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3.
4.
目的将"光明思维"应用于临床护士培训中,研究其在提高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中的作用。方法将广州军区第422医院普通外科护士32名按照A、B病区划分为干预组(A病区16名)和对照组(B病区16名)。两组护士均参加院内统一的护理培训活动。此外,对干预组单独进行6个月的"光明思维"培训,培训前后分别对两组护士的焦虑状态和生活满意度评分。结果干预组护士培训前后STAI分值明显降低,LSIA分值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光明思维"培训能明显降低临床护士的职业焦虑,提高其生活满意度,在临床护士心理健康调控中可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麻醉护士在门诊无痛人流术中护理干预的方法.方法分别对2010年和2011年来我院自愿接受无痛人流的患者实施AB两种不同的护理方法,观察其术后有无并发症,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等.结论经过改良后的护理干预提高了术中的安全性,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分析在心脏手术中由麻醉护士进行麻醉药品管理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0例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10年下半年由麻醉护士配合麻醉医生进行手术麻醉的50例心脏手术患者视为A组(实验组),将2010年上半年由低年资医师配合麻醉医生进行手术麻醉的50例患者视为B组(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前配药的时间(T)、危险事件的发生率及对麻醉医师的满意度。结果:与B组患者相比,A组患者的术前配药时间较短,危险事件的发生率较低,对麻醉医师的满意度较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由麻醉护士进行麻醉准备工作及麻醉药品、物品的管理可使麻醉医师在手术中更专心地进行麻醉操作,提高麻醉效果,确保心脏疾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规范化培训提升急诊科轮转护士临床专业水平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急诊轮转护士56人,实施为期3个月的规范化培训,并对培训前后的理论、操作进行考核对比.结果:轮转护士经规范化培训后,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培训能够提高轮转护士的... 相似文献
10.
《吉林医学》2020,(3)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麻醉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不同穿刺间隙方案的效果。方法:选取进行剖宫产术的产妇46例,根据手术时间先后分组,每组23例,常规组行L_(2~3)间隙穿刺腰-硬联合麻醉,干预组行L_(3~4)间隙穿刺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干预组产妇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麻醉诱导至胎儿取出断脐时间(I-D时间)、感觉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而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但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应用不同穿刺间隙方案的效果也不相同,L_(3~4)间隙穿刺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明显优于L_(2~3)间隙穿刺腰-硬联合麻醉,能有效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和感觉恢复时间,但麻醉不良反应较多,因此剖宫产中需根据产妇实状况合理选择穿刺间隙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在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7月在延津县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治疗的114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根据麻醉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对照组接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接受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测定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及麻醉恢复情况(苏醒、意识恢复及术后拔管时间),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中1、2 h,手术完成时,观察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麻醉苏醒、意识恢复及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79%(9/57),低于对照组的33.33%(1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在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中接受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效果好,可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且麻醉苏醒时间短,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三种麻醉方法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讨论异丙酚+芬太尼、异丙酚、笑气三种不同麻醉方法在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且孕期≥50 d且<70 d或自愿采取无痛人工流产且无手术禁忌证的年令在17~40岁的312例的早孕妇女为研究对象.分A、B、C三组分别应用芬太尼+异丙酚、异丙酚、笑气采取三种不同的麻醉方法进行无痛人工流产.结果 应用芬太尼+异丙酚的镇痛作用快时间短,效果好,异丙酚次之,笑气作用再次之.结论 芬太尼+异丙酚行无痛人工流产的麻醉,患者术后清醒迅速、完全、可控性强,临床上试行无痛人工流产术时值的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手术室护士术中出入手术间频次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组织,确立降低手术室护士术中出入手术间频次的主题,对活动前手术室护士术中出入手术间频次过多的情况进行原因分析,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活动后手术室护士术中出入手术间的频次由23.18次,台降至7.51次,台(P〈0.05)。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降低手术室护士术中出入手术间频次中。可取得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支医"干预方案对基层护士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6月~2010年6月对口支医的11名基层护士实施干预,比较"支医"干预前后的考核评分。结果干预后的护士,在基础护理质量、急救物品管理检查、护理文书书写、病区质量检查、消毒隔离评分等方面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患者健康知识宣教率和满意度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医"干预方案能提高基层护士护理质量和综合素质,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护士的培训模式,提高新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护理质量。方法挑选帮扶老师,制定帮扶计划,对新进护士进行一对一的6个月培训,并定期进行科内考核和院内考核。结果经过六个月的培训之后,16名参加培训的新护士均顺利通过了培训后院内考核,通过率100%。培训后职业道德、理论及实践考核成绩均有较大提升。培训期间均未遭到病人或病人家属投诉,每月护理满意度均在90%以上。结论帮扶制可有效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护理质量,并提高带教老师的主动学习意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Narcotrend监测在无痛取卵术中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无痛取卵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5组,各20例。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手术结束前5 min停用异丙酚,调整瑞芬太尼靶浓度S2组2.2ng/mL,S3组2.5 ng/mL,S4组2.8 ng/mL,S5组3.1 ng/mL,S1组泵注动容生理盐水。记录停药(T0)、苏醒时间(T1)、静脉注射丙泊酚5min(T2)的平均动脉压、心率、麻醉深度(NI)指数。结果 T1与T0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1~S3组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4~S5组苏醒时间长于S1~S3组(P<0.05);S1~S5组T1时刻N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1组~S5组随着药量增加,T0、T2时刻NI值不断减小(P<0.05);在T2时刻,S2组平均动脉压、心率低于S1组,S3~S5组均低于S1~S2组(P<0.05),S3~S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芬太尼联合Narcotrend监测在无痛时刻取卵术中麻醉中效果明显,其中以5种浓度中瑞芬太尼相对安全有效的靶控浓度为2.5μg/L。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在局部麻醉鼻内镜手术中实施麻醉监护的效果.方法 择期拟在局部麻醉下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60例,按照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分为A组及B组,各30例.A组于手术开始前10min以负荷量1 μg/kg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0min,之后以维持量0.3μg·kg-1·h-1恒速输注,手术结束停止输注.B组手术开始前10 min以0.6 μg·kg-1·h-1恒速输注右美托咪定,手术结束停止输注.观察入室后(T0)、手术开始时(T1)、开始后10 min(T2)、开始后30min(T3)、开始后50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手术时间.由同一手术医生于T1、T2、T3、T4时点按Fromme评分法(SSFQ评分)进行术野质量评分.结果 A组T1时点的MAP高于T0时点及B组(均P<0.05),A组T2、T3、T4时点的MAP均较T0、T1时点低(均P<0.05),且明显低于B组(均P< 0.05),B组仅T4时点的MAP较T0时点低(均P<0.05);A组T2、T3、T4时点的HR均低于T0、T1时点(均P<0.05),B组T3、T4时点的HR低于T0时点(均P<0.05),A组HR术中均明显低于B组(均P< 0.05).A组患者T2、T3、T4时点的SSFQ均明显低于T1时点及B组(均P<0.05);B组患者T3、T4时点的SSFQ低于T1、T2时点(均P<0.05).A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结论 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在局部麻醉鼻内镜手术中实施麻醉监护可降低血压,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手术视野,减少手术时间,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8.
从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效果评价几方面对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中的站点式学习法在我国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介绍,总结其优、缺点,并提出解决对策,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护士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乳腺后间隙麻醉法应用于乳腺肿块微创旋切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乳腺肿块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n=30),且均采用乳腺肿块微创旋切术,其中试验组以乳腺后间隙麻醉法进行麻醉,而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局部麻醉法进行麻醉。对比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2组麻醉完全率均为100%。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平均麻醉用时显著减少(P〈0.05),且平均麻醉药用量较少(P〈0.05);平均手术用时也显著缩短(P〈0.05),降低了手术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结论乳腺后间隙麻醉法在乳腺肿块微创旋切术中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去氧肾上腺素对维持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产妇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的效果.方法:选取130例接受腰硬联合麻醉的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去氧肾上腺素组和麻黄碱组,各65例.去氧肾上腺素组给予患者静脉泵注去氧肾上腺素,麻黄碱组给予患者静脉推注麻黄碱.比较2组产妇麻醉前和麻醉后各个时间点血压、心率和术中给药次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