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清解透表汤联合针刺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选取小儿手足口病患儿1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84例采用清解透表汤治疗,观察组患儿84例采用清解透表汤联合针刺治疗,比较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儿IL-6、hs-CR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体温复常时间、皮疹消退时间、疱疹愈合时间、精神状况改善时间、自我行为控制时间、情绪波动消失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解透表汤联合针刺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清解透表汤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解透表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6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疱疹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皮疹消退时间少于对照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疱疹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皮疹消退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清解透表汤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笔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解透表汤治疗了123例手足口病患儿,取得的临床疗效较为满意,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24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23例。观察组男68例,女55例;年龄7个月~8岁,平均年龄3.6±1.1岁;病程1~10d,平均病程4.2±1.3d。对照组男65例,女58例;年龄8个月~10岁,平均年龄3.8±1.4岁;病程1~9d,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清解透表汤应用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来该院治疗手足口病的患儿31例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分组基本原则,划分成观察组(16例)、对照组(1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前提下联合清解透表汤治疗,比对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恢复时间、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等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且临床总有效率高,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清解透表汤应用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过程中,可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清热败毒汤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8年7月—2019年5月收治的20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儿均给予利巴韦林颗粒,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口服给予清热败毒汤。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治疗期间,密切观察两组患儿总病程,疱疹恢复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及食欲恢复时间。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儿的中医症状积分(疱疹,发热,咽红,流涎及神情倦怠)。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儿血清炎性因子含量,主要包括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治疗期间,密切观察两组患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变态反应、肝脏损伤、肾脏损伤、头疼头晕及嗜睡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总病程、疱疹恢复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及食欲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疱疹,发热,咽红,流涎及神情倦怠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sICAM-1、hs-CRP、IFN-γ、IL-1β及TNF-α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儿变态反应、肝脏损伤、肾脏损伤、头疼头晕、嗜睡等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败毒汤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较好,可有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短患儿患病时间,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四川中医》2021,39(9):160-163
目的:观察自拟清解透表方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9年12月接受治疗的114例手足口病患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n=63例)与对照组(n=51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组在以上基础给予自拟清解透表方。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住院时长,并记录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血清sICAM-1、hs-CRP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65%(59/63)]高于对照组[80.39%(41/51)](P0.05);治疗组症状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食欲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T淋巴细胞水平、血清免疫球蛋白、sICAM-1及hs-CRP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利巴韦林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清解透表方,不仅能有效改善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症状,在改善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及血清指标的同时还能缩短住院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导赤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及对血清PCT、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感染科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诊治的手足口病患儿共7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予导赤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疗程5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指标及血清PCT、IL-6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皮疹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 47±0. 78) d、(5. 14±1. 03) d、(5. 17±1. 26) 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 28±1. 35) d、(6. 08±1. 17) d、(6. 14±1. 1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PCT、IL-6分别为(0. 36±0. 12) ng/mL、(13. 42±3. 13) p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 52±0. 19) ng/mL、(16. 41±4. 24)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导赤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可有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儿的免疫状态,缩短病程,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清解透表汤联合甲泼尼龙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医证候积分、血清指标及体温复常时间的影响。方法 104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所有患儿均给予退热、积极补液及补充维生素等常规处理,对照组患儿给予甲泼尼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清解透表汤治疗,两组治疗7 d。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评价临床疗效和比较体温复常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38%,高于对照组的75.00%(P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口腔溃疡、恶心呕吐、皮肤疱疹及发热等中医证候积分皆有所降低(P <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血清NSE、TNF-α及IL-6水平有所下降(P <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体温复常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清解透表汤联合甲泼尼龙能够降低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医证候积分、血清NSE水平及体温复常时间,降低TNF-α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对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有40例小儿手足口病的患儿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这组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两组,常规组仅采用利巴韦林气雾剂进行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康复新液对患儿进行治疗,治疗结束之后,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常规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70%,联合组患儿治疗的有效率为90%,患儿两组的白细胞、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水平均得到了显著改善。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康复新液以及利巴韦林气雾剂对手足口病的小儿能够显著提高临床上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白细胞、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的水平,更加迅速地控制患儿的症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蓝芩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维普数据库(VIP)、万方科技数据库、EMBase、PubMed、Cochrane 图书馆关于蓝芩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各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创建至2014年10月),对纳入蓝芩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包括2016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蓝芩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 CI)为5.80(3.94,8.52)];在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好转时间比较,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95%CI)分别为-1.29(-1.45,-1.13)、-1.88(-2.44,-1.33)、-1.57(-2.36,-0.78)、-1.57(-2.07,-1.08)]。结论基于现有临床证据,蓝芩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联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优于利巴韦林单用。但因纳入研究文献数量少,质量不齐,此结论尚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64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治疗)各32例,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消退和治愈时间.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88%,疱疹消退时间(2.14±0.62)d、发热消退时间(1.51±0.32)d、食欲好转时间(2.22±0.37)d和治愈时间(4.02±1.13)d,同对照组75.00%、(4.89±0.72)d、(3.21±0.78)d、(4.48±0.97)d和(6.32 +0.25)d相比,P<0.05.结论: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上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具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清解透表汤联合参芥止痒散熏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者112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进行清解透表汤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参芥止痒散熏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不良反应以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小儿手足口病患者采用清解透表汤联合参芥止痒散熏洗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小儿手足口病患者治疗后的皮疹减轻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疱疹痊愈时间、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发热、头晕呕吐、消化不良、贫血以及流涎等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运动时间、饮食能力、睡眠质量、精神功能以及行动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清解透表汤联合参芥止痒散熏洗治疗应用于小儿手足口病中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指标,减缓患者病情,提升生活质量,加快疾病痊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该院患者120例,按照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利巴韦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引入喜炎平和康复新液进行联合治疗。结果研究组的有效率为96.73%明显好于对照组的72.59%;患儿食欲好转时间、疱疹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和治愈时间方面,研究组明显好于对照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症状,研究组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方面采用康复新液、喜炎平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可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方联合利巴韦林颗粒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颗粒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清热解毒方治疗,两组均治疗6 d。比较两组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心肌谱酶水平及细胞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口腔溃疡消退时间、手足疱疹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及血常规白细胞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及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血清CK、LDH及CK-MB水平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血清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细胞-6(IL-6)、白介素细胞-10(IL-10)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血清IFN-γ、TNF-α、IL-6、IL-10水平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清热解毒方联合利巴韦林颗粒治疗小儿手足口病,能够有效调节患儿免疫功能紊乱状态,缓解患儿临床症状,降低患儿心肌谱酶水平,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有关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立至2015年6月。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由两名研究者独立严格进行,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9个随机对照试验,共1968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在有效率、退热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疱疹消退时间、水疱结痂时间、住院时间、总病程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具有一定的疗效性,但现有研究质量偏低,需要更多设计严谨的高质量、多中心的随机双盲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6.
利巴韦林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利巴韦林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到2011年4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组给予利巴韦林联合匹多莫德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O.05);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O.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利巴韦林联合匹多莫德治疗手足口患儿疗效显著,能明显缩短病程,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RCT),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由2名研究者独立严格进行,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2个RCT,共8 945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在总有效率、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疱疹消退时间、手足皮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治愈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具有一定的疗效。但现有研究质量偏低,需要更多设计严谨的高质量、多中心的随机双盲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8.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1周左右自愈,少数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本文在口服利巴韦林颗粒基础上,配合冲服及外敷小儿化毒散治疗手足口病,并观察其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分析。方法:本次实验采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54例患儿进行研究,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7例。治疗组使用热毒宁0.6~0.7mL·kg^-1·d^-1与利巴韦林8~10mg·kg^-1·d^-1进行治疗,每天治疗1次,持续2~6d。对照组使用利巴韦林8~10mg·kg^-1·d^-1进行治疗,每天一次,持续2~6d。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并且观察发热时间、不良反应、皮疹消退时间。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3%,对照组有效率81.5%,两组患儿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热时间与皮疹消退时间小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使用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发展发生几率,提高患儿安全性,适合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炎琥宁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选取重钢总医院在2013年4月-2014年9月手足口病患儿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4例,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以利巴韦林展开治疗,观察组以利巴韦林联合炎琥宁展开治疗,分析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退热时间、口腔疱疹及皮疹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