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拔除病变第一磨牙后上、下颌第三磨牙近移进行正畸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20例第一磨牙病变同时需要进行正畸治疗的患者,平均年龄18.6岁。根据患者口内情况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10例。第一组上颌无明显拥挤,仅拔除病变的上颌第一磨牙,下颌拔牙或非拔牙矫治;第二组下颌无明显拥挤,仅拔除病变的下颌第一磨牙,上颌牙列拔牙或非拔牙治疗。全部病例均采用方丝弓矫治器,排齐整平牙列,关闭拔牙间隙,精细调整咬合关系。结果 20例患者都达到良好的矫治效果,双侧的磨牙、尖牙均达到良好的咬合关系。上颌第三磨牙前移平均8.8个月,平均近移7.94mm;下颌第三磨牙前移平均9.7个月,平均近移7.12mm。结论上、下颌由于存在骨质结构的差异,拔除无法保存的第一磨牙后,上颌第三磨牙近移比下颌磨牙较快。扶正簧的使用使倾斜的下颌磨牙得以直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拔除病变第一磨牙后上、下颌第三磨牙近移进行正畸治疗的效果.方法 收集20例第一磨牙病变同时需要进行正畸治疗的患者,平均年龄18.6岁.根据患者口内情况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10例.第一组上颌无明显拥挤,仅拔除病变的上颌第一磨牙,下颌拔牙或非拔牙矫治;第二组下颌无明显拥挤,仅拔除病变的下颌第一磨牙,上颌牙列拔牙或非拔牙治疗.全部病例均采用方丝弓矫治器,排齐整平牙列,关闭拔牙间隙,精细调整咬合关系.结果 20例患者都达到良好的矫治效果,双侧的磨牙、尖牙均达到良好的咬合关系.上颌第三磨牙前移平均8.8个月,平均近移7.94mm;下颌第三磨牙前移平均9.7个月,平均近移7.12mm.结论 上、下颌由于存在骨质结构的差异,拔除无法保存的第一磨牙后,上颌第三磨牙近移比下颌磨牙较快.扶正簧的使用使倾斜的下颌磨牙得以直立.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比较正畸采用不同拔牙模式后第三磨牙位置的改变,探讨拔除下颌第一磨牙后对第三磨牙萌出的影响。方法:选择拔除下颌第一磨牙(15例)、第一前磨牙(20例)及非拔牙(20例)的3组青少年病例,3组患者正畸治疗前后及保持2年后拍全颌曲面断层片,对第三磨牙萌出的各项评价指标变化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在正畸治疗前后,第三磨牙萌出间隙改变量,拔第一磨牙组大于拔第一前磨牙组和非拔牙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第三磨牙萌出角度改变量,拔第一磨牙组大于拔第一前磨牙组和非拔牙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正畸保持2年后萌出间隙变化量虽均有增加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第三磨牙萌出角度变化量拔第一磨牙组大于拔第一前磨牙组和非拔牙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正畸治疗中拔除下颌第一磨牙可增大下颌第三磨牙萌出间隙,第三磨牙更加直立,对第三磨牙的萌出有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正畸拔除下颌第一磨牙对下颌第三磨牙位置和倾斜度的影响.方法:选择34例拔除下颌第一磨牙正畸治疗和29例非拔除下颌第一磨牙正畸治疗,对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观察矫治前后下颌第三磨牙在垂直方向、水平方向及倾斜角度的改变,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拔牙组和非拔牙组间治疗前后下颌第三磨牙垂直位置和倾斜度变化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牙组和非拔牙组间治疗前后下颌第三磨牙水平位置变化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拔牙组下颌第三磨牙比非拔牙组更靠近近中.结论:拔除下颌第一磨牙的正畸治疗加速了下颌第三磨牙向近中迁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zoledronic acid,ZA)局部应用对大鼠下颌磨牙拔除后剩余软硬组织的影响。方法:将5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即空白对照组、明胶海绵组和唑来膦酸治疗组,麻醉下完整拔除左侧下颌第一磨牙并做相应处理,术后2周同期处死所有大鼠。用X线片测量大鼠拔牙窝剩余牙槽嵴的高度,取拔牙窝周围牙龈组织制作石蜡切片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大鼠下颌磨牙拔牙窝的愈合情况。结果:唑来膦酸治疗组牙槽嵴高度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明胶海绵组(2.60±0.10mmVS1.99±0.22mm,P<0.001;2.60±0.10mm VS 2.12±0.24mm,P<0.001)。组织学观察拔牙创周围黏膜层上皮变薄,胶原较为纤细且排列疏松,血管变化不明显。结论:唑来膦酸局部应用抑制牙槽嵴骨吸收,促进拔牙窝新骨形成,对软组织作用不显著,可能抑制牙龈黏膜中胶原纤维的合成。  相似文献   

6.
拔除第一前磨牙对第三磨牙倾角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正畸治疗中拔除第一前磨牙进行矫治和非拔牙矫治对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倾角的影响。方法选择56例上下颌第三磨牙均存在的青少年正畸患者,按拔牙与否分为拔牙组(30例,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和非拔牙组(26例),通过术前术后曲面断层片来测量患者上下颌第三磨牙长轴和平面的交角,第二磨牙与平面的交角以及第二、第三磨牙长轴的交角,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拔牙与非拔牙组矫治前后第三磨牙倾角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非拔牙组相比,拔牙组上下颌第三磨牙长轴与平面交角的变化量更大,2组间年平均变化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矫治前后上下颌第二、第三磨牙长轴交角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但其年平均变化量在2组间则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间上颌第二磨牙与平面交角的年平均变化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下颌第二磨牙与平面交角的年平均变化量则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拔除第一前磨牙进行正畸治疗有利于第三磨牙倾角的改善,对第三磨牙萌出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下颌第二膳牙拔除后第三磨牙能否萌出到理想位置存在许多争议。本文目的是观察下颌第二磨牙拔除后,第三磨牙的生长发育及最终位置。 材料与方法 作者选用需拔除下颌第二磨牙的63例患者(男27,女26),平均年龄约14岁(11~17岁)。拔牙后每年复诊直至下颌第三磨牙完全萌出,观察时间3~10年。在拔牙前及第三磨牙萌出完成时分别摄取标准60°头侧位片(左或右),用7项指标(下颌第三磨牙拔牙前近远中向角度,拔牙前颊舌尖距离,拔牙前7—8间隙大小,下颌第三磨牙萌出完成后近远中向角  相似文献   

8.
拔除第一磨牙矫治后第三磨牙萌出情况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拔牙方法矫治后第三磨牙萌出的情况,评价拔除第一磨牙矫治对第三磨牙萌出的影响.方法:选取拔除第一磨牙矫治、拔除第一前磨牙矫治和非拔牙矫治3组病例(上颌各20例、下颌各30例),对全颌曲面断层片中测得矫治前后第三磨牙萌出的各项评价指标变化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1)第三磨牙萌出间隙及其与牙冠近远中径的比值变化量在3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拔第一磨牙组大于拔第一前磨牙组和非拔牙组.(2)上颌第三磨牙萌出角度变化量在3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拔第一磨牙组大于拔第一前磨牙组和非拔牙组;下颌第三磨牙萌出角度的改变量在各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上颌拔除第一磨牙矫治较常规矫治能明显增加第三磨牙的萌出间隙并改善其萌出角度;下颌拔除第一磨牙矫治较常规矫治能明显增加第三磨牙萌出间隙,而对于第三磨牙萌出角度3组间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低位近中阻生的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后,相邻第二磨牙远中牙周情况的变化。方法:58例低位阻生的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前后随访观察6个月,通过全景片测量相邻第二磨牙远中牙槽嵴高度,临床检查牙周袋深度、龈缘位置和附着水平等牙周指标。结果:58例低位近中阻生的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后,相邻第二磨牙远中齿槽嵴高度和龈缘位置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年轻患者,应尽早拔除阻生的下颌第三磨牙,有益于增加拔牙后相邻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拔除下颌智齿后,用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填塞牙槽窝,修复第二磨牙牙槽骨高度的方法。方法:拔牙术后即刻植入羟基磷灰石微粒于牙槽窝内,术后12周进行第二磨牙牙槽高度、牙周袋深度、牙龈附着、龈指数的检查。结果:第二磨牙牙槽高度得到较好修复。结论:智齿拔除后即刻植入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有利于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高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下颌智齿拔除对第二磨牙牙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对168例下颌智齿拔除前后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和牙周情况进行对比观察,发现智齿拔除后,可出现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缺损、牙周袋形成、溢脓。部分病例出现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间接触点破坏、食物嵌塞、龈炎、牙龈萎缩,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与智齿的萌出程度、阻生方式、术前是否频发冠周炎、拔牙时手术难易程度、拔牙创有无感染及上下磨牙间交合关系有关。为预防智齿拔除后并发症的发生,我们采用生物活性玻璃陶瓷颗粒充填智齿牙槽窝,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下颌阻生或错位第三磨牙71例拔除远期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慕新 《口腔医学》2004,24(1):60-61
目的 探讨下颌阻生或错位第三磨牙拔除后远期疗效及对邻牙和对牙合牙的影响。方法 通过随机抽样法 ,抽取部分病例作样本 ,通过随访 ,分析拔牙后不同时间对邻牙及对牙合牙食物嵌塞影响 ;对邻牙及对牙合牙龋坏影响及其时效关系等。结果 下颌阻生或错位第三磨牙拔除后治愈了反复发生的冠周炎 ,消除后牙食物嵌塞 ,减少下颌第二磨牙的龋坏因素。拔牙后对口腔内其他牙没有造成明显不良后果。结论 患下颌阻生或错位第三磨牙后要在适当时机及时拔除  相似文献   

13.
干槽症为拔牙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其病因及发病机理尚未阐明,一般认为可能与损伤、感染、牙槽窝过大、血供不足和患者抵抗力低下等因素有关.干槽症在任何拔牙创均可发生,但大多发生在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后.其治疗方法有刮治、烧灼、放置各种按抚止痛药及消炎药等.作者采用碘仿粉治疗干槽症45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不同牙周再生技术预防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后邻牙远中牙周缺损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Embase、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查找采用牙周再生技术预防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后邻牙远中牙周缺损的英文文献,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1篇相关文献,共13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包括生物制剂充填拔牙窝、仅可吸收生物膜覆盖拔牙创、仅骨移植材料充填拔牙窝、骨移植材料充填拔牙窝联合可吸收生物膜覆盖拔牙创4种牙周再生技术。Meta分析结果显示,4种牙周再生技术均能显著减少邻牙远中探诊深度(P < 0.05);除仅可吸收生物膜覆盖拔牙创外,其他3种技术均能显著促进邻牙远中临床附着水平的增长(P < 0.05);但仅有可吸收生物膜覆盖拔牙创能够显著促进邻牙远中牙槽骨高度的增长(P < 0.05)。结论 文章分析的4种牙周再生技术均可不同程度的预防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后邻牙远中的牙周缺损,但均不能同时促进邻牙远中牙周附着水平增加、探诊深度减少和牙槽骨高度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拔牙模式正畸治疗后第三磨牙位置的改变,探讨拔除下颌第一磨牙对发育中的第三磨牙萌出的影响.方法 选择39例青少年患者,并分为3组:下颌第一磨牙拔除组、第一前磨牙拔除组及不拔牙组,所有患者正畸治疗前后均拍摄全颌曲面断层片,比较研究第三磨牙萌出的各项评价指标的变化.结果 下颌第三磨牙萌出间隙和萌出角度在正畸治疗前后的年平均变化量,第一磨牙拔除组>第一前磨牙拔除组>不拔牙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第三磨牙萌出间隙的年平均变化量,3组分别为(2.38±1.62)mm、(1.61±0.90)mm和(1.08±1.49)mm;萌出角度的年平均变化量,3组分别为1.89° ±1.93°,1.37° ±1.16°,和0.83° ±1.74°.结论 拔除下颌第一磨牙矫治可使第三磨牙的萌出间隙明显增加并使其萌出角度有所改善,对第三磨牙的萌出有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去端肽胶原对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后邻牙远中骨缺损再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7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的双侧下颌第三磨牙均为水平中位阻生的患者32例,采用第二磨牙颊侧龈沟内结合远中颊侧切口、不去骨的方法拔除双侧下颌第三磨牙后,随机选择一侧作为实验组,拔牙窝植入去端肽胶原;另一侧...  相似文献   

17.
下颌智齿,特别是低位阻生智齿的牙根与下颌管毗邻,有时仅为一板之隔,有的则牙根位于下颌管内,据Howe等对下颌第三磨牙与下颌管的研究,发现术中经拔牙创可观察到下齿槽神经血管束者,其发生率为7.45‰。因此,在拔除下颌阻生智齿时,应尽量避免牙根折断,万一断根,有可能坠入下颌管。 1.断根坠入下颌管后的最初症状有触电感,牙槽窝深,渗血明显。 2.注意事项: (1)术者及患者均应保持镇静,嘱咬棉球暂时压迫止血。分析断根位置,必要时拍片定位。  相似文献   

18.
冰硼散治疗干槽症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干槽症多发生于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检查可见拔牙窝呈空洞 (没有正常的牙槽窝收缩及血凝块 ) ,内表面可有灰白色膜状物覆盖 ,用棉球可拭掉 ,有臭味。干槽症的治疗 ,传统方法为在局麻下清创 ,用碘仿油纱条填塞拔牙创 7~ 10天 ,可达到迅速消除疼痛 ,促进拔牙创愈合之效果[1] 。此法治疗效果较好 ,但操作稍麻烦。本文介绍一种较为简便的干槽症治疗方法 ,并将其效果与传统方法的效果作了对比。资料与方法1 资料来源 本门诊 1993~ 2 0 0 0年接诊的干槽症患者118例。其中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发生者 98例 ,下颌第一或第二磨牙拔除后发生者 2 0…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正畸关闭下颌第一磨牙拔牙间隙后牙槽嵴高度及牙根吸收情况的随访,探讨关闭磨牙间隙后牙周健康的长期稳定性.方法:共观察下颌第一磨牙拔牙间隙37处,下颌第二磨牙牙根74个.测量矫治结束及随访时的下颌第二磨牙近中牙槽嵴高度以及第二磨牙冠根比,将测量值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随访时下颌第二磨牙近中牙槽嵴高度以及冠根比与矫治结束时相比,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拔除第一磨牙后的第二磨牙近中平移技术,关闭拔牙间隙的远期稳定性较好,有利于维持邻牙的牙周健康,可以充分发挥第二磨牙的咀嚼功能,以实现替代第一磨牙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畸治疗中拔除下颌第一磨牙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拔除下颌第一磨牙病例的正畸治疗方法。方法对28例下颌第一磨牙严重龋坏的错[牙合]畸形患者,拔除1—2颗下颌第一磨牙,选用0.56mm槽沟直丝弓矫治器进行治疗。结果矫治完成时间为13—39月,平均为27.6月。矫治后前牙覆盖、覆[牙合]正常;后牙[牙合]关系良好,所有拔牙间隙关闭,牙根平行,面部侧貌协调。结论在拔除下颌第一磨牙病例中,精心设计、力量合适和方法得当可有效控制下颌第二磨牙近中倾斜或近中舌向扭转。拔除严重龋坏的下颌第一磨牙,同时直立阻生的下颌第三磨牙是保持牙弓完整性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