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丛也彤  张满英  金龙哲  张立萍 《吉林医学》2006,27(10):1170-1171
目的:对乳腺癌术后胸壁放射治疗时不同能量电子线照射不同厚度组织等效膜产生的肺受照剂量进行测量及分析。方法:选用6MeV及9MeV电子束的电子直线加速器,对仿真人体组织等效模型所拟的典型成年女子左侧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模拟照射,用热释光剂量仪进行实际测量。结果:在无膜及体表加盖0.5cm及1.0cm组织等效膜后,6MeV电子线照射时肺平均受照剂量呈明显递减趋势,分别为63.7、30.7和13.4cGy;9MeV电子线照射时肺平均受照剂量减少,分别为173.9、101.7和86.9cGY,同样呈明显递减趋势。结论:不同能量电子线照射在体表加盖相同厚度组织等效膜时,能量大的肺平均受照剂量大;在体表加盖不同厚度的组织等效膜后,随着等效膜厚度增加肺平均受照剂量减少。可以通过增加一定厚度的等效膜来提高整个靶区治疗的剂量要求,同时肺平均受照剂量减少,保护了肺组织,从而减少了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分析T2N1(ⅡB)期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放射治疗177例。其中,仅行区域淋巴结放疗者143例(淋巴结放疗组),行区域淋巴结及胸壁放疗者34例(胸壁放疗组)。结果:胸壁放疗组优于淋巴结放疗组,两组5年生存率,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3.5%(25/34)、64.7%(22/34)及48.3%(69/143)、39.%(56/143),比较均P<0.01。胸壁复发率前者低于后者(P>0.05)。笔者认为乳腺癌术后,行区域淋巴结及胸壁放疗能降低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胸壁放射治疗的价值。方法:临床资料完整的乳腺癌根治术后效射治疗病例74例,其中Ⅱa期31例、Ⅱb期25例、Ⅲa期9例、Ⅲb期5例、Ⅳ期4例。合并胸壁放射治疗者36例(服射组),未合并胸壁放射治疗者38例(未照射组)。淋巴引流区和胸壁放射治疗剂量分别为DT40~53Gy,4.0~5.5周完成;DT35~52Gy,3.5~5.3周完成。多数患者放射治疗前后合并化疗。比较分析两组胸壁复发率、区囊琳巴结复发率、远地转移率及生存率。结果:胸壁照射组和未照射组3年胸壁复发率分剐为8.3%、10.5%,区囊琳巴结复发率分别为11.1%、13.2%,远地转移率分别为22.2%、23.7%,经χ2检验均无差异,P值分别为0.747、0.788、0.881。两组2、3年生存率分别为91.7%和89.2%、85.8%和86.1%;腋窝淋巴结阳性病例两组2、3年生存率分别为84.2%和81.8%、72.9%和77.1%。经Logrank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值分别为0.663、0.919)。中晚期病例(临床Ⅲ期以上)胸壁照射与否及不同剂量胸壁照射的生存率曲线经Logrank检验也均无差异,P值分别为0.449、0.764。结论:本研究未得出乳腺癌根治术后胸壁放射治疗有利降低局部区囊复发率、远地转移率及提高生存率的结果。胸壁放射治疗的价值及术后放射治疗靶区的个体化确定需要更多的随机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4.
对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结节的放疗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比较:单纯放疗59例,五年生存率65.41%;放疗合并微波热疗69例,五年生存率79.71%,经χ2检验(Ρ<0.05)优于单纯放疗组。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术后胸壁放射治疗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T2N1(ⅡB)期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放射治疗177例。其中,仅行区域淋巴结放疗者143例(淋巴结放疗组),行区域淋巴结及胸壁放疗者34例(胸壁放疗组)。结果:胸壁放疗组优于淋巴结放疗组,两组5年生存率,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3.5%(25/34)、64.7%(22/34)及48.3%(69/143)、39%(56/143),比较均P〈0.01。胸壁复发率前者低于后者(P〉0.05)。笔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术后放疗所致放射性肺炎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放疗不同设野方式和放射性肺炎的发病率的关系。方法:2000年11月~2003年10月采用传统设野方式—锁骨上野+胸壁切线野。2003年11月~2006年10月改进传统照射野方式,增加CT模拟定位、三维计划系统进行数字化重建并加楔形板等技术积极防治。结果:改进照射野方式比传统设野方式放射性肺炎发病率明显下降。结论:缩小肺照射面积、减少照射剂量,则放射性肺炎发病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和辅助内分泌治疗的优化时序.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接受术后放疗与辅助内分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63例,分为三苯氧胺(TAM)和芳香化酶抑制剂(AI)序贯、同期四组各65和52例,27和21例,随访分析治疗并发症和疗效预后.结果 TAM和AJ序贯、同期四组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是84、79个月和67、63个月.肺、皮肤纤维化发生率在TAM、AI的序贯和同期组分别为3.2%与7.7%(P=0.407)、4.8%与9.6%(P=0.464)和7.4%与4.8%(P=0.595),11.1%与9.5%(P=0.594),亚组间的轻微差异不利于TAM同期组.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在TAM、AI的序贯和同期组分别为28.6%与25.0%(P=0.668)、33.3%与32.7%(P=0.942)和22.2%与9.5%(P=0.437)、25.9%与19.0%(P=0.733),局部复发率的轻微差异不利于AI序贯组.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亚组间的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放疗同期AI治疗是对无复发生存率有利的独立预后因素(P=0.025).结论 同期或序贯使用术后放疗与辅助内分泌治疗特别是TAM治疗对局部控制和生存均无显著影响,但术后放疗同期TAM治疗略增加纤维化发生率,建议与术后放疗序贯使用TAM治疗,同期使用AJ治疗,仍须开展进一步的前瞻性随机研究.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乳腺癌的发病率持续上升,但近年来美、英、加拿大等西方国家乳腺癌死亡呈明显下降趋势[1,3,6,15],这可能与多因素有关,但其主要原因为:①医疗设备与技术的提高,使早期确诊病人增多。②乳腺癌的治疗疗效有了明显的提高。对于乳腺的治疗目前的共识是:乳腺癌作为一个全身性疾病,治疗应以手术、化疗、放疗和内分泌治疗的综合性治  相似文献   

9.
乳癌癌术后胸壁复发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结节的放疗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比较:单纯放疗59例,五年生存率65.41%,放疗合并微波热疗69例,五年生存率79.71%,经X^2检验优于单纯放疗组。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术后胸壁电子线放疗加等效膜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子君  李伟雄 《广东医学》2007,28(4):614-615
目的 观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电子线胸壁照射加膜和不加膜的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和近期复发率.方法 选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需要胸壁照射患者46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3例,一组不加等效膜,另一组加0.5 cm等效膜,采用半程加膜,两组全程均采用6MeV电子线放疗,剂量50 Gy/25次/5周.结果 加膜组和不加膜组的Ⅰ,Ⅱ,Ⅲ级的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分别为82.6%,8.7%,8.7%和91.3%,0,8.7%(x2=2.1,P=0.3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时间为19个月,加膜组和不加膜组的复发率均为4.3%,两组无放射性肺炎发生.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用电子线半程加膜的胸壁照射方式,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少,近期疗效未见明显优势,远期疗效和正常组织放疗反应还需进一步追踪.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7):122-124+134
目的探讨螺旋断层固定野调强放疗技术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放疗中的应用。方法对本院2015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58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左乳32例,右乳2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在Varian ECLIPSE系统中分别设计适形固定野调强放疗(IMRT)、容积弧形调强(Rapid Are)、螺旋断层调强放疗(HT)及螺旋断层固定野调强放疗(TD),比较4种计划的靶区适形度(CI)、剂量均匀性(HI)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机器跳数(MU)的差异。结果 Rapid Are技术的CI指标与HT技术的HI指标相较于其他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侧肺中TD技术相较于其他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D技术中脊髓的平均值及最大值相较于其他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D技术对心脏、患侧肺与总肺的低剂量区以及脊髓的受量控制中表现出绝对的优势,有效降低了患者在放疗时身体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根治术后胸壁放疗技术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胸壁放射治疗的最合理方式。方法:对20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调强放疗(IMRT)2种技术,同时设计胸壁治疗计划,通过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2种治疗计划中照射野的数目、肿瘤靶体积的剂量、适形指数(CI)、剂量不均匀指数(HI)及心、肺、肝等重要组织器官的照射量。结果:IMRT技术靶区的适形度、剂量分布均匀,心、肺、肝正常组织器官的照射量分别为0.21、1.19、2.75、9.797、.68 Gy,优于3D-CRT,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种治疗技术中肿瘤靶区内剂量分布基本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MRT可以提高靶区内剂量分布的均匀性,减少胸壁出现高剂量区;能减少心、肺、肝等器官的照射容积和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黄芪甲甙治疗乳腺癌并发胸壁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行胸壁放疗并发胸壁放射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黄芪甲甙均匀喷涂创面,对照组采用3%硼酸水或1%碘伏等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皮肤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2)。结论  黄芪甲甙能有效治疗乳腺癌患者放疗后并发的胸壁放射性皮炎,创面愈合期较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对患者心理健康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乳腺癌行保乳术治疗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后均行放疗.放疗前后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调查评价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变化.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放疗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根治术后锁骨上区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对pT1-2N1M0乳腺癌患者的作用,筛选出最佳 适宜照射的亚群。方法:回顾性分析923例pT1-2N1M0乳腺癌,根治术后行胸壁+锁骨上区放疗(锁骨上区照射组, SCRT组)或单纯胸壁放疗(无锁骨上区照射组,NSCRT组)。分析两组的锁骨上区复发(supraclavicular fossae recurrence, SCFR)率、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和SCFR的风险因素。结果:对患者中位随访108(6~179)个月,NSCRT 组和SCRT组的5年和10年SCFR率分别为3.5%和1.5%(P=0.052)、7%和2.6%(P=0.001),5年和10年OS率分别为81.5% 和87.3%(P=0.023)、67.9%和78.4%(P=0.001)。单因素分析得出与SCFR相关的因素有年龄<35岁(P=0.016)、T2分期 (P=0.018)、腋窝淋巴结3枚阳性(P=0.006)、孕激素受体阴性(P=0.038)、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阳性(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5岁、T2分期、腋窝淋巴结3枚阳性是SCFR的独立预后 因素。将同时具备2个及以上危险因素定义为高风险组,反之定义低风险组,锁骨上区放疗明显降低高风险组的10年 SCFR率(NSCRT为30.2%;SCRT为4.5%,P<0.001)。低风险组的5年和10年SCFR率分别为1.6%和3%,锁骨上区放疗降低 SCFR率不明显(NSCRT为4%;SCRT为1.8%,P=0.063)。结论:当pT1-2N1M0乳腺癌患者在3项危险因素(年龄<35岁、 T2分期、腋窝淋巴结3枚阳性)中具有2项时推荐行锁骨上区放疗;低风险患者不建议行锁骨上区放疗。  相似文献   

16.
An isolated late chest wall recurrence after mastectomy for breast cancer is rare. We present a case of a lady with a T2N1M0 right breast cancer who developed an isolated local recurrence on the chest wall 11 years after mastectomy. Staging investigations excluded distant metastases. She underwent an excisional biopsy and was started on an aromatase inhibitor. Radiotherapy was given to the chest wall followed by a boost to the site of excision. Although most chest wall recurrences fare poorly, a favourable subgroup can be identified and should be treated aggressively in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靶区和锁骨上靶区整体调强计划的剂量学特点以及临床急性放疗反应?方法:146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中整体调强计划43例,常规三维适形计划103例?处方剂量均为50 Gy/25次/5周,90%的靶区达到处方剂量;分别对胸壁靶区?锁骨上靶区?正常器官的剂量学特点进行比较,同时观察和随访患者局部皮肤和放射性肺炎的情况?结果:胸壁靶区整体调强计划相比适形接野计划有更好的靶区适形性和均匀性?锁骨上靶区整体调强计划95%处方剂量包含的靶区体积均有明显的提高,靶区适形性和均匀性有显著的改善?危及器官整体调强计划同侧肺V30?心脏V30均低于适形接野计划,而同侧肺V5?心脏V5高于后者,同侧肺V20?Dmean无统计学差异,临床观察Ⅱ级以上放射性皮炎发生率37.7%(55/146),且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两组均未发生放射性肺炎?结论:在不增加危及器官受量的前提下,应用整体调强技术能明显改善锁骨上靶区的剂量,提高胸壁靶区和锁骨上靶区的剂量适形性和均匀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治疗乳腺癌脑转移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军区总医院放疗科及解放军总医院放疗科1995年5月-2010年10月行全脑放疗(whole brain radiotherapy,WBRT)的47例乳腺癌脑转移患者(PTV 40~50 Gy/20~25 F或PTV 40 Gy/20 F),脑转移灶(pGTV)同步加量至60 Gy/20 F(或后补量至60 Gy/30 F),每周放疗5次。部分颅内复发患者再行立体定向放疗10~24 Gy/1~3 F。放疗结束1~3个月后评价疗效、不良反应,观察远期不良反应。结果 47例均完成放疗计划,其中CR 5例(10.6%)、PR 26例(55.3%)、SD 13例(27.7%)、PD 3例(6.4%),总有效率(CR+PR)66.0%,临床获益率(CR+PR+SD)93.6%。1、2、3年放疗生存率分别为53.2%(25例)、25.5%(12例)、2.1%(1例),中位生存期13个月。急性不良反应主要为脑水肿、脱发、急性中耳炎、听力下降、皮肤反应、乏力、轻度骨髓抑制,2例(4.3%)出现Ⅲ~Ⅳ级神经系统晚期不良反应。单因素分析显示,放疗生存期与KPS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放疗生存期与KPS、临床分期、脑转移个数(〈3或≥3)、颅内转移灶进展相关。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乳腺癌脑转移能提高局控率,延长生存期;全脑照射40 Gy/20 F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可耐受。一般情况越好、临床分期越早、脑转移瘤个数越少、颅内病变进展越晚,生存期越长。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不同切线野照射法的正常组织剂量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常规射野技术与正向调强技术对乳腺癌保乳术后切线野治疗计划进行剂量学对比,分析使用不同照射方法对正常组织受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分别使用模拟模拟机(Sim)照射、常规三维照射(3D-CRT)和正向调强照射方法(FIMRT)进行计划设计。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各种计划中全肺V20、心脏V15以及患侧胸壁皮肤V105%的剂量学差异。结果FIMRT、3D-CRT和模拟Sim照射法的靶区覆盖率相似,分别为98.5%、98.3%和97.8%(P=0.41);全肺V20体积百分比依次为22.20%、16.64%和24.83%(P=0.001);心脏V15体积百分比依次为12.14%、4.68%和12.38%(P=0.001);3D-CRT计划减少肺V20和心脏V15有明显优势。皮肤V105%体积百分比依次为0.65%、8.23%和16.06%,FIMRT的优势更明显(P=0.001)。结论FIMRT方法可以显著减少皮肤受量,改善剂量均匀性,但不能减少全肺和心脏的受量。3D-CRT对保护患者肺及心脏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0.
张莉  王晋川  敖睿  胡洪林 《四川医学》2004,25(9):956-958
目的 分析乳腺癌根治术后影响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生存的预后因素,探讨乳腺癌综合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 收集临床资料完整的乳腺癌根治术后病例74例,其中Ⅱa期31例、Ⅱb期25例、Ⅲa期9例、Ⅲb期5例、Ⅳ期4例。全部病例术后均接受锁骨上、腋窝及内乳区域淋巴结放疗,Dr40~53Gy/4.0~5.5周。其中36例合并胸壁放疗,Dr35~52Gy/3.5~5.3周。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的多个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及生存率影响的Cox回归分析。结果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局部复发(包括胸壁复发和区域淋巴结复发)及远处转移发生与T、N分期、临床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呈正相关,胸壁复发与放疗后合并化疗呈负相关。Cox回归单因素分析结果:T、N分期、临床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是影响生存的危险因素,放疗前合并化疗是影响生存的保护因素。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和放疗前合并化疗两个协变量最终保留在模型中,前者是影响生存的高危险因素(OR值=7.572),后者是影响生存的强保护因素(OR值=0.173)。结论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以及是否合并化疗是影响乳腺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生存的重要预后指标。预后指标对正确选择适宜的综合治疗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