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德赛恩治疗对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传统换药治疗,试验组采用常规换药联合局部湿敷液体德赛恩敷料治疗。治疗1个疗程(10 d)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愈合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切口创面完全愈合的时间,其中试验组的无感染切口(33例)为(9.03±0.08)d,对照组(33例)为(10.42±0.12)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有感染切口(10例)为(12.90±1.20)d,对照组(10例)为(16.20±1.55)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液体德赛恩敷料对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患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能缩短切口愈合时间,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藻酸盐湿性敷料在腹部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07至2019-06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进行腹部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切口敷料不同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接受传统敷料处理;观察组,接受藻酸盐湿性敷料处理。比较两组伤口愈合时间、伤口感染控制时间、首次更换敷料时疼痛评分及再发感染率等。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切口感染控制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更换敷料时伤口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再发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藻酸盐敷料在腹部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中应用效果较好,能缩短愈合时间,加快感染控制速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方法治疗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 2012年5月到2017年5月收治的100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根据腹部切口渗液情况分为A组(简易封闭负压引流)32例、B组(常规换药)35例和C组(碘伏清洗联合敷料覆盖)33例。3组患者均给予积极治疗基础疾病,预防并发症,拆除液化缝线,消除皮下坏死组织等基础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相关临床指标。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显著高于B组的71.53%和C组的6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换药次数、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显著少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换药和碘伏清洗联合敷料治疗方法相比,简易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能够显著减少患者的换药次数,缩短其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患者可获得更加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湿性愈合敷料在胸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中的临床疗效,为切口感染患者换药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4年12月于医院心胸外科接受开胸手术治疗后发生切口感染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干纱布换药方案,观察组患者采用湿性愈合敷料换药;比较两组患者的愈合时间及临床疗效,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新生肉芽组织生长时间及切口完全愈合时间分别为(4.63±1.92)(12.46±3.51)d,显著短于对照组(7.45±2.87)(18.73±4.16)d;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性愈合辅料可以加速开胸手术切口部位感染患者切口的愈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并降低医疗费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高渗糖-胰岛素配合自粘无菌敷料在治疗腹部切口愈合不良中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排除糖尿病、切口感染、切口周围皮肤破溃)45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高渗糖组)25例,伤口清创后予高渗糖-胰岛素局部封闭,再予自粘无菌敷料将伤口拉拢固定。对照组(二期缝合组)20例,伤口清创后行二期缝合,比较其处理伤口所需时间、伤口愈合情况、愈合所需时间、住院天数、治疗费用、患者疼痛程度、副反应。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处理伤口所需时间、愈合所需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伤口所需费用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疼痛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高渗糖-胰岛素配合自粘无菌敷料治疗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疗效好,恢复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湿性愈合敷料对脂肪液化切口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01月—2012年01月期间我科出现的70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湿性愈合敷料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7.1%,观察组总有效率91.4%,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势明显。结论采用湿性愈合敷料处理腹部切口,不但能减少换药次数,还能有效促进伤口愈合,治疗安全方便,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陈青飞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1216-1217
目的 对应用湿性敷料换药方式对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84例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采用传统外科换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湿性敷料换药方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症状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观察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切口平均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湿性敷料换药方式对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应用慷舒灵含银抗菌敷料换药对患者切口部位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旨在为临床预防和控制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提供相应的依据和经验。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6年4月期间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行外科腹部疾病手术的患者602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换药方法;试验组患者采用慷舒灵含银抗菌敷料换药方法,在对照组常规清洗的基础上,在患者伤口表面覆盖慷舒灵含银抗菌敷料,每2~3d换药1次,直至患者切口愈合;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VAS评分进行比较;观察比较两组切口愈合时间、换药费用、VAS评分、换药次数、SSI发生率、创缘反应、创面渗出量比例及切口甲级愈合率。结果第二、三、四次换药后,对照组创缘反应及创面渗出量数据高于试验组,P均<0.05;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愈合时间、换药费用及次数的数据比较,试验组均小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SSI发生率为1.99%,对照组患者的SSI发生率为9.97%,对照组SSI发生率高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切口甲级愈合率为86.38%,对照组患者的切口甲级愈合率为73.09%,试验组患者的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四次换药后试验组VAS评分为1.92±0.45,对照组VAS评分为4.11±0.62,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慷舒灵含银抗菌敷料换药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促进切口愈合,减少换药次数,减轻经济负担,防控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应用慷舒灵含银抗菌敷料换药对患者切口部位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旨在为临床预防和控制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提供相应的依据和经验。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6年4月期间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行外科腹部疾病手术的患者602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换药方法;试验组患者采用慷舒灵含银抗菌敷料换药方法,在对照组常规清洗的基础上,在患者伤口表面覆盖慷舒灵含银抗菌敷料,每2~3d换药1次,直至患者切口愈合;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VAS评分进行比较;观察比较两组切口愈合时间、换药费用、VAS评分、换药次数、SSI发生率、创缘反应、创面渗出量比例及切口甲级愈合率。结果第二、三、四次换药后,对照组创缘反应及创面渗出量数据高于试验组,P均<0.05;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愈合时间、换药费用及次数的数据比较,试验组均小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SSI发生率为1.99%,对照组患者的SSI发生率为9.97%,对照组SSI发生率高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切口甲级愈合率为86.38%,对照组患者的切口甲级愈合率为73.09%,试验组患者的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四次换药后试验组VAS评分为1.92±0.45,对照组VAS评分为4.11±0.62,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慷舒灵含银抗菌敷料换药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促进切口愈合,减少换药次数,减轻经济负担,防控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持续负压引流治疗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腹部切口感染患者,分别采用持续负压引流和常规开放换药治疗,各50例,比较两组切口清洁时间、换药总数、愈合时间。结果持续负压引流组切口清洁时间、换药次数、愈合时间均少于常规开放换药组。结论持续负压引流治疗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愈合快、疗效显著,住院时间短、降低了住院费用,建议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优先选用持续负压引流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传统S形切口与耳后切口在腮腺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7年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腮腺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0)与传统组(n=30).观察组采取耳后切口进行手术治疗,传统组采取传统S形切口进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切口长度,术后白细胞介素-6(I.L-6...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IEM)的临床病史特点及预防.方法 对近7年我院收治的30例IEM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结果 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生于剖宫产后的腹壁切口,潜伏期两年左右,平均(23.5±14.8)个月,横切口多见(75.0%),尤其是右侧角易发(76.2%).内异病灶多发生在皮下脂肪层(79.3%),以单病灶多见.产后月经复潮时间、哺乳时间与潜伏期存在一定关系.临产后剖宫产发病潜伏期明显短于未临产者(P<0.05).结论 IEM的发生与医源性因素有关.降低剖宫产率,术中注意保护腹壁切口,提高手术技巧,产后哺乳6个月以上等措施有助于减少IEM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提高气管切开患者一次堵管成功率.方法 QC小组活动.结果 气管切开患者一次堵管成功率由活动前的61.4%提高到活动后的88.24%,达到了活动目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提升了团队知识水平,增进了团队协同解决问题的意识.  相似文献   

14.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调查与干预措施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分析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调查与前瞻性监测普外科2007年1月-2009年12月手术患者3776例,以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依据.结果 在3776例普外科手术中发生切口感染95例,感染率为2.52%,占外科系统手术切口感染的70.00%.结论 通过手术室感染控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加强病区管理、缩短住院时间、规范操作技术、彻底冲洗伤口、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及术后切口的观察和护理等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目的了解医院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分析发生医院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为更好地预防与控制切口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8-2009年10 883例手术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切口感染170例,感染率为1.56%,其中胃肠外科的感染率最高(4.16%);急诊手术切口感染率为35.29%,低于择期手术;春季发生的感染最多(32.35%);41例选择术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24.12%),52例(30.59%)则选择在术后才开始使用抗菌药物。结论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与手术部位、手术季节、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切口感染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对术后切口感染病例作重点监测。结果:伤口类型、手术方式、外环境因素、个体差异与术后切口感染呈相关性。结论:术前充分准备,严格无菌操作,改善外环境与个体条件可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监测与干预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监测剖宫产切口感染的易感因素,探索预防控制感染的措施。方法调查患者的易感因素、切口愈合情况并对每名医师手术操作细节进行监测和干预。结果 6个月行剖宫产手术492例,甲级愈合率94.51%;乙级愈合率2.03%;丙级愈合率及感染率3.05%;监测月2009年12月的感染率8.00%,干预月2010年1月的感染率0.97%,2010年2月的感染率为0,监测月与干预月成为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4P0.05);感染切口分泌物中2例培养出细菌,肥胖、糖尿病、重度子痫前期和瘢痕子宫是切口感染的主要易感因素,医师准确、标准的切开、分离技术和缝合时恢复正常组织结构至关重要;按照ASA标准,8名医师调整感染发病率均为0,其余6名分别为0.59%、0.76%、1.54%、1.69%、7.35%和20.00%,对手术医师的操作行为干预后感染率明显下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全部术中断脐后给药,以头孢唑林为主。结论重视患者的易感因素,准确、标准的手术操做技能是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关键,监测干预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在切口脂肪层下放置引流管对化脓性阑尾炎开腹手术切口感染率及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 观察91例化脓性阑尾炎开腹手术切口术后愈合过程中切口表现与拆线时间及感染率,对照组48例为生理盐水切口冲洗组;引流组43例为生理盐水切口冲洗后,脂肪层下方放置引流管组,并与单纯性阑尾炎24例的切口愈合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置放引流管后,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率(9.30%)显著下降(对照组35.42%,P<0.01),术后愈合拆线时间(6.63±1.95)d较未置引流管组(10.58±5.53)d病例明显缩短(P<0.01),伤口表现正常,愈合过程顺利,患者伤口愈合时间达到单纯性阑尾炎切口甲级愈合的时间水平.结论 化脓性阑尾炎手术切口脂肪层下置管引流,可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率,提高甲级愈合病例数量,且不延长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病原菌菌群分布及相关因素,为气管切开术后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护理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20例患者于气管切开术后15 d内不同时段收集下呼吸道痰液,同时采集病房空气、物体表面、护理人员手、仪器管道、患者口腔、咽部,气管切口处皮肤进行细菌检测及培养.结果 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病原菌种类繁多,但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术后5~15 d呼吸道前5位的病原菌检出率多与仪器管道、气管切口处、口腔、咽部同种病原菌检m率一致(P>0.0125),而与环境、护理人员手部菌群检出率多不相同(P<0.0125).结论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时间呼吸道病原菌分布不同,呼吸道病原菌分布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与以呼吸机为主的仪器管道、气管切口处、口腔、咽部病原菌分布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