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丽鑫 《医疗装备》2023,(9):149-151
目的 探析抗血栓压力泵联合细节护理预防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将2020年5月至2022年6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抗血栓压力泵联合细节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细节护理干预,两组均持续干预7 d,观察并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7 d后的生化指标[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下肢深静脉的血流速度,并统计干预7 d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干预7 d后,观察组FIB、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股深静脉和股总静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血栓压力泵联合细节护理可降低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FIB、D-二聚体水平,加快血液流动速度,达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骨折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方法.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选取我院手术治疗老年下肢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住院时间平均(9.48±1.61)d,对照组患者发生率为22.5%,住院时间为(7.66±4.71)d,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进行有效的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可以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减少患者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方法:择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3月行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90例,将其按照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下肢肿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患者更短,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后,为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其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而且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腰椎手术中应用预见性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86例胸腰椎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术中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接受预见性护理,对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凝血功能指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术后1d的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较术前1d及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腰椎手术中应用预见性护理可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有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300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时均常规检测凝血功能,术后第1,3,5天监测D-二聚体(D-D)水平.疑似DVT患者,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不明确时行静脉造影.全部患者均接受物理治疗和预防性抗凝治疗.结果 术前共诊断DVT20例(30侧肢体),中心型7例,周围型13例.所有患者进行术前抗凝治疗后,非DVT患者D-D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DVT患者第1天和第3天D-D仍维持在高水平状态,平均D-D分别为6500,6800 μg/L.其他28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例中共发现40例DVT.其中周围型DVT患者术后继续抗凝治疗6个月,中心型或混合型DVT患者骨科手术后放置临时腔静脉滤器,所有患者围手术期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需要充分监测评估,术后需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联合抗凝治疗预防DVT.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骨科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50例下肢骨折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骨科常规护理措施;另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8月我院42例手术治疗下肢骨折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及患侧关节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2.38%,较对照组的16.0%明显降低(P0.05)。术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髋关节活动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下肢骨折围手术期护理中既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又可促进患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气压泵联合优质护理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12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气压泵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凝血指标[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骨折恢复相关指标[关节功能评分、运动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骨折愈合时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1周后,两组血浆D-D、FIB水平均低于干预前,PT及APTT均长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血浆D-D、FI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T及APTT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关节功能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压泵联合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作用。方法将218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13例和对照组105例,研究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下肢进行物理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只采用常规护理,分别统计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及血栓栓塞程度,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18.58%,而对照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35.24%,两组比较,2值为7.73,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研究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程度轻度发生率为85.71%,中重度发生率为14.29%,而对照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程度轻度发生率为48.65%,中重度发生率为51.35%,两组比较,2值为7.82,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操作简便易掌握,为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及减轻血栓栓塞程度开拓了一条新的预防途径,对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工程》2016,(11):1547-1548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肢体表温度、患肢周径、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可以显著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术中出血量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28例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试验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行传统置换术。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关节功能恢复与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等优势,可缩短住院时间,促进关节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