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浆尾加压素Ⅱ(UⅡ)、内皮素(ET)、肾上腺髓质素(ADM)、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与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测定30例血压正常、46例合并高血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UⅡ、ET、ADM、NO水平,分析患者血浆UⅡ、ET、ADM、NO水平变化与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关系.结果 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浆UⅡ、ET、ADM水平较血压正常老年糖尿病患者明显升高,血浆NO水平明显降低(均P<0.01).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浆UⅡ、ET、ADM水平与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呈明显正相关(r=0.617,r=0.596,r=0.682,均P<0.01),血浆NO水平与MAP呈明显负相关(r=-0.537,P<0.01).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浆UⅡ、ET、ADM水平升高、NO水平降低在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分析某宾馆发生的一起食物中毒事件,探讨餐饮企业在预防此类事件的措施和对策.方法 对食物中毒者展开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宾馆剩余食品、餐具、工作人员和患者肛拭物进行检测.结果 该起食物中毒罹患率10% (67/670),26名患者肛拭样品中检出奇异变形杆菌阳性和嗜水气单胞菌混合感染,采集10份食品,其中1份食品中检出奇异变形杆菌,其余检品未检出致病菌;26名患者阳性标本均对左氧氟沙星和丁胺卡那敏感.结论 该起食物中毒主要由食物受污染引起,加强对餐饮业的卫生监督,促其完善卫生条件,可有效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变形杆菌已被公认为条件致病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食物中毒。但奇异变形杆菌所引起之食物中毒,国内文献报告尚少。本文就243例奇异变形杆菌所致食物中毒报告如下。发生经过1972年5月5日淄博市某食堂会议晚餐食汆里脊。所用猪肉系本市食品公司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B型钠尿肽(BNP)、血浆一氧化氮(N0)和红细胞变化能力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 对91例CHF病人(其中NYHAI级32例、Ⅱ级22例、Ⅲ级23例、Ⅳ级14例)检测了BNP、血浆NO含量和红细胞滤过指数(EFI).结果 CHF患者BNP、血浆NO含量和EFI均升高;随着心功能NYHA分级程度的加重和疾病的进展,BNP、NO含量和EFI明显升高,CHF患者Boston心衰积分(BSS)与BNP、NO含量和EFI呈正相关,BNP与NO含量和EFI呈正相关.结论 CHF患者NO和红细胞变化能力参与了CHF的病理生理发生发展过程.CHF患者血浆BNP的变化与NO含量和红细胞变化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桑仙降压颗粒对高血压病病人血压和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测桑仙降压颗粒对高血压病人动脉血压的影响,并通过对内皮功能的监测探讨降压机制.方法将高血压病人分层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牛黄降压丸对照组40例,两组均以28 d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测病人血压变化、血浆内皮素(ET)、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桑仙降压颗粒能显著降低24 h平均血压(包括日夜间均值)、血压负荷、减缓血压的波动性,尤其在改善收缩压各参数值方面明显优于牛黄降压丸;同时桑仙降压组血浆ET水平下降,NO含量上升.结论桑仙降压颗粒通过影响内皮功能,释放ET减少和分泌NO增加从而起到降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分泌的血管活性物质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与高血压患者脑血流改变的关系。方法 测定 5 4例高血压患者与 2 0例非高血压患者血浆ET及NO水平 ,同时测定经颅多普勒血流。结果 ①高血压组的颅底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 (VS)及脉动指数(PI)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②高血压病人血浆NO与颅底动脉血流速度呈负相关 (P <0 .0 2 ) ,ET与颅底动脉血流速度呈正相关 (P <0 .0 1) ;③高血压组血浆N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ET水平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中重度高血压组NO水平低于轻度高血压组 (P <0 .0 5 ) ,ET水平高于轻度高血压组 (P <0 .0 5 )。结论 血浆ET和NO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血压及其血管内皮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周杰 《山东医药》2008,48(26):92-93
将69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23例,分别予口服非洛地平5 、10、15 mg,1次/d,疗程5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变化,并检测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 用药后三组血压均明显下降,血浆NO水平均明显升高,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改善,ET-1水平明显降低,与A、B组比较,C组上述指标变化明显.认为非洛地平可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且改善程度随剂量增加而增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苯那普利、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肾功能损害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与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方法 用放免法(RIA)测定46例原发性高血压伴有肾功能损害患者血浆NO和ET水平,并作治疗前后的对比分析。17例患者用苯那普利治疗,15例用氨氯地平治疗,14例为对照组,不用血管紧张肽转换酶抑制剂及钙离子拮抗剂治疗,疗程均为8w。结果 苯那普利治疗后NO水平提高、ET水平显著下降;氨氯地平治疗后ET水平显著降低,而NO水平无显著变化。两种治疗与对照组相比,对肾功能无影响。结论 苯那普利和氨氯地平能在有效地控制原发性高血压肾功能损害患者血压的同时明显降低ET水平,苯那普得还能提高NO水平,减少蛋白尿,提供良好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血清一氧化氮 (NO)含量变化及其与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方法 :EH组 5 0例 ,对照组 38例 ,以特异性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AngⅡ水平 ,用硝酸还原酶法经比色法测定血清NO水平 ,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动态血压 ,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结构。将EH患者按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杓型和非杓型者。比较两者的血压变化规律。结果 :①EH患者血浆AngⅡ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NO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平行。②EH患者血浆AngⅡ与NO负相关 (r =- 0 .4 999,P <0 .0 1)。③非杓型者夜间收缩压均值、夜间舒张压均值增高 ,AngⅡ明显增加 ,NO明显降低 ,左室重量明显增加 ;夜间血压下降与AngⅡ负相关 (r =- 0 4 2 1,P <0 .0 5 ) ,与NO正相关 (r =0 .30 5 ,P <0 .0 5 )。结论 :AngⅡ、NO分泌失衡共同参与EH的发生、发展以及血压昼夜节律的调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H2S)及一氧化氮(NO)在高血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262例,男性135例、女性127例,年龄25~70岁(57.81±12.66)岁。其中初发高血压患者67例(初发高血压组),经治高血压患者195例(经治高血压组)。经治高血压患者中,血压控制良好的患者38例、1级高血压水平68例、2级高血压水平64例、3级高血压水平25例。对上述患者中同时怀疑冠心病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病变冠状动脉≥1支并有70%以上狭窄的患者确定血压合并冠心病32例;并根据中国糖尿病诊断标准判断高血压合并糖尿病38例。同时选取正常对照组52例,男性31例、女性21例,年龄(55.52±14.23)岁。检测入选者的血浆H2S及NO浓度。结果:①血浆H2S在经治高血压组中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及糖尿病患者的血浆H2S浓度均明显低于单纯高血压患者(P<0.05)。③在经治高血压患者中,随着血压水平的增加,NO及H2S水平均逐渐降低。3级高血压水平患者的H2S及NO浓度均明显低于血压控制良好者(P<0.05),而1级和2级高血压水平患者血浆NO、H2S与血压控制良好者比较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作为气体信号分子,H2S和NO在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中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观察66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组)经普伐他汀(pravastatin)10mg每日1次治疗12周后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并与40例安慰剂组和15例正常血压组对照.结果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患者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血浆NO水平则较正常血压组显著降低.治疗组血浆ET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平均降低26.7%,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NO水平比治疗前平均上升248.3%,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不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后血浆ET和NO水平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示普伐他汀可能具有改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ET和NO异常,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且其对ET和NO的影响与LDL-C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12.
许多研究证实高血压病患者血浆某些血管活性物质浓度发生了变化 ,并且其浓度变化与高血压病的程度相关 [1]。本研究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高血压病患者血浆 C型利钠利尿肽 ( CNP)、一氧化氮( 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 c GRP)、血管紧张素 ( Ang )、内皮素 ( ET) ,旨在探讨 CNP在高血压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 2 0 0 0年 5月~ 1 2月住院的 2 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为观察组。男 2 1例 ,女 5例 ;年龄 44~ 80岁 ,平均 ( 5 8.3± 5 .4)岁 ,体重指数( 2 5 .1± 3.2 ) kg/m2 ,血压 ( 1 64± 1 8) /( 94± …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合并胃食管返流(GER)的高血压病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改变对血压趋势的影响。方法:高血压病人经临床症状及胃镜检查诊断合并有GER的32例患者为观察组,不合并GER的32例为对照组。两组均检测凌晨1时及上午6时血浆NO,ET值,同时观察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结果:合并GER的高血压患者凌晨1时(GER高峰时)NO浓度降低,ET浓度增高,血压呈非勺型,无GER的高血压患者血压仍呈勺型。结论:GER可以影响血浆NO,ET水平进而影响高血压患者24小时血压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一氧化氮、内皮素与高血压病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及NO/ET比值与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双抗体夹心法测定高血压病患者62例,健康对照组58例的血浆NO和ET浓度及其比值并作比较分析。结果:高血压病组血浆N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E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NO/ET值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浆NO水平降低,ET水平增高及NO/ET失衡与高血压病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太极拳对肝肾阴虚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压及血浆一氧化氮(NO)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6年7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兴义医院收治的5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进行3个月的陈式太极拳练习,每次40 min,每日两次,记录研究前后病人血压和NO浓度。结果研究后同一时段病人血压值较研究前显著下降(P0.05);同一时段男性病人降幅、日降幅均显著高于女性(P0.05)。研究前后,病人血浆NO浓度均显著升高,且男性病人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女性(P0.05)。结论太极拳运动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有明显的降低血压作用,可提高血浆NO浓度,男性病人降压效果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血清一氧化氮(NO)与血压节律的相关性. 方法:28例高血压患者和17例血压正常人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和ET,NO测定. 结果:高血压组ET增加,NO下降.28例高血压患者按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勺型和非勺型组,在非勺型组,ET明显增高(53.3±19.1vs37.8±10.0 ng/L),NO明显降低(33.4±12.7 vs 48.4±11.1mg/L);且夜间血压下降与ET负相关(r=-0.52,P<0.05),NO正相关(r=0.54,P<0.05). 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水平可能参与昼夜血压节律的调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缬沙坦和美托洛尔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的影响. 方法 将6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服缬沙坦和美托洛尔治疗8周,观察服药前后血压及血浆ET、NO的变化. 结果 治疗后2组血压明显下降(P<0.01),以缬沙坦组下降较为显著;缬沙坦组血浆ET明显下降(P<0.01),NO显著升高(P<0.01),而美托洛尔组血浆ET及NO无明显改变. 结论 缬沙坦不仅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同时有较好的血管内皮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硬变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及洛沙坦对这些物质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46例肝硬变患者,男32例,女14例,肝功能A级12例,B级15例,C级19例.用化学比色法和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其血浆硝酸盐/亚硝酸盐及内皮素水平.内镜下测定食管静脉曲张程度.32例患者用洛沙坦治疗4wk,并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分析.结果肝硬变患者血浆NO与E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56.18±18.80vs18.25±3.10;89.98±25.38vs49.62±9.07,t值分别为8.92和6.89,P<0.001),且两者水平变化呈正相关(r=0.41,0.005<P<0.01);随着肝硬变程度的加重,血浆中NO,ET浓度逐渐升高,C级患者血浆中NO浓度与A级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ET浓度在三组中任意两组比较均有差异(P<0.001);治疗组治疗后各级NO与ET水平均明显下降,其中A,B级患者NO,ET浓度下降较C级明显,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浆NO,ET浓度变化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相平行.结论洛沙坦能显著降低肝硬变患者血浆NO与ET水平,降低门脉压力,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糖耐量减低(IGT)患者应用罗格列酮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 方法 经OGTT筛查出IGT患者72例,对其进行15周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罗格列酮干预治疗试验.观察试验前后ET、NO、C-RP变化情况. 结果 罗格列酮组治疗15周后与治疗前相比,ET、C-RP下降,NO上升(P均<0.01),而安慰剂组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IGT患者应用罗格列酮治疗可改善血浆ET、NO、C-RP水平.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患者内皮素和一氧化氮与血压节律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 (ET)和血清一氧化氮(NO)与血压节律的相关性。方法 :2 8例高血压患者和 1 7例血压正常人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和 ET,NO测定。结果 :高血压组 ET增加 ,NO下降。2 8例高血压患者按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勺型和非勺型组 ,在非勺型组 ,ET明显增高(5 3.3± 1 9.1 vs37.8± 1 0 .0 ng/ L) ,NO明显降低 (33.4± 1 2 .7vs 48.4± 1 1 .1 mg/ L ) ;且夜间血压下降与 ET负相关 (r=- 0 .5 2 ,P<0 .0 5 ) ,NO正相关 (r=0 .5 4,P<0 .0 5 )。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水平可能参与昼夜血压节律的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