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采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测试前交叉韧带(ACL)断裂患者在重建术前、术后的肌肉力量,评价有、无严格的康复训练计划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美国产Biodex System 3多关节等速肌力测试系统,以60°/s、120°/s两种速度测定67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及韧带重建术后6个月、12个月患者的股四头肌和腘绳肌肌力,包括峰力矩(PT)、峰力矩/体重比值(PT/BW)、总功(TW)、平均峰力矩(AVG PT)。将其中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的24人作为康复训练组,另外无严格康复训练计划、自主活动的43人作为未康复训练组。结果:手术前患膝屈、伸肌群的PT、PT/BW、TW、AVG PT较健侧均显著降低;ACL重建术后6个月、12个月,两组患者股四头肌和腘绳肌肌力均较术前有所提高,其中未康复训练组患侧股四头肌肌力恢复至健侧70%左右,腘绳肌肌力恢复至健侧75%,康复训练组股四头肌和腘绳肌肌力分别恢复至健侧的80%和85%左右,高于未康复训练组,但与健侧相比仍有差距。结论:康复训练对ACL重建术后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的肌力恢复有明显的作用。等速肌力测试是评价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效果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中国国家女子篮球队运动员膝关节等速肌力特征。方法:选用IsoMed 2000等速测试系统,采用60°/s、180°/s、240°/s三种角速度,测试18名中国女篮国家队运动员膝关节等速肌力。根据场上位置将运动员分为三组:后卫组7人(1、2号位),前锋组6人(3、4号位),中锋组5人(5号位),比较分析三组运动员的测试结果。结果:(1)女篮运动员双侧膝关节慢速测试时(60°/s)屈伸肌峰力矩(PT)显著高于快速测试(180°/s,240°/s),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比值(H/Q)随测试速度增加递增,左右膝H/Q无显著性差异。(2)慢速测试时(60°/s),左右膝关节峰力矩、峰力矩/体重比值、平均功率、H/Q无显著差异。(3)快速测试(240°/s)时,左膝屈肌PT、峰力矩/体重比值(PT/BW)显著高于右膝。180°/s测试时,左膝屈肌平均功率显著高于右膝。(4)60°/s测试时,后卫、前锋、中锋运动员PT、PT/BW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别。180°/s测试时,后卫运动员左膝屈肌PT与前锋、中锋运动员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2),各组间伸肌PT未见显著差异。240°/s测试时,后卫运动员右膝屈、伸肌PT/BW和中锋运动员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后卫、前锋、中锋三组运动员平均功率、H/Q、总功与峰值功率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别。结论:(1)女篮运动员快速测试(240°/s)时左膝屈肌力量强于右膝,反映快速运动时左右膝关节肌力不平衡。(2)不同场上位置女篮运动员膝关节等速肌力快速测试结果有差异性,提示力量训练应根据场上位置进行特异性训练。(3)女篮运动员需加强屈肌快速力量训练,以提高H/Q,预防膝关节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胫前肌腱与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了60例陈旧性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病例,分为A组30例,B组30例。分别应用同种异体胫前肌腱(A组)和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腱(B组)重建ACL,A组平均随访29.4个月,B组平均随访31.6月。采用Lysholm、Tegner、IKDC、KT2000对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膝关节功能测试、评分,并用等速测试仪测量各组术后伸膝、屈膝、内旋和外旋肌力。结果:两组手术前后Lysholm、TegnerI、KDC、KT2000测试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两组间术后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等速肌力测试结果显示术后B组内旋、屈膝肌力较术前下降(P<0.05),而A组术后肌力较术前无明显下降(P>0.05)。结论:关节镜下采用同种异体胫前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膝关节损伤后期屈膝肌与伸膝肌力矩比值的远期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试并评价膝关节损伤后期膝屈伸肌峰力矩、屈膝肌峰力矩/伸膝肌峰力矩比值(Hamstring/quadriceps,H/Q),以便明确不同测试速度时的H/Q比值与膝关节损伤后期膝关节功能之间的关系。应用Cybex-330型等速肌力测试训练系统对41例单侧膝关节损伤后期病人的双侧膝屈伸肌进行等速肌力测试评定;采用Lysholm膝评定量表对患侧膝主观及临床功能情况进行评定。膝关节损伤后期膝屈伸肌峰力矩、单次最大做功量、平均功率及相应的W/Q比值在不同测试速度(60°s、180°s)时患膝与健膝之间差异不明显;患膝W/Q比值在低(<50%)、最佳(50%~80%)、高(>80%)时相应的膝评定量表得分之间的相差也不明显;然而,患膝与健膝比较,当H/Q比值相差(≤15%与>15%)时的膝评定量表得分之间差异才有显著性(P<0.01)。膝关节损伤后H/Q比值是一个不确定值,患膝与健膝H/Q比值之间的相差应在15%以内;膝关节损伤后康复训练应达到的最佳W/Q比值应该是对未受损伤的健侧膝的H/Q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优秀运动员主要关节肌肉力量素质特征和规律进行分析,为专项体能训练以及制定青年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德国ISOMED2000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对18名(男女各9名)优秀运动员髋、膝、踝关节和躯干力量进行测试。选取单位体重的峰值力矩PT/BW、屈/伸肌群比值H/Q和肌力下降率等为测试指标。按测试模式(向心、离心收缩)、测试速度(慢速、快速收缩)和测试侧别(左侧、右侧)分为3个因素,采用3因素(2×2×2)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检验不同因素对髋、膝、踝关节和躯干力量的影响。结果:1)各因素的主效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模式×速度在PT/BW指标上的交互作用也显著(P<0.05);2)髋关节:60°/s和180°/s时,屈肌群离心收缩力量和H/Q显著大于向心收缩(P<0.01);3)膝关节:在向心和离心收缩时,180°/s的H/Q均显著大于60°/s(P<0.01);4)踝关节:左侧快速背伸肌群的PT/BW显著大于右侧(P<0.01);5)躯干:60°/s向心收缩时的PT/BW显著大于180°/s(P<...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双束腘绳肌腱股骨双隧道和微型钢板纽扣固定法重建后交叉韧带(PCL)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3例单纯PCL断裂的患者在关节镜下用腘绳肌双束股骨双隧道和微型钢板纽扣固定法进行重建。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20-53岁,平均36岁;新鲜损伤9例,陈旧性损伤4例。全部取自体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作为移植物。根据PCL的解剖特点,将肌腱编织成"Y"形的两束。PCL两束股骨附着点分别钻孔,成双隧道。用微型钢板和纽扣分别固定股骨和胫骨端。结果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均无伸膝受限,膝关节屈膝活动度均>120°。术后1年,屈膝70°时后抽屉试验Ⅰ度阳性1例,其余均为阴性;屈膝30°时后抽屉试验Ⅰ度阳性2例,其余均为阴性;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为(92.51±2.40)分。结论在关节镜下利用腘绳肌腱股骨双隧道和微型钢板纽扣法重建PCL能够更可靠地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关节镜下取自体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术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腘绳肌腱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56例的临床资料,对患膝手术前后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术后随访12~18(14±1.77)个月。Lysholm评分:术前(54.60±8.10)分,术后(88.50±6.43)分,手术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腘绳肌腱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创伤小、康复快、疗效好,能有效恢复膝关节稳定性,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8.
关节镜下髌韧带与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分析膝关节镜下自体髌韧带与腘绳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9例膝关节镜下自体髌韧带移植重建ACL及54例自体腘绳肌腱移植重建ACL的情况,随访24~48个月,平均31.6个月。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编制委员会分级评估标准和KT-1000关节测量仪测定稳定性评价疗效。结果两组间患者满意度、关节稳定性及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髌韧带重建组膝痛发生率较腘绳肌腱组高(37%比11%)。结论关节镜下髌韧带与腘绳肌腱移植重建ACL的疗效相同。ACL重建中等长重建、牢固固定及早期康复锻炼对疗效更有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前瞻性对照研究LARS人工韧带与四股自体腘绳肌腱(ST/G)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手术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8月至2005年6月,前瞻性选择了42例前交叉韧带损伤病例,根据LARS人工韧带使用指征、医生建议和患者意愿,分别选择自体腘绳肌腱或LARS人工韧带作为移植物。其中LARS韧带重建ACL病例23例,两端以挤压螺钉固定;四股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病例19例,股骨端Endobutton悬吊固定,胫骨端Intrafix挤压螺钉和Spiked-washer拴桩双重固定。均在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5个月进行Lysholm、TegnerI、KDC评分。结果:采用LARS人工韧带的病例,在术后9个月的随访期内,三种膝关节功能评分值均显著高于自体腘绳肌腱ACL重建的病例(P<0.05)。结论:应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ACL较使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脑初级躯体感觉运动区、次级躯体感觉区、运动前区和补充运动区的脑功能变化。方法:15名男性青少年受试者,右侧前交叉韧带自体腘绳肌腱解剖单束重建术后1.5~2年,左膝正常。受试者完成脑功能核磁共振检查,右侧伸膝运动时的数据列为实验组,左侧伸膝运动时的数据列为对照组。两组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的初级感觉运动区、运动前区的激活减小(P<0.05),次级躯体感觉区的激活增强(P<0.05),补充运动区的激活则正常。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主要脑功能区发生功能重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双股骨隧道重建后交叉韧带的近期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20例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损伤度为3级的患者。通过自体腘绳肌腱双股骨隧道和单胫骨隧道的方法对PCL重建。术前屈膝活动度为(120.5±3.8)°。患者随访18~30个月,平均25个月。结果手术后患者屈膝的活动度为(117.3±2.7)°,相比于术前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没有出现伸膝受限,且侧扳试验结果都是阴性。患者术后的后抽屉试验结果为(1.3±0.5)°,Lysholm的术前评分为(50.6±7.2)分,术后评分为(93.2±2.8)分,Tegner术前评分为(1.3±0.6)分,术后评分为(6.2±0.8)分。胫骨后移术前为(11.7±1.7)mm,术后为(2.7±1.3)mm,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患侧膝关节前后方向的松弛情况通过KT-1000进行测量,平均为(2.4±1.2)mm,15例患者〈3mm,3例患者〉5mm。结论通过自体的腘绳肌腱经双股骨隧道对PCL的后交叉韧带进行重建, PCL的前外束及后内束均得以重建,与PCL的生理解剖结构相符,可以使关节功能得到良好恢复。  相似文献   

12.
关节镜下自体四股腘绳肌腱重建膝前交叉韧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评估关节镜下自体四股腘绳肌腱重建膝前交叉韧带(ACL)的技术和效果方法1999年10月-2003年12月共56例患者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ACL断裂,26例伴半月板破裂,7例伴内侧副韧带损伤,12例伴后交叉韧带断裂。均于关节镜下行自体四股腘绳肌腱ACL重建术,采用Bionx生物可吸收挤压螺钉或钛挤压螺钉解剖位固定重建韧带。结果本组术后早期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20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45-80分(平均58.36分),提高至随访时70-100分(平均92.77分)(P<0.01)。国际膝关节文件编制委员会(IKDC)综合评定由术前异常(C级)14例、显著异常(D级)42例,改进为随访时正常(A级)23例、接近正常(B级)29例、异常(C级)4例(P<0.01)。56例患者中,52例恢复伤前运动水平,4例运动水平较伤前降低。结论关节镜下自体四股腘绳肌腱重建膝ACL具有手术损伤较小、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腘绳肌功能的影响,为预防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术后患侧腘绳肌肌力的下降、及早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自体腘绳肌重建ACL男性患者30名为对象,随机分为常规康复组、等长收缩组、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组,采用BIODEX等速肌力测试仪测试双侧腘绳肌等长肌力,采用Tensiomyography肌肉状态测试分析仪测试电机械延迟(EMD)和收缩持续时间;行IKDC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结果:术后3个月患侧腘绳肌等长肌力常规组较术前有所下降,而等长收缩组和NMES组则较术前有所增加,且与常规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半腱肌EMD:术后NMES组较常规康复组和等长收缩组增加较少,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P<0.01)。股二头肌EMD:术后三组受试对象EMD患侧均较健侧增加,等长收缩组较常规康复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半腱肌和股二头肌收缩持续时间:三组患者术前和术后无论是健侧还是患侧股二头肌收缩持续时间均无显著差异性。IKDC评分:三组患者术后3个月与术前差值,常规康复组较等长收缩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术后早期应用NMES可以有效地预防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术后腘绳肌肌力的下降以及电机械延迟的延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前瞻性对比研究单骨道双束和单骨道单束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差异。方法: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共48例初次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入选本研究,随机分为单骨道双束组(n=24)和单骨道单束组(n=24),分别采取关节镜下单骨道双束和单骨道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技术,移植物均使用自体腘绳肌腱。两组胫骨骨道均用Tibial Intrafix固定,单骨道双束组股骨骨道用Femoral Intrafix固定,而单骨道单束组股骨骨道用Endobutton固定。术后随访分别采用IKDC、Lysholm和Tegner评分进行主观膝关节功能评价,采用KT-2000测量客观评估稳定性。结果:48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71±1.69)个月。两组功能评分显示,术后IKDC、Lysholm和Tegner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术后客观稳定性评估较术前均显著提高,但组间无显著差异。在134N拉力下KT-2000测量侧侧差值:单骨道双束组屈膝30°时为(1.44±1.28)mm,屈膝90°为(1.15±1.30)mm;单骨道单束组屈膝30°时为(1.63±1.15)mm,屈膝90°为(1.31±1.26)mm。结论:单骨道双束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能够很好恢复膝关节前向稳定性,手术操作简便,固定牢固,近期疗效满意;但与单骨道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相比,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和客观稳定性评估均无明显差别,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控讨空降兵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机制,寻求防治的方法。方法测量正常国人标本股骨髁间窝横、纵径及其相关值;建立生物力学模型,模拟膝关节伸直前交叉韧带及其重建韧带的损伤机制;强化腘绳肌、腓肠肌肌力训练;开展髁间窝扩大成形术。结果临床应用29例中随访1年以上者20例,无1例出现重建韧带撞击现象,膝关节稳定性能良好。髁间窝扩大成形后,重建韧带撞击现象消失。强化腘绳肌、腓肠肌训练方法运用于我院空降医疗队伞训中,无1例出现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结论正常髁间窝相关值可能为空降兵筛选体检及髁间窝扩大成形术提供参考指标;髁间窝扩大成形能有效预防重建韧带撞击现象,替代前交叉韧带的功能;加强腘绳肌、腓肠肌肌力训练,强化其与前交叉韧带协同作用,是预防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方法自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我科对115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Endo-button和Intra-fix内固定系统,单束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结果术后随访12~30个月(平均19个月)。按Lysholm标准评价,术前平均(51.65±1.71)分,术后平均(91.26±2.25)分,术前、术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Endo-button和Intrafix内固定系统单束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疗效确切,是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联合全身振动训练(WBV)对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术后下肢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77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选取时间为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HBO联合WBV)、HBO组、WBV组, 每组59例, 比较各组膝关节屈伸肌群峰力矩、Lysholm膝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轨迹误差(ATE)。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 3组屈膝、伸膝峰力矩的时点效应、时点与组间的交互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组间效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Lysholm膝功能评分、VAS评分、ATE的时点效应、组间效应、时点与组间的交互效应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 干预前, 3组屈膝、伸膝峰力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联合组的屈膝、伸膝峰力矩高于HBO组和WBV组(P<0.05)。术前, 3组Lysholm膝功能评分、VAS评分、ATE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中国优秀U17男子足球运动员的下肢腘绳肌/股四头肌肌力比率(hamstring/quadriceps ratio,H/Q比率)和变向能力的相关关系,为提升U17男子足球运动员的变向能力及预防下肢损伤提供依据。方法:对47名中国优秀U17男子足球运动员进行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的向心收缩、离心收缩等速测试,并分别计算双下肢不同角速度下的传统H/Q比率(腘绳肌向心收缩峰值力矩/股四头肌向心收缩峰值力矩)和功能H/Q比率(腘绳肌离心收缩峰值力矩/股四头肌向心收缩峰值力矩)。同时,采用T型测试评价变向能力。采用皮尔逊相关探讨各比率和变向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并对存在相关的H/Q比率与变向能力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非优势侧高速传统H/Q比率(r=0.44,P=0.002)、优势侧低速功能H/Q比率(r=-0.358,P=0.013)与T型测试成绩均存在显著性相关;两个变量可以共同解释T型测试成绩总方差的28.2%(R^2=0.282,F=8.640,P<0.01)。结论:对于中国优秀U17男子足球运动员而言,优势侧低速功能H/Q比率越大、非优势侧高速传统H/Q比率越小,变向速度越快;优势侧低速功能H/Q比率和非优势侧高速传统H/Q比率均对U17男子足球运动员的变向能力有预测作用,且非优势侧高速传统H/Q比率对变向能力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采用患侧与健侧自体腘绳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损伤伴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膝关节三联征患者2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取患侧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侧副韧带修复)和B组(取健侧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侧副韧带修复)。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前后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结果两组的术后关节活动度恢复、Lysholm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患侧自体腘绳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治疗膝关节三联征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带蒂的髌韧带修复对陈旧性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8年9月于长江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骨科就诊的86例陈旧性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其中男性70例,女性16例;年龄20~40岁,平均25.6岁;致伤原因:运动伤52例,道路交通伤15例,摔伤19例。对照组移植物采用四股腘绳肌腱修复,观察组移植物采用带蒂的髌韧带修复。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恢复运动时间,并记录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伸屈膝受限度数以及患侧与健侧大腿周径差值,术后12、24个月采用Pivotshift试验、Lachman试验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稳定性,并采用Lysholm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2、24个月膝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随访24个月,随访期间未见膝关节感染、粘连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术后观察组恢复运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5.1±2.0)个月vs.(6.2±2.8)个月,t=2.096,P0.05];观察组术后24个月Pivotshift试验阳性率,术后12、24个月Lachman试验3+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88.37%vs.67.44%,44.19%vs.23.26%,81.40%vs. 58.14%;χ2=5.471、4.214、5.513,P0.05)。结论 带蒂的髌韧带修复陈旧性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且重返运动时间更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