米,具有囊中有囊的洋葱状结构,囊与囊之间充满了水相。通过改变处方组成和制备工艺。可以制备满足各种要求(如粒度、电荷和膜通透性等)的脂质体DDS.[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外泌体是具有脂双层膜的细胞外囊泡,其通过携带丰富的微小RNA(miRNA)等生物分子传递信息,是细胞间通讯的关键介质。外泌体通过参与炎症反应、内皮细胞损伤、心肌纤维化等过程来影响各种心肌疾病的发生发展,在心肌的损伤和修复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就近几年发现的外泌体在各种心肌疾病中的机制、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作用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4.
细胞外囊泡是一种由细胞主动向外释放的膜性小囊泡,可装载DNA、RNA、脂质和蛋白质,是细胞间通信的重要调节者.细胞外囊泡由外泌体、微囊泡和凋亡小体组成,其中研究最全面的是外泌体.免疫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来增强或抑制免疫活动,在抗肿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细胞外囊泡的生物发生、提取与纯化和载药方法...  相似文献   

5.
外泌体是细胞外囊泡的一种,作为特殊的细胞间通讯介质,携带蛋白质、核酸及脂质等,在生物体内各种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内源性纳米囊泡,外泌体具有体循环稳定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组织和细胞的特异性靶向等优点,是理想的药物递送载体。外泌体为多种疾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支持,同时作为一种非常有潜力的、安全、特异性强的内源性纳米药物载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阐述外泌体的产生机制,对其提取分离方法特点进行总结,并围绕外泌体在免疫和炎症相关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肿瘤等疾病的应用机制进行讨论,以及作为药物载体的工程化修饰和主动靶向药物递送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外泌体是一种纳米级大小的细胞外分泌囊泡,具有脂质双分子层结构,可以携带多种DNA,RNA以及蛋白质等生物分子,是细胞间信号传递的重要载体.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外泌体及其内含物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组织敏感性,参与糖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的调控,在包括糖尿病在内的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外...  相似文献   

7.
外泌体是来源于细胞内膜系统的囊泡样纳米结构,直径在40~100 nm之间,可由各种类型的细胞分泌释放。外泌体携带源于母细胞的分子物质,如蛋白质、mRNA、miRNA和脂类,参与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由于具有毒性低、无免疫原性和渗透性好等优势,外泌体作为新型的药物运载系统已成为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外泌体特有的纳米结构和生理功能,就近年来外泌体载药系统研究的发展历程、载药优势及外泌体的工程化改造的现状和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8.
外泌体是一种活细胞产生的直径为40~150 nm微小囊泡,通过携带的蛋白质、脂类、RNA等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和物质交换。因不同生理状态下产生的外泌体作用不同,现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另外,外泌体作为内源性的天然纳米材料,在药物的递送中也有着独特的优势。外泌体能更好地应用于各领域的前提是产量和纯度有所保证。因此,该文就外泌体的提取方法及其在药物递送系统中的应用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9.
叶圣洁  胡凯莉 《药学学报》2020,(7):1540-1548
外泌体是由天然脂质双层构成,直径在40~100 nm的盘状囊泡。大多数细胞可产生外泌体,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影响信号通路、细胞间通讯、肿瘤进展和分子转移。外泌体具有免疫原性低、天然稳定性好、半衰期长、传递率高和能穿越血脑屏障等特点,可以作为药物传递的良好载体。本文介绍了外泌体作为药物递送载体,在脑部疾病,如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脑肿瘤和脑血管疾病等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脂质体技术在抗肿瘤药物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光  陈文忠  程昕伟  翁帼英 《上海医药》2010,31(11):489-491
20世纪60年代,英国学者Bamghman等川发现,将磷脂分散在水中可以形成封闭、多层的小囊泡。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囊泡是南脂质双分子层组成的,其结构有类似生物膜的特点,以后人们将这种结构的脂质囊泡称为脂质体(1iposome)。1971年,Ryman等口’提出,可以将脂质体用作药物载体,以降低药物的毒、副反应,提高药物的靶向性,同时认为脂质体存在稳定性差、保质期短等问题。经过各国研究者近50年的不懈努力,脂质体药物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给药系统(drugdeliverysystem,D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