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耿琳 《山东医药》2011,51(34):73-74
目的分析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方法对1890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术后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本组共检出阳性菌株1462株,其中G-杆菌1017株(69.54%),G^+球菌349株(23.89%),真菌96株(6.57%)。其对B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率为15.5%-94.9%,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率为36.6%~92.9%,未见万古霉素耐药菌株。结论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术后感染以G-杆菌为主,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和推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机制,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收集近两年呼吸道标本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资料,并根据监测药物耐药表型,推测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结果本院361株铜绿假单胞菌中,外排系统过度表达导致耐药最常见,占25.8%;其次,为产AmpC酶,占23.3%。产ESBLs、产金属β内酰胺酶耐药分别占13.0%和11.1%。膜孔蛋白缺失和产青霉素酶等2种耐药机制最低。结论外排系统过度表达和产ArnpC酶是本院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肺炎链球菌对β-内酰胺类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在逐渐上升,目前关于其耐药基因的研究已引起广泛关注,现就肺炎链球菌对β-内酰胺类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现代呼吸系疾病系统讲座第二讲)崔德健自1929年报道青霉素的抗菌作用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特别是近30年的努力,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研究与开发取得了巨大进展。作为最常用和品种最多的一类抗生素,β-内酰胺类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细菌感染化...  相似文献   

5.
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萄)是临床常见致病菌。近年来该菌耐药数目不断增多,特别是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的出现,使感染的发生率成倍增加[1],临床上治疗十分棘手。了解金葡菌产生耐药的机制,对指导选择抗生素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概述对肝内酞胺类抗生素耐药的机制。产生β—内酰胺酶β—内酰胺酶属于诱导酶,与质粒介导及染色体突变有关,能破坏具有β—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必然性菌素类和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使抗生素失活。这种抗药性可以通过质粒的传导及转座号作用在金葡菌中流行.造成大量的耐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82株肺炎克雷伯菌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分析其与16种β-内酰胺酶基因的相关性。方法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KPN)82株,采用自动细菌检定系统检测其对18种常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和16种β-内酰胺酶基因携带情况,并分析细菌耐药性与β-内酰胺酶基因型的相关性。结果临床分离株KPN对SCF耐药较高,为94.1%;对MPM的耐药率较低,为24.2%。82株KPN共检出SHV、TEM-1、KPC-2、NDM-1、OXA-1、OXA-2、CTX-M-3、CTX-M-14、CTX-M-15、CMY-4等10种β-内酰胺酶基因,其中前4种阳性率分别为100%、100%、7.3%和2.5%;碳青酶烯耐药株和碳青酶烯敏感株OXA-1、CMY-4、KPC-2及NDM-1基因阳性率分别为11.0%~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E型(SHV+TEM+CTX-M群+OXA群)较常见,检出率为48.8%,与药敏型Ⅷ型相符度(以药敏型为标准)为75%;基因型D型KPN中,药敏型Ⅰ型和Ⅱ型所占比例较高,达61.9%。结论长沙地区临床分离株KPN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情况严重,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的携带也表现为多样化,其中SHV、TEM基因携带率高达100%,携带OXA-1、CMY-4、KPC-2及NDM-1的KPN更有可能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基因型为D型的KPN更有可能对非碳青霉烯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AECOPD患者病原学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分析因AECOPD入院患者病原学特点,常用药物的耐药性。结果AECOPD患者细菌感染的阳性率高,为77.85%,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细菌的耐药率高。治疗时选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抗生素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治愈率高。结论COPD患者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较普遍,应引起临床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153株幽门螺杆菌对甲硝唑、四环素、阿莫西林的敏感性、β-内酰胺酶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基因。方法:琼脂稀释法检测药物最低抑菌浓度、纸片酸度定量法测定β-内酰胺酶及PCR法检测CagA基因。结果:甲硝唑耐药菌株为72.5%,四环素耐药菌株为58.9%,阿莫西林耐药菌株为41.2%。三重耐药菌株达31%。来自女性的甲硝唑耐药菌株比来自男性的多见(P〈0.05)。所有菌株β-内酰胺  相似文献   

9.
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铜绿假单胞菌能通过产生多种β—内酰胺酶、改变细菌外膜的渗透性及各种主动泵出系统以及形成生物膜而对抗生素产生耐受性,本文就其对临床上应用最广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现状。方法采用多重PCR检测分离自深圳地区的101株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常见耐药基因,药敏试验检测其耐药性。结果 PCR检测101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TEM、AmpC、VIM阳性率分别为86.1%、76.2%和18.8%,SHV和OXA均阳性2株(阳性率2.0%),DHA阳性3株(阳性率3.0%),IMP基因扩增阴性。铜绿假单胞菌对替卡西林、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头孢他啶耐药率均28.7%(29/101),对庆大霉素耐药率为58.4%,对多粘菌素E较敏感,敏感率为95.0%,有25.7%(26/101)表现为多重耐药。结论携带TEM、AmpC、VIM是导致深圳地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重要机制,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及多重耐药性均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1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主要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其作用机制通过干扰细胞壁的合成,导致菌体破裂而死亡,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和临床疗效,被临床广泛应用。在该类药物广泛应用的同时,其所致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也在相应增加。1项1994年-1998年间的调查显示,青霉素类药物是抗感染药物中不良反应(ADR)发生频率最高的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位居第三。因药源性疾病(DID)死亡病例的分析显示,致病药物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38.3%),其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占51.7%。367例β-内酰胺类抗生素所致药物不良反应分析显示,同期ADR临床报道共1370例,其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占26.8%,涉及青霉素类241例,占65.7%,头孢菌素类126例,占34.3%。该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主要由过敏反应引起,针对如何预防过敏反应、过敏体质者如何选择该类抗生素,对青霉素过敏或有过敏性休克史者如何选择头孢类抗生素,目前没有统一标准。本文参考国内外文献,综合分析发生过敏反应的危险性,为临床谨慎用药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是革兰阴性细菌对新型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最重要的机制,主要由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肠杆菌科细菌产生。随着第三代头孢菌素在临床上的大量应用,产ESBLs的细菌种类不断增加,ESBLs基因表型也不断增加,成为细菌耐药机制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3.
迎接β-内酰胺酶的挑战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Chen M  Wang H 《中华内科杂志》1999,38(8):511-513
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可通过下列三种机制:(1)外膜渗透力下降和主动泵出。(2)靶位点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的改变。(3)产生β内酰胺酶(BLA)。PBP的改变是革兰阳性菌耐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最主要的机制,而在革兰阴性菌中BLA是最普遍的。染色体型BLA在抗生素应用以前就已存在于细菌中,而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大量选择出产酶株,它包括染色体介导和质粒介导的酶。在近半个世纪中,每一个新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上市,都会选择出相对应的新突变的产BLA株。目前文献报道的BLA已达190多种[1]。当前最佳的分类法是B…  相似文献   

14.
临床革兰阳性细菌感染耐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比例增加是呼吸系统严重感染性疾病倍受临床关注的问题之一,其中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引起的肺部感染较其他革兰阳性菌严重,且极易造成心内膜炎和败血症。葡萄球菌中的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葡菌(MRSE)及肠球菌对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已成为临床极为棘手的问题。现对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 ,随着β-内酰胺酶 (ESBL S)类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及不合理使用 ,耐药菌株迅速增加。耐药菌株产生的ESBL s能水解大部分 β-内酰胺酶类和单酰胺类抗生素 ,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为了防止耐药菌株引起医院暴发感染和院外耐药菌株的传播 ,对产 ESBL s菌株的检测极  相似文献   

16.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相互间的区别与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结构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1976年Merck从卡特利链没菌发酵液中分得具有强广谱活性的碳青霉烯抗生素硫霉素,随着硫霉素的问世,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已成为当前治疗院内严重感染,包括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一类有效的抗菌药物.但因硫霉素在固态和浓溶液中稳定性差而未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金属β-内酰胺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随着碳青霉烯类药物在临床的广泛使用,其耐药率逐年上升,在越来越多的耐药细菌中发现了金属酶,而金属酶对几乎所有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本文就金属酶的流行病学、种类、检测及意义等方面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种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肺部疾病患者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检测假阳性率的影响. 方法 选择因肺部疾病而入住呼吸内科并接受不同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的非侵袭性曲霉菌病(IPA)患者77例作为试验组,以41例未使用任何抗生素的非IPA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行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检测,比较两组半乳甘露聚糖的假阳性率. 结果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患者半乳甘露聚糖的假阳性率为30.8%(8/26),头孢哌酮/舒巴坦组患者假阳性率为27.8%(5/18).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组发生半乳甘露聚糖假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4.7%(19/77)比7.3%(3/41),x2=5.315,P=0.025].以半乳甘露聚糖假阳性为因变量,是否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为自变量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组发生半乳甘露聚糖假阳性率的几率是对照组的4.149倍(OR=4.149,P=0.030). 结论 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能增加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检测假阳性率,临床医生在解读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检测结果时需注意排除抗生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治疗的早产儿进行细菌学监测,于入院时和入院后每周常规做咽拭子及直肠拭子培养,收集每位早产儿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9例早产儿共培养出156株定植菌,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2.8%),主要对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药敏及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方法对近2年分离的268株肺炎克雷伯菌培养阳性标本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选择其中20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p内酰胺酶基因(TEM、SHV、CTX-M-1群、CTX-M-2群、CTX-M-9群、OXA-1群、OXA-2群、0xA-10群、PER、GES、VEB、CARB、DHA、ACT-1)检测并分析。结果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较非产酶株显著升高,对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和青霉素类抗生素几乎全部耐药,但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为100.0%;且肺炎克雷伯菌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与产β-内酰胺酶密切相关。结论近年来该菌感染率高,且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应高度重视,及时加强对该菌的药敏及耐药谱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