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采用两种不同的向环路内注入地氟醚(desflurane,Des)的方法,比较其Des浓度变化规律。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间断组和连续组各15例,间断组:在时间(min)的平方[1(12),4(22),……n2 min]点时将单位剂量的Des在1min内注入环路内。连续组:则在时间(min)的平方间隔期[0-1,1-4,n2-(n+1)2 min]内将单位剂量的Des匀速注入环路内。结果①间断组中Des的最高吸入浓度(10.0±1.0)%明显高于连续组(8.5±0.3)%,最低吸入浓度(5±0.5)%则明显低于连续组(6.5±0.2)%(P<0.05);②间断组Des全程浓度波动大,起伏不定,而连续组仅前15min有少许波动,以后则平稳。结论 两种方法均可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连续法可获得比较稳定的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2.
地氟醚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胜  熊利泽  陈绍洋  郑玉  路志宏  刘艳红 《医学争鸣》2002,23(15):1382-1384
目的 探讨地氟醚预处理对脑局灶性缺血损伤的影响 .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阻闭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 ,将 30只雄性 SD大鼠随机分成 3组 :对照组 (C组 ,n=10 ) ,动物不接受任何处理 ;地氟醚组 (Des组 ,n=10 ) ,动物每日接受 1h的地氟醚预处理 (5 7m L· L- 1地氟醚 ,94 0 m L· L- 1 O2 ) ,连续 5 d;吸 O2 组 (O2 组 ,n=10 ) ,动物每日接受 1h的吸 O2 预处理 (94 0 m L· L- 1 O2 ,无地氟醚 ) ,连续 5 d.所有动物均在大脑中动脉阻闭 12 0 min后恢复再灌注 ,观察再灌注后 2 4 h动物神经行为学改变及脑梗死容积 .结果 再灌注后 2 4 h神经行为学评分 Des组明显低于 C组和 O2 组 (P<0 .0 1) ;2 4 h脑梗死容积 C组为 (2 76 .10±15 5 .6 3) m m3,O2 组为 (2 5 3.84± 174 .39) mm3,Des组 (5 9.5 6± 30 .37) m m3,Des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1) .结论 地氟醚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相似文献   

3.
周伟 《华中医学杂志》2003,27(6):338-338
目的 监测吸入麻醉药浓度 ,指导临床麻醉。方法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 80例 ,采用异氟烷麻醉 ,在麻醉浓度为 1.3MAC时 ,开始人工气腹。将新鲜气流量 (FGF) 1~ 2L/min即低流量组定为A组 ,将FGF0 .3L/min即最低流量组定为B组。监测 5、10、15、2 0min麻醉气体浓度。结果 A组在 2 0min内呼出异氟烷浓度为 (1.5± 0 .2 ) % ,满足临床所需的麻醉浓度。B组在 10min时呼出异氟烷浓度为 (1.2± 0 .1) % ,需追加麻醉药才能维持HR、SBp、DBp、MAP稳定在基础值的± 2 0 %。结论 在腹腔镜手术中实施半紧闭式低流量吸入麻醉 ,要注意监测气体浓度 ,了解摄取量的变化 ,及时调整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4.
全麻或复合硬膜外麻醉中麻醉深度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铮  孙强  何静 《广东医学》2000,21(8):667-668
目的 比较吸入全麻和吸入全麻辅助连续硬膜外麻醉中的双频指数 (BIS)和最低肺泡有效浓度 (MAC)。方法 选择非心脑疾病患者 ,ASAⅡ~Ⅲ级 2 9例 ,随机分成Ⅰ ,Ⅱ两组 ,吸入全麻组 (Ⅰ组 ,n =14 ) ,吸入全麻辅助硬膜外麻醉组 (Ⅱ组 ,n =15 )。记录术中BIS和MAC ,研究两组结果的差异。结果 Ⅰ组中BIS平均 5 3 5 7± 8 2 6,MAC平均为 0 85 84± 0 2 0 45。Ⅱ组中BIS平均为 67 93± 8 49,MAC平均为 0 3 15 5± 0 0 0 5 9,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吸入全麻辅助连续硬膜外麻醉比吸入全麻所需吸入麻药的浓度低 ,大脑抑制的程度也轻。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两种浓度异氟醚低流量洗入半紧闭环路的摄取规律 ,评价临床应用异氟醚低流量洗入的可行性。 方法 :选择 3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病人 ,随机分为A、B两组 ,两组洗入期新鲜气体流量均为 :氧气 1L/min ,异氟醚蒸发器设定浓度分别为 3%、5 %。维持期新鲜气体流量和蒸发器设定浓度均不变 ,预设目标浓度呼气末异氟醚体积分数 (FA)为 1.2 %。 结果 :A、B两组达到目标浓度的时间分别为 (4± 1)min、(16± 3)min(P <0 .0 5 ) ,6 0minFA 分别为 (1.4 5± 0 .32 ) %、(2 .4 2± 0 .5 6 )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结论 :异氟醚低流量洗入半紧闭环路麻醉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疗效及心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儿科于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84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28例,所有患儿均接受雾化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剂量分别为每次1 mL、1.25 mL、2.5 mL,疗程7 d;比较三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首次用药后的心率情况.结果 A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1.43%,明显低于B组的89.29%和C组的96.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和C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5 min、20 min,心率在三组均较治疗前显著加快,且在A组、B组、C组间分别为(108.5±9.6)次/min和(104.8±7.5)次/min、(117.2±8.9)次/min和(110.5±8.1)次/min、(124.8±9.2)次/min和(126.6±9.7)次/min,两两比较均依次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心率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21.6±6.2)min、(24.4±6.8)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选择1.25 mL的中剂量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可以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减少对患儿心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肺科手术国产丙泊酚在肺科手术中全凭静脉麻醉(TIVA)与异丙酚联合吸入麻醉的麻醉效果比较.方法肺科手术患者90例,行支气管气管插管后,随机分为两组,Ⅰ组(n=45)给予国产丙泊酚6~10 ml/(kg*h)TIVA,Ⅱ组(n=45)给予国产异丙酚2~4 ml/(kg*h),同时吸入1.5%~2%异氟醚;两组间断给予维库溴铵2 mg,芬太尼0.05 mg.结果两组患者基本情况相似,术中心血管效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Ⅰ组患者苏醒时间明显短于Ⅱ组,Ⅰ组为(5.4±2.2) min,Ⅱ组为(10.6±4.8) min(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Ⅰ组3例显著少于Ⅱ组9例(P<0.05).结论肺科手术患者应用国产丙泊酚TIVA,比联合吸入麻醉更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硝普钠(SNP)致低脉搏氧饱和度(SPO2)原因,寻找预防方法。方法:194例高血压病合并脑出血患者应用SNP控制血压,根据SPO2分为正常SPO2组、低SPO2组,连续测定动脉血气分析、肾功能状况,观察SPO2下降与泵入SNP时间、剂量、肾功能之间关系;观察停用SNP后SPO2恢复情况。结果:42例患者应用SNP 5.21±0.13dSPO2下降(88.25±2.10)%,血气分析氧饱和度(SaO2)(98.27±1.47)%,血肌酐浓度132.27±4.31μmol/L,SNP平均剂量5.21±0.13μg/(kg.min),动脉收缩压(SBP)平均值151.24±8.91mmHg,正常SPO2组患者SPO2(98.31±1.11)%,血气分析测定SaO2(97.91±0.92)%,血肌酐浓度93.75±2.18μmol/L,SNP平均剂量3.31±0.92μg/kg.min,SBP平均值128.57±7.21mmHg,停SNP 2d所有患者SPO2(97.14±1.15)%。结论:临床应用SNP可致SPO2下降而SaO2正常,与应用时间、剂量、肾功能有关,停用SNP后SPO2迅速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肥胖对吸入麻醉药异氟醚摄取、排出及临床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作为肥胖的判断标准,将26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分为肥胖组(A组,BMI≥27,n=13)和正常体重组(N组,BMI≤24,n=13)。两组患者采用标准的异氟醚吸入麻醉,麻醉中监测吸入气及呼出气中麻醉气体浓度,计算异氟醚摄取分数,记录苏醒时间、血压、心率等循环指标。结果A组患者在各观察点所需要的挥发罐浓度为(1.8±0.3)%,均明显高于N组的(1.5±0.1)%(P<0.05或P<0.01)。A组异氟醚的摄取分数在各观察点均明显高于N组(P<0.05,P<0.01或P<0.001)。停止吸入异氟醚后,两组呼气末异氟醚浓度下降50%的时间及苏醒时间均无显著性区别。结论肥胖组患者需要吸入较高的异氟醚浓度,以补偿机体对异氟醚摄取的增加,从而满足其临床需要;在本研究时间(66±33)min内,这种摄取量的增加尚未对异氟醚体内排出过程及临床作用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顺式阿曲库铵和罗库溴铵用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60例全麻择期手术ASA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罗库溴铵(0.6 mg/kg)组(A组,n=20)、2倍ED95剂量的顺式阿曲库铵(0.1 mg/kg)组(B组,n=20)、3倍ED95剂量的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组(C组,n=20)。麻醉诱导用咪达唑仑、依托咪酯和芬太尼。加速度仪监测神经肌肉功能。采用4个成串刺激(TOF)方式,以麻醉前T1颤搐值(%)作为判断指标,待T1稳定(100%)后10 s内快速静脉注射肌松药。同时予纯氧面罩吸入2 min后行气管插管。记录患者入室、插管前、插管后1、2、3、4、5、10、15 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观察插管条件、能否顺利进行气管插管、首次剂量后自行恢复时间以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和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组气管插管后15 min内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B、C组最大阻滞分别是(99.4±2.7)%、(99.1±1.9)%、(99.9±0.3)%,无统计学差异(P>0.05);起效时间分别为(1.9±1.1)、(3.6±2.1)、(3.3±1.5) min,A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B组和C组(P<0.05);临床作用时间分别为(35.7±11.6)、(35.2±13.0)、(50.9±15.1) min,A组临床作用时间显著短于C组(P<0.05),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声门暴露情况明显优于B组和C组(P<0.05);插管一次成功率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罗库溴铵用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的起效时间、声门暴露效果优于顺式阿曲库铵,能够提供更好的插管条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异氟醚对维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二组,分别为静脉麻醉组(对照组)和静脉麻醉复合吸入1MAC(最小麻醉浓度)异氟醚(异氟醚组),采用累积剂量反应的方法测定二组维库溴铵的剂量反应曲线.结果吸入异氟醚使维库溴铵剂量反应曲线左移,异氟醚组的ED50和ED95分别为(19.6±4.8)和(36.8±9.6)μg/kg,与对照组的(29.0±8.8)和(55.9±10.4)μg/kg相比,分别减少32.4%和34.2%(P<0.01).结论1MAC异氟醚可以明显增强维库溴铵的肌松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吸入一氧化氮(NO)和静滴前列腺素E1(PGE1)对急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静脉持续滴注血栓素类似物U46619复制犬急性肺动脉高压实验模型,观察静滴小剂量PGE1 10ng/(min.kg),大剂量PGE1 50ng/(min.kg)和吸入体积分数为4.0×10-5 NO及合并PGE1 10ng/(min.kg)对急性肺动脉高压的血流动力学影响。结果:小剂量PGE1使肺动脉平均压(MPAP)下降(17±8)%,体动脉平均压(MSAP)下降(19±10)%,心排量(CO)明显改善[(1.21±0.25)L/min vs (1.83±0.27)L/min, P<0.01];大剂量PGE1使MPAP下降(29±7)%,MSAP下降(41±11)%,CO呈明显下降趋势[(1.21±0.25) L/min vs(1.04±0.38)L/min,P<0.05];吸入NO 4.0×10-5以后,MPAP下降(23±6)%,而 MSAP无明显变化,CO上升不明显[(1.34±0.17)L/min vs (1.43±0.24)L/min,P<0.05];吸入NO 4.0×10-5合并小剂量PGE1后,MPAP下降(31±7)%,MSAP下降(14±9)%,CO明显改善[(1.34±0.17)L/min vs(2.01±0.34)L/min,P<0.01]。结论:吸入NO合并小剂量的PGE1不仅能明显降低肺动脉压,而且可适当扩张体循环血管,改善心功能,有利于各组织的血液灌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益肺定喘胶囊对试验动物的抗炎平喘作用。方法 采用酚红呼吸道排泌实验观察益肺定喘胶囊对小鼠的祛痰作用。使豚鼠雾化吸入乙酰胆碱和组胺 (1∶1)的混和液 ,诱发豚鼠哮喘 ,观察益肺定喘胶囊对豚鼠引喘潜伏期和 6min内发生抽搐的动物数来评价其平喘作用。结果 ①益肺定喘胶囊 (1.2 6g kg、2 .5 2g kg、5 .0 4g kg)可使支气管分泌物中的酚红浓度明显升高 ,从正常对照组的 (4 .6 6± 2 .6 8)× 10 - 5%升高到 (9.4 9± 6 .2 4 )×10 - 5% ,(14 .7± 7.6 7)× 10 - 5% ,(18.3± 4 .85 )× 10 - 5%。②益肺定喘胶囊能显著延长豚鼠的引喘潜伏期 ,并且大剂量 3.11g kg、中剂量 1.5 5g kg、小剂量 0 .78g kg间有明显差异。结论 益肺定喘胶囊有祛痰平喘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吸入1%的七氟醚或等效浓度的异氟醚对罗库溴铵临床药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无神经肌肉疾患,在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病人45例,随机分成异丙酚—N_2O组(A组),七氯醚—N_2O组(B组)和异氟醚—N_2O(C组)。采用TOF刺激方式监测拇内收肌的收缩反应。罗库溴铵的诱导剂量为0.6mg·kg~(-1)。当T_1恢复至对照值的25%时开始静滴罗库溴铵,记录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临床作用时间(T_(25)),维持T_1在1%~10%所需罗库溴铵的输注速度及恢复指数(T_(25)~T_(75))。结果A、B和C组的起效时间分别是89.1±17.2秒、84.5±15.6秒和87.7±16.0秒(P>0.05);作用时间分别是34.2±12.4 min、45.6±14.6 min和43.4±13.1 min(P<0.05),维持90%~99%颤搐抑制所需罗库溴铵的输注速度分别为6.71±1.83μg.kg~(-1)·min~(-1)、4.87±1.43μg·kg~(-1)·min~(-1)和5.43±1.63μg·kg~(-1)min~(-1)(P<0.01);恢复指数分别为10.8±4.2 min、14.6±4.8 min和16.2±5.3 min。结论1%的七氟醚及等效浓度的异氟醚均可增强罗库溴铵的临床药效,但二者之间的增强效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高强度超声聚焦刀HIFU治疗进展期肝癌患者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婧  佘守章  许学兵  许立新 《广东医学》2008,29(12):2058-2060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进展期肝癌的麻醉处理特点。方法 进展期肝癌患者183例(ASAⅡ~Ⅳ级),根据ASA分级的不同,将其分成两组,A组:ASA分级Ⅱ级(n=90),B组:ASA分级Ⅲ~Ⅳ级(n=93)。两组患者全部采用静吸复合全麻,咪达唑仑、依托咪酯、芬太尼和维库溴铵静脉诱导,气管内插管后行控制呼吸,持续吸入异氟醚,术中持续异丙酚1~4mg/(kg.h),间断追加芬太尼和维库溴铵,保持术中患者良好的肌松和完善的镇痛,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和体温的稳定。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静吸复合全麻下完成HIFU治疗, 术中9例患者(4.5%)(A组5例,B组4例)血压升高,20例患者(10.9%)(A组5例,B组15例)心率明显增快,14例患者(7.7%)(A组1例,B组13例)低血压,异常情况发生率B组高于A组, 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41.6±60.5) min和(146.9±63.7)min,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苏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分别为A组(14.8±5.2) min、 (29.1±4.9) min 和B组(19.7±8.1) min、(34.2±10.8 )min,B组比A组时间延长,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05)。结论 静吸复合全麻是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肝癌患者有效的麻醉方法,ASA Ⅱ级患者术中较为平稳,ASA Ⅲ~Ⅳ 级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大, 术后苏醒时间延迟,围术期应加强监测与调控以策安全。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肝肿瘤 麻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小剂量芬太尼或丙泊酚预防气管拔管时心血管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ASAI级~II级择期全身麻醉手术病人,男60例、女30例,年龄(50.36±9.26)岁(26岁~65岁),体重(63.33±8.54)kg(46 kg~80 kg),无心脑血管疾病史,均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手术,术毕不用纳络酮催醒。术中监测HR、MAP、双频指数(BIS)、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EtCO2)和呼气末吸入麻醉药浓度,根据麻醉深度调整七氟烷的吸入浓度,保持七氟烷1.0 MAC~1.3 MAC,BIS小于50,HR和BP波动在20%内。术毕前15 min停吸七氟烷,待MAC降为0.4、自主呼吸恢复、Vt大于6 ml/kg,RR大于10 tpm,BIS大于80%时准备拔管。拔管前给予预定剂量的预防药物,90例全身麻醉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芬太尼组(F组,n=30)于拔管前给芬太尼1μg/kg静脉注射,丙泊酚组(P组,n=30)于拔管前给丙泊酚0.5 mg/kg静脉注射;对照组(D组,n=30)拔管前不给任何药物。应用Dash2500床边监护仪分别记录用药前、拔管前、拔管后1 min、5 min和10 min时的HR、MAP参数的变化。结果:3组病人的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3组病人于停吸七氟烷后15 min~20 min时达到拔管指标。用药后拔除气管导管,芬太尼组和丙泊酚组病人拔管前后循环系统基本稳定,对照组血流动力学拔管前后有较大波动;3组拔管后10 min的SpO2均保持95%以上,对指令有正确反应;对照组有12例、丙泊酚组有7例、芬太尼组有3例感觉切口疼痛,拔管后连接静脉止痛泵进行术后镇痛。结论:应用小剂量芬太尼或丙泊酚可有效预防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异氟醚低流量循环紧闭麻醉后达到最佳麻醉效果的方法.[方法]选择40例无心肺疾病,ASA分级Ⅰ,Ⅱ级的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均实施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A,B两组氧流量分别为0.8,2.0L/min,异氟醚吸入浓度为40mL/L,连续监测异氟醚吸入浓度(Ci)和呼出浓度(Ce),并观察异氟醚肺泡浓度升高速率、差别、达平衡所需时间(Te)及平衡时浓度(Cmax),用直线回归法求出Ce与蒸发器开启浓度(Cn)间的相关系数R及回归方程.[结果]A,B两组Ce/Ci值均随时间延长而增高,且Ci,Ce与时间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相关.A,B组回归方程分别为Y=0.443+0.015 77X及Y=1.043+0.020 67 X.从其中求出A,B两组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分别为(7.2±0.3)min,(4.9±0.2)min.[结论]即使低氧流量异氟醚吸入麻醉,亦可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七氟醚在复合不同浓度氧化亚氮情况下对幼儿全凭吸入麻醉诱导时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 将80例择期拟在全身麻醉下行眼科麦粒肿切除术的患儿随机分为S组、LN组、HN组和OA组各20例,ASA分级I级.S组全凭7%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LN组复合7%七氟醚和50%氧化亚氮吸入麻醉诱导,HN组复合7%七氟醚和66%氧化亚氮吸入麻醉诱导,OA组复合7%七氟醚和50%空气吸入麻醉诱导.观察并记录患儿诱导前(T0)、气管插管即刻(T1)、气管插管后2 min时(T2)的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气管插管时间△T(气管插管时间指从吸入诱导开始到气管插管成功的时间)和呼气末麻醉气体浓度(MAC)值,记录气管插管时间和气管插管时Cooper评分.结果 4组患者在各时点的HR、SpO2、MAP以及气管插管条件Cooper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T1时刻LN组与HN组的MAC值[(2.45±0.22)%、(2.61±0.21)%]均高于S组与OA组[(2.09±0.31)%、(2.11±0.42)%],P<0.05;4组患者气管插管时间(△T)相比较,LN组与HN组的△T[(137.85±21.49)s和(113.92±28.73)s]均小于S组与OA组[(187.42±30.51)s和(179.34±32.84)s)],同时LN组与HN组的气管插管时间(△T)相比较,HN组的气管插管时间更短,P<0.05.结论 七氟醚复合66%氧化亚氮用于幼儿全凭吸入麻醉诱导,能有效缩短麻醉诱导时间,提供良好的插管条件,且并不导致乏氧.  相似文献   

19.
大鼠原位肝移植手术成功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胜智  马庆久  褚延魁 《医学争鸣》2002,23(21):1995-1995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供、受体分别为健康雄性 SD大鼠 ,共 2 80只 ,体质量 (2 5 0± 5 0 ) g,由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随机分为供体 (n=14 0 )和受体 (n=14 0 ) 2组 .1.2 方法 采用“二袖套法”原位肝移植术 .供受体均以乙醚吸入麻醉 ,清洁手术 .预实验组 (12 0只 )供体手术时间(5 3.6± 5 .1) min,受体手术时间 (6 5 .5± 3.4 ) min,受体无肝期 (2 9.8± 2 .1) min.实验组 (16 0只 )供体手术时间 (47.1±4 .2 ) min,受体手术时间 (5 4 .7± 3.4 ) min,受体无肝期(2 2 .8± 2 .8) min.统计学处理 :各组资料数据用 x± s表…  相似文献   

20.
测定了犬氢氰酸(HCN)吸入中毒的毒性。中毒条件:HCN浓度1103.80±48.32γ/L,暴露时间4.55±2.04min,观察时间24h。LD_50、sLD_50及LD_99分别为844.31、172.39及959.18γ/kg。 对室温下保存一年的两种DMAP注射液进行了抗氰效果观察。HCN浓度1068.64±42.04γ/L,吸入1min后,一次肌注10%DMAP注射液(3.25mg/kg)。注入后继续中毒,动物最终接受毒剂量3449.18±116.33γ/kg(≈4.08×LD_50)。11只犬全部活存。效果非常显著,P<0.01。 4.11×LD_50HCN吸入中毒,待动物呼吸停止,一次静注10%DMAP注射液,剂量同上,获得了同样的急救效果(6只犬活存5只,第6只犬因药液未及时输入而不计)。 中毒症状和体征随血氰浓度升高而加重,吸入至死时,全血氰浓度为110±26.6γ/100ml。 DMAP注射液能迅速将组织中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的氰转移至血液中。用药后第二阶段(中毒后10~20min)及第三阶段(终止中毒后30min)的血氰含量比第一阶段(中毒后2~4min)分别提高4.6和8.3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